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陷人生絕境!曾國藩如何進取解困?李鴻章如何聰明自保?都是高人

陷人生絕境!曾國藩如何進取解困?李鴻章如何聰明自保?都是高人

曾國藩在進入知天命之年時,終於坐上了早該屬於他的兩江總督大位。

但如願以償的曾國藩卻沒有一絲一毫的喜悅,相反內心儘是蒼涼、如履薄冰之感。咸豐之所以把兩江總督的大權放給他,不是因為消除了猜忌,誠心重用,而是因為江南大營被太平軍攻破後,無人可以擔此重任,只有倚重曾國藩和他統領的湘軍。就這樣,咸豐起初仍不願乾乾脆脆地將兩江總督授予曾國藩,而是想用胡林翼。

讓湘軍為之賣命,卻又想將兩江權力放到湘軍二號人物手裡,很顯然,咸豐仍想耍弄狡猾且讓人心寒的帝王術。若不是肅順用大刀闊斧的說辭說服了咸豐,曾國藩的處境依舊無法舒展開來,依舊會處於盡心賣命,卻受盡掣肘的困境。

因為是如此的被迫不情願,所以咸豐不可能讓曾國藩從容不迫地坐在兩江總督的大位上,他一定會壓迫曾國藩,讓曾國藩不顧一切地去為朝廷賣命。

果然,咸豐是毫不客氣,在給曾國藩的上諭中,他剛把兩江總督授給曾國藩,緊跟著就嚴令曾國藩徑取蘇、常,不得有誤。

權力不白給,接了就得賣命的味道很濃重。

陷人生絕境!曾國藩如何進取解困?李鴻章如何聰明自保?都是高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正是曾國藩感到如履薄冰的根源所在。在曾國藩看來,先不論咸豐對他」用死「的心態,單就徑取蘇、常這一條,就足以導致滿盤皆輸。

因為戰場的殘酷現實已經充分證明了,東進蘇、常必陷死局,唯有改行西進策略,占皖中,進而由長江上游向江寧合圍,攻滅太平天國才有上乘的勝算。

但問題是,咸豐在」用死「的心態下剛把兩江總督授給他,如果選在這個時候生硬抗命,結果可能是另一種滿盤皆輸。

畢竟,兩江總督的權力是曾國藩急需的,這事關他能否順利布出大贏局。

曾國藩遇到的這個困境其實很典型,剛被委以重任,面對老闆錯誤的決策,既不能去執行,又不能去否定,當然更不能原地不動,讓被動變得更被動。

怎麼辦?

曾國藩的做法是,向老闆擺好姿態,以達到巧妙擱淺錯誤決策的效果,進而再謀劃自己的贏局。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考慮,曾國藩才將兩江總督的駐節地從宿松移到了祁門。

然而,隨後不久,曾國藩就為自己這被迫而為的決定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慘痛到他差點在祁門拔劍自刎。

不深入地看這段歷史,很容易覺得曾國藩在此犯了剛愎自用的毛病,可一旦深入看下去,你只會覺得成功不易。

為了成功,為了在夾縫中布出大贏局,奮進者往往都會遭遇這個,被迫將自己置入險境來換取機會,而且還不能與身邊人說透,只能靠自己的堅韌與智謀,以及不可或缺的運氣來扛。

所以說,理解成功,若看不到其中的驚心動魄,看不到真正的兇險艱難,我們終究只是被成功的光鮮外表所蠱惑的膚淺者以及未來的受害者。

陷人生絕境!曾國藩如何進取解困?李鴻章如何聰明自保?都是高人

因為有這樣的難言在,所以在曾國藩駐節祁門後,他和得意門生李鴻章之間很快就上演了一出歷史上有名的爭執。

李鴻章不是等閑之輩,所以剛到祁門沒兩天,他就看出了駐節祁門的兇險。只不過,此時的李鴻章僅僅是曾國藩幕府中的一個小幕僚,所以他的著眼點只在眼前,只在單純的軍事安危上。

經過對祁門兩天的實地勘察,李鴻章對曾國藩憂心忡忡地說,恩師,祁門地勢如同釜底,此乃兵家所說的絕地,不如儘早另擇他處,以免來日受困。

依門生之見,可移師東流,那裡可進可退,萬無一失。

憑曾國藩的經驗,這一點豈能看不到,但他卻不便說出置身險境的根本所在,所以只能用激將法說,少荃,你如此畏懼,莫非膽小?若如此,盡可收拾行李離開。

這時候,不解曾國藩苦衷的李鴻章必生一念,曾夫子剛愎自用,糊塗呀!

