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出家住觀,不是幻想中多麼美好,網路青年你可受了

出家住觀,不是幻想中多麼美好,網路青年你可受了

道教天下

弘揚中華道教文化,學習中華道教修行

關注


茫茫人海,相識便是善緣 ?



青山微信號:

qshd114


已有青山道長微信的,不用重複添加








無論是在家出家,自己能戰勝自己才是強者。這個所謂的凡俗世界最能磨練我們,清凈無為的道觀同樣能洗滌我們的身心。我們要面對現實,不要再盲目地跟風。



網路背後的亂象




伴隨著時代發展的腳步,日益進步的高科技在為我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在無形當中腐蝕著我們的精神與身體。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而現今事物的發展只在「負陰抱陽」即利弊互存的方式中不斷的發展前行,卻唯獨少了「沖氣以為和」的方法,因而逐漸失去平衡。




在不知不覺當中,網路信息的傳播速度快、虛擬程度大、信息資源共享無限制等多種原因,使得當下:「憤青」「鍵盤俠」「中二青年」「水軍」諸如此類的人日益增多。每天打開網頁或視頻網站等信息平台時,隨處可見的是無休止的互相攻訐。




誰無少年時?我承認在成長中,思想與主見在不斷成型的過程中,一定會與世界與社會有著激烈的碰撞。本應該在碰撞中摩擦出智慧的火花與寶貴的人生閱歷,在如今卻早已變了味道。網路與現實中「盲人」、「聾人」日益增多。這些人在面對事物時,毫無自己的觀察,自己的主見,也聽不見正確見解或意見。空有五官,卻五感全無,只是盲目的跟風。不知道是媒體被所謂的民意逼迫,還是媒體有意無意間在助推所謂的民意。






覺得人生很艱難,要不要出家




講了許多,回歸於標題。也許就在這樣一個氛圍當中,有許多網路背後的人,覺得這樣世界索然無味,或許要逃離。這時候宗教便是這些人的選擇。正是因為,許多宗教本質都在於廣開讀人之門,使得門檻降低,各類知識開放越來越多;讓許多人天真的以為,只要看了幾本經文,了解了一點知識,就可以「平地飛升」。或許覺得世界太痛苦,只有出家才能有所謂的「解脫」?




還有許多人修道之本便不純潔。也許覺得會畫符很炫,也許覺得八字預測夠炫耀的資本,也許看到一些宣傳片覺得修道就是無憂無慮,衣食不愁的生活。也許也許,太多太多了。因為他們覺得紅塵世界,太過痛苦。出家隱居山林,過著逍遙自在,縱情山水的日子才夠「炫酷」。於是網路青年們,開始琢磨出家當道士了。










































































































































































































































































































































































道教繼承了我國古代神仙思想;長生不死,修真成仙,成為道教的主要思想和修鍊目的,因此道教十分重視醫藥和養生之術。本文介紹了葛洪、陶弘景、孫思邈等人在醫藥學方面的成就,並從服食、辟穀、導引、行氣、房中五個方面論述了道教的養生健身之術,辨析了其中的科學因素與虛妄夸誕之說。文章認為,道教在醫藥和養生方面有不少科學的有價值的東西以及寶貴的經驗和知識,應珍視這份文化遺產,加以發掘和整理,剔除其虛妄迷信因素,發揚其科學內容。




