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2人軍事才能出眾,因死忠曹魏,一個造反被殺,一個活活氣死

此2人軍事才能出眾,因死忠曹魏,一個造反被殺,一個活活氣死

(說歷史的女人——第518期)到三國中後期,我們所熟知的那些名將基本都已先後星落,比如蜀漢的虎將關張馬黃趙,再比如魏國的五子良將,亦或是是東吳的那些名將們。不過俗話說,江山代有才人出,只要歷史的往前推移,就會不斷湧現出新的名將之才。曹魏方面尤其明顯,先前曹魏人才濟濟,到後來也同樣是人才眾多,這基本也是曹魏勢力一直最強的原因之一,畢竟人才才是決定國脈和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不過父子都有傑出大才的,卻並不是很多,然而在曹魏卻真有這麼兩對,一對是陳群父子,一對是鍾繇父子。

陳群和鍾繇,都是曹魏重臣,而且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也是頗有影響的人物。陳群是潁川人士,劉備之徐州被攻破後,陳群父子降曹,深受重用,尤其是他曾經創立了九品中正制,影響了中國歷史長達數百年之久,直到隋唐科舉制誕生,九品中正制才退出歷史舞台。鍾繇也是潁川人士,他在書法上的造詣非常之高,被稱之為中國小楷書法的鼻祖,此外,鍾繇的謀略也極為過人,在曹操時期,做出過極大的貢獻。

不過這對牛人,他們各自有一個非常厲害的兒子,一個叫陳泰,一個叫鍾會,此2人軍事才能都極其出眾,不過卻都因死忠曹魏,一個造反被殺,一個活活氣死。這個事情在民間頗多爭議,尤其是被演義之後,可是在歷史記載中,到底是什麼情況,我們且來看一下。

先說鍾會,鍾會是鍾繇最小的兒子,鍾會自小就機敏聰慧過人。在他5歲那一年,鍾繇帶著鍾會去魏國太尉蔣濟家裡串門,蔣濟和鍾會聊天,鍾會對答如流,反應機敏,令人感到不可思議,蔣濟當時對鍾會做了一個四字評價,說此子「非常人也」。

等鍾會日漸長大,果然應了蔣濟之言,鍾會在諸多方面都展現出了過人之處,博學多識,尤其精通玄學,謀略過人,被譽為子房。鍾會入仕後,深受司馬集團的重用。不過一開始,鍾會擔任的都是文官,在幕後出謀劃策。然在這方面,鍾會也確實展現出了過人的才幹。比如諸葛誕因反對司馬昭發動兵變,司馬昭帶兵來鎮壓。這時候,東吳方面就派遣右大司馬全懌等率軍3萬至壽春援助諸葛誕。壽春是堅城,加上兵馬充足,所以司馬昭的進攻極其困難。

恰在此時,全懌之兄的兒子全輝、全儀在東吳犯了事,估計被處罰很嚴重,這二人一看事已至此,只能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了,於是就帶著老娘逃走了。可是他們發現往哪逃都不安全,只有一個地方最安全,那就是敵營。因此,他們過了江後,直奔司馬昭的大營。可是,這二人的到來,卻幫了司馬昭的大忙,不過這幫忙的策略需要鍾會來設計。

鍾會以此二人的名義,精心虛構了一封信,這封信的狠毒勁堪比當年在渭水曹操寫給韓遂的那封信。鍾會在信中說東吳之主聽說全懌等人遲遲不能攻下壽春,極其不滿,非常惱怒,故此要將統軍將領全懌全族誅殺。為此,全輝、全儀等家人才被迫逃走。

東吳援軍首領全懌看到此信後,雖然疑慮,但是其恐懼卻再也抹不去。尤其是送信的人都是全輝、全儀的家僕,而且他們說得言之鑿鑿,由不得全懌不信,最終他思慮再三,選擇了開城投降。東吳援軍一降,對於壽春城的諸葛誕方面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因為此事讓諸葛亮的將士開始軍心離散,失敗已是必然。

此離間計之運用的妙極,與賈詡在渭水給曹操所獻離間馬超韓遂之計,可相媲美。也正因此,鍾會日漸受到司馬氏集團的器重,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已足見得。那就是伐蜀之戰。

