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吃醋致骨質疏鬆?吃有機食品防癌?

吃醋致骨質疏鬆?吃有機食品防癌?

天津科普說

帶你開啟精彩科普旅程!



吃醋易致骨質疏鬆?真相正相反


  

骨質疏鬆是常見的骨骼性疾病,以骨量減少、骨組織結構破壞為特徵,骨骼變得脆弱,易發生骨折。在多數成年人中,尤以絕經後婦女為主,骨密度會隨年齡逐漸下降,骨質疏鬆症的患者,骨量流失速度更會加快。





單純補鈣難預防骨質疏鬆

  

很多人都知道預防骨質疏鬆需要補鈣,但往往會陷入兩個誤區:一是認為只要吃鈣片就可以了;二是把骨質疏鬆的治療簡單等同於吃鈣片。骨質疏鬆可由多種因素引起,鈣沉積不足只是其中一個環節。就像蓋房子,需要磚、沙子、水泥、鋼筋等多種材料,而且需要組合使用才行。治療骨質疏鬆症同樣如此:鈣劑、維生素D、膠原、促進成骨或破骨活動的激素等共同作用才能形成正常骨質。單純增加其中一個環節的供給,到一定程度後就是無效供給。


  所以,治療骨質疏鬆症,僅靠單純補鈣是不夠的,而是應該綜合治療,包括提高骨量、增強骨強度和預防骨折等。







  什麼樣的人容易患骨質疏鬆症呢?老齡、絕經後女性、脆性骨折家族史,以及體力活動少、吸煙、過量飲酒、飲過多含咖啡因的飲料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都會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值得注意的是,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和藥物,也會使患者的骨質疏鬆風險增高。


  值得強調的是,骨質疏鬆症是可防可治的,儘早預防可以避免骨質疏鬆及其骨折。


  有效的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健康營養的飲食是必不可少的,平時應食用富含鈣和維生素D的食物。


  坊間有一種說法稱「吃醋可能增大骨質疏鬆風險」,實際上,醋能夠幫助胃酸偏少的人把食物中的不溶性鈣變成離子狀態,有利於鈣的吸收。不僅如此,陳年釀造的老醋本身含鈣量還比較高。


  骨頭湯中存在的大部分鈣鹽都不能被人體吸收利用,雖然骨頭湯確實可補鈣,但效果甚微。


吃有機食品能防癌?


  

法國研究人員日前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卷》上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長期食用有機食品可以明顯降低患癌風險。


  這是否可信?專家認為:僅憑這項研究並不能得出吃有機食品能預防癌症或者不得癌症的結論。







  有機食品不會降低患癌風險,在該項研究中,主要的問題是忽視了研究中存在的偏差。


  在該研究中,吃有機食品最多的一組和吃有機食品最少的一組,都有癌症發生,而且,得癌症的人數相差並不是很大,分別是269和360。


  在該研究中,一些特定癌症方面的對比,研究樣本量數據太少,說服力打了折扣。比如,非霍奇金淋巴瘤,吃有機食品最少的一組有15個病例,而吃最多有機食品的那組卻只有2個病例。


  另外,該研究中關於有機食品消費量的數據都是一次性、採用自我填寫的方式獲得。每個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很多人甚至記不清楚前天吃了什麼、吃了多少,所以志願者提供的有機食品消費數據並不能準確地反應他們的飲食情況。


  對調查問題自述式的回答的確會導致誤差出現,比如,以食用有機食品為榮的人會有意識誇大有機食品對健康的好處,而選擇性忽視其他的問題。


  我們每天攝入數千種化學物質,對不同的人,這些物質又有數以百萬計的組合攝入。分析這些組合和健康或者疾病的關係的這類研究貌似簡單,實則非常複雜。當孤立一種因素分析時,幾乎能得到任何一種營養成分和健康有關係的結論。因此,這項關於食用有機食品的人群癌症發生率或者死亡率低的觀察結果,並不能推導出有機食品可降低癌症發病率的結論。







  更值得關注的是,該研究中招募的志願者是通過網路招募的,網路招募志願者的代表性較差一些,經常上網,願意參加這種活動的人,一般都是經濟條件較好、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他們日常的飲食習慣可能比普通人更健康,很難排除其他生活因素的影響。


  即便該研究排除了一些干擾因素,但不可能排除所有干擾因素。比如,買有機食品的人,更可能相對富裕和悠閑,可以享有更好的醫保,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健身、休閑等。


  倫敦國王學院的專家也認為,說吃有機食品能預防癌症,是誇大了研究結論。


消化不好,吃肉三個講究


  

對於消化不好的人群來說,肉類是他們想吃卻不敢吃的食物。然而,肉類除了美味,還是優質蛋白質、維生素B12,、歐米伽3多不飽和脂肪酸、鐵、鋅等營養素的重要來源,長期不吃肉,容易引發營養不良、貧血、免疫力降低等問題。此外,缺營養還可能進一步加重消化不良,形成惡性循環。其實,消化不好的人只要做到以下3點,就可以放心吃肉。







  第一,首選容易消化的肉類,比如雞肉、魚肉,它們肉質細膩,脂肪較低,比較容易消化吸收。紅肉富含血紅素鐵,可以有效預防缺鐵性貧血,也應適量食用。需要提醒的是,畜肉飽和脂肪含量較高,不容易消化,消化不好的人應少選肥肉含量高的排骨、五花肉、肘子肉等,應選裡脊、後臀等部位。也可以適量食用動物內臟,其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可以彌補日常膳食的不足。無論選擇哪種肉,盡量選新鮮的,少吃培根、火腿等加工肉製品。


  第二,盡量選擇蒸、煮、燉等烹調方法,避免高溫煎炸。一方面肉類經過煎炸,不僅損失營養成分,也會因為額外的食用油而增加熱量;另一方面,高溫煎炸過程中會產生致癌物,危害人體健康。烹調時少放鹽,食用前除去浮油,有助減少油鹽攝入。可將肉類切小切碎後再進行烹煮,如切成肉絲、剁成肉末炒菜或做成菜肉粥等,也可以做成肉丸子,或者將肉末和雞蛋一起蒸,做成肉末蛋羹,還可以做成肉鬆,吃時夾在饅頭中或者放入粥里。動物肝臟可以碾碎做成肝泥,營養密度高且易消化。


  第三,控制食用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議,每天食用畜禽肉40~75克,水產品40~75克,可以分到三餐或者兩餐中食用,每次不宜貪多。宜搭配蔬菜、豆類等一起食用,做到葷素搭配,營養均衡。




(文章來源:科普大豐零距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津科普說 的精彩文章:

「黑色星期五」省錢妙招:養生界「黑五」了解一下!
外國品牌想教我們用筷子吃西餐?其實刀叉也起源於中國

TAG:天津科普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