生死問題是人生哲學上的重大問題。生必有死,雖是辨證發展的必然規律,但人的慾望總是希望延年益壽,尤其是剝削階級的最高統治者,總是希望長期保持富貴榮華、驕奢淫逸的生活,貪婪地追求長生不死。春秋時代,齊景公就說過:「古而不死,其樂若何?」(《左傳》昭公二十年)戰國時,出現了一批方士,為了迎合王公貴族求長生的心理,於是編造出海上有長生不死之葯的謊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齊國的方士徐福等上書說,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許多仙人都住在那裡,如能到達,可以求得神仙和不死之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徐福領著數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又派方士韓終等「求仙人不死之葯」。(《史記?秦始皇本紀》)經過幾年,花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結果一無所獲。漢武帝時,方士李少君對武帝說用丹砂可以煉出黃金,以黃金為飲器則益壽,可以見到蓬萊島上的神仙,於是武帝派遣方士入海求安期生等仙人。齊國的方士公孫卿又對漢武帝講黃帝乘龍上天的事,武帝聽了深為羨慕說:「吾誠得如黃帝,吾視去妻子如脫屣耳。」(《史記?封禪書》)秦皇漢武所迫切追求的就是成仙不死。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繼承了古代的神仙思想。




《抱朴子》曰:「生可惜也,死可畏也。」(《地真》)故長生不死,成為神仙是道教的主要思想,也是道教的修鍊目的。為了修仙長生,首先得卻病延年,而醫藥的作用也在治病防病,延長人的壽命,因此醫藥成為仙道修鍊的必要手段。《抱朴子?雜應篇》說:「故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術,以救近禍焉」。所謂「近禍」就是指人們患的各種疾病而言。早期道教如漢末的太平道、五斗米道都是將傳教與治病結合起來。由於漢末曾有幾次傳染病、瘟疫流行,道教徒利用廉價的中草藥、「符水」給人治病,使一些人獲得再生,因之「百姓信向」,教徒遍布天下。所以葛洪把「延年益壽」,,消災治病」說成道教的業務。全真道的創始人王喆說:「葯者乃山川之秀氣,草木之精華。……肯精學者,活人之性命;若盲醫者損人之形體,學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無以助道。不可執著,則有損於陰功;外貪財貨,內費修真。」(《重陽立教十五論?論合葯》)這說明學道之人必須通醫術,醫藥有助於宗教的宣傳推廣,但不能執著,以醫為業,甚至借醫藥來貪取財貨。這種不道德的行為,當然有損陰功,不可能修真成仙了。




概括起來,道教所以重視醫藥的原因有二:其一,要想修鍊成仙,必須服食煉丹,而醫藥則是服食煉丹的重要手段。其二,醫藥可以濟世活人,利用醫藥來治病救人,接近群眾,是擴大宗教宣傳影響的最好方法之一。




為了修真成仙,道教有種種修鍊的方術,如服食煉丹、導引行氣、辟穀、存神以及房中之術等等,所以葛洪說:「知玄素之術者,則曰唯房中可以度世;明吐納之道者,則曰唯行氣可以延年;知屈申之訣者,則曰導引可以難老;知草木之方者,則曰唯藥餌可以無窮。」(《抱朴子?微旨》)道教的這些修鍊方術,雖以修真成仙為目的,具有虛妄迷信色彩,但其中包含著古代醫藥和養生的科學內容。現就這兩方面分述如下。




















































































20世紀以來,環保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人類社會生存與發展的重要瓶頸。道教作為我國土生土長的傳統宗教,歷來十分重視對自然環境的保護。《老子想爾注》提出了「守中和之道」、「沖氣以為和」、「和則相生」等理論。「中和」之氣具有「調和萬物」的功能,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長的重要基礎。可以說,「道」的本性就是「中和」的,是自然和諧的,只有天地自然的和諧,才會有萬物的生長和成熟。「中和之道」是道教追求和諧生命、和諧自然的重要思想資源。




從「中和之道」的和諧思想出發,道教的生態和諧理論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教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準則,反映了道教道法自然的生態倫理、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和合共生的生態建設。




道法自然:中和之道的生態倫理




「中和之道」體現了道教「道法自然」的和諧生態倫理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本性是自然而然的,以「無為」為法則。道化生萬物,皆自然無為而生,不受任何外物所制約。




