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兵衣服前的勇和兵有什麼區別?一字之差卻千差萬別

清兵衣服前的勇和兵有什麼區別?一字之差卻千差萬別

文/歷史滾輪

相信大家在看清宮劇,士兵打仗的時候,會有這麼一個疑問:

為什麼清朝士兵,胸前會有「勇」字或者是「兵」字呢?它們有什麼區別呢?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從,更深層次的兵員的統籌規划上著手了

圖:勇和兵


清兵胸前的勇和兵有什麼區別?一字之差卻千差萬別

「兵」的出現是早於「勇」的

「兵」是屬於國家供養,國家發放俸祿,只屬於國家領導,屬於正規的軍隊

但「勇」就不一樣了

它多是由地方自籌,國家給政策的,比如曾國藩的「湘勇」,李鴻章的「淮勇」等等

圖:勇軍

「勇」多是在國家正規軍數量不夠用或者是軍力不行的時候,臨時組建起來的

用完後,隨之也就解散了

就和現在企業招收的正式工和臨時工,是一個道理的

可能你又要問了,是「兵」的戰鬥力強呢?還是「勇」的戰鬥力強呢?

圖:兵

這個是分前後的


前期的「兵」戰鬥力是非常強的,他們多有八旗兵和綠營組成

作為北方成功奪取中原的游牧民族,那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

不然怎麼說:「清朝的江山是從馬背上打下來的」

但隨著清朝的的優待政策,這些原本武裝到牙齒的老虎們,慢慢的退化成了軟綿綿的小貓咪

圖:清兵

戰鬥力大不如前,還成為了國家的沉重負擔

到了清朝中後期,國家一看這可不行呀,於是就大力扶持「勇」軍,

於是,「勇」就逐漸成了清朝兵力的主力軍

他們相對「兵」來說,身體更加強壯,態度更加積極,操練更加全訪問,那自然而然,戰鬥力也就甩「兵」十幾條街了

圖:勇兵


感嘆一下:

清朝建國之初,懷著一顆感恩之心,來善待八旗兵,其實並沒有什麼錯的

但一味的優待,不進行適當的改進,只會把祖宗傳下來的「善騎射」技能給磨滅殆盡,並將自己的子孫們給培養玩蟲養鳥的紈絝子弟

優勢完全變成劣勢,最終,一顆無私的愛心反倒害了他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滾輪 的精彩文章:

皇帝說:賞地隨便選,臣子只選了塊荒地,11年後,子孫感恩戴德
皇帝下葬後,工匠有逃出來的嗎?不僅有,還活的有兒有女

TAG:歷史滾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