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德意志海魂:經歷三個時代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號戰艦

德意志海魂:經歷三個時代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號戰艦

原標題:德意志海魂:經歷三個時代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號戰艦



1905年,名為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號的戰列艦,在德意志第二帝國的海軍重鎮基爾下水。她承載著當時德國人的海軍大國夢想,卻將經歷遠超於此的負荷。在漫長的服役期中,這艘船將有幸出現在很多歷史性時刻,又因為不受重視而躲過諸多劫難。一直到納粹德國行將就木,才終於完成艱難的使命。



德意志第二帝國海軍戰旗

荷爾斯泰因號是非常典型的前無畏艦。也就是在大口徑的主炮與小口徑副炮之間,還裝備著數量不少的中口徑二級主炮。這也是當時各國主力戰艦的設計風潮。德國人在海軍大臣提爾皮茨率領下,轟轟烈烈的擴充著海軍軍備,期望在七海與對岸的英國人分庭抗禮。但精於海軍技術研發的皇家海軍,還是在荷爾斯泰因號下水後,立刻給普魯士旱鴨子們以致命一擊。



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號的設計圖


1906年,也就是荷爾斯泰因號正式服役的時,英國人也下水了革命性的無畏號戰列艦。這艘新戰列艦將全部殺傷火力都集中到統一口徑的主炮上,並就此為海軍技術史翻開了新篇章。德國人瞬間發現自己剛服役的戰艦,都已經落後於時代。奮起直追的他們,一方面擴大投入去生產類似的新軍艦,一方面也只能忍痛保留過時的前無畏艦。荷爾斯泰因和他同級的另外四艘戰艦,就位列其中。



皇家海軍的無畏號下水 預示著荷爾斯泰因號的過時


當然,只要沒有戰爭的洗禮,技術革新的效果就不會立刻體現。荷爾斯泰因號雖然在理論上有些落伍,但裝備依然強大威猛。在完成了挪威海域的防衛與訓練後,她還有幸進入大西洋巡航,為將來可能爆發的遠海大戰做準備。但德國人在海軍競賽上始終落後英國人一截,迫使其將絕大部分海軍兵力都堆砌在北海東部與波羅的海。荷爾斯泰因號也就失去了到遠海作戰的希望,並在茫然中迎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荷爾斯泰因號的主炮塔


1914-1915年,德國海軍雖然表現的謹小慎微,卻也不忘給封鎖自己的英國人造成麻煩。尤其當海外艦隊在弗蘭克群島被殲滅,自己的遠海艦隊也在家門口被英國人定期伏擊,都迫使他們需要行動來找回場子。效費比最高的方法,無疑是越過北海去朝不列顛島打幾炮。荷爾斯泰因號有幸參加了兩次這類行動。然而,不是艦隊中的其他船隻被水雷命中,就是有被皇家海軍提前發現。承受不起失敗的德國人,只能在一次次失望中選擇打道回府。

事情發展到1916年,已經饑渴難耐的第二帝國艦隊,終於策劃實施了日德蘭大海戰。已經服役10年的荷爾斯泰因號,雖然落後於整個時代,卻也有幸被趕鴨子上陣,充當了遠海艦隊的補充力量。



荷爾斯泰因號也參加了日德蘭大海戰


然而,僅僅19節的速度實在是太過緩慢。這不僅讓她錯失了前期對英國戰列巡洋艦隊的圍殺,也嚴重拖累了其他無畏戰艦的行動步伐。當德國人突然發現英軍的大艦隊出現在海平面上,立刻下令全部的縱隊轉向備戰。但諸如荷爾斯泰因號這樣的前無畏艦和裝甲巡洋艦,卻因為速度跟不上而會使編隊斷成兩截。在其他德國軍艦猶豫是否保持陣列完整時,皇家海軍已經完成了佔據上風的一線鋪開,劈頭蓋臉的砸來炮彈。