「道生萬物」的生態倫理。道教認為,天地萬物都由「道」所化生,因而「一切有形,皆含道性」。萬物都按照「道」賦予它們的秉性而存在,有自然生存、發展的權利,人類沒有權利去破壞它們。人類對待萬物的態度應該如葛洪《抱朴子內篇》中所稱的「任物自然」,即遵循客觀規律,與一切外物和諧共生,以獲得人與自然在整體上的和諧。




「道通萬物」的生態倫理。道教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應該互相尊重、和諧共處,自然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道教還認為,道化生萬物,但人是道的「中和」之氣所化生的,是萬物之中最有靈氣和智慧的生物。因此,人居於「萬物之師長」的位置,為「理萬物之長」。也就是說,人負有管理和愛護萬物的職責,人的行為要符合「天道」,人應該「助天生物」、「助地養形」,使自然更加完美,使自身與自然更加和諧。




「道貴中和」的生態倫理。道教從「道法自然」的整體出發,十分重視人對環境的依賴關係。道教認為,維護整個自然界的和諧與安寧,是人類本身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前提。要保持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就要確保天地的平安。「道貴中和」,就是說人類社會與自然要維持一種和諧的平衡。《太平經》強調人類若想長久安寧,就必須使自身賴以生存的地球得到和諧安寧。為此,人類就要認識自然規律,並按照自然規律去辦事,這樣才能真正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天人合一:中和之道的生態智慧




道經稱:「天地合和,萬物萌芽」,「天地不和,陰陽失度」,體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道教認為,人與自然是相互感應、相互影響的。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智慧。《太平經》認為,太陽、太陰、中和三氣和諧而化生萬物,因此在自然界中,太陽、太陰、中和三氣缺一不可。只有陰陽二氣相互和諧產生「中和」之氣,並共同生養萬物,才能有自然界的太平。《太平經》還進一步指出,人是自然萬物的一部分,也是自然「中和」之氣所生,即是說,天、地、人同為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本身就有著共生共榮的關係,因此必須要互相尊重、和諧共處。




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智慧。道教認為,人與自然是共生共存的,自然環境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所謂「天地不和,陰陽錯謬,災及萬民」,就是說自然生態失衡將直接影響到人類世界的生存。這種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智慧幾乎貫穿在道教思想的各個方面,如在自身修鍊方面,道教所強調的是自身的和諧,追求的則是與道合真、長生久視。再如,歷代道教徒都能自覺綠化造林,美化道教建築的周邊環境,道觀內外的蒼松翠柏、綠樹成蔭,正是道教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具體體現。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智慧。現代環境科學告訴我們:大自然具有一定的整體相關性,即自然宇宙間沒有孤立發生的現象,一切都處在相反相成、相生相剋、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係中。人與自然也是整體關聯的,因此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就是人類社會的必然選擇。道教並不反對「人化」的自然,但是主張人改造自然應受道德的約束,應對環境採取保護措施,以謙下的精神與自然萬物和諧共處。既然人與天地萬物共存於同一個地球之中,又是一個相互依存的共同體,那麼人作為萬物之靈,就有責任和義務協調、關照人與宇宙、天地、自然萬物之間的關係。




和合共生:中和之道的生態建設




人類歷史發展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人類在享有對自然的權利的同時,應承擔起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去年召開的生態文明貴陽會議發表的「2010年貴陽共識」明確提出,「綠色發展與應對氣候變化,是當前國際社會面臨的重大機遇和挑戰,也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重要內容」。




道教從「中和之道」的思想出發,進一步闡述了人與自然「和合共生」的生態倫理。《太平經》指出,人和自然萬物的生命都有存在的權利,這就是「天地之大德」。「和合共生」就是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這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一個基本準則,也是現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當今的中國道教界,正在積極闡發和弘揚道教的生態智慧,踐行著「和合共生」的中和之道,以全面推進自然生態環境的建設。




