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麥克阿瑟曾想用30顆原子彈轟炸我國,直到1964年才徹底放棄

麥克阿瑟曾想用30顆原子彈轟炸我國,直到1964年才徹底放棄

在二戰末期的波茨坦會議上,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已從特工那裡獲悉美國核試驗情報。由於是蘇軍攻克柏林,蘇聯得以從德國挖來不少核專家。戰爭結束不久,蘇軍戰士在德國蘇占區和美佔區邊界發現100 噸濃縮鈾。1949 年 8 月 29 日,「斯大林1 號」原子彈試驗成功,蘇聯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地位。

麥克阿瑟曾想用30顆原子彈轟炸我國,直到1964年才徹底放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其後,英國於 1952 年進行了首次核試驗,法國於1961 年進行了首次核試驗。在核武器最初發展的20 年裡,擁核國家在戰爭或非戰爭狀態下,對無核國家進行核訛詐的事,常有發生。

麥克阿瑟曾想用30顆原子彈轟炸我國,直到1964年才徹底放棄

已解密的 1950 年 11 月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絕密文件,標題為《為反擊共產黨中國入侵朝鮮,關於美國使用原子彈的可能性所需考慮的問題》,文件建議使用核彈的範圍——「在朝鮮用於戰術目的」和「 在滿洲(指中國東北地區)用於戰略目的」。這份方案因沒進入政府職能部門議程,而束之高閣。另一份戰後解密的美國陸軍檔案資料顯示,朝鮮戰爭期間「 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曾狂妄建議,投擲 20 到 30 顆原子彈轟炸中國,在中朝之間沿鴨綠江設置一條放射性地帶。

麥克阿瑟曾想用30顆原子彈轟炸我國,直到1964年才徹底放棄

在哈佛學者、前美國駐華外交官陶涵(Jay Taylor)所著《蔣介石與現代中國》一書中,也多次記錄了美國對中國動用核武器的念頭。比如對 1950 年代末的國共金門炮戰,陶涵如此寫道:「杜勒斯公開宣布美軍將協助保衛金門。另一個驚人的記憶空白是,美國最高級別的領導人又在公開場合及秘密會議上近乎漫不經心談到在金門危機中可能動用核武器。新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空軍上將丁寧向國安會報告,7000 至 1 萬噸的空中引爆彈可以掃清共軍大炮。美國急送可攜核彈的8 英寸口徑榴彈炮到金門,但想必還是由美國人控制它們。」

1964 年10 月,中國在羅布泊沙漠深處試爆第一顆原子彈,不但令美國不再對中國動核訛詐的歪腦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