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蔣校長 | 透過義大利財政預算爭端,看歐盟的危機與出路

蔣校長 | 透過義大利財政預算爭端,看歐盟的危機與出路


11月21日,義大利財政預算提案再一次被歐盟否決。與此同時,歐盟發出警告,如果義大利政府還固執己見,不願修改本國財政預算,那麼歐盟將啟動「超額赤字程序」,對義大利進行懲罰。






如果此懲罰變成現實,那麼將是歐盟自成立以來,「史無前例的第一次」。




不過,

面對歐盟的威脅,義大利民粹政府表現的相當強硬,

大有「頭可斷血可流,財政預案絕不能改」的架勢。

那麼,這次對抗的結局,到底會如何呢?



對此,我的觀點非常明確,那就是……這次爭端註定會以義大利的讓步而告終。

而這次爭端對歐盟來說,既是壞事,也是好事!




首先,歐盟在此事上退無可退。




如今的歐盟,可以說是外患不斷,英國的脫歐和美國的打壓,已然讓歐盟疲於應付,焦頭爛額。







而就在這個時候,義大利又開始搞事情,當真是其心可誅。

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歐盟選擇向義大利讓步,那麼此種做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是災難性的。




至於為何如此,這還得從當年的《馬約》和《公約》說起。

1993年生效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簡稱《馬約》),和1997年生效的《穩定與增長公約》(簡稱《公約》),確立了歐盟財政政策的基本規則。




其中,

《馬約》對成員國財政政策做出了原則性規定,即從1994年起,歐盟各成員國的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即赤字率)不能超過3%,政府債務佔GDP的比重(即債務率)不能超過60%。







1997年的《公約》,則可以稱之為《馬約》的「補丁」。簡單來說,《公約》在《馬約》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歐盟的主導地位」,

如果哪個成員國敢違反《馬約》中的規定,那麼歐盟將有權利進行「勸阻」以及「懲罰」。




此次財政預案爭端之所以會出現,就是因為義大利的赤字率和債務率明顯超出了《馬約》中的規定標準。

說起來,歐盟當年會訂立《馬約》和《公約》,亦並非沒有原因。




眾所周知,對於一個團隊來說,內部的團結非常重要,如果失去了內部凝聚力,那麼這個團隊註定走不遠。而

歐盟作為一個互助性質的合作組織,最怕的,就是組織里出現想要吃大戶的「混子」。



不幫他,組織內的其他成員會寒心,團隊的凝聚力會下降;可如果不計代價幫他,組織內的其他成員又會感到不公平,久而久之,人心同樣會散。




所以對歐盟來說,它需要一個「標準」來制約各成員國。

一方面

,滿足不了這個標準的「混子」,將被排除在外;

另一方面

,如果誰在成為歐盟正式成員後,打算當「混子」吃大戶,那麼一旦違背了這個標準,就將面對歐盟的嚴厲打擊,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超額赤字程序」。



事實上,除了政治原因,歐盟當初設立這個標準還有經濟層面的考量。




歐元

對歐盟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雖然歐元在誕生之初很強勢,但歐元的弱點同樣非常明顯,那就是……

缺乏必要的錨定物




美元就算不斷貶值,搞得大傢伙怨聲載道,但只要石油還是其錨定物,美元的國際地位就不會出問題。

可歐元卻不行。其之所以能成為跟美元相提並論的國際貨幣,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大家看好歐盟和歐元的前景。沒有了這個大前提,歐元信譽下降,歐元匯率不斷劇烈波動,那就是一種必然。而這種情形對歐盟經濟的負面影響非常大。




當年科索沃戰爭和希臘債務危機所引發的歐元匯率劇烈波動,以及由此給歐盟經濟帶來的嚴重衝擊,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所以此次

義大利以身試法,已然觸及了歐盟的生存底線。

如果歐盟在當下縱容義大利,那麼必然會導致其他歐盟成員國有樣學樣,進而讓歐盟一步步走向分崩離析。




有些網友或許要問:「如果逼迫太甚,萬一義大利民粹政府惱羞成怒,決心搞脫歐怎麼辦?」







義大利會脫歐?不是我瞧不起義大利,而是現在的義大利,真的辦不到這點。別說主動脫歐,就算歐盟往外攆他,他也打死不會退群。




至於為何如此,原因有如下三點:




第一點:義大利對外貿易離不開歐盟。




近些年來,義大利的對外貿易一直保持著順差,這也是此次義大利政府決定提高財政預算赤字率的底氣所在。




而義大利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和第二大貿易夥伴,既不是美國,也不是中國,而是德國跟法國。