到公元262年、263年的時候,司馬昭認為伐蜀的時機已經成熟,不過此計劃的最早支持者和具體謀劃者卻是鍾會。司馬昭對伐蜀大軍的部署安排為三路,一路是鄧艾,一路是諸葛緒,而最重要的一路則是鍾會。鄧艾統軍三萬,主要是正面牽制姜維,諸葛緒帶兵三萬,則是切斷姜維後方,而鍾會統軍十萬,走斜谷和駱谷,目的則是蜀國的都城成都。

鍾會治軍非常有方略,在行軍途中,為了嚴肅軍紀,許褚之子許儀因執行任務不力,將其果斷斬首,此事一出,三軍震動,此後鍾會之令則真正實現了軍令如山。

此外還有兩件事,也足見鍾會之高潔的人品和過人的謀略。其一是在陽安口路過蜀國丞相諸葛亮的墓地時,鍾會遣人祭奠諸葛亮之墓,並且下了一條軍令,不得在諸葛亮墓地周圍做放牧砍柴等褻瀆之事。

其二是在攻破蜀國後,鍾會下了一道軍令,主要有兩點,一是嚴肅軍紀,所有將士不得搶掠蜀地百姓;二是不得羞辱蜀國舊臣,而要以禮相待。

可是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有意思了,那就是鍾會造反。這裡有兩個疑點,其一是鍾會是司馬昭信任的心腹之人,他為什麼要造反呢?或者說他造的是哪門子反?其二是魏國已經名存實亡,早已被司馬集團架空,另外司馬集團內有強臣,外有兵權,想造司馬氏集團的反,那不是自找死路嗎?

那麼這就奇怪了,從造反對象來看,既然曹魏已經被架空,他肯定不是造曹魏的反了,那麼鍾會這個造反就顯得有點莫名其妙。有人說鍾會因為野心而造反,如果深入理解歷史的話,這個理由是非常牽強的。他聯合姜維造反,姜維的目的很簡單,那是要恢復蜀國,再殺掉鍾會。可是鍾會是傻子嗎?鍾會之聰慧,要高過姜維數倍,這些事情背後的隱秘因素他怎麼會不清楚呢?所以,鍾會的造反,依據史實解釋最合理的倒是一代歷史學家呂思勉。

他說了三個方面的因素,其一是家庭影響,鍾會之父鍾繇是曹操時期的重臣,曹操對其非常信任,曾經把鍾繇比作自己的蕭何。在官渡之戰前,曹操擔心西邊不穩,所以就安排鍾繇坐鎮關中。鍾繇的任務完成的非常出色,另外鍾繇因為鎮守西邊之功,在西邊部族之中也頗有人望,這也是為何鍾會選擇造反後先兵至長安的原因所在。鍾繇忠於曹魏,而且也深受曹氏諸主倚重,曹操時,鍾繇是前軍師,曹丕時,鍾繇官至太尉,曹叡時,鍾繇官至太傅。而且鍾繇晚年有腿病,無法上朝,皇帝還給予特權,讓鍾繇坐著轎子到大殿。鍾繇八十而終,配享曹操庭廟。從這一系列的因素來看,鍾繇對曹魏的忠誠必然會對鍾會有極大的影響。

其二是曹魏雖然被司馬集團架空,但是曹魏政權是正統,鍾會是讀聖賢書長大的古代知識分子,他骨子裡對正統效忠的觀念還是比較強烈的。鍾會對於曹魏的態度,跟諸葛誕、毋丘儉等反叛司馬昭是一樣的。

其三是鍾會之所以選擇在攻下蜀國後造反,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曹魏雖然是正統,但是司馬氏集團的力量太強大,如果自己力量不夠強大,根本無法撼動這棵大樹,反而還會被誅滅,諸葛誕等人都是例子。因此鍾會在鄧艾、諸葛緒都被擠兌走後,蜀國前線的兵力全由他指揮,這樣以來,似乎造反的實力已經足備。如果按照鍾會本來的計劃,舉兵從長安而下,直向洛陽,對司馬氏集團來說,是一個巨大的難題,能否解決也是一個充滿變數的結果。可惜北兵叛亂,導致鍾會計劃流產,還因造反葬送了性命。

接下來我們再看陳泰,陳泰跟鍾會不同,鍾會雖然軍事才能出眾,但他畢竟是文臣,而陳泰則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將領。陳泰的軍事才幹非常出眾,這一點主要表現在駐守魏國西邊對抗蜀漢方面。在多次戰事中,陳泰的軍事才能表現,明顯高於姜維。我們可以看一個戰事事件:

