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我們的美麗鄉村,走近藏在綠水青山裡的皇都侗寨歌舞之鄉

我們的美麗鄉村,走近藏在綠水青山裡的皇都侗寨歌舞之鄉

我們的美麗鄉村,走近藏在綠水青山裡的皇都侗寨歌舞之鄉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原創:中華民居)

皇都侗寨位於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百里侗文化長廊」的中心地帶。一直深藏在大山裡的她這幾年漸漸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向世人展現出迷人的侗族風情。

相傳,古時候夜郎國國王從這裡經過,驚訝於這裡迷人的風光,曾言要在此建都,「皇都」寨名由此而得。斗換星移,美麗的皇都侗寨在日新月異的時代變遷中,依然保存著優良的世俗傳統,秉承著「一方山水養一方人」的理念,男耕女織,春播秋收,與歌舞為伴,與綠水青山同居,與自然和諧相處。

這裡的侗族建築結構巧妙、工藝精湛。風雨橋、鼓樓、寨門、涼亭、吊腳樓堪稱侗族建築文化之精華。這裡的侗族服飾、侗帕、織錦、彩帶、綉包做工細緻、精美絕倫。這裡的侗族歌舞情調激揚,侗戲源遠流長。侗族大歌更是震撼四方,名揚世界。侗族體育活動非常豐富,鬥牛、摔跤場面激烈,踩高蹺、搶花炮、盪鞦韆等活動驚險刺激。侗族飲食別具風味,酸魚、腌肉助食健胃,油茶、苦酒醇香可口。合攏宴不分遠近,不論親疏,不限人數,共聚一席。趕山、狩獵見者有份。在農忙季節或婚喪喜慶時,鄰里鄉親互幫互助。祭薩敬神、封寨祛邪、集眾議事、行歌坐夜的鄉規民俗原始神秘。侗寨的一切都是那麼的迷人、神秘,吸引著人們去探訪。

我們的美麗鄉村,走近藏在綠水青山裡的皇都侗寨歌舞之鄉

皇都侗寨由頭寨、尾寨、盤寨、新寨組成,距通道侗族自治縣縣城10公里。頭寨、尾寨、盤寨連成一片。新寨位於一個半島之上,三面鄰水,由1座風雨橋和公路相通,與其餘3個寨子隔河相望。

皇都侗寨是侗族建築保留較完整的寨子之一,現有吊腳樓500餘棟、鼓樓4座、寨門3座、涼亭2座、戲台1座、風雨橋1座。寨子四周山環水繞,綠樹成蔭,魚塘、農田穿插在一棟棟吊腳樓間,形成一片別樣的田園風光。

我們的美麗鄉村,走近藏在綠水青山裡的皇都侗寨歌舞之鄉

盤寨寨門

皇都侗寨第一道寨門位於風雨橋以北的鄉村公路上。盤寨、新寨寨門則位於各寨入口處。寨門是侗寨的公共木式建築,形式多樣,有的如牌坊,有的像堡壘,有的似宅門。古時侗寨寨門作用有三:一是與村寨的圍牆連在一起來抵禦外來侵略;二是在春耕時期防止牲畜到田裡損害農作物;三是有景觀功能、地標作用,可以作為賓朋迎來送往和設置「攔門酒」的邊界。如今的寨門主要起到第三種作用。

侗族人好客,來到皇都侗寨的朋友,須喝一杯「攔門酒」才能進入寨子。歡迎的場面十分熱鬧。寨門外,禮炮依次鳴響,男人們吹著歡快的蘆笙曲翩翩起舞,穿著節日盛裝的侗家姑娘們,端著一碗碗芳香四溢的侗鄉佳釀攔在寨門前。飲下「攔門酒」,客人們在一片歡聲笑語中進入寨子。

我們的美麗鄉村,走近藏在綠水青山裡的皇都侗寨歌舞之鄉

身著民族服飾的侗族姑娘們走出新寨寨門

寨子里最引人注目的建築是高聳的鼓樓。皇都侗寨有頭寨鼓樓、尾寨鼓樓、重陽樓和系鳳樓4座鼓樓。鼓樓是純木結構,飛閣垂檐,層層而上,呈寶塔形,是侗族建築的瑰寶之一。鼓樓里懸掛著「齊心鼓」。以前,每當外敵入侵或遇到大事時,侗族人就在鼓樓內擊鼓為號,召集村民集合禦敵。作為公共性建築,鼓樓既是村裡制定村規民約、排解糾紛的場所,又是村民休閑娛樂、解暑納涼的場地。

