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韓熙載夜宴圖:這幅千古名畫與鄭振鐸有怎樣曲折的故事?

韓熙載夜宴圖:這幅千古名畫與鄭振鐸有怎樣曲折的故事?

清宮承襲元、明宮廷遺產,再加上清朝的重視,文物收藏極為豐富。一九二五年故宮博物院成立,使飽受戰火劫毀及遜帝溥儀一夥盜損的宮廷文物開始受到完整的保護。而在這其中鄭振鐸的「焦慮」源自他對保護中國古代文物重要性的充分認識。他早年以文學出名,後來他逐漸把更多的精力用在文物考古上。

東晉?王珣?伯遠帖 紙本墨筆

縱二五·一厘米?橫一七·二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徵集流失各地的清宮舊藏文物,是充實故宮博物院藏品的一個重要方針。人們樂於稱道的中央政府斥巨資從香港購回清宮國寶「三希堂」中的「二希」(《中秋帖》和《伯遠帖》)就是一例。鄭振鐸先生從中起了重要作用。

五代南唐 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卷(局部)

絹本設色 縱二八·七厘米 橫三三五·五厘米

一九五一年十月,鄭先生隨中國文化代表團出訪印度、緬甸,途經香港,得悉「二希」可能被外國人買去,便緊急委託徐伯郊先生向政務院報告,全力搶救。

五代南唐 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卷(局部)

絹本設色 縱二八·七厘米 橫三三五·五厘米

一九五二年,中央政府又從香港購買唐韓滉《五牛圖》、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宋徽宗趙佶《祥龍石圖》、宋馬麟《二老觀瀑圖》、元任仁發《張果見明皇圖》、元王蒙《山水軸》等珍貴文物,並移交故宮博物院收藏。後來故宮又從香港購回一批珍貴書畫。

五代南唐 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卷(局部)

絹本設色 縱二八·七厘米 橫三三五·五厘米

一九五二年八月,文化部發出在全國範圍內收回故宮文物的通知,這一有力措施使相當一部分流失的文物得以回到故宮。其中極為名貴的有商代青銅器三羊尊、唐代盧楞伽畫《十六應真像》冊等,而重見天日的宋徽宗的《聽琴圖》、馬麟畫的《層疊冰綃圖》,則是作為易培基「盜寶」案實物留下的。

宋徽宗聽琴圖 圖片來源網路

這次徵集當然不囿於原清宮舊藏,還著力徵購民間的收藏,特別是近二百多年來輾轉在私人收藏者手裡的古今法書名畫巨跡,其中許多作品是清室所不藏和未及收入的。吳興龐元濟「虛齋」於清末收集古書畫,畢生所集達七百餘件,為國內最大的私人收藏者。龐氏去世後,尚有四百餘件珍貴藏品分散上海、蘇州二地,其子孫意欲出售。一九五二年,鄭振鐸先生就收購這批古書畫事親自代文化部向政務院文教委員會擬寫報告,請求准予在文化部本年度經費中撥出所需經費,由王冶秋副局長即帶款辦理收購之事,此外為了更多地徵集到流散在社會的古法書名畫。

一九五二年可以說是文物徵集的一個高潮,許多文物精品源源不斷地收到了故宮,而且名畫尤多。鄭振鐸這一年九月十八日致友人的信中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上陽台帖 圖片來源網路

在故宮文物徵集中,個人捐贈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一九五一年,毛澤東給鄭振鐸寫信,將友人送他的明代王夫之手跡《雙鶴瑞舞賦》卷由文物局轉交故宮博物院收藏,一九五二年和一九五八年,毛主席又將錢東壁臨《蘭亭序十三跋》和唐李白《上陽台帖》轉贈故宮博物院。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社會各界知名人士、港澳及海外華僑以及國際友人、文博界的專家學者,包括故宮博物院的領導和專家,慨然將珍藏的文物無私地捐獻給了故宮博物院。

東晉 王獻之 中秋帖紙本墨筆

縱二七厘米 橫一一·九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這一曾集中數年進行並至今持續不輟的文物徵集使故宮的文物藏品不斷豐富。到一九五九年新中國成立十周年時,故宮新增文物近十四萬件。到二〇〇三年底,新收藏的文物已達二十二萬三千五百零六件,其中個人捐獻文物兩萬件,捐獻文物中一級品達三百二十四件,捐贈人數為六百人次。

鄭振鐸像

令鄭振鐸先生欣慰的是,隨著珍貴文物的不斷充實,他所設想的故宮成為各類博物館的集合體、成為中國歷代藝術品「寶庫」的目標正一步步實現。它向世人昭告這坐落在古老皇宮中的博物院不僅恢復了昔日風采,並且煥發新的誘人的魅力,同時,也從一個方面充分展示了新中國文物事業的偉大成就。

原文作者:鄭欣淼(作者系:故宮博物院前院長)

原文來源:《紫禁城》2018年11月刊《鄭振鐸與故宮博物院》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遇物自成趣:天順青花與楊氏家族
詩風詞韻 古意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