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一個好故事勝過100次講道理!父母育兒該懂孩子大腦喜好

一個好故事勝過100次講道理!父母育兒該懂孩子大腦喜好

孩子總是左耳進右耳出、屢教不改?

曾經有一位媽媽跟我說,她家住10樓,她的女兒喜歡往窗外丟東西,屢教不改。有一次,她的女兒因為媽媽煮了她不喜歡的紅蘿蔔而生氣,小女孩不僅把手裡的飯碗摔掉,還把一個堅硬的芭比玩具丟向窗外,砸到了一個路人。最後保安來敲門才知道女兒闖了大禍——一位老太太被砸破了腦袋,進了醫院。

這位媽媽說自己經常給孩子講道理,孩子每次都聽得很認真,有時還說「再也不那樣做了」,可是,仍舊屢教不改。「為什麼講完一堆道理,孩子像失憶?怎麼教育也沒用?」這位媽媽很發愁。

為什麼講完一堆道理,孩子常常像失憶?

說教,對年幼的小朋友幾乎無效。為什麼?經常有父母說,「我經常跟孩子說道理,可是他一轉身就忘記」,「真懷疑孩子是故意的」,「上一次就說知錯了,可下一次還是犯」……即使一些大孩子的父母也經常抱怨:「道理經常講,可是效果不理想,我行我素。」年幼的小朋友,因為受大腦和思維的影響,聽不進大道理,所以便出現了無數父母嘴裡所說的「屢教不改」、「左耳進右耳出」的結果。

下面,我列了3個關鍵原因:

1、不理解:小朋友語言能力未成熟,聽不懂複雜的道理

我們知道,1,2歲的孩子,他們的母語口語辭彙量僅為50-60個;3歲的孩子平均的母語口語辭彙量是200~1000個;6歲時才達到了3000,僅為成年人母語口語辭彙量的三分之一。由於辭彙量的不足,語言能力未成熟,孩子們有時面對一些事情或事物不知如何表達,對一些抽象的話語也不容易理解,阻礙了親子溝通。

2、聽不進:小朋友具體形象思維,聽不進抽象的道理

因為具體形象思維的限制,決定了年幼孩子聽不進說教和道理。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告訴了我們關於孩子心理成長的軌跡,他認為,7歲前的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即使在7-12歲的具體運算階段,雖然孩子們開始擺脫「具體」向抽象思維發展,但孩子們的思維還需要有具體事物的支持。

舉個例子,一位媽媽給孩子指令「馬上去刷牙,否則牙齒會壞掉,以後會口齒不清」,但孩子還沉浸在他的玩具世界中,甚至連頭也不抬一下。倘若這位媽媽採取批評指責的方式,孩子可能會哭鬧。如果媽媽換了一種方式,對孩子說:「不僅小朋友每天要刷牙,奧特曼也要每天刷牙」,孩子抬頭以笑容回應,甚至嘻嘻哈哈地問「奧特曼怎麼刷牙的,用什麼牙刷……」這便是「具體形象」的溝通。

3、記不住:小朋友越小,記得越少、忘得越快

小嬰兒的記憶力總是很差。以記憶玩具為例,幾個月的小寶寶在前一秒看到的玩具,一轉身就忘記了;1-2歲的寶寶只能記得幾天前出現過的一個玩具;2-3歲的寶寶只能記得幾周以前出現過的玩具;3-4歲的孩子才記得幾個月前出現過的一個玩具。

除此之外,小朋友的記憶建立在「具體」上,而還不是某個道理或一句話。在兒童記憶研究專家Mary Anne Kreutzer的一次有趣的問答中,他們詢問一些孩子一個問題:「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自己記住明天要帶冰鞋到學校」。孩子們的回答很有趣,有些孩子說「穿著冰鞋睡覺」,有些孩子說「讓媽媽給自己寫一張紙條」,還有些孩子說「把冰鞋掛在書包上」……縱使他們的回答都不一樣,但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沒能脫離憑藉具體的東西記憶。

跟小朋友講道理常常無效,怎麼辦?

