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真的要說「魅藍再見」?

真的要說「魅藍再見」?

魅藍,作為曾經魅族手機的銷量擔當,被李楠以「青年良品」的定位在手機圈裡有著自己的獨特地位,也有著眾多粉絲。甚至在過去一段時間,魅族因與高通專利糾紛,自家旗艦機型不得不使用聯發科處理器時,魅藍一度被魅友調侃為「魅藍真旗艦」。然而,自黃章出山以來,魅藍似乎就逐漸開始隱跡,今年的魅藍和以往的機海戰術相比明顯放慢了節奏,上一台魅藍機型還是今年5月下旬發布的「魅藍6T」,魅藍未出新機型距今已有半年之久。於是網傳「魅藍」這個品牌就此終結。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是否誕生4年的魅藍就要和我們說再見?

真的要說「魅藍再見」?

在談魅藍是否還會存在之前,我們先捋一捋魅藍的發展歷程。

在2014年12月23日,魅族科技正式推出全新子品牌「魅藍」,同時發布魅藍首款機型「魅藍note」手機。作為全新子品牌,魅藍以Quality for Young,即「青年良品」為品牌內涵,延續魅族追求極致理念,相信年輕不等於低質,為年輕人打造涵括「品質、體驗及價格」的黃金三角產品。但是,這個子品牌的誕生是為了對標小米旗下的「紅米」,同樣是主打性價比,同樣是走銷量,魅族希望通過「魅藍」在中低端手機市場分得一杯羹。魅藍也不負眾望,迅速佔了魅族手機銷量的大頭。

但是,2017年初,魅族組織架構的調整讓這一切發生了變化。黃章請來了華為舊部楊柘,曾一手打造出華為mate系列商務旗艦的楊柘,被黃章寄予厚望,並希望楊柘的到來能夠讓魅族產品形象提升,擺脫過去不為人知的互聯網形象。於是將魅族一分為三,分別是魅族、魅藍、flyme。楊柘負責的魅族突然間變成了對標華為的高端商務旗艦,並且打出了「惟精惟一」的產品理念。而李楠負責的魅藍則依然主打性價比和外觀設計,只是不再是對標紅米,而是整個小米。

真的要說「魅藍再見」?

同年7月,魅族發布年度旗艦pro7系列,陡然走高的定價讓一眾魅友的心涼了個透。魅族歸根結底仍是互聯網品牌,其粉絲也大多是年輕人。魅友想看到的不是什麼高端商務旗艦,更不是能力平平的聯發科處理器被賣了天價。Pro7的定位失敗讓魅族元氣大傷,此系列機型更是成為年度跳水王。然而同年發布的「魅藍note6」卻成為年度爆款,作為魅族公司第二款使用驍龍晶元的手機,讓魅藍狠狠吸了一波粉,魅友在社區高喊:魅藍真旗艦。隨後發布的魅藍m6、魅藍S6、魅藍E3等機型雖未成爆款,卻也仍有極高的性價比。反觀魅族,在pro7高端試水失敗後,於今年年初發布魅族15系列,同樣由於偏高的定價讓市場反響平平。此時在魅友心裡,魅族已經不是過去的魅族,反倒魅藍還留著過去魅族的味道。

真的要說「魅藍再見」?

品牌分化的失敗,高端旗艦的定位失敗,這一系列的錯誤讓魅族在2017年過的並不好。直到今年6月20日,魅族組織架構再調整,李楠重新出任CMO,負責魅族市場中心和電商業務。隨後發布的魅族16th系列憑藉2698元的起售價,挽回了魅族的口碑,成為年度「真香機」。

9月19日,魅族在京召開發布會在發布上,李楠稱魅族V8號就是當年的「小魅藍」;而在介紹魅族X8時,更是口誤稱其為「魅藍X8」。10月25日,魅族在線上召開「魅族note8」新品發布會 ,在發布會上更是直接將「魅藍note6」稱為其前代產品。由此可見,魅族魅藍或許真的是被合併成為一條品牌線了。

真的要說「魅藍再見」?

在目前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逐漸飽和的情況下,國產手機廠商基本完成洗牌,T字型隊伍已經基本成型,魅族如今只能勉強屈居二線。只靠低端機走量,其獲得的微薄利潤根本難以在國內立足,魅族必須重新樹立自己的品牌形象,一步步走向高端。由此看來,魅藍的消失也是必然。Pro7系列讓魅族元氣大傷,15系列沒能再次點燃市場,兩代旗艦的低迷,讓魅族公司曾一度只能靠魅藍走銷量。在目前魅族公司整體預算極為緊張的狀況下,減少品牌線,專攻魅族品牌或許是魅族的向死而生的轉機。既能減少兩條品牌線帶來的額外開支,又能使魅族可以更為專註地進行手機開發,低端機也有機會獲得研發部門的照顧,有效提高產品競爭力。用李楠在發布會上的話說,即使最為入門的魅族V8,也是由黃章親自打造的產品。

真的要說「魅藍再見」?

由李楠一手打造出來的魅藍既然已經融入魅族產品線,那魅藍是否真的要和我們說再見?

打開魅族的官網,魅藍手機已經寥寥無幾。翻開魅藍手機的官博,也只是轉載了一些魅族手機的微博。也許魅藍手機真的要和我們說再見了,但是筆者認為雖然可能看不到魅藍手機的新品發布,但是魅藍卻不一定會消失。魅族作為一家以做MP3起家的廠商,其早年發布的MP3等產品受到一大波粉絲的歡迎,幾乎代代爆款,而如今雖然MP3已經沒有什麼市場,魅族也專註於手機,但魅族從未放棄過對音樂的追求,其近幾年發布的耳機、音箱都飽受好評,因此,筆者認為,魅藍這個品牌應該會繼續發布耳機之類的產品。

也許短時間內我們看不到「魅藍」,但只要魅友的呼聲夠高,相信連「呼吸都要營銷」的李楠不會輕易放棄他一手打造的品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