我們的美麗鄉村,走近藏在綠水青山裡的皇都侗寨歌舞之鄉

寨子里最引人注目的建築是高聳的鼓樓

寨中長壽老人很多,80歲以上的就有200多人。寨中很多家庭都是四世同堂的大家族,老人和兒孫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寨中的重陽樓就是專為老人們建造的休閑場所,體現了侗族人民自古以來的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這座鼓樓始建於清光緒年間,高6米,佔地30平方米,共2層。

我們的美麗鄉村,走近藏在綠水青山裡的皇都侗寨歌舞之鄉

皇都侗寨里專為老人修建的重陽樓

普修橋是一座始建於清乾隆年的風雨橋,坐落在坪坦河上,由橋、塔、亭組成。除橋墩外,整座橋全用木頭建成;橋的兩旁設欄杆、長凳;橋頂蓋瓦,形成長廊式走道;橋上設有3座橋亭;橋兩端各設1座橋門,分別由雄獅鎮守。廊柱上刻有精美的花鳥圖案。中塔塔頂有仙鶴傲立,橋脊上裝飾有龍、鳳等神獸。橋內設有始祖祠、關聖殿、文昌閣。普修橋既是人們躲風避雨、休閑納涼和出入村寨的交通要道,也是迎接賓客、擺設合攏宴的重要場所,更寄託著侗族人民護佑村寨的美好夙願。凡到侗鄉的南賈北客,無不被普修橋精湛的建造工藝所嘆服。

我們的美麗鄉村,走近藏在綠水青山裡的皇都侗寨歌舞之鄉

有雄獅鎮守的風雨橋(普修橋)

涼亭是過往行人臨時休息的場所。皇都侗寨有兩座涼亭:一座與盤寨寨門相連,為一層木結構,頂部蓋青瓦。另一座涼亭位於北面的山坳上。20世紀30年代,紅七軍、紅三軍團曾多次途經這裡,在這座涼亭里休息。為紀念這段歷史,皇都侗寨把這座涼亭保護下來,曾進行過多次修繕。

我們的美麗鄉村,走近藏在綠水青山裡的皇都侗寨歌舞之鄉

寨中涼亭,當年紅軍曾在此稍作休息

吊腳樓是一種極富特色的干欄式建築。皇都侗寨的吊腳樓沿河而立,一簇簇點綴在青山碧水間。這些房屋一般有3層,高10餘米,有的兩邊搭有偏廈,多由杉木打造。工匠們不用釘子,不用施工圖紙,全憑大腦里的構思和多年的經驗在大小杉木上開孔鑿眼、斜穿直套,把柱子和梁枋連在一起。吊腳樓的一樓一般是關養家禽和堆放農具、柴火以及雜物的地方。二樓用於飲食起居,設有卧室和堂屋。堂屋中間設有火塘。堂屋外有寬敞的空間與走廊相連,邊上放置著長條木凳。三樓透風乾燥,除了作居室外,還用於儲存糧食。

我們的美麗鄉村,走近藏在綠水青山裡的皇都侗寨歌舞之鄉

清晨的侗寨

侗家人歷來和睦相處,以遵守村規民約為榮。皇都侗寨里一片祥和,「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是這裡的真實寫照。隨著侗寨旅遊的不斷升溫,這裡的許多人家依託自身資源,亦農亦商,開辦了民俗客棧、家庭旅館、農家樂、手工藝產品店等。當地還打造旅遊生態基地,養魚、土雞、土鴨、兔子、竹鼠等,種植獼猴桃、提子、草莓等水果。一些大學紛紛把皇都侗寨作為學生實踐和寫生創作的基地。