積極倡導生態保護,著力推進生態道觀建設。道教崇尚自然,歷來就十分注重對環境的保護。早在1993年中國道教協會召開的全國道教界愛國愛教先進表彰會上,就積極鼓勵全國道教徒「植樹造林、美化環境」,並對「植樹護林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1995年,中國道教協會參加了在英國召開的世界宗教與環境保護會議,發表了《中國道教關於生態環境保護的宣言》,並正式加入了世界宗教與環境保護聯合會。此後,我國道教界積極行動起來,開展了全面推進環境保護和生態道觀的建設工程,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是倡導植樹造林,建立中國道教生態林建設基地。中國道教協會於2003年初向全國道教界發出倡議,計劃在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建立「中國道教生態林建設基地」。目前,「基地」已基本完成了植樹造林任務,對民勤縣的防沙治沙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是提出「生態道觀」理念,舉辦道教宮觀生態保護論壇。生態道觀就是強調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以實現道教所追求的人間仙境。2006年,第一次中國道教生態保護教育工作間(中國道教宮觀生態保護論壇前身)召開,通過的《秦嶺宣言》提出了致力於營建環境友好型道教宮觀的奮鬥目標。2007年,第二次中國道教生態保護教育工作間舉行,提出了7項具體任務,如將宮觀的土地使用和管理納入區域生態保護規劃之中等。2008年,第三次中國道教宮觀生態保護論壇召開,「生態道觀」項目得到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關注,也得到了世界宗教與環境保護基金會的支持。論壇發布了《生態道觀茅山宣言》,要求各地道觀「建立健全生態保護和宣傳教育的規章制度,大幅度提升住觀道眾的生態環保意識,最大限度地採用節能技術和材料,形成與周邊自然環境和社區人群相協調的良性生態圈」。這使營建生態道觀的活動走向更為廣闊的空間,為道教參與環境保護探索出了一條新路徑。




積極開展環保規劃,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009年,中國道教協會形成了《中國道教界保護環境的8年規劃(2010-2017)綱要意見》,向各地省(市)級道教協會下發。《綱要意見》要求各地方道協、宮觀進行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將宮觀的生態保護納入創建和諧宮觀的目標中,為建設生態道觀、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新的貢獻。《綱要意見》的主要內容包括:開展生態環保教育,提高環保意識;在資源使用中實現生態效益最大化,如合理規劃建築設施,倡導文明敬香,最大限度地保護道教宮觀周邊的水資源等;把環保意識和行動落實到生活起居中,如倡導道教節儉的生活方式,提倡符合環保要求的養生健身方式等;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和途徑宣傳環保,如倡議在所有道教節日和大型宗教活動中,都要突出生態保護宣傳內容等。




積極宣傳環保理念,著力推進生態和諧建設。在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筆者認為必須要注重「三個保護」的真正落實。即是說,在強調以人為本的同時,要注重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在強調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要注重對生態文明的保護;在強調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要注重對自然生態和諧的保護。




在現代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筆者認為要堅持實現「四個觀念」的根本轉變。即是說,要實現自然觀念的根本轉變,懂得尊重和保護自然;要實現價值觀念的根本轉變,用人類社會應有的道德倫理去約束無限消費的慾望;要實現倫理觀念的根本轉變,把倫理的指向擴大到人與自然的關係,尊重自然、愛護環境;要實現生產觀念的根本轉變,人類應在認識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和博愛萬物的前提下利用自然,使人類與自然萬物在高度和諧統一中相互轉換物質和能量,最終實現人類與整個自然生態系統的和諧發展。




在自然環境保護的責任意識方面,筆者認為要堅持「四項措施」的全面實施。即是說,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社會法制建設,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加強社會責任意識和個人自覺意識。




綜上所述,道教的「中和之道」倡導的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理念。中和之道的生態和諧理論,強調人與自然和合共生的生存之道,要求人類社會始終要遵循「道法自然」的生態倫理,遵循「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道教的這種生態文明思想,正是人類社會必須要大力提倡和加以推廣的。特別是對於現代生態和諧建設,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推進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皆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和指導意義。




