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確保葯盡其效,注意吃藥的7個細節

確保葯盡其效,注意吃藥的7個細節

生病吃藥是生活中常有的事,大多數人會理所當然地認為,葯只要吃下去就會起到治病的效果。但實際上,事情沒有那麼簡單,要讓藥物對機體產生一定強度的藥理效應,其中有許多學問和注意事項。影響藥物在身體內發揮功效的因素不僅僅是它自身的成分,還包括許多看似無關緊要的細節,如果服用不得法或疏忽大意沒把握好細節,會影響藥效的發揮,甚至對身體造成傷害。

確保葯盡其效,注意吃藥的7個細節


細節一:放鬆身心

身心疲勞不會影響藥物的吸收,但是會影響療效。在生病期間,身體出現不適癥狀,往往會影響人的心情,在服藥的過程中要積極地面對,多往好的方面想。

身體恢復健康的過程,不光是靠藥物作用,還有神經體液的調節。在我們高興的時候,大腦會分泌一些物質,幫助身體增強抵抗力。臨床上也發現,那些能有效地調節自己情緒的人比不能調節情緒的人能更好地治癒疾病。


細節二:選對時間

藥品說明書上沒有特別標明服藥時間的口服藥物,一般在飯後半小時服用即可。但是,有些藥物需要在特定的時間吃,而且中藥和西藥要間隔一個小時。

飯前服藥指的是空腹服藥。抗酸葯及治療胃炎的藥物,如氫氧化鋁、膠體果膠鉍,以及胃腸解痙葯和胃動力葯等需要在飯前服用,可增強療效。胰酶、乳酶生也宜飯前服用。有些抗菌葯類的藥物也需要飯前服用。

飯中阿卡波糖之類的降糖葯與第一口飯一起嚼碎服用,才能更好地降低血糖。減肥藥物奧利司他餐中服用能減少脂肪的吸收。

睡前鎮靜催眠類藥物一般需要睡前半小時吃。


細節三:注意飲水

一般口服劑型的藥物,用200毫升-300毫升左右的溫開水送服即可。水溫應在40℃-50℃,如過低,容易使胃部產生不適。不要干吞藥片或只用一口水送服藥物,這些行為都容易使剛服下去的藥物粘在食管上。有些藥物的刺激性很大,會導致食管發生炎症、潰瘍甚至穿孔。

飲用感冒清熱顆粒等中藥沖劑每次用水約150毫升就可以了。但西藥中的散劑不在此列,例如蒙脫石散只需50毫升水沖服即可。

由於膠囊是由膠質製成的,遇熱水容易變軟變黏,服用後易附著在食管壁上。因此,送服膠囊時要避免水溫太高,且要多喝水,一般不少於300毫升,以保證藥物被送達胃部。另外,服用抗菌葯、退燒藥等要大量飲水。

還有些藥物遇到過熱的水易被破壞,如胃蛋白酶合劑、胰蛋白酶、多酶片、酵母片等助消化葯,均含有助消化的酶類,70℃以上的水溫將使其失效。又如 含雙岐桿菌等活性菌的藥物在遇熱後,裡面的活性菌會被破壞。

細節四:擺正姿勢

服藥的正確姿勢是「站立」或「坐位」,服藥後不要立即仰卧,要稍停留片刻,利用藥物的自身重力作用使其快速通過食管,以免在食管內滯留、延緩藥物的作用及損傷食管黏膜。躺在床上服藥,有可能讓藥物在食管里就被溶化吸收,致使藥物不能完全發揮療效。另外,還容易將藥物誤食入氣管。

但有些藥物在服用之後則需要躺下。如服用胃黏膜保護劑,在吃完葯後需要側卧。服用某些降血壓的藥物後也要躺下。

如果服藥時感覺藥物堵塞在食管中且情況嚴重,則應立刻去醫院檢查。


細節五:慎吃食物

有些食物如果同藥品一起吃下,會影響藥物的療效。容易與藥物發生反應的食物主要有以下幾種。

酒飲用後會刺激或抑制肝臟酶代謝系統,建議最好在服用任何藥物期間都不要喝酒。如在服用阿司匹林時飲酒,會造成體內乙醛蓄積,加重發熱和全身疼痛等癥狀,還容易引起肝損傷。

不要用茶水和咖啡送服藥物。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影響藥物的吸收。有些藥物如布洛芬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而咖啡中的咖啡因會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布洛芬對胃黏膜的副作用。

肉、奶製品此類食物含有組氨酸,在人體中會轉化成組胺。有些藥物會抑制組胺分解,造成組胺蓄積。比如在服用抗過敏葯期間就應忌食乳酪、肉製品等富含組氨酸的食物。


細節六:適時補「漏」

忘記吃藥後,是否把葯補上,要根據忘記吃藥後的時間來判斷。

一天一次的藥物,如果沒有按時服藥,想起來後補上即可。下次還是在固定的時間服藥。

一天多次服用的藥物,需要根據漏服的時間來判斷。如果發現漏服的時刻是在兩次用藥間隔1/2時間以內,應當按原劑量立即補服,下次服藥仍按原時間進行;如發現漏服時已超過用藥間隔的1/2,則不必補服,下次務必按原時間服藥。例如,患者應該在早晨8點和晚上8點吃兩次葯,而早晨8點忘記吃藥了。患者如果在下午2點之前發現,就要立即補服,並且按時吃晚上8點的葯。如果患者在下午2點以後發現漏服,就不必補服了,晚上8點繼續服藥即可。


細節七:禁掰藥物

禁掰的藥物有:緩釋製劑、腸溶劑、控釋製劑。這些製劑能使藥物在體內特定的時間或部位釋放,如果將藥物掰開,將會影響到藥效的發揮。

腸溶片外有腸溶衣的保護,如果掰開服用,會使藥片剛進胃部就被溶解,無法安全抵達腸道。這不僅會影響藥物正常發揮藥效,還會刺激胃黏膜。

緩、控釋類藥物的藥片被掰碎後,控釋膜或控釋骨架會被破壞掉,於是藥物迅速釋放出來,這樣就達不到緩釋和長效的目的了。有時,這種快速釋放還可導致體內藥物濃度驟然上升,引起藥物中毒。

另外,膠囊拆散服用則失去了保護功能,味苦、刺激性藥物可致噁心嘔吐或使藥物被胃酸溶解,藥效下降。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朱瑩)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衛生報 的精彩文章:

能飽腹卻不會使身體發胖,這些零食減肥也能適當吃點
冬季喝些保健粥,幫助禦寒和保暖

TAG:大眾衛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