荷爾斯泰因號無疑是非常幸運的。由於此時還落在後頭,她根本沒有成為英軍戰列艦的復仇目標。當德國人意識到處境危險而斷然決定加速撤離,這艘老船反而因為位置靠後而相對容易跟上步伐。



荷爾斯泰因號與其他舊戰艦一起險些拖死德國艦隊


在日德蘭海戰中,荷爾斯泰因號所經歷的最危險時刻,來自當天晚上的混亂。在缺乏夜戰經驗的時代,德國與英國軍艦在靜默與黑暗中曾數次交火,自己也疑神疑鬼。荷爾斯泰因號先是與英軍巡洋艦遭遇,卻由於能見度差而無法使用主炮射擊。她自己倒是被一枚英軍炮彈集中挂彩。


不久,黑暗中的編隊又遭到了英軍驅逐艦的魚雷襲擊,驚出一身冷汗。直到公海艦隊撤入安全水域,荷爾斯泰因號還一度擔任了斷後力量。但在這場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戰列艦混戰中,全船一共也就打出了20枚副炮炮彈。


荷爾斯泰因號與他的姊妹艦一起成為了德軍的拖油瓶

由於在日德蘭海戰中的拙劣表現,第二帝國海軍在戰後便將荷爾斯泰因號撤出一線。起初,她還被計劃用作防禦港口的移動炮台。後來,索性解除武裝,降格為水兵們的浮動宿舍。雖然看似奇恥大辱,該船也因此躲過了戰後的解除武裝限令。



魏瑪共和國的海軍戰旗


1919年,當大部分第二帝國軍艦在蘇格蘭的斯卡帕灣自沉,荷爾斯泰因號因沒有任何武備而被協約國允許保留。根據《凡爾賽條約》,德國海軍只能暫時保留10艘老式戰艦,其中2艘還是作為後備器材封存。荷爾斯泰因號便位列其中。很快,一戰前建造的老船紛紛退役,荷爾斯泰因號才被德國海軍重新武裝。該船也因禍得福的成為了為魏瑪共和國海軍的旗艦,並成為了20年代的德國海軍象徵。



1932年 通過基爾運河的荷爾斯泰因號


1933年,伴隨著納粹的逐漸掌權,德國海軍也開始對條約進行擦邊球式的突破。新的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服役,並在1935替代了荷爾斯泰因,成為新的海軍旗艦與象徵。也是在這一年,希特勒的政府與英國人簽訂了《英德海軍條約》,為進一步擴充軍備開了綠燈。



30年代後期 取代荷爾斯泰因號的袖珍戰列艦


已經老態龍鐘的荷爾斯泰因號,被再次請出的了一線作戰部隊。成為訓練船的她,將負責為擴張中的納粹海軍培養骨幹。希特勒一方面批准了著名的海軍Z計劃,一方面也讓第三帝國海軍有了再次挑戰英國的膽量。搭載學員的荷爾斯泰因號,經常在波羅的海活動,並遠航到南美水域。後來的戰爭也表明,以上這些區域將是納粹海軍的喋血之處。


1939年 荷爾斯泰因號打響了二戰的第一炮


1939年,納粹德國突然襲擊了波蘭,並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帷幕。遠沒有完成擴軍指標的第三帝國海軍,被迫以各種新老裝備一起加入戰爭。看似已經人畜無害的荷爾斯泰因號,被派去波蘭的旦澤訪問。也是在那裡,這艘一戰前建造的舊戰艦,打響了二戰的第一炮。在之後數日的西普拉特島戰役中,荷爾斯泰因號成為了德軍步兵的主要火力掩護平台。島上要塞里的波蘭守軍,則在極為不利的情況下堅守了6天。荷爾斯泰因號則繼續向東航行,在海岸附近支援德國陸軍的進一步入侵行動。



