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軍近日慘烈空難的一些小細節,加油機沒有任何逃生設備

美軍近日慘烈空難的一些小細節,加油機沒有任何逃生設備

最近幾年對於美軍而言真是流年不利,屢屢發生墜機和撞船事故。而在2018年12月6日,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一架F/A-18D戰鬥機和KC-130J加油機相撞,導致7人墜海。此次墜機事故,是繼2017年7月份KC-130T墜毀造成16人死亡之後,美軍發生的又一起重大空難。下面,我們將對這起事故的一些細節進行介紹。

KC-130J正在為F/A-18D戰鬥機提供空中加油

相撞飛機一老一新

首先我們來說說此次慘烈空難的事主。其中一架飛機是F/A-18D型戰鬥機。F/A-18D是一種雙座戰鬥機,對應的單座型為F/A-18C。F/A-18D戰鬥機是一種全天候的戰機,既可以用於培訓飛行員,也能執行打擊作戰任務。前座是操作戰機的飛行員,后座是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飛行軍官,飛行軍官通常奧扮演武器官和操作感測器的角色。

在美國海軍陸戰隊中,一般使用F/A-18D戰鬥機執行夜間攻擊和前方控制機的任務。前方控制機(FAC)角色,主要用於為近距空中支援(CAS)提供引導,目的是讓友軍飛機能夠攻擊預定目標,而不會導致友軍誤擊事件。

F/A-18D是一種全天候戰鬥機,主要承擔夜間攻擊、飛行員培訓和前方控制機等方面的任務。

KC-130J加油機是一種多用途的飛機,不僅僅可以空中加油,還可以運貨,執行對地打擊任務。

作為「大黃蜂」戰機中比較新的型號,F/A-18D戰鬥機對雷達和電子設備進行了升級,並拓寬載荷的範圍,可以攜帶AIM-120空空導彈、AGM-65「小牛」空地導彈、AGM-84「魚叉」反艦導彈。其他升級包括安裝有馬丁-貝克公司生產的NACES彈射座椅,也可加掛自衛電子干擾機。它還配備了合成孔徑測繪雷達,使飛行員能夠在低能見度條件下也能鎖定目標。為具備夜間攻擊能力,F/A-18D戰鬥機安裝有AN/AAR-50熱導航吊艙、AN/AAS-38瞄準吊艙、夜視設備和兩部全彩多功能顯示設備(MFD)。

另一架飛機是KC-130J型加油運輸機,最多可以攜帶27.2噸燃料,最大加油能力為20.4噸,主要用機翼下或者外掛點吊艙提供空中加油服務。如果需要更多的燃料,機體內的鋁製油箱會攜帶11噸燃料。外掛加油裝置可以不依賴於機體內的油箱執行空中加油任務,因此在執行加油任務的時候,也可以同時運送部隊和其他大型裝備,具備不錯的靈活性,這個配置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加裝收割鷹套件的KC-130J空中加油機

KC-130J型加油運輸機最多可以同時為兩架飛機提供空中加油服務,每分鐘的加油速度為300加侖。為一個四機編隊提供空中加油時,總體加油時間不會超過30分鐘,適應加油的機種包括固定翼飛機、傾轉旋翼機和直升機。在進行空中加油的時候,速度一般為100~270節。這種飛機是KC-130家族中最新的型號之一,一共生產了53架,美國海軍陸戰隊將其用來替換老舊的C-130飛機。

除了執行運輸和加油任務之外,KC-130J加油機還加裝有陸戰隊的ISR系統和武器套件,因此具備執行監視和實施對地打擊的能力,主要的瞄準設備是AN/AAQ-30目標瞄準系統,繼承了紅外和電視相機,安裝在左側機翼的外掛油箱之下。值得注意的是,AH-1Z眼鏡蛇攻擊機也安裝的是AN/AAQ-30瞄準系統。KC-130J飛機可以投擲「地獄火」導彈、「格里芬」導彈、精確制導炸彈,如果進行升級還可以用30毫米機關炮開火。所有這些能力,美國海軍陸戰隊將其稱為「收割鷹」。

在執行對地打擊任務的時候,KC-130加油機通常會攜帶4枚「地獄火」導彈和10枚「格里芬」導彈。根據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計劃,每個現役的KC-130J中隊擁有3個「收割鷹」的套件,每套的採購價格為2200萬美元。項目從2009年開始,截至目前應該已經完成升級。

