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志願軍的一次敗仗,但是沒有這一戰,不會有日後上甘嶺的勝利

志願軍的一次敗仗,但是沒有這一戰,不會有日後上甘嶺的勝利

原標題:志願軍的一次敗仗,但是沒有這一戰,不會有日後上甘嶺的勝利


這是志願軍歷史上的一次敗仗,卻有著深遠的影響。1951年10月,美軍發起秋季攻勢,其中美第一軍在驛谷川這條河流附近與志願軍四十七軍展開惡戰。


戰至10月19日時,四十七軍在正洞、魚積里、上浦防、190.8高地以東陣地全部丟失。美第一軍自稱達成了全部作戰目標。這只是美軍戰史自己這麼說。實際上戰鬥遠沒有結束,美軍還在繼續進攻,但美軍戰史沒記載了。自然是有原因的。我們先撇開後面的戰事,對10月19日之前的戰事做個總結。

美軍方面,從整體上說打得相當不錯。主要有這麼幾點:


一、在主攻方向的選擇上。在戰前,美軍可選擇的主攻方面有這麼三處。1、夜月山、天德山、418高地一線。2、287.2高地。3、346高地。我們回到戰前態勢圖來看,可以看到選擇這三處作為主攻方向各有優點。



(10月3日開戰前的戰線)


(戰鬥結束後的戰線)


夜月山、天德山、418高地一線最突出,對美軍漢城至金化交通線威脅最大,主攻方向選擇在這,可以首先解除志願軍威脅。


287.2高地在四十七軍防線中間,並向後凹,同時也正是141師和139師的結合部,主攻方向選擇在這利於實施分割、突貫。


346高地一線交通便利,美軍可以充分發揮機械化部隊機動能力並展開大量的炮兵群,主攻方向選擇在這,有利於美軍優勢發揮,同時更容易威脅志願軍後方朔寧基地。

美軍的選擇就是主攻天德山一線,而且是兩個師夾攻。突出嘛,先敲志願軍突出部。這個選擇很正確,這也罷了。關鍵是下面。



(執行火力支援任務的美軍坦克)


二、預備隊的使用問題。如何使用預備隊,是衡量一個軍事將領是否合格乃至優勢的不二標準。這一戰,美騎兵1師師長哈羅德少將在戰鬥開始的第2天就直接投入了預備隊美騎兵8團,這是最關鍵的一手。這個時機把握的太好了,就這一下就決定了整個戰局的走向。


10月4日,雖然是美騎兵1師投入戰鬥的第2天,但卻是天德山方向的美3師投入戰鬥的第6天。

141師已經和美3師整整激戰了5天,還和美騎兵7團、希臘營打了一整天。戰鬥減員很大,已被美3師突至天德山前,此時正是141師咬牙堅持之時。突然,美騎兵1師又投入一個整團,這支生力軍的入場馬上改變了戰場態勢。141師一下子頂不住了。不光天德山,418、313高地一線丟失,還被美騎兵8團突進來,拿下了334高地。334高地一丟,戰場平衡之局一下子就被打破。四十七軍的防禦體系已經被美軍攻破了。隨後美軍右翼的騎兵7、8團連續猛突,在腹背受敵的347、287.2高地誌願軍雖反覆爭奪,最終還是不支後退。


這一手,體現了美騎兵1師師長哈羅德少將指揮水平,第2天投入預備隊,直接定了乾坤。



(美軍進軍中)

三、助攻方向的美騎兵5團一塌糊塗。本來,當美騎兵8團勢如破竹之時,346高地一線早已完全孤立,按理無法抵禦美軍攻勢。然而美騎兵5團被阻擊於346高地前一步不得動彈,甚至被打得退出戰鬥。美軍被迫以美騎兵8團接替,然而該團士氣雖高,也未能得手。等到美軍再以2個團又1個營圍攻346高地之時,白白損耗了大量的兵力,更重要的是攻擊銳勢已被志願軍遏制。雖然美軍後來又繼續向前突破(後文會講到),但已成強弩之末。如果不是美騎兵5團嚴重的拖了後腿,志願軍四十七這一戰會大敗虧輸。


志願軍方面,此次作戰,四十七軍應該說是戰敗了,而且是在有215門火炮,其中能與美軍抗衡的大口徑火炮72門(105毫米48門,155毫米24門),另有火箭炮24門參戰的情況下戰敗了。這其實說明了一點,也就是讀者以前常留言說到的如果志願軍有美軍一半的裝備,早就把美軍趕下海了,是不成立的。這一戰,四十七軍火力雖然遜於美軍,但比一到五次戰役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執行任務的B26,沒有制空權,志願軍火炮雖然增加,但戰鬥能力依然受限)


為啥呢?這就是我常說的,一、擁有武器裝備和形成戰鬥力是兩個概念。志願軍沒有空中優勢,在這種情況下炮兵的機動能力會很弱、生存能力也會很弱,特別是生存能力,為有效保存自己,對作戰的支援能力必然減弱;炮兵的作戰能力本來就不及美國人,步炮協同的能力也不及美國人,在有大量火炮參戰的情況下,志願軍的作戰形式發生很大改變,火力雖變強,卻進入了美軍的優勢領域作戰。



(志願軍炮兵向敵轟擊)


二、我軍向來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講究在運動中作戰,在停戰談判之前,我軍防禦以機動防禦和反擊相結合為主,絕不在一地跟美軍死拼硬打(1951年6月25日至27日誌願軍黨委擴大會議)。但停戰談判開始後,要求志願軍必須保住現有陣地,作戰樣式就變成陣地攻堅和陣地防禦(1951年9月4日至10日誌願軍黨委擴大會議)。在這方面的作戰不是志願軍所長,本身就在摸著石頭過河,在戰鬥中成長,吸取經驗教訓。如果志願軍的執行能力能馬上跟上情勢變化的要求,那就是神,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四十七軍在陣型和指揮上均未犯錯誤,卻依然敗北。


三、但是志願軍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學會了堅固陣地防禦。而1951年秋季的作戰,包括四十七軍的這一戰為日後的堅守防禦提供了寶貴的經驗,那就是坑道防禦。1951年秋季,美軍平均40到60發炮彈就能殺傷志願軍1人。隨著坑道工事的完善,1952年1月,美軍需240發炮彈才能殺傷志願軍1人,到4月要646發炮彈才能殺傷志願軍1人。並且美韓軍此後對志願軍防禦陣地發起的小規模進攻均被打退,這一情況一直延續到美軍投入大量兵力的上甘嶺戰役,美軍終於悲哀的承認,志願軍的防禦實在堅不可摧。可以說沒有這一戰,就不會有日後上甘嶺戰役的勝利。


作者簡介:王正興,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著名軍事作家,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才是戰爭 的精彩文章:

這一仗打得他發出哀嘆:養兒子就得像李家那個,我那些都是豬
一直以來都被誤解,美軍進攻上甘嶺的作戰計劃其實非常精妙

TAG:這才是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