關鍵:跟孩子溝通的方式,尤其需要符合孩子的具體形象思維。除此之外,認知神經科學家邁克爾?加扎尼加也有類似的說法,他說,人腦中有一個敘事系統模塊,也被稱為「解釋器」,所以小朋友尤其喜歡聽故事以及聽與故事相關的話語。

鑒於以上種種原因,我在兒子很小時,我給他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棟二層樓的房子,這棟房子比較奇特,一樓建造得很快,並且迅速布置了5個牢籠;二樓建造期漫長,遲遲沒有蓋好。

在一樓的5個牢籠里,平時分別關著懶惰蟲、害怕蟲、生氣蟲、著急蟲和分心蟲;

二樓住著一位監獄長,他的責任是看管5條壞蟲子。當5條壞蟲子中的任何一條爬出牢籠,他便要及時把壞蟲子趕回籠子里,不讓它們大吵大鬧導致房子顫抖而坍塌。

但這個監獄長一開始並不總是那麼盡責,他愛睡懶覺,以至於有壞蟲子爬出來時渾然不覺,所以他也將經歷一個或長或短的成長期……

這一棟二層樓的房子,其實是孩子大腦的比喻。一樓是幼兒大腦的「動物腦」和「情緒腦」,發育完善;二樓是「理智腦」,發育緩慢。這個故事,被我稱為「二層樓房裡的監獄長與5條壞蟲子的戰鬥」故事。我的新書《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里,對這個故事背後的方法有更全面而詳細的介紹:

一章一個台階,系統學習。

《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各平台已到貨,掃碼可購。

一個愛生氣的小女孩的改變

有一位媽媽聽到了我這個故事,並且找了個機會講給她女兒聽。

話說這一天,她看見孩子坐在鞋架旁邊,抱著她的小鞋子在生氣地哭,一問才知道,小鞋子上面沾了一些冰淇淋,「變得不好看了」,孩子哭著跟媽媽說。

她坐到了孩子的旁邊。

媽媽:「我看看,嗯,的確是不好看了!如果我那雙剛買的保暖毛毛鞋沾了冰淇淋,我的『生氣蟲』會出來大吼大叫,比你那條『生氣蟲』還要暴躁。」

小女孩驚訝地抬頭看著媽媽,雙眼撲閃撲閃。這個媽媽把「二層樓房裡的監獄長與5條壞蟲子的戰鬥」故事告訴了孩子。

聽完後,小女孩笑著說:「媽媽,我感覺不生氣了,我的『生氣蟲』被『監獄長』關起來了。」

這個媽媽後來跟我說了孩子的進步。

有一天,孩子讓她買一頂帽子,打算第二天參加幼兒園的郊遊。當天下班回家後,媽媽才發現帽子落單位,忘記帶回來了。小女孩一下子漲紅了小臉,但是孩子接下來的舉動讓她欣慰。只見孩子看著牆上貼的「生氣蟲」圖(媽媽貼圖是為了經常提醒孩子。大家如果也想使用壞蟲子貼圖,請在幼兒說微信目錄欄免費下載),用小手輕輕拍著自己的小腦袋說:「別生氣,生氣蟲快快回到你的小籠子里,媽媽不是故意的……」

泰戈爾說:「抽象概念作為一種見解倒是不錯的,但應用到人們身上,就不那麼行得通了」。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尤其如此。

(完)

【幼兒說】:作者是黃杏貞,幼兒心理科普作家、心理諮詢師、二孩媽媽,專註早期教育與成長,只分享科學、有價值的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日本媽媽:孩子比丈夫重要,老來卒婚!值得中國父母深思
這一類玩具毫不起眼,卻被兒童專家贊上天!你家孩子有經常玩嗎?

TAG:幼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