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古方養生:阿膠怎麼吃都沒用,怎樣才算好膏滋!
「阿膠太難吃,吃的都想吐了」
「熬的阿膠一吃就上火」
「每年都大幾千熬阿膠,吃了一點反應都沒有,感覺這錢完全百花了」……
很多人這樣的吐槽。吃補品,都希望買好的、正宗的,但怎麼才算好呢?選最貴的?選名牌嗎?往往存在很多這樣的困惑:
為什麼一樣的食材效果不一樣?
為什麼一樣的配方效果也不一樣?
為什麼一樣的工藝效果還不一樣?
在商家的炒作下,什麼參都冒充野山參,3D技術列印出來的蟲草一般人看著根本識別不了,原材這一塊有很大的水分;還有很大部分熬的膏根本就不能叫做膏滋,就是個花架子。
膏滋的質量由製作的每一道環節組成,每個環節都有可能影響到膏滋的質和量。因此,上好膏滋必須符合三個標準:
需要有好配方
不是隨便選幾味藥材放進去那麼簡單,更不是誰都能開的。中藥的效果不是1+1=2,有可能是1+1=0,也有可能是1+1=5。上好膏滋通常都是復方,由十幾甚至幾十味中藥,科學配伍而成,所以才會有「一勺膏滋,十湯藥」的說法。
必用道地藥材
道地藥材是膏滋之本,方子不靈很大部分原因是藥材不道地。
選藥材看似很簡單,但是有時產地正宗的都不一定品質就好,要想挑到真正道地、品質過關的不容易。不僅要用眼睛細看,還要用鼻子聞、放嘴裡嚼,從產地、年份、色澤、氣味、味道等各方面把關。
比如說枸杞,都說寧夏中寧的好,但是這好壞要怎麼辨別呢?選擇好枸杞有三點:
1、蒂和果實之間,橫斷面成一個白點;
2、放在杯子里用熱水沖泡,品質好的枸杞是漂浮著的;
3、嚼一嚼籽很軟甚至根本感覺不到籽。
九辰玉顏膏用到的每味藥材都親自挑選,先挑正宗產地的藥材,再安排檢測,最後通過熬膏,不好的食材在這裡無法逃過,比如會熬出雜質等。
需要有好工藝
膏滋的製作工藝已流傳千年,工序繁雜,要求極為苛刻。通常一瓶膏滋製作好,需要歷時7天左右,耗費4.3公斤藥材,經過八大環節。
1、將中藥材入水並浸沒7~8小時;
2、把浸過的中藥材放入煎藥湯的銅鍋,加水至原葯以上500px煎汁,頭汁時間為2~3小時,二汁時間為1~2小時,按藥量多少而定;
3、對煎成湯汁的中藥材(頭汁、二汁)加壓榨取葯汁,二汁合併靜置,放置6小時以上沉渣,過80~100目篩(所謂80目就是這個篩子每平方厘米有80個小眼,這是來判斷篩子粗細的標準,100目篩眼相當於我們吃的最精細麵粉的大小);
4、用武火對過濾後的濃汁進行熬煉,把取出的葯汁放入化膏用的銅鍋;
5、放入用黃酒浸過的東阿阿膠,還有煉製過的蜂蜜化烊;
6、把化膏後的濃汁,用80~100目銅篩再次過濾,放入收膏用的銅鍋內;
7、當葯汁見少,用文火收膏,並通過攪棒試膏,至滴珠或排旗為宜;
8、最後將膏倒入專門的膏滋瓷罐中,放進冷庫保存。
鑒別方法
第一,一拉成絲,倒出來的時候是綿綿不斷,不會像倒水一樣;
第二,色澤透亮,好膏滋對著燈光看,是像鏡面一樣的,光滑明亮,看起來賞心悅目;
第三,無雜質,一勺膏滋放入白瓷碗,加溫開水慢慢攪拌,能夠迅速溶解並且清澈乾淨;
第四,無防腐劑;
第五,口感甜潤,易於入口,用溫水化服,口感微甜,絕對不會有焦臭異味。
上好的膏方,既要有質,又要有量,真正辨證施補、藥效高倍濃縮,一般吃2個月左右,就可以起到「有疾者得治,無病者早防」,治療保健兼有的功效。


※國醫大師:怕冷,穿衣不管用!這樣做,能讓身體從內到外都暖和!
※每天6個簡單動作,消除膝蓋疼痛!
TAG:骨大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