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毀掉一個孩子很容易,給他貼上「負面標籤」就夠了

毀掉一個孩子很容易,給他貼上「負面標籤」就夠了

別讓孩子被賦予的各種標籤所裹挾,稀里糊塗地在命運里漂流,順流時欣喜,逆流時沮喪。

01

這些天我在看榮格的《潛意識與心靈的成長》。

潛意識對我們的影響往往是我們覺察不到的,但是又深刻地左右著我們的一生。就像大師說的:你的潛意識指引著你的人生,而你稱其為命運

一直讀下來,難免不會把這樣的思路帶入到親子育兒這樣一個領域。那麼,潛意識是否可以理解為一種「心理暗示」?孩子的潛意識是怎樣形成的?潛意識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心理學研究發現,一個人被別人下某種結論,就像商品被貼上了某種標籤,他自己就會做出「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的標籤內容相一致。

我們先來看一個心理學家克勞特做的相關科學實驗:

他要求人們進行慈善捐款,然後把一部分人拿出來貼標籤,如果捐了款就貼上「慈善的」,如果沒捐款就貼上「不慈善的」。另外一些人則沒有貼標籤。

一段時間之後,心理學家再次要求他們捐款。

那些貼了「慈善的」標籤的人,捐款的數額比第一次捐款時要多很多;那些貼了「不慈善的」人,則更不願意捐款。另一組沒有貼標籤的人,則沒有什麼明顯的表現。

可見,不管是被貼上了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標籤,人們都會根據標籤上的內容,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改變,使自己的行為更符合那個標籤的內容。

心理學上的這種現象叫「標籤效應」。

人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無論好壞,這標籤所帶來的社會及心理壓力,會影響這個人的個性意識和自我評價。

而孩子在這種效應中表現尤其明顯,他們信任家長和老師,會把大人所說的話當成真理,孩子會陷入「自證預言」的心理模式

02

如果被貼上的是負面標籤,

造成的破壞力很大

曾聽說在西安的一所小學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放學後,有一些孩子,胸前戴著綠色的領巾,在人群中格外扎眼。

你學習不好,戴綠領巾,我才是真正的紅領巾......」兩個孩子嬉鬧起來。其中一個孩子滿臉愧疚、趕緊把「綠領巾」藏進書包,家長的臉上也全是尷尬。

對此,學校解釋說,給這些孩子佩戴綠領巾的理由是希望「激勵差生上進,爭取早日戴上紅領巾。」

可作為兒童心理工作者,聽到這樣的事情簡直讓人震驚。

「綠領巾」,「紅領巾」的相對存在,客觀上已變相給孩子劃分了等級,哪怕「綠領巾」不是差生的標識,但很容易讓孩子幼小的心靈產生自卑感,喪失信心。

孩子的大腦還沒有建立成熟的認知模式,處在學習、模仿的階段,他們就像一面鏡子一樣,你對著他笑,他就對著你笑;你告訴他「你不是好孩子」,他漸漸就會根深蒂固地認為自己真的不是「好孩子」,甚至自暴自棄。

03

避免在他人面前給孩子貼上差的標籤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作為孩子最信任的人,家長要避免在他人面前說出孩子的缺點。

你可能認為這是一種謙虛的方式,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這就是父母和別人一起否定了自己的價值。

就像青春期的時候,我有點嬰兒肥,就和跑步杠上了。

因為每天都堅持起早去鍛煉,回來還給一家人帶上早餐,就被鄰居誇獎。爸爸總會開心又謙虛地回應一句讓我難以釋懷的話:「小孩子家精神頭足,沒事在找事做」。

雖然現在我對爸爸這樣的回復能夠理解了,但是當時,心裡真的不好過,自己的自律和堅持,並沒有得到爸爸的正視,作為一個孩子來說,心裡委屈又泄氣

04

「好標籤」使用不當,

同樣傷害孩子

有的家長會說,不就是給孩子貼上好的標籤嗎?簡單!

並不是只要給孩子貼上了好標籤,他就會變好。因為,貼「好標籤」也需要技巧。

孩子表現好的時候,應該表揚,但是不能在任何時候誇大其詞地去表揚。

常常受到表揚的孩子,一旦發現之前的表揚並不是事實,就會陷入失望、迷茫。

不切實際的表揚,另一方面會讓孩子過於自信、愛慕虛榮,時而又過於沮喪、自卑,變得不會實事求是地去面對問題和挫折。

05

對待孩子少一點情緒化批評

一旦孩子出現過失的時候,家長的表現通常是情緒激動,臉色發青,手舞足蹈,念念有詞,眼睛發直,聲音分貝高,語言速度快,一陣狂風暴雨,真可謂酣暢淋漓!

好了,說完了,罵完了,心裡也痛快了,也平衡了。

而您可能不知道,當家長大費口舌的時候,大多孩子心裡算計的卻是:

「現在是罵到一半了!」

「再忍耐一下,就快罵完了!」

家長在呵斥孩子的時候也會突然停下來問:「你聽明白沒有?」

孩子馬上反射說:「聽明白了!」

家長問:「記住了沒有?」

孩子回答:「記住了!」

家長問:「以後還犯不犯?」

孩子回答:「不犯了!」

這時候如此痛快地敷衍只是為了早點結束這場暴風雨。

如果有攝像機的話,家長看看自己的表情和表現,真可以說是不堪目睹啊!

而孩子對您說的話往往不是能倒背下來,就是根本不知道你說過什麼。只知道一點:我錯了,所以你罵我!

就連錯誤帶來的愧疚、不安也隨著批評的咆哮聲煙消雲散了。因為他們很明白一點,罵完了一般也就沒事了!

孩子惟一做的和感興趣的事就是等待,等待這番責備的結束!

最後的結果就是「口服心不服」,「你罵你的,我做我的」。

您能指望這種更多帶著個人情緒化的宣洩,主觀的批評有多大作用呢?

06

用具體的指導代替盲目指責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創造一個孩子很容易、塑造一個孩子不容易,我們不能輕視孩子的情感

在生活中,首先應該盡量發現孩子的長處,並給予鼓勵和稱讚。

此外,對孩子的進步先肯定、再提要求,強化他們的自我認同感和自信心,而不是把他的「成績」放在一邊,只說「再接再厲」。

事實上,很多孩子頑皮、淘氣、好動,這些都可能是好奇心使然,並不能絕對說是好還是壞;有時候孩子做了錯事,也很可能是對成人行為的一張模仿,是無意識的行為。

對孩子不滿意、當我們批評孩子的時候,不是任性、放縱地指責孩子的人格和品質,而是應該就事論事,指出孩子具體行為是不恰當的,應該怎麼做。

當然,有時候,我們自己可以做到不給孩子貼標籤,但是在學校,在朋友群中,他還是難免被其他人貼上標籤。

這時,我們要告訴孩子:標籤是固化的,但人的行為是可以改變的

教孩子擁有一種好心態,就可以抵禦別人給他貼壞標籤造成的不良影響。

家長對孩子有信心,使得孩子越來越有自信;問題孩子會因為家長對他沒有信心,就越來越有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想要孩子更優秀,先學好這份家長「閉嘴指南」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