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時間引力」浮出水面,或將一切引力概念擊碎,物理學將翻新篇章

「時間引力」浮出水面,或將一切引力概念擊碎,物理學將翻新篇章

根據量子力學中的幾個著名量子實驗現象,量子研究者推測,「時間」可能只是觀察者意識作用出來的產物,甚至我們所處的這個宇宙空間,也只是觀察者意識「設計加工」出來的作品。但是,我們卻切切實實生活在這個四維時空之中。如果說這個四維時空不是真實的存在,那麼,不止這個四維時空里的環境,還包括我們,也不是真實的存在。如果說都不是真實的存在,我們又有什麼資格去質疑周圍環境的真與否?因為虛擬與虛擬之間,不存在相對的真或假,「大家」彼此彼此,都一樣,不是嗎?

或許,量子力學太深奧,我們只是淺觸其表;或許,人類掌握的科學知識太淺薄,尚不足以真正敲開量子微觀世界的鐵大門;也或許,我們受限於「三維視界」的局限,只能窺探到量子世界向我們投射來的三維影子一角。

「既來之,則安之」,畢竟我們還得為自己生存的環境負責,為衝出人類世代被困於的狹小角落——地球——而需要繼續向宇宙深處不斷探索。哪怕這只是一套程序,我們也要將這套程序的運行原理弄清楚明白,不是嗎?

在我們這個四維時空里,每個人都無法逃脫一個自然法則約束,那就是「時間」。無論世界的虛或實,時間都在時時刻刻地影響著我們,以及周圍的一切事和物。似乎時間就是囚困我們的一個鐵籠子,在這個鐵籠子里,每個人都經歷著誕生,成長,衰老。反反覆復,循循環環,世世代代,無止無休。

那麼,是否思考過:時間之外是什麼?或者說,如果生存在不受時間約束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呢?

其實,這不是水木(「水木長龍」或「水木長龍探索科學宇宙」之簡稱)剛剛才想到的問題,而是科學家們早就思考意識到,並開始研究的課題。

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與時間有著一定的關聯。愛因斯坦在狹義相對論中指出,如果物體的速度接近光速,它的時間就會變得無限趨於靜止狀態;如果等於光速,它的時間就會處於靜止狀態;如果超越光速,它的時間就會倒流。不過愛因斯坦根據自己的方程式又進一步指出,在宏觀世界裡,不可能有超越光速的物體存在,也就表明了:宏觀世界裡不會有物體的運動速度可以達到光速,更不要說超越光速了,所以也就不存在時間靜止或倒流的可能性。

但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卻被很多研究者質疑,尤其他所認為的現實中不能超越光速的推測。

試想一下:我們銀河系的直徑有多大?整個宇宙的尺寸又有多大?那可是10萬光年和920億光年的距離。人類一直夢想有一天能夠在整個宇宙愜意地自由翱翔,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豈不是給人類的夢想潑了一盆冰水?按照愛因斯坦的理論觀點,就算有剛剛可以達到光速的宇宙飛船被造出來,一個人一生別說遨遊整個宇宙了,連我們銀河系的千分之一估計都很難到達。

即使這是一道為宇宙萬物設計的一套遊戲程序,這樣的設計也會顯得太不合理——沒法升級,多枯燥無味,誰還願意繼續玩下去?

所以,後來有研究者認為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存在有一定的瑕疵,並不完善。那麼,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瑕疵處,究竟出在了哪裡呢?

有研究者認為,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瑕疵處就在於「時間與光速」的關係上。愛因斯坦根據質能和質速方程指出,越接近光速的物體,其質量也會變得無窮大,這樣欲達到光速所需做的功也會變得無窮大。所以不可能達到光速。但如果將愛因斯坦的方程反過來看,就會得出:物體的速度越接近光速,其質量就會變得越小,當達到光速時,質量為零。當物體達到光速後,或許並不再以物質形態而存在,而是以一種非物質形態存在。

這種反分析的觀點,其實也存在著一定的道理。可以這樣理解: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質量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當物體越接近光速運行時,它的質量變得越小,不斷消失的質量,轉化為了不斷加速運行的動能。這樣,也遵循整體的能量守恆定律。

如果以上分析正確,我們可以做進一步分析:物體在運動中,當其速度與光速相差還很大時,遵循著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得出的推論——物體運動速度越快,其質量也會變得越大。當其速度接近光速時,物體的質量會迅速減小,直至達到光速變為零。此時物體轉變為非物質態,以另一種形式存在。此時,我們不妨理解為,該已被轉化為非物體態的非物質體,已超出了四維時空,即可能進入了四維空間里,或者說跳躍到了時間之外。