據統計,

對歐盟各國的出口,在義大利出口總額中所佔比重超過50%,接近60% 。




很顯然,如果義大利脫歐成功,參照英國脫歐後所面臨的困境,對本就增長乏力的義大利經濟來說,那無異於天崩地陷。







第二點:義大利的債務問題,需要歐盟為其「背書」。




長期靠借債度日的義大利政府,目前公開債務已達2.3萬億,佔GDP比例高達130%,在整個歐元區中,這一比例僅次於希臘。





 圖:義大利和歐盟國家的人均實際GDP





毫無疑問,如果義大利當下爆發了債務危機,那麼就算把其家底全賣光,也填不上那個債務窟窿。




當然,如果義大利經濟一直向好,義大利爆發債務危機的可能並不大,因為跟希臘不同,義大利的債務大多是內債,而非外債。




可問題在於,義大利的經濟大環境並不好,近年來的經濟增長率僅有1%左右,其還債壓力非常大。




而且更加要命的是,義大利政府此前一直在

「拆東牆補西牆」

、「用新借來的錢,還從前欠下的帳」。




是的,大家沒看錯,如今的義大利跟美國一樣,在債務問題上都是在搞「龐氏騙局」,一旦再借不來錢,進而導致資金鏈斷掉,債務危機立刻就會爆發。




美國雖然欠債多,但人家底子厚,美聯儲更是能配合美國政府印鈔票。




可義大利呢?







在歐元誕生之初,歐盟各成員國便喪失了制定本國貨幣政策的權利,

想靠超發貨幣來抵禦債務危機,那是想都不要想。




所以對義大利來說,想要憑自身實力避免債務危機爆發,當下只有兩條路可走。




第一條路:重振本國經濟。




只要能實現這點,債務問題自然迎刃而解。不過殘酷的現實證明,這條路暫時走不通。




雖說義大利經濟的底子相當不錯,但再好的底子,也架不住人懶。




去年的義大利《共和國報》曾報道過這樣一起「奇葩事件」: 





一位名叫Angelo的麵包店老闆,在5家門店門口張貼了招工啟事,想要招酒吧工和麵包師。工資和待遇都算不錯,每天工作8小時,每月稅後凈工資在1200-1400歐元。




結果誰能想到,這位老闆居然遭遇了「用工荒」。要知道,當時的義大利失業率非常高,青年人失業率更是一度超過30%。







而其中的一位應徵者在離開前曾表示,

他更願意繼續領取失業救助金,然後做一些工作強度較小的零散工作。

對此,我只能感慨,義大利會被歸在「歐豬五國」之內,果然不是沒有原因。




第二條路:保證本國銀行業不出問題。




毫無疑問,只要本國的銀行業能健康發展,那麼義大利政府就不用擔心借不來錢。




可惜,自希臘債務危機爆發後,歐洲的銀行業就集體陷入了寒冬。




其中,2016年,義大利銀行業曾一度爆出背負3600億歐元巨額不良貸款的負面新聞。受此影響,義大利銀行業幾乎是搖搖欲墜。




雖然義大利政府出手進行了救助,讓義大利銀行業暫時逃過一劫,但在本國經濟不見起色的大前提下,義大利政府還能救幾回?





不良貸款佔總貸款比重 數據來源:世界銀行,2017年2月






數據來源:IMF,2016年7月,圖中縱軸代表各類不良貸款佔比





第三點:義大利民眾不願脫歐。




跟英國脫歐時,很多英國老百姓連歐盟是什麼都不清楚不同,義大利老百姓對於歐盟有著非常清晰的認知。這從近年來民粹勢力快速膨脹,「脫歐」口號喊的震天響,但依舊有高達60%-72%的義大利民眾傾向於留在歐元區的情形中就能看出端倪。




不久前的10月17日,儘管歐盟官方民調機構—歐洲晴雨表發布的民調數據顯示,

倘若義大利舉行脫歐公投,希望繼續留在歐盟的支持率為44%,

較之前的比例下降不少,但希望脫歐的支持率卻是更少,僅為24%。




由此可見,義大利人當下或許不喜歡歐盟,但脫歐依舊不是他們的第一選擇。

而只要義大利民眾不願意「脫歐」,歐盟在沒有顧忌的情況下,註定會將義大利民粹政府一「懟」到底!