除此之外,就是聰明人的小算盤——必須尋機巧妙地離開這個能要人命的地方。

從某種程度講,李鴻章對曾國藩的質疑也是一種典型,為了打拚將來,被迫將團隊帶入險境後,你可能很快就會遭遇現實安危下的離心離德。

可嘆的是,曾國藩接下來的處境遠遠比這個更糟糕。

陷人生絕境!曾國藩如何進取解困?李鴻章如何聰明自保?都是高人

祁門雖說是軍事上的絕地,但憑藉四山環繞,只有一條官馬大道與外界通連,如果據守此要害的部下得力,如果運氣不錯的話,在他擺姿態的這段時間內,絕地也會是一塊福地。

曾國藩認為自己有得力的部下,得力的部下也應該能帶來好運氣。

遺憾地是,這一回他太樂觀了,現實遠比他想像的更殘酷。

在當時,徽州是祁門最重要的屏障,只要牢牢守住徽州,祁門當安然無恙。

然而在為徽州選將時,曾國藩卻犯了一個諸葛亮式的錯誤,因為太欣賞對自己有恩的李元度,他將這個事關祁門生死的重任交給了這個並善於守城的讀書人。

結果,太平軍抓住徽州城內湘軍與綠營矛盾尖銳這一致命處,策反了綠營首領,一夜之間裡應外合攻破了徽州城。

祁門頓時門戶大開。

面對太平軍三路大軍的圍攻,只有三千守城力量的曾國藩隨即陷入命懸一線的絕境。

此時的曾國藩能做什麼呢?除了派出三千兵誓死抵抗,唯指望悍將鮑超能及時回援救駕。

這是曾國藩一生中經歷的最兇險時刻之一,他又一次寫下了遺書。這次不是羞愧負氣,而是誓死保存氣節,只要太平軍攻進來,他就拔劍自刎。

但久經沙場磨礪的曾國藩並沒有像前兩次那樣,在絕境中自亂分寸,相反在祁門空城中,他拿出了值得稱讚的鎮定與智謀。

陷人生絕境!曾國藩如何進取解困?李鴻章如何聰明自保?都是高人

因為空城隨時都有可能被太平軍攻破,那些並沒有真正見過殘酷廝殺的文人幕僚們嚇破了膽,這些人買通城裡的小筏子,每天夜裡都有人帶著行李乘小筏子向城外逃命。

人跑了不足惜,但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無論是讓守城的兵士看到,還是讓太平軍看到。

就在這能多堅持一刻就多一份生機的關鍵時刻,曾國藩一硬一軟地來了兩手,這危險的信號隨即就讓他扼殺了,祁門轉而又被塑成了一座諸葛亮式的空城。

他先召來尚未跑掉的親信幕僚問,死在一起如何?

幕僚們是集體沉默。

待此種沉默越來越沉重後,曾國藩隨即親擬了一份告示——

當此危急之秋,賊勢兇猛,有非朝廷命官而欲離祁門者,本督秉來去自願之原則,發放三月全薪和途費,撥船相送。事平後願來營者,本督一律歡迎,竭誠相待,不計前嫌。

你不願共患難,我卻不計前嫌願共他日富貴前程!

好一個欲擒故縱。

仁義承諾如鴻毛之輕,沉到每個人心中卻有千斤之重。

每個人都有血性,就看在關鍵時候能不能高明地激發。人在危難中都苟且,但人在危難中也最易燃熱血。曾國藩此舉並非多高明,但卻是關鍵時刻燃起眾人熱血的一把柴火。

正是有了這生死時刻,眾人重新聚到一起的誓死鐵心,空城雖空,但卻堅固異常。

正是有了這難能可貴的堅固異常,曾國藩領著眾人終於扛到了鮑超援軍殺來的那一刻。

見到鮑超,曾國藩滾下兩行熱淚,他知道自己又一次逢凶化了吉——

陷人生絕境!曾國藩如何進取解困?李鴻章如何聰明自保?都是高人

這段歷史,到這裡基本就算講完了,但還有一個尾巴很值得一說。

祁門轉危為安後,此前丟失徽州的李元度並沒有負荊請罪,而是擇機開溜,另尋靠山找出路去了。曾國藩本不是不念舊情之人,但這一次,即便有說他忘恩負義的雜音,他還是堅持對李元度一參到底。

曾國藩為什麼非要這麼做?

李元度失徽州如同馬謖失街亭,曾國藩這是揮淚參奏以正軍規。

也可以說這是舍人情,絕炸彈。

因為很多前途的炸彈,都是人情埋下的。

另一點也很有啟示。李元度本是曾國藩同行者,一路功勞不小,但此人有個弱點應讓我們引以為戒,無錯時忠心耿耿,有錯時三心二意,這樣的人最終一定奔不出好前程。

反觀李鴻章,祁門險情沒有徹底解除時,他做了一件很虛偽的事,借著為李元度鳴不平,和曾國藩故意鬧掰,然後藉機逃離了祁門。

這算分道揚鑣吧。

但分道揚鑣後的李鴻章對我們也很有啟示,在離開祁門的一年多時間裡,袁甲三、王有齡等人多次邀請他,許以重保,但李鴻章均不為所動,寧願在江西賦閑。

這顯然是一種智慧。

因為李鴻章深知,危難下,離開算聰明,背叛卻是傻。

因為那是斷路、斷前程之舉。

境界不同,所以他和李元度的結局不同,不久,李鴻章就重回曾國藩身邊,並很快得到了重用。

因為在曾國藩看來,李鴻章雖不能共患難,但那份始終不背叛更難能可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句本 的精彩文章:

上下一致反對如何把實事干成?李鴻章辦成的兩件事,包涵太多智慧
各種總督巡撫、高人怪人,胡雪岩靠什麼拿下?五個籠絡人心的秘訣

TAG:黑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