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外蒙古離開祖國的詳細過程,看完心如刀絞!

外蒙古離開祖國的詳細過程,看完心如刀絞!

原標題:外蒙古離開祖國的詳細過程,看完心如刀絞!



中國未復失地一覽



公元1912年6-7月中華民國地圖

1911年,武昌起義獲得成功,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中國各省紛紛響應,宣布獨立,擺脫清政府的統治。外蒙古同中國其它各省一樣,在上層王公的帶領下宣布獨立。然而不同的是,北方那個處心積慮妄圖瓜分中國的沙俄,經過多年的經營、分化、瓦解,已在政治上、經濟上和軍事上完全操縱了外蒙古。當武昌起義後宣布獨立的中國各省開始為重新統一,建立中華民國而開展各種政治活動的時候,外蒙古卻脫離了這一進程,開始宣布獨立建國。


二、以賣國著稱的袁世凱,卻沒有給中國人丟掉外蒙古的173萬平方公里。



公元1915年末中華(洪憲)帝國地圖


中華民國的政權由孫中山轉到袁世凱的手中後,開始了與沙俄的艱苦談判。俗話說:弱國無外交。剛剛建國不久的中華民國國力之弱可想而知。但中國的外交官們做出了極大努力,終於迫使沙俄做出讓步,承認外蒙古是中國的一部分,條件是在外蒙古實行「自治」。也就是說外蒙古在名義上仍屬中國,實際上外蒙古的內政與外交還是掌握在沙俄的手中。不管怎樣,在當時的情況下得到這種結果已實屬不易。以賣國復辟著稱於世的袁世凱總算沒有丟掉外蒙古。


三、段祺瑞政府派出徐樹錚,以鐵碗政策,使外蒙古重新回到祖國懷抱。



北洋將領徐樹錚將軍收復外蒙古示意圖



公元1919年11月中華民國地圖

1918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沙俄政府被徹底推翻。這時的「自治蒙古」也就失去了沙俄主子。1919年,主掌中國政局的段祺瑞政府派出得力幹將徐樹錚,率兵進入外蒙古,接替了當時正與外蒙古進行和平談判的陳毅將軍,立即用鐵腕政策迫使外蒙古放棄自治,外蒙古重新徹底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四、1921年7月,蘇聯扶持下的「蒙古人民黨」,與蒙古上層王公勾結,宣布建立「蒙古人民革命政府」,蘇聯紅軍長駐外蒙古。



蘇聯紅軍在外蒙古的一座古廟前合影,那老廟的匾牌上寫的還是漢字。



外蒙古的蒙古包旁邊的還是中式建築。



被蘇聯實際控制的外蒙古地區



公元1924年末中華民國地圖

外蒙古宣布「獨立」和建立「蒙古國」消息傳到內地,一時間輿論大嘩,國內各民間團體、民主黨派紛紛發表宣言,反對蒙古王公貴族分裂祖國的倒行逆施,譴責蘇俄對中國外蒙古的武裝佔領。1924年5月31日,中國和蘇聯簽訂《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也叫《中蘇協定》。


主要內容:一、廢除中俄間一切不平等條約;二、蘇聯放棄帝俄在中國的一切租界、租地;三、蘇聯放棄庚子賠款的俄國部分;四、蘇聯取消帝俄在中國的治外法權和領事裁判權;五、中東鐵路同意由中國贖回。六、承認外蒙古是中國領土,中國在外蒙古有完全的永久的主權。然而《中蘇協定》竟成一紙空文,1924年5月20日哲布尊丹巴突然死去,1924年6月,喬巴山推出「蒙古人民共和國」,最高權利屬於大呼拉爾,不設總統,平時由政府處理國務。


11月第一屆大呼拉爾會議在庫倫召開,允許蘇聯駐軍,制定仿蘇「憲法」,改庫倫為烏蘭巴托,北洋政府及民間人士感到不能容忍,希望出兵或藉助英、美、日出面干涉,以曹琨和吳佩孚為首的北洋政府對事件十分惱火,但鑒於忙於內戰剿匪,國力不張,只發表了措辭嚴厲但無實效的政府聲明,對外蒙獨立不予承認。 外蒙古地區在蘇聯的扶持下非法獨立,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中國朝野的一致抗議,鑒於此,蘇聯一方面派重兵保護「獨立」,並與外蒙古簽定互助協定,大規模駐軍外蒙古。