我們的美麗鄉村,走近藏在綠水青山裡的皇都侗寨歌舞之鄉

隔河相望的皇都侗寨吊腳樓群

走進皇都侗寨,就像走進了一個多彩的侗族文化世界。這裡仍保存著很多原汁原味的侗族民俗文化。絢麗的服飾、精美的織錦、香濃的油茶、甜美的苦酒,還有千人共進的合攏宴、豐富多彩的民俗節慶活動,都生動演繹著侗族人對生活的一片熱愛之情。

皇都侗寨的風味食品有很多,如油茶、苦酒、糍粑、甜藤粑、烏飯等。侗族「嗜酸成癖」,有「三日不吃酸,走路打倒竄」的說法。侗家四季都「腌酸」,別有風味的酸草魚要用木桶腌三至五年,甚至一二十年。這是招待上賓或是遇到紅白喜事時才能嘗到的美味。油炸的「蜂蛹」「蚱蜢」「松樹蟲」,鮮美的「酸魚片」「蝌蚪湯」,純天然的叢菌、蜂蜜、靈芝。這些「山珍海味」營養豐富、品質地道,讓人回味無窮。用植物和糯米做成的甜藤粑和烏飯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是侗家舌尖上的美味,彰顯了侗家人「靠山吃山」的古樸習俗和健康環保的飲食文化。

我們的美麗鄉村,走近藏在綠水青山裡的皇都侗寨歌舞之鄉

我們的美麗鄉村,走近藏在綠水青山裡的皇都侗寨歌舞之鄉

烏飯節的熱鬧場面

合攏宴是皇都侗寨待客的最高級別宴請形式,反映了侗族和諧友善、熱情好客的特點。每至年節、「月也」(友鄰村寨集體前來做客的一種侗族的社交習俗)或貴客蒞臨之際,為表達對客人的尊敬之情,寨子都要在吊腳樓、風雨橋或操坪上擺上長長的木桌,各家各戶都拿出最好的飯菜,彙集到合攏宴上一起招待客人。

吃合攏宴時,眾人右手端著酒杯,左手挽著鄰座的胳膊,唱著「轉轉歌」,喝著「轉轉酒」,圍著長席左轉三圈,右轉三圈,轉回各自的座位後,再開懷暢飲。期間侗家姑娘們還要來敬酒。按照習俗,她們需唱一首歌,敬一碗酒。歡樂的歌舞往往把酒宴推向高潮。席間主客舉杯互敬,不醉不休。

我們的美麗鄉村,走近藏在綠水青山裡的皇都侗寨歌舞之鄉

我們的美麗鄉村,走近藏在綠水青山裡的皇都侗寨歌舞之鄉

身著民族服飾演奏的村民

男耕女織是侗家人的習俗,侗族服裝絢麗多姿,大多是由侗布做成的。侗族婦女很勤勞,每年都會自種棉花,收穫後用棉花紡紗、織布、染布,然後手工做成各式各樣純棉的侗族服裝。侗族服裝經穿耐看、大方得體、透氣環保。日常穿著的便裝注重實用性,節日的盛裝注重裝飾性,可謂樸素與華貴相得益彰。侗族女性的首飾大多為銀質。每逢喜慶佳節,年輕姑娘們佩戴上多達數層的項鏈、項圈,手上佩戴五六對手鐲,全副「行頭」重量達十餘斤。

皇都侗寨的侗錦最負盛名,侗家姑娘幾乎人人會織侗錦。侗錦精細考究,要經過軋棉、紡紗、排紗、織錦等10多道複雜的工序才能製作完成。侗錦上的圖案全憑織錦者大腦記憶構圖,用概括、抽象和誇張的手法描繪侗族圖騰、神話故事、山區日常生活場景以及侗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等。圖案多為幾何圖形配以鳥、獸、蟲、魚、花、人、樓等,精美雅緻。2008年,侗寨侗錦織造技藝被國務院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我們的美麗鄉村,走近藏在綠水青山裡的皇都侗寨歌舞之鄉

傳承侗錦織造技藝

我們的美麗鄉村,走近藏在綠水青山裡的皇都侗寨歌舞之鄉

寨中織草鞋、紡紗的老人

每一個民族都有代表自己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皇都侗寨每年都要歡慶祭薩節、蘆笙節、烏飯節、嘗新節、吃冬節、花炮節等。侗族崇拜自己的祖先薩瑪。薩瑪是侗族歷史上的一位女英雄,意為「大祖母」。侗家人認為,薩瑪能賦予人們偉大的力量去戰勝敵人、自然和災難,能保佑村寨平安、人畜興旺。