荷爾斯泰因號與姊妹艦一起為陸軍提供火力掩護


由於德國的入侵,英法在當年向德國宣戰,並企圖用圍困和封鎖來迫使德國屈服。為了自己的鐵礦石供應,也為了北翼的戰略安全,納粹德國在1940年開始入侵北歐的丹麥和挪威。因為是頂著英國的威脅進行跨海遠征,德國陸軍必須依靠海軍的掩護作戰。大量在1935年後下水的新船,被毫無懸念的派往挪威。年事已高的荷爾斯泰因號,則被安排去風險較低的丹麥。



入侵丹麥行動中的 荷爾斯泰因號


這個英明的決策,也讓她再次站在了歷史的關鍵時刻,卻躲過了危險性最高的區域。兵力過於薄弱的丹麥王國,在德軍入侵1小時後就宣布投降。挪威戰役卻因為當地人的頑強和英法的介入而打的異常艱難。尤其是德國海軍,在一次次看似規模不大的水面戰中,被追殺而來的皇家海軍重創。大量的驅逐艦和巡洋艦戰沉,布呂歇爾號重巡更是在入侵奧斯陸時被1枚一戰時的魚雷擊沉。打完挪威戰役,整個第三帝國水面艦艇部隊便在實際上已經癱瘓。


在挪威被守軍擊沉的 布呂歇爾號重巡洋艦


荷爾斯泰因號在丹麥海岸的行動也不順利。由於遭遇擱淺風波,德國海軍再次判定此船已不適合繼續在一線作戰。剛剛重回前線一年不到的老船,再次被請出了戰鬥部隊。她也因此躲過了俾斯麥號、提爾皮茨號和沙恩霍斯特號所經歷的種種滅頂之災。


一直到1943年,已經窮途末路的德國海軍開始準備重新啟用荷爾斯泰因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這艘老船依然是靠燒煤驅動的,對於石油供應日益艱難的德軍來說,是比較節省的選擇。經過了加強防空火力的改裝後,已經服役37年的老船再次披掛上陣。



波蘭海岸成為了荷爾斯泰因號的最後陣地


在東線吃緊的1944年,荷爾斯泰因號來到波蘭海岸的馬里恩堡,作為陸軍的火力支援平台參戰。由於沿海部隊地方被蘇軍包圍,海軍必須負責將被圍困的軍民轉移到後方。荷爾斯泰因的古老火力,數次擊退了蘇聯陸軍的追擊。經常一次就打完彈藥儲備,經過補充再匆匆趕回。但看似德意志帝國內海的波蘭沿岸,早已覆蓋在盟國空軍的轟炸範圍內。


最終,荷爾斯泰因號在服役後的第38年,被皇家空軍的炸彈命中後坐沉水底。雖然不再有修復價值,但德軍還是將其拖到了岸邊,作為一個炮台繼續使用。



大戰後期 波羅的海也覆蓋在盟軍的轟炸範圍內


1945年3月,眼看馬里恩堡即將被蘇軍攻陷,德軍在撤退前引爆了荷爾斯泰因號的彈藥庫。該艦的主要部分才被徹底摧毀。一個月多後,柏林陷落,希特勒在地下室內飲彈自盡。整個第三帝國的海軍也開始向同盟國投降,一個大時代也徹底宣告結束。



第三帝國海軍戰旗


荷爾斯泰因號的殘骸,則被蘇軍拖到了愛沙尼亞海岸,成為了軍事訓練中的一處實彈射擊目標。一直到1966年,終於被完全擊毀。



荷爾斯泰因號最終成為了蘇軍的射擊訓練目標


作為一艘經歷過三個時代的老船,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號的一生,透露著德意志海權夢幻的無奈。作為後發的現代化國家,百年前的德國人總是寄希望於在某系方面急功近利,達到事半功倍的彎道超車。但當爭霸和對峙真的形成,整體實力的劣勢又嚴重拖累了自己的步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炮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戰爭與決斷:喬治?布希總統的一生
宋朝正統性竟不如遼!惹得朱元璋棄之不用 奉蒙元為正宗!

TAG:冷炮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