此時我們又與「時間」接軌了。看來「時間」真的無所不在,處處都在「監視」著我們。時間究竟是個什麼東西?或許我們真的應該好好地研究一番了。

牛頓的萬有引力,婦孺皆知。物理學界認為引力源於物體自身質量對時空的彎曲,與空間結構,壓力,磁場有關。是否思考過,引力的根本來源,可能與「時間」有關。

以下是對「時間引力」的探討分析,或許可以解決物理學界的諸多困惑。

「時間」存在於三維空間之外,先於三維空間而存在。時間有其「零基準點」,通連向宇宙時間。每一個星球都有一個「零時間基準點」,且對於三維空間(或四維時空)而言,都一樣。地球「零時間基準點」在地心。所有星球都圍繞「零時間基準點」運轉,為什麼?因為以「零時間基準點」展開的時間裡運動著我們不知所以然而定義的「引力」。也就是說,引力並非我們所認知的那樣來源,而是來自於四維時空的時間,與質量無關。

行星的運轉,恆星的運轉,乃至銀河系,星系團等一切天體的運轉,都圍繞著相同的「零時間基準點」,或者說被「零時間基準點」展開的時間引力牽動著運轉。連向宇宙時間的「零時間基準點」相同,但由「零時間基準點」展開的時間,每個星體或許並不相同。也就是說,時間有方向,可以相互削弱——流動變慢,增強——流動變快。這與我們熟悉的「引力」有方向原理相同。時間的流動,是因為「時間引力子」的牽動。「引力子」可以想像通電的電棒,電子會按一定的方向向正極移動。「通電」可以想像與「宇宙時間源」相連的緣故。時間如果沒有「時間引力子」的牽引,是不會流動的,如同沒有活力的一潭「靜」水。

「零時間基準點」在四維時空都相同,並交匯於宇宙時間。故以「零時間基準點」展開的時間之引力,在「零時間基準點」處為零。這與高維度的臨界點相關。四維空間不存在時間。下面論及超光速還會詳細講述。

以地球舉例。時間從地心處的「零時間基準點」展開,並貫穿南北兩極(不是三維視角的兩極,而是四維時空的南北極,也就是說三維空間之外),且覆蓋整個地球。地球的「時間引力」在地心處為零(前面說了與高維臨界點有關,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引力相抵消),然後逐漸增大,直至時間覆蓋整個地球表面時達到最強,並向空間延伸而去,但會開始逐漸變小。故地球內部時間比地球外部時間要慢,地心時間靜止。地表時間流動最快。脫離地表後,時間開始逐漸變慢下來,但低空範圍內變化極微。

太空中的時間是多向的,但「零時間基準點」都一樣,故最終方向指向哪裡,沒有多大意義。

時間存在,時間引力必然存在;時間引力存在,也就證明了時間一定存在。

時間不存在,時間引力一定不存在;但反過來,時間引力不存在,不能代表時間就不存在。

為什麼「時間引力不存在,不能代表時間就不存在」呢?

因為前面我們說了,每個星體都有自己的時間引力,也就是說每個星體都有自己的時間引力方向,有時候相互的抵消,便可以製造出時間引力不存在的假象,但不能說時間就此也消失了。

因果公式:時間時間引力,無時間=>無時間引力,無時間引力≠無時間

明白了上面的時間以及時間引力的概念,接下來我們繼續探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續接前面,當飛船超越光速飛行時,飛船就會轉變為非物質態的形式存在,其質量為零——所有質量轉變為動能提供給光速飛船的動力。前面我們講了,時間存在三維空間之外,針對三維空間而言,所有的「零時間基準點」都一樣,都是高維臨界點,並連向宇宙時間。時間在四維空間不存在,或者說,在四維空間里,時間被轉化成了一種未知能量。

當飛船達到光速時,也就進入了四維空間的臨界點,超越光速後,便躍入四維空間。此時的飛船以一種未知的非物質態存在,時間不存在。這時,在三維空間里觀測,是無法觀測到達到或超越光速的飛船的。當飛船減速到光速時,在三維空間觀測,會看到若隱若現的模糊影子,因為處於三維和四維空間臨界點(或許,此時可以叫做飛船隱身,或進入亞空間——其實就是臨界維度)。

限於篇幅,「時間引力」無法做太詳細解釋,但我們熟悉的「引力」定義,可能真的存在有一定的局限性,雖然也可以適用於很多領域,但就像「地心說」曾經佔據主導地位一千多年一樣,在那些時間裡,人類都篤信不疑,後來結果如何呢?

如果「時間引力」能被科學界證明是正確的,物理學界面臨的諸多難題,可能都會迎刃而解。

最後修正強調:時間在我們這個三維世界是存在的。即使量子理論證明不是真實的存在,或者可以被改變,那是思維意識跨越臨界維度或進入高維的體驗——那裡不存在我們所定義的時間,或者說,那裡的時間以未知能量展開,如同將電影膠捲全部展開,可以一眼看到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所有畫面。

量子力學需要繼續深入探索,宇宙也需要不斷探索,但時間是無法抹去的,它在我們三維空間之外存在,但卻約束著我們的三維空間,我們誰也無法逃脫它的約束,更無法跳出時間之外,除了思維意識不受它的約束外。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對水木的支持。

本篇文章「水木長龍」原創,轉載標明出處,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木長龍探索宇宙 的精彩文章:

據量子實驗現象剖析:宇宙和時間或並非真實存在

TAG:水木長龍探索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