皇都侗寨又被譽為「民族體育之鄉」。搶花炮、鬧春牛、踩高腳馬、踩蘆笙、侗棋、斗鳥等體育活動深受村民喜愛。這些活動具有廣泛的群眾性,並與文化娛樂活動結合起來,與音樂、舞蹈融合在一起,給人以美的享受,有益於身心健康。

我們的美麗鄉村,走近藏在綠水青山裡的皇都侗寨歌舞之鄉

皇都侗寨薩壇

我們的美麗鄉村,走近藏在綠水青山裡的皇都侗寨歌舞之鄉

蘆笙節活動現場

皇都侗寨一向被譽為「歌舞之鄉」,這裡流傳著「有酒必有歌、有歌必有舞」的諺語。侗族是一個愛美、善於創造美並富有浪漫詩情的民族。

侗族的生產、生活、生存方式充滿「詩意」。「多耶」(侗語)是這裡最為常見的歌舞形式,翻譯成漢語充滿「詩意」。它以「歡樂、喜慶、友誼、團結」作為永恆的主題,傳達「平等、和諧、太平、美好」的理念。

侗家人勞作之餘或節慶之時,就喜歡聚集在一起以這種形式歌唱生活、憧憬未來。表演「多耶」時,領頭的歌者唱完一句,大家就應和一句「呀羅耶,耶羅嘿」!所有人圍成一圈,邊唱邊舞,整個侗寨便成為歡樂的海洋。

我們的美麗鄉村,走近藏在綠水青山裡的皇都侗寨歌舞之鄉

能歌善舞的侗族同胞

我們的美麗鄉村,走近藏在綠水青山裡的皇都侗寨歌舞之鄉

侗寨千人表演「多耶」

皇都侗寨的村民平時耕田種地,在迎賓和節慶之時穿上盛裝,變成能歌善舞的「明星」。由村民組成的皇都文化村藝術團表演的《敬酒歌》《扯扯摸》《板凳情歌》《搶新娘》等民族文化節目會集了侗族傳統文化的精華,於行雲流水間展現出一種陽剛之美。

每年烏飯節、大戊梁歌會、蘆笙節等重大節慶活動期間,皇都侗寨都要上演一場盛大的侗族歌舞盛宴。四里八鄉的人們都會彙集到坪坦河兩岸,一起觀看《侗鄉四月八,皇都邀天下》《看皇都,聽天籟》《讓世界「侗」聽》等大型實景演出。阿哥、阿妹在竹筏上對歌傳情;侗族大歌、吔歌、款歌一曲接一曲,高潮迭起,精彩紛呈。吊腳樓、風雨橋、岸上、船上處處是表演的舞台;寨中、水中、雲中處處是歌聲、喝彩聲。

我們的美麗鄉村,走近藏在綠水青山裡的皇都侗寨歌舞之鄉

兩岸情歌對唱

我們的美麗鄉村,走近藏在綠水青山裡的皇都侗寨歌舞之鄉

節慶活動時寨內處處歡聲笑語

來這裡參觀的遊客,不僅可以觀賞到美麗的山水,遊覽古樸的侗寨,還可以體驗傳統的侗族民俗,當一回侗家「新郎」或「新娘」,做一次侗家耕田種地的農夫,來一場妙趣橫生的打陀螺、搶魚塘、劃谷桶、搶鴨子等競技活動。品油茶、喝苦酒、吃合攏宴、參加篝火晚會、跳多耶舞,零距離感受原生態的侗族風情。這才是真正的文化之鄉、快樂之旅!難怪皇都侗寨被無數文人墨客稱為「和諧美麗的世外桃源」。

皇都侗寨渾厚純樸的民風民俗和秀麗的山水交相輝映。這裡才是真正的雞犬之聲可以相聞的村寨,這裡才是真正能夠讓人返璞歸真、回歸自然、放牧心靈的家園。

我們的美麗鄉村,走近藏在綠水青山裡的皇都侗寨歌舞之鄉

依山傍水、藍天白雲的皇都侗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