與空難相關的細節和善後工作

此次相撞事故的兩架飛機,均是從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岩國的陸戰隊航空站起飛的。其中F/A-18D戰鬥機隸屬於陸戰隊的第242全天候戰鬥攻擊機中隊(VMFA 242),KC-130J隸屬於第152空中加油運輸中隊(VMGR 152),這兩個中隊的上級單位是陸戰隊第12飛機大隊(MAG-12)。該大隊除了這兩個中隊之外,還擁有一個F-35B戰鬥機中隊,即第121聯合打擊戰鬥機中隊、第12航空後勤中隊(MALS-12)和第171地面支援中隊(MWSS-171)。

事故發生的時間是在2018年12月6日凌晨兩點,當時KC-130J加油機正在為F/A-18D提供夜間空中加油,地點在距離日本海岸320千米的海域。不過日本給出的數據是墜機地點離海岸100千米左右,同美軍公布的數據有出入。很快就要過聖誕節了,美國海軍兩艘前沿部署的航母都已經返回,「杜魯門」號經直布羅陀沿著大西洋回到國內的母港,「里根」號已經返回橫須賀,都是準備過節了,目前美軍真正處於部署狀態的航母,僅有在印度洋的「斯坦尼斯」號一艘。在如此氛圍之下,VMGR 152中隊和VMFA 242中隊仍要進行夜間空中加油訓練任務,看來美軍也有越到關鍵時刻越緊張的傳統。

墜海地點圖示,美軍和日本公布的數據有出入。

相撞墜毀後,美國和日本均派遣飛機緊急趕往現場,首批抵達的有日本海上自衛隊的3艘艦艇(分別是1艘潛艇救援艦和2艘被當作訓練艦的驅逐艦),美國海軍陸戰隊派遣了多架MC-130運輸機,以及數架日本海上自衛隊的UH-60直升機和其他搜救飛機。隨後,美軍的RC-135「鉚接」偵察機也趕赴現場。

從濱松基地起飛的UH-60直升機於2018年12月6日早上4:06分抵達並展開搜救行動,其他飛機也陸續趕到。5點43分,SH-60直升機救起了F/A-18D戰鬥機的其中一名機組人員,據說其沒有生命危險,目前狀態穩定。除此之外,橫田空軍基地地第374作戰大隊的C-130運輸機也展開緊張的準備,在6日夜間抵達事故現場。下午時分,找到了第二名落水人員。

除了這兩名被救起的落水人員外,其他5人仍然是失蹤狀態。根據美軍的官方資料顯示,F/A-18D戰鬥機上的2名機組人員都有彈射座椅,因此很有可能是他們被救起。但KC-130J運輸機上的5名機組人員則沒有那麼幸運了,他們沒有任何的逃生設備,沒有降落傘。由於目前正值冬季,海水非常冰冷,落水人員的生存窗口已過,因此剩下的5人恐怕是凶多吉少。

軟管空中加油技術的好處,就是一架加油機能夠為多架飛機加油,缺點是單位流速比硬管錐套加油慢。

一些題外話

在介紹完事故本身後,我們在分析一下美軍近年以來的空難數據。這些數字是比較難看的,橫向進行對比,2018年度的空難事故已經比2013-2017年的平均水平銳增了40%。同正常水平相比,美國海軍陸戰隊和海軍的事故率已經增加了足足1倍。而過去幾年發生的事故中,至少有美軍的133名官兵死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美軍的事故頻率已經開始用月來計算。10月份,一架「里根」號航母上的MH-60直升機在菲律賓海墜毀,導致12人受傷。11月,「里根」號上的一架F/A-18戰鬥機在沖繩附近海域墜落。而12月初的這起相撞墜機事故,釀成了極為慘重的損失,況且本月還有很長時間呢。

美軍的飛機事故率奇高,已經可以用「月墜」來形容。

通過以上這些數據可以得出結論,美軍的軍用飛機事故進入了「月墜」模式。而在美國媒體的一些報道中,開始用「危機」來形容如此高的事故率。停飛檢查問題是個很好的辦法,但由於美軍在全球承擔了過多的前沿部署任務,因此這個方法現在一點兒也不現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上的空母 的精彩文章:

巨獸到現場還不撈沉艦?挪威為節約錢磨洋工反而損失慘重
印度曾白菜價採購巨無霸直升機,如今保養不善僅一架能飛

TAG:雲上的空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