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太平天國鐵血猛將韋俊:擊斃湘軍創始人,卻遭隊友排擠

太平天國鐵血猛將韋俊:擊斃湘軍創始人,卻遭隊友排擠

1851年1月,廣西桂平大地響起一聲驚雷,落魄才子洪秀全在金田村號召貧苦大眾舉起反清大旗。起義後,太平軍一路勢如破竹,橫掃李星沅、賽尚阿、向榮、烏蘭泰、和春、秦定三、張國梁所領導的八旗、綠營正規軍。9月,太平軍殺進永安城,並分封建制,初步建立政權。1852年7月,太平軍進入湖南,直奔省會長沙,而後撤軍,克益陽、岳州,出洞庭湖,兵臨武昌。1853年1月,羅大綱、林鳳祥率水陸兩軍殺進武昌,佔領軍興以來第一座省會城市。2月,太平天國傾城而出,順江東下攻擊南京,3月,大軍拿下金陵,改名天京。

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南京,太平天國只用不到3年時間,這速度堪比坐直升飛機。之所以如此順利,除了清軍腐朽不耐戰,還得益於太平軍中擁有一批驍勇善戰之猛將,正是他們奮力拚殺,太平天國在前期才能順順利利。在此,「縱橫國史」就來給大夥講述太平天國中一位攻防兼備型名將,他曾擊斃湘軍創始人,差點活捉胡林翼,卻遭隊友排擠,走上不歸路。

韋俊(1827年—1884年),廣西桂平人,北王韋昌輝弟弟,太平天國中為數不多的攻防兼備型將領,他兩次鎮守武昌,擊斃羅澤南,差點活捉胡林翼。1848年秋,馮雲山再次從廣東花縣來到桂平紫荊山區,期間夜宿韋家,與韋昌輝徹夜長談,共謀大事。次日,韋昌輝帶著全家入伙拜上帝教,韋俊自然也就追隨兄長走上這條艱難道路。1851年1月,金田起義爆發,韋昌輝帶著一千來人參加,而韋俊則是這支軍隊的第二把手。此後,韋俊便一路跟著大部隊從廣西打到湖南、湖北、安徽、江蘇。不過,當時太平天國猛將如雲,羅大綱、林鳳祥等西殿名將充當開路先鋒,韋俊表現的機會不多,但也有些許戰功,否則定都天京後也不可能屢次承擔大任,而且戰功赫赫。

1853年5月,胡以晃、賴漢英統帥大軍西征,韋俊、石祥禎、曾天養、林啟榮等名將追隨。6月,大軍攻佔江北重鎮安慶,胡以晃鎮守,賴漢英則繼續帶韋俊等西進,連克彭澤湖口南康、吳城鎮,兵鋒直抵南昌城下。此時,清軍名將江忠源從湖北帶「楚勇」一千餘人趕赴南昌配合巡撫張芾守城,並將城池外面的民房一律焚毀,以防太平軍利用民房做掩護挖掘地道攻城。羅澤南、李續賓等後來赫赫有名的湘軍猛將也前來增援,西征軍處境相當不利。9月,賴漢英被楊秀清調回天京編書,西征大軍由韋俊、石祥禎率領,進攻湖北。9月29日,韋俊率兵奪取九江,留下林啟榮駐守,以為前進基地,而後直殺湖北,攻克半壁山、田家鎮、黃州、漢口、漢陽,大軍圍攻武昌。

1854年4月,由於指揮出現錯誤,林紹璋所率領的兩萬多太平軍精銳在湘潭戰役中幾乎被塔齊布、彭玉麟等全殲,太平軍南北夾擊長沙之計劃流產,湘軍則乘勢反撲。不過,即便如此,韋俊依然能在該年夏季拿下武昌,其戰鬥力由此可見一斑。但是,此時「江南大營」清軍圍攻天京,東線戰場告急,韋俊受命回京參戰,武昌則由石鳳魁、黃再興鎮守。很遺憾,這兩傢伙十分畏懼湘軍,還沒等到胡林翼、羅澤南等攻城,他倆便逃之夭夭了。武昌失守後,湘軍順江東下直逼田家鎮、半壁山,與燕王秦日綱對戰。田家鎮、半壁山是湖北進入江西的咽喉要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楊秀清對此十分清楚。不過,他認為秦日綱等人已足夠鎮守,故不讓韋俊參與,待到戰局惡化時才急忙令韋俊西進救場,但為時已晚。