內戰中的曹錕和吳佩孚早就對外蒙古鬧獨立十分惱火,北京政府發布了一份措詞嚴厲的聲明,譴責外蒙古企圖分裂中華民國的行徑,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東北的張作霖也大罵俄國人,對外蒙古的「獨立」異常憤慨。他一時衝動,竟準備發兵外蒙,以武力解決外蒙糾紛。然而,由於內戰原因,張作霖害怕曹錕、吳佩孚藉機出兵東北,不敢對外蒙貿然行事。而北京的曹、吳在北邊要對付張作霖,南邊要對付其它各省軍閥,生怕出兵外蒙會喪失自己在北京政府中的實權,因此只有隔岸觀火,無可奈何。


在蘇俄控制下被剝奪了權力的蒙古上層王公開始醒悟,後悔反抗中國的行為,紛紛逃到中國要求發兵收回蒙古主權,趕走俄國人。但是蘇聯不斷增加駐蒙軍隊規模,阻撓中國收回外蒙古主權的行動。內亂中的中國也一次次喪失了收回蒙古主權的機會。列寧死後,斯大林完全背棄了列寧的諾言,他殺掉了曾經對列寧的講話有過記載的一位國防部副部長,然後拒不承認列寧說過的話。從此在蘇聯再也聽不到要歸還蒙古的聲音。蘇聯軍隊還一直賴在蒙古不走,直到1986年。



公元1928年5-6月中華民國地圖


1927年,蔣介石主持中央政府時,蘇聯要求中國承認外蒙古的獨立,蔣介石迫於國內人民壓力回電拒絕,並責令外蒙古執政者放棄「獨立」,回歸中國。1928年,外蒙古發生大規模反對獨立並要求回歸祖國的統一進步運動,蘇聯以「平叛」為由進軍外蒙古進行血腥鎮壓,整個外蒙古血流成河,蒙古統一人士要求民國政府出兵外蒙古,中蘇軍隊在外蒙古東部邊界發生小規模戰鬥。中國軍隊也沒再進入外蒙古。


此後,蔣介石政府忙於奪權內戰,之後的中日戰爭,使南京政府無力於外蒙古事務。親蘇的喬巴山趁機又得到發展,加上日本也製造滿蒙獨立事端,外蒙古甚至與偽滿洲國簽訂「邊界」協定,從事分裂國家的勾當。至此,外蒙古在中國內戰期間事實上分離。


五、1945年2月關於結束二戰的雅爾塔會議,是外國人操縱外蒙古命運的一次重要會議。蔣介石正式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




公元1946年上半年中華民國地圖


在雅爾塔會議上,美、英的重要議題就是爭取蘇聯參加對日作戰,從而減少自己的損失。然而他們為達到這個目的,不惜出賣中國利益,答應了蘇聯的無理要求,接受外蒙古的現狀,即承認並要求中國政府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這筆交易實際上是在羅斯福和斯大林之間背著中國進行的。蔣介石得不到羅斯福的支持,為了獲得斯大林的支持,與1945年8月14日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在條約中正式承認了「蒙古人民共和國」。


這種巨大代價,終於換取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可謂引狼入室。1945年10月20日,外蒙人民在被蘇聯操控的外蒙當局的監視和控制下舉行了公民投票,結果顯示97%的公民贊成外蒙古獨立。1946年1月5日中國國民政府政府承認了外蒙古獨立。


六、蔣介石退到台灣後,訴諸聯合國,以蘇聯違約為由,宣布《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失效,從而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



聯合國大會505號決議案的標題是《蘇聯違反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聯合國憲章以致威脅中國政治獨立與領土完整及遠東和平案》。中華民國向聯合國控告蘇聯後,聯合國大會第六屆會議在1952年2月1日通過此決議案。


蔣介石在退到台灣後,對斯大林沒有遵守《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條款感到憤慨,並以蘇聯違約為由,在聯合國狀告蘇聯(當時雖然大陸已經易手,但在聯合國,中華民國仍然擁有中國的代表權,並且是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宣布《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失效,從而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聯合國對此予以承認。這就是至今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版圖上還包括外蒙古的法律依據。


七、毛澤東最終在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時,承認了「蒙古人民共和國」。



中國共產黨奪取政權後,由於當時與蘇聯同屬於社會主義陣營,意識形態開始束縛中國領導人的手腳。斯大林蠻橫強硬的立場,使新中國的領導人在國家統一與社會主義大家庭之間左右為難。而新中國百廢待興,又需要蘇聯的大量援助。毛澤東第一次出訪蘇聯,本打算與斯大林討論黑龍江以北的土地、巴爾喀什湖以東的土地和外蒙古問題,卻受盡了斯大林的冷落。最終在1950年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時,也被迫承認了「蒙古人民共和國」。