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這就是修道,這就是德行。






修道不一定要出家




老君在道德經第一張就說道: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無欲觀察道的微妙玄通的境界,有欲可觀察道的邊界規律。後面又說:此兩者同,出而異名。這就說明了,修道不論紅塵還是出家,不過是利弊之間的抉擇,而不是只有出家才能修道。人要追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去修行。如同龍門心法中:「為出世的法,便去打坐,三年五載,坐破了蒲團,幾曾見些兒念絕,半刻忘情。兩個五,還是十也。」




自古神仙皆忠孝,未曾有逃離世俗,拋卻父母,獨修成仙。在各自的工作崗位當中,盡心竭力,遵紀守法,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這就是修道,這就是德行。萬事萬物何曾離道,凡事行到極處就是道。如果對生活有萬般的不滿,對社會有著千種的抱怨。連自己的心性都降服不了,出了家也無非是虛度光陰。何況身在世俗生活,享受這各種便利,複雜的人情關係。真要一朝出家,粗茶淡飯,清心寡欲未過三天就要過不去了。






關於道觀生活的一場夢




出家住觀,不是有幻想中多麼美好。每天固定的作息時間,每日不輟的早晚功課,粗茶淡飯的伙食,幾乎沒有太多娛樂手段,也沒有觥籌交錯的娛樂活動。倘若出家在山裡或偏遠的道觀,還要有更多的勞動與磨練,居住環境也不過將將好而已。當你住在一個抬頭看見點點星光,身下不過一床草席的房間里時,我不知有多少一時衝動的青年會堅持得下去。




請問如此的生活,是有多少所謂想要出家的網路青年受得了的?








































































































































































和諧是民眾一直都在孜孜以求的。在和諧的社會裡,不僅人人心情愉快、處處溫暖融洽,而且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也會大大提高,社會秩序穩定而協調。在中國各個朝代幾千年的歷史交替中,和諧不僅是先人們為人處世、治理國家的一種方法,更是一種綿延幾千年的政治理想。和諧也是中華民族的人文主題,天時地利人和、家和萬事興……都體現了自古以來中國老百姓的共同夢想。安寧、穩定的和諧環境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基礎,也是人類活動和生活的必要條件。離開和諧,社會無從發展,個人也得不到幸福。




現在中國的發展處在一個黃金期,但也是矛盾突顯期。要持續穩定發展,就必須善於化解矛盾,構建和諧環境。發展是硬道理,和諧則是硬道理後面的硬道理。構建和諧社會作為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最廣泛的社會動員,需要人心向善,人心思和,廣納群言,廣謀良策,多方發動,多種努力。其中值得去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從我國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中,發掘「和"的文化內涵,古為今用。儒、道、釋是中國文化的三個支柱,它們都倡導和諧,然而各自和諧的內涵是不同的。儒家重視的是社會秩序,主張和而不同,以倡導「非寡"、「非亂"、「非同"為前提,追求以「多元和諧"為目標的理想和諧境界。佛教重視的是宗教與社會的關係,強調奉行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的「六和敬"規則。而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關注的是天、地、人全面的和諧發展,以「道"為最高信仰,倡導人們信道、修道、行道,一切以道為事,生成容納萬物、自然平和無私、無為柔弱不爭的環境。可以看出,道教之和不僅是最完整的,也是最貼近人、最具人性的。






並不是要在道德制高點對誰批判,對誰品頭論足。而是要真正的腳踏實地,面對現實,面對自己的內心。有出家向道之心,難能可貴。我們不是要拒絕,而是希望更多人正確的引導有心出家的人,真正的以慈悲心無量度人。




可以說做一個道士簡單,做一個合格的道士太難。無論是在家出家,自己能戰勝自己才是強者。這個所謂的凡俗世界最能磨練我們,清凈無為的道觀同樣能洗滌我們的身心。我們要面對現實,不要再盲目地跟風。對於那些有興趣接觸道教的青年人,要踏實地學習經典,認真地打磨自己的心。對於剛出家的青年道士,更希望能虛心學習,不要沉迷在教門內的口舌之爭。