田家鎮、半壁山失守後,曾國藩、胡林翼、羅澤南、彭玉麟、塔齊布、李續賓等統帥湘軍主力繼續東下,進攻九江。此時,翼王石達開從安慶來到湖口督師,採用「誘敵深入」之計將湘軍水師分開(部分在長江,部分在鄱陽湖),而後將其各個擊破。九江、湖口大捷後,江北太平軍再次反攻湖北,第三次攻克武昌,韋俊則留下鎮守。聞知武昌失守,湖廣總督楊霖陣亡,胡林翼、羅澤南連忙趕回湖北戰場,指揮湘軍進攻武昌。此後,韋俊與胡林翼、羅澤南進行為期約兩年的攻防戰。在此期間,羅澤南被擊斃,胡林翼則被逼到長江岸邊,陷入絕境,若不是鮑超及時趕來增援,估計就被活捉了。可以說,鎮守武昌期間,韋俊的軍事才幹發揮得淋漓盡致,是湘軍強勁之對手。

正當武昌爭奪戰進入白熱化階段時,「天京事變」爆發,兩萬多太平軍精銳死於這場內鬥,翼王石達開也從湖北洪山大本營回京「靖難」,韋俊成為孤軍。這還不要緊,由於兄長韋昌輝濫殺無辜,韋俊處境十分被動,被誅殺的太平軍將士家屬對其十分痛恨,可謂是無辜躺槍。此外,洪秀全又拒絕救援武昌,明擺著是想讓他自生自滅。此時,湖廣總督官文對其進行誘降,但被嚴詞拒絕,「終無悔心」、「甘心死拒」。在處境極為不利之情況下,韋俊設下疑兵之計,毫髮無損地走出武昌,其指揮大軍之才能堪稱了得。不過,洪天王在得知韋俊放棄武昌後,便揚言要治他罪,將其押解回京,若不是李秀成力保,估計韋俊難逃一死。「天京事變」不是他的錯,天王卻如此對待,豈能不寒心。

天王雖然不厚道,但韋俊卻十分忠於太平天國,繼續為天國征戰四方,也許這是出於對李秀成之感謝,是李秀成讓他感到同志般的溫暖。很遺憾,天王並沒打算就此放過讓他,而是將其逼進絕境。楊輔清(楊秀清之弟)脫離石達開回到天京後,洪秀全便讓他去江北作戰,防區與韋俊靠近,這明擺著是想讓兩人起衝突乃至火併。果不其然,楊輔清到達防區後,屢次無故挑起爭端,終於釀成大禍,「彼此忿爭,於和州地界兩相殺戮」,雙方開戰了。此時,韋俊想到了李秀成,他想渡江去投靠,可誰知,陳玉成卻封鎖長江,不讓他去浦口投奔李秀成,雙方再次起衝突。天王猜忌,同僚尋釁,韋俊徹底對天國絕望了,於是他只能痛下決心投靠清廷,這是他唯一的生路。

總而言之,韋俊是一位攻防兼備型戰將,也是一位悲劇名將,正如《天國志》所云:「無威福之過,罔荒淫之失,天京之屠非其罪,武昌之勝有其功……,皖江舟封,何故失摯友之歡?蕪湖路斷,豈忍易寇讎之幟!其避禍也可恕,其倒戈也能原?」可謂一語中的。

本文由「縱橫國史」原創,歡迎關注,帶你漲知識。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橫國史 的精彩文章:

太平天國神權崩潰之觴:蕭朝貴跌落權力神壇,楊秀清崛起
天京事變後,太平天國是否再無人可用?是有人不會用

TAG:縱橫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