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畫欣賞(一)

中國畫欣賞(一)

中國畫,簡稱「國畫」,是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

國畫在古代稱之為丹青,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中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

中國繪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許多畫家創造了不勝枚舉的傳世名畫。這些名畫極大地豐富了祖國的藝術寶庫,是留給世界人民的寶貴遺產。

在此,精選2幅名畫給大家欣賞。

縑帛畫是我國傳統繪畫中一種重要形式,它是捲軸畫的前身。我國已發現的縑帛畫以戰國楚帛畫為最早。

《人物龍鳳帛畫》,於1949年在湖南陳家大山楚墓中發現,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繪畫之一。這幅畫高31.2厘米、寬23.2厘米。圖中畫一細腰女子,身穿寬袖長衣,頭後挽著一個垂髻,衣服和冠都有裝飾物。婦人兩手向前伸出彎曲向上,作合掌狀,左側而立。女子左上方畫有一展翅揚尾的鳳鳥和一龍。

此畫通過身段、動勢和服飾的刻畫,表現出了楚國貴族婦女的某些基本特徵和「楚王愛細腰」的審美時風。整個外形統一於恭謹、莊嚴的神情,生動自然,有一定的心理內容,作為神靈的鳳鳥呈現出雄健奔放、軒昂非凡的氣勢。此畫主要採用黑線勾描的表現手法,線條運轉有節奏韻律感,用色單純。黑白塊的對比,點、線、面的結合,使形象有一定的重量感而生意昂然。

楚國當時瀰漫在一片奇異想像和熾烈情感的圖騰——神話世界中,「其俗信鬼而好祀」,目前大部分學者認為《人物龍鳳帛畫》是當時殉葬儀式中稱作「幡」,也就是《三禮》中所記載的「銘旌」。

1960年孫作雲先生在《長沙戰國時代楚墓出土帛畫考》中,提出畫中女子應該為墓主人,而帛畫的內涵是「引魂升天」。對後來的帛畫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被更多人接受。

2、《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帛畫》上寬92厘米,下寬47厘米,長205厘米 西漢帛畫 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1972年,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的發掘中,發現了一件堪稱國寶的珍品——「非衣」帛畫。

馬王堆一號漢墓是軑侯利倉之妻的墓,「非衣」帛畫是覆蓋在內棺上的。帛畫呈「丁」字形,上面貫一竹竿,可以張舉。下部的四角都有飄帶,它實際上就是後代常用的魂幡。帛畫的絹帛是棕紅色的,上面用硃砂、石青、石綠等礦物性顏料,描繪了一幅天上人間地下的內容非常複雜的神話傳說圖畫。

從遠古時期開始,就有人死後靈魂升天或下地獄的說法,人們對天國也充滿理想化的幻想。

馬王堆一號漢墓的「非衣」帛畫,最下面是一個裸體的力士,作馬步下蹲,雙手向上托舉著象徵大地的白色扁平物。他站在兩條交纏著的水族動物身上。古人認為大地就像一個巨大的漂浮物,是被一個巨人托著,浮於海上。郭沫若認為這個巨人就是禺強。

畫的中部,是一位肥胖的老婦人,身著錦衣,在小吏侍女的跪迎服侍下,拄杖前行,她就是墓主利倉夫人,正在向天國走去。她的下面是繪著人首鳥身像的帷幕,下面有一食案,有數人正踞案對飲,似乎在給老婦送行。

畫的上部,是這幅帛畫想像力最豐富,描繪也最精彩的部分。

在通往上部的地方,有兩個相向的男人,就是守天門的「帝閽」。通過天門,就到了天上。居中有一個人首蛇身的怪物,據說就是傳說中人類的母親女媧。女媧左邊是月亮,上面有蟾蜍和玉兔,由在騰龍之上的嫦娥托舉著;女媧右邊是太陽,上面有金烏,下面有扶桑樹,樹上有八個象徵太陽的紅球。月亮和太陽下面,各有一條飛動的巨龍。畫中還有一些鳥獸。整個畫面祥雲繚繞,充滿一種神秘怪異的氣氛。

「非衣」帛畫的想像力之豐富,在古代繪畫中是罕見的,它幾乎採用了所有有關天上地下的著名神州傳說故事來豐富畫面。它的描繪技巧也很高明,不僅造型很生動準確,用色也很考究,畫的裝飾意味很濃。

漢代的繪畫和後來中國畫中講究「虛實相生」「計白當黑」的審美趣味不同,漢畫是鋪天蓋地、不留空白的,給人一種充實的堆砌之美。漢代的繪畫多是金碧輝煌的,很富有裝飾意味,這與後代繪畫中常見的淡雅風格也迥然不同。在這幅帛畫中,你可以體會到漢畫的這些特點。

(嚴正聲明)

版權歸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若有不妥之處,請務必聯繫我們,謝謝。

公眾號推薦【名人字畫】,微信號:mingrenzihua1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人字畫 的精彩文章:

為何當代書畫家,普遍沒文化?
全國首屆楷書展獲獎入展作品集

TAG:名人字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