另外,最新的消息,似乎也證實我了這一判斷,義大利民粹政府的調門明顯軟化,受此影響,歐洲股市全線拉升,歐元擴大漲幅,義大利國債收益率暴跌……







不過

對歐盟來說,就算義大利民粹政府最終選擇了讓步,麻煩亦沒有真正結束。




原因很簡單,一個人如果生病了,最怕諱疾忌醫和無葯可醫。




當下的義大利想要徹底擺脫危機,其實並非沒有辦法。以義大利的底蘊,只要勇於改革,未必不能像歐盟成立之初的德國那樣,從「歐洲病夫」再度變成歐洲強者。




可問題在於,在高福利政策的「滋潤」下,義大利人實在太過慵懶,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治人物,用雷霆手段對義大利的社會氛圍加以改造,就算上帝來了也沒轍。




2016年,時任義大利總理的倫齊,想要通過「修憲」來實現這一點。

但很不幸,義大利老百姓對此十分不滿意,而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倫齊的總理生涯戛然而止。







所以,我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現在的義大利和部分其他歐盟成員國,已然陷入了一個令人非常糾結的「死循環」。

改革,老百姓不買賬,哪個政治人物敢強行進行改革,那麼註定倒大霉;不改革,老百姓是高興了,可本國經濟只會愈發舉步維艱。在我看來,這種無路可走的窘境,才是歐盟當下最大的危機所在。




如果部分歐盟成員國,比如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愛爾蘭這樣的「歐豬五國」,下定決心要當懶漢,要吸干歐盟,那麼就算德國法國再厲害,也遲早會撐不住。到時,歐盟不垮才怪。




當然,這不是說歐盟就沒救了。

恰恰相反,在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下,歐盟當下正有一條活路,那就是……

讓歐元取代美元,成為新的霸權貨幣。

如此一來,歐盟就可以像美國那樣,利用貨幣霸權,向外轉嫁自身危機。




只要能取得貨幣霸權,義大利銀行業3600億的壞賬還算事嗎?要知道,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通過量化寬鬆超發的美元,那可是以萬億計!




看到這,相信很多網友會吐槽:「這條活路怎麼看都像是絕路啊!」




確實,這條路很艱險,也很難走,但只要不放棄歐元,歐盟現在不想走這條路都不行。




據最新的各國貨幣全球支付佔比數據顯示,美元所佔比例,已經創紀錄的跌到39%左右,而歐元,則穩穩佔到了35%左右的比例。




「39%」和「35%」

,這是何等接近?







如果當下的某個貿易大國,跟歐盟做了交易,決定在貿易結算時向歐元進行傾斜,那麼毫無疑問,美元的「世界第一」寶座,就會逐步讓位歐元。




而歐盟內部的德法又是死保伊朗,又是要建立歐洲自己的軍隊,這一連串動作,說其不是奔著貨幣霸權去的,大家覺得美國會相信嗎?




說白了,當下就算歐盟不去爭,

美國為了保住自己的貨幣霸權,也不可能放過歐盟和歐元。

既然如此,歐盟反倒不如全力一搏。只要贏了,歐盟內部當下所面臨的困境,立刻就會出現重大轉機。




結論




在我看來,義大利此時的搞事,從某種意義上說,對歐盟來說並非全是壞事。要知道,歐盟最大的弱點,就在於經常患得患失,瞻前顧後,內部利益難以協同,這是歐盟這種鬆散聯盟的先天缺陷。而向美國的貨幣霸權發起挑戰,無疑要遭受美國的雷霆打擊。




就拿現在的法國抗議示威活動,以及重新燃起的烏克蘭戰火來說,誰能保證這不是美國在幕後使壞?更不要說,班農在歐洲輸出民粹主義一事早已被實錘。







如果放在過去,面對美國的重壓,歐盟很可能第一時間就會認慫,可在出了義大利這檔子事後,卻是未必了。




因為義大利用自己的現身說法,將歐盟內部的致命危機完完全全展現在了大家眼前,歐盟可以認慫,但認慫的後果,就是歐盟未來註定要完蛋。




那麼,

歐盟能夠逆襲成功嗎?




說實話,不是沒希望,但很難。最起碼,從德法號召組建歐洲軍隊,但歐盟卻批評「喪失理智」這點看,歐盟內部的團結,依舊是個大問題。而在大國博弈中,內部有人拉後腿乃是大忌。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兩虎相爭必有一傷,此次歐美博弈結束後,歐元和美元必然會有一者受到衝擊。而這種變化,勢必會為新時代和新國際格局的到來,吹響進擊的號角。




 




精彩推薦

蒼主任:火火火火火!@加州

風博士:聊聊咱中華家軍兔的伙食...啊,不好意思,我先擦擦口水


平教授:洋麵包也能吃出優越感?別被5000年文明瞧不起

方敏:小鮮肉衝鋒,老太太扇風,美歐這個梁子算是結下了

金不換:

這個敵對對中國的國家總統 快給特朗普跪下了

高得道:咳咳,咱們聊聊一個讓中美都頭疼的地方,槍炮在這不好使


小邪:安倍又要租熊貓?說一說那些年這個征服世界的國寶




大國博弈,時政解析,每天在此開「蔣」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榜 的精彩文章:

西方大力氣「支持」中國的改革開放,40年後發現結果和自己想的不一樣
【點兵900】俄羅斯飛行員為何願來中國發展?看完才明白,並非是起飛前能喝二兩

TAG:軍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