即狄道之戰,公元255年,曹魏第一權臣司馬師掛了,姜維覺得這是一個進軍的絕佳時機,於是統兵數萬進攻魏國。魏國方面的雍州刺史認為姜維是兵分三路攻打祁山、石營、金城,可是剛上任全面負責魏國西部軍務的征西將軍陳泰認為姜維給出的這個信號一定有問題。陳泰認為姜維的兵鋒所向實際是狄道,即今天的甘肅臨洮,所以我們主要死守狄道就能控制姜維的大軍,到時候再見機行動。結果雍州刺史王經不聽話,不等姜維兵到狄道,就擅自出兵,大概是想搶個頭功,可是卻被姜維打得慘敗,退守狄道。

此事發生後,朝廷立即命陳泰和鄧艾共同抵禦姜維。對於此戰況,鄧艾認為收拾王經慘敗之兵對抗姜維勝利之師是兵家大忌,勝利的希望不大,不如放棄狄道之險退而拒守,靜觀其變。

但陳泰卻不這麼看待,他認為狄道是勝敗的關鍵,原因是姜維遠兵而來,他最渴望的就是平地速戰,結果王經不聽話已經敗了一陣。此時若再讓姜維攻克狄道城,那麼姜維之兵威更加強大,再若東進攻克櫟陽,取得足夠的糧草,那麼他爭奪關中、隴右等地的實力就大大增加,這可是我們最不願看到的。倘若把姜維堵死在狄道城下,使其銳氣大挫,那麼主動權就會掌握在我們手裡,想擊敗姜維就是一件容易的事了。眼下,我們只要利用有利地勢,卡主要點,就能破了姜維的孤軍。

之後,依照陳泰之計,陳泰親自帶領一支輕兵,悄悄急行軍到狄道城東南之高山,分頭在每個山巔點燃烽火,然後戰鼓齊鳴。這個行為看似簡單,但是效果卻格外明顯,其一是讓狄道城的守軍看到了希望,頓時士氣大增,戰力更強;其二是讓攻城方姜維感到了威脅,本來姜維認為魏國援軍不可能這麼快就趕到,迫使姜維不得不退兵,狄道城也因此保住。

陳泰軍功卓著,也非常受到司馬集團的器重。此外,陳泰和司馬昭、司馬師很小就是朋友,私人關係也非常不錯。可是他們友誼的小船最後也翻了,主要原因是司馬昭的心腹跟班賈充指使人殺了曹魏的第四位皇帝曹髦。在古代,這可是弒君之罪,天理不容,罪大惡極。陳泰本人作為忠臣陳群之後,他本人也是一位忠心耿耿之將帥,他本人雖然受司馬昭集團重用,但是這是因為司馬昭還認曹魏政權是正統這個前提的。此時,司馬昭徹底撕破了臉,那麼陳泰也就不敢跟著他做亂臣賊子了。在多數古人那裡,歷史記載和後世評價是大過了一時之榮辱的。想來,陳泰也不願在史書上留下亂臣賊子的罵名。

史載曹髦被殺後,陳泰跑到罪案現場,看著曹髦的屍體,與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一塊痛哭不已。此時正是站隊的時候,而陳泰卻用自己的哭曹髦展示了自己的立場。不久之後,司馬昭想和陳泰討論弒君的善後事宜,陳泰本拒絕參與,卻被家人逼迫前往,大概是為了家族安全。陳泰在此兩難之間,再加上過於悲傷,沒多久就活活氣病而死。

結語:總的來看鐘會和陳泰二人,他們在根本上,還是一個比較重視傳統正統理念的人。鍾會雖然才識過人,與司馬昭關係也非常好,可是在司馬昭集團的本質不斷發生改變的時候,從一個權臣變成準備篡奪曹魏天下的兇手的時候,鍾會在關鍵時刻選擇了忠於曹魏正統,甚至在危局中想借用武力扳回一局,可是卻因造反失敗被殺,令人無比嘆息。與鍾會一樣,陳泰跟司馬昭的關係也很要好,可是這種友誼在價值觀世界觀發生對抗的時候,陳泰選擇了正統的曹魏政權,而非支持司馬昭勢力,並因司馬昭弒殺皇帝,而自己不願合作,又被逼去參與司馬昭的弒君善後之事,硬是活活氣死,真是令人無比糾結和同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戲說歷史的女人 的精彩文章:

此人一生用2招:一招耍了諸葛亮 一招耍了曹操 被後世惡評千年
三國最能打的5大團戰名將 二張三文四凌五曹仁第一綽號只他敢叫

TAG:戲說歷史的女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