相信很多人已見過好多這樣的事。




摘下內心浮躁,回歸自己真正的歸處。




作者 | 無憂子 騰訊道學




結緣奉請

點擊下方

藍色

文字進入


?  免費結緣《

道德真經

》抄經本,抄經有十大功德!不可錯過!(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  

精心收集400首玄門道樂

【如意u盤結緣 贈千篇道學資料】



?  免費結緣《

太上感應篇

》抄經本!《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桃木牌!



?  

恭請道長親筆手繪結煞靈符

,恭請符神大將軍親臨護佑!



道教天下


微信公眾號平台



長按二維碼關注


漫慢弘道路,君與同行否




青山道長


個人微信號



長按二維碼添加


茫茫人海,相識便是善緣




  關注查看  


溫馨提示:

查看以下內容需先關注微信公眾平台


圍觀


回復"0":道德經全文及注釋


丨更多


熱文


回復"1":道教知識及特徵


丨更多



熱文


回復"2":道教的起源、道術、典籍


丨更多



熱文


回復"3":道教神像供養禮儀


丨更多



熱文


回復"4":道教常識一百八十問


丨更多



熱文


回復"5":道教長壽之法十訣大公開


丨更多



熱文


回復"6":道德真經全文


丨更多



熱文


回復"7":道家「三魂七魄」說


丨更多



熱文


回復"8":在家之人能修道嗎


丨更多



熱文


回復"9":當今世界道教流派


丨更多



熱文


回復"10":什麼是道與德


丨更多



熱文


回復"11":道教的五行相生相剋關係


丨更多



熱文


回復"12":參觀道教宮觀禮儀有哪些


丨更多



熱文


回復"13":道士可以結婚嗎


丨更多



熱文


回復"14":道教神仙譜系是怎樣的


丨更多



熱文


回復"15":什麼是戊不朝真


丨更多



熱文


回復"16":關聖帝君的事迹如何


丨更多



熱文


回復"17":城隍爺是何神靈


丨更多



熱文


回復"18":土地公與財神爺是何神


丨更多



熱文


回復"19":純陽祖師聖跡如何


丨更多


熱文


回復"20":道教八仙何仙姑是何出處


丨更多



熱文


回復"21":道教里對龍怎麼解釋


丨更多



熱文


回復"22":道教部分經典語錄


丨更多



熱文


回復"23":七種情況千萬不能殺生


丨更多



熱文


回復"24":

傳說中幾種有靈性的動物,不可食


丨更多



熱文


回復"25":

姜子牙所推算的萬年之中國很准很震驚


丨更多



熱文


回復"26":

這是一場百年大騙局,請急轉給親朋


丨更多



熱文


回復"27":

舉頭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善惡自有記功坊)


丨更多



熱文


回復"28":

天安門前有玄機,國人不知的驚天秘密


丨更多



熱文


回復"29":

精美財神像(見者得財,轉發有福)


丨更多



熱文


回復"30":

每當時代無可救藥 總是道家撥亂反正!


丨更多



熱文


回復"31":

震驚中國的四大風水事件,你不動我,我不動你


丨更多



熱文


回復"32":

通靈者,淫蕩好色之人沒有好命


丨更多



熱文


回復"33":

你還記得老祖宗是怎麼過年嗎


丨更多



熱文


回復"34":

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丨更多



熱文


回復"35":

你手上有幾個簸箕幾個斗,你是富貴命嗎


丨更多



熱文


回復"36":

鬼壓床,你信科學還是信道士?


丨更多



熱文


回復"37":

鬼上身的九種靈異癥狀


丨更多


推薦關注「道教天下」公眾平台,從這裡遇見你的信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天下 的精彩文章:

萬事不由人做主,一心難與命爭衡
簡單的判斷學校風水的好壞

TAG:道教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