《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簽署的10天後(即1950年2月24日),中共黨史學家胡華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闡述了新政府承認外蒙古獨立的官方態度:






八、「控蘇案」後敗退台灣的蔣介石當局不再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獨立,1955年否決蒙古國加入聯合國。

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認為蘇聯阻撓其在滿洲恢復主權之努力,並在國共內戰中援助中國共產黨以反叛之,因而違反了條約。1952年,中華民國向聯合國控告蘇聯。聯合國大會以25票贊成,9票反對,24票棄權通過五〇五號決議案譴責蘇聯。此案常稱為「控蘇案」。控蘇案表決後,1953年2月24日,中華民國立法院廢止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並拒絕承認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1955年,中華民國否決蒙古加入聯合國,認為蒙古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因此其能否加入聯合國尚有待討論。


九、為阻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在美國壓力下,最後迫使台灣蔣介石當局停止阻擋蒙古,最終蒙古在1961年加入聯合國。



蒙古2011加入聯合國國旗全新外國郵票


1961年,蘇聯集團和非洲集團達成一攬子協議:蘇聯集團支持非洲的茅利塔尼亞入聯合國,而非洲集團支持蒙古人民共和國成為聯合國成員國。中華民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有否決權,可以阻止蒙古入聯合國。但美國肯尼迪政府擔心如此會導致茅利塔尼亞入聯合國受阻,激怒非洲國家,導致他們支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入聯合國,於是施壓給蔣介石政府不得否決蒙古入聯合國。幾經外交上的交涉,最終蔣介石同意不否決蒙古入聯合國,而美國也不可以投同意票。


作為回報,肯尼迪公開聲明美國堅決支持中華民國政府;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入聯合國成為「重要問題」,即要三分之二多數同意才能通過;且肯尼迪承諾如果任何時候美國將有效地防止中共進入聯合國,美國將使用否決權。10月25日,聯合國安理會以9票贊成,0票反對,1票(美國)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了蒙古入會案,中華民國未參加投票(不作為等同棄權)。


1961年10月27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第1630號決議案,接納蒙古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中華民國未參加表決。因此,蔣介石及其中華民國政府,最終沒有承認了外蒙古的獨立,但為了使「中華民國」繼續在聯合國代表中國,1961年「中華民國」在蒙古入聯問題上放水了。這樣蒙古國先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聯合國正式成員。


十、1953年,斯大林去世,周恩來提出蒙古問題,遭到了赫魯曉夫的無理拒絕。中國失去了「最後一次」收回蒙古主權的機會。



蒙古人民共和國

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魯曉夫上台後,決定與中國建立更密切的關係,開始與中國解決一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通過談判,蘇聯歸還了旅大軍港,歸還了東 北鐵路的管理權。但是當周恩來提出蒙古問題時,遭到了赫魯曉夫的無理拒絕。中國失去了最後一次收回蒙古主權的機會。中國的這次行動,很快傳到了蒙古人的耳朵里。他們立即行動,與中國交換地圖,劃定邊界。中蘇關係破裂以後,蒙古也亦步亦趨象奴才一樣跟隨著蘇聯的指揮棒大罵中國。蒙古幾乎成了蘇聯的第十六個加盟共和國。


十一、台灣當局否定外蒙古為「中華民國」領土,再次確認1946年1月5日承認外蒙古獨立。



1979年5月《第一屆國民大會第六次會議實錄》所附的《中華民國全圖》



台灣金時代1999版中華民國全圖


2002年後台灣當局與蒙古國互設大使館級的代表處。2005年10月3日,又棄用法理上各省(市)縣(市)行政區域代碼。《中華民國年鑒》也於同年起不再將大陸地區列於「土地」一章之中。此後政府文獻中僅列出實際統治區(即台灣地區)之行政區域,並棄用「中華民國全圖」。2012年5月21日,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新聞稿表示「民國35年我國憲法制定公布時,蒙古(俗稱外蒙古)獨立已為我政府所承認,因此,當時蒙古已非我國憲法第4條所稱的『固有之疆域』。」否定外蒙古為中華民國領土。

來源:火火美國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通信頭條 的精彩文章:

TAG:通信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