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擊椎生不是蔡鍔,是唐璆嗎?曾業英失誤之十九:此擊椎生是誰

擊椎生不是蔡鍔,是唐璆嗎?曾業英失誤之十九:此擊椎生是誰

原標題:擊椎生不是蔡鍔,是唐璆嗎?曾業英失誤之十九:此擊椎生是誰


核心提示:曾業英先生在其發表於《歷史研究》2016年第3期的《擊椎生不是蔡鍔,那又是誰》一文中認為,擊椎生絕非蔡鍔,八九不離十可認定他就是籌滇協會的倡議人唐璆。但經筆者查考,曾先生的上述結論完全不符合史實。本刊自即日起分20期連載筆者的反駁文章,敬請廣大讀者關注。


蔡鍔,字松坡,別號(筆名)擊椎生


大事不好了!曾先生又攤上了大麻煩!他這邊所謂「擊椎生絕非蔡鍔,八九不離十就是籌滇協會倡議人唐璆「的一團亂麻還沒有理清楚,那邊又來了一個擊椎生站在他的面前問他:曾先生,您還認識我嗎?


,就是1913年7月15日雲南昆明出版的《南針》雜誌第二期上《讀王君亮疇〈中華民國憲法芻議〉》一文的作者擊椎生(詳見下圖)。


來源:《南針》第二期


《南針》雜誌是雲南政見商榷會的會刊,創辦於1913年6月。而雲南政見商榷會則是1913年3月經雲南都督蔡鍔特批成立的,以雲南都督府政務廳長李鴻祥為會長,蔡鍔與民政長羅佩金為名譽會長(見下圖一)。前述為蔡鍔題寫「少年別號擊椎生」那副輓聯的郭燮熙就是該會的總務幹事。對於《南針》雜誌的創辦,蔡鍔是極力支持的,曾為之撰寫一篇祝詞,刊登在該刊第一期上(見下圖二)。



來源:《南針》第二期


來源:《南針》第一期


擊椎生在《讀王君亮疇〈中華民國憲法芻議〉》一文中對王寵惠(字亮疇)堅持主權在民的制憲原則、省長由省議會選舉和限制總統權力等條文並不贊同,而是主張主權在國,擴大總統權力,省長由大總統任命。筆者在《蔡鍔的擊椎生筆名考論》一文中曾將擊椎生的上述觀點,與當時蔡鍔在其致國務院和各省都督的的相關電文中提出的觀點和主張一一作了對照,發現二者真正「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同時還指出,蔡鍔當時對於王寵惠正在起草民國憲法是知情的,因為1913年2月7日,蔡鍔在其致各省都督電中不僅堅決主張建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民國憲法宜以鞏固國權為主義,大總統有解散議會權、任命國務員之權,而且特別「懇程都督(江蘇都督程德全)轉商王君亮疇兼采此議」。蔡鍔與王寵惠可算得上是老朋友、老戰友了。早在1901年5月,蔡鍔就在日本與王寵惠、沈虯齋、楊圃堂等人創設《國民報》,闡述民族主義。民國成立之初,時任雲南都督的蔡鍔與曾一度擔任過外交總長和司法總長的王寵惠也常有函電往來。所以,蔡鍔在認真閱讀王寵惠的《中華民國憲法芻議》一書之後,即以普通讀者和老朋友而不是以雲南都督的身份,用擊椎生這箇舊筆名發表書評,與此時已辭去政府職務的老朋友探討民國憲法問題,再次表達自己對制憲原則和主張,也在情理之中了。


對於擊椎生的這篇文章,曾先生應當是知道的,因為他在文章一開頭就以此文嚴厲教訓別人:「不少歷史研究者卻不假思索,僅依據劉達武這一值得進一步研究的記載,就認定擊椎生是蔡鍔。有的研究者還將以這個名字發表的文章收錄於所編蔡鍔文集中,如毛注青等人1983年編輯出版的《蔡鍔集》,就收錄了1913年7月15日擊椎生髮表在《南針》雜誌上的《讀王君亮疇〈中華民國憲法芻議〉》一文。」(見下圖)



來源:《擊椎生不是蔡鍔,那又是誰》

但是,令人費解的是,這個口口聲聲說要對歷史負責的曾先生竟然在操觚之中把這麼重要,以致一開腔就拿來「說事」的這篇文章忘記得一乾二淨,在後文中竟隻字未提。更為重要的是,曾先生在文章中斷言其擊椎生八九不離十就是唐璆的結論是就「整體事實」得出的,而擊椎生如此重要的此文卻沒有被包括在曾先生所謂的「整體事實」之內!不知曾先生是真的把《讀王君亮疇〈中華民國憲法芻議〉》這篇文章及其作者擊椎生忘記了呢,還是發現了什麼而故意迴避?但不管是哪一種情況,對於作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資深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的曾先生而言,對待嚴肅、嚴謹的歷史研究工作如此顧頭不顧尾,顧此不顧彼,草率了事,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顯而易見,對於解開擊椎生的真實身份之謎而言,《讀王君亮疇〈中華民國憲法芻議〉》是一篇十分重要的文章,任何研究擊椎生是誰這個問題的人都不應該放過。因為第一,從時間上看,此文是民國成立之後,擊椎生首次、也應是最後一次在雲南「重現江湖」。其發表的時間不是遠在六七年之前,而是離唐璆離滇的時間不到1年,離蔡鍔逝世也只有3年多。因此,這是距唐璆離滇、蔡鍔離世最近的一篇文章,因而也應是最容易揭開擊椎生的真實身份之謎的一篇十分重要的文章。第二,從文章的內容看,這篇文章涉及當時社會普遍關注的憲法制定這樣重大的問題,因此,對於這樣重磅文章作者的真實身份,當時雲南政見商榷會及其機關刊物《南針》雜誌社的人肯定不會不知道。第三,從文章發表的刊物上看,此文不是發表在1907年遠在日本出版的《雲南》雜誌上,而是發表在1913年7月雲南昆明出版的《南針》雜誌上,讀過此文的人肯定比從《雲南》雜誌上讀過擊椎生詩文的人要多得多,知道其作者真實身份的人也肯定不少。第四,從當時蔡鍔與唐璆所處的地點和地位看,此時蔡鍔正在雲南昆明擔任軍政府都督之職,而唐璆則如筆者前面所證,於1912年9月之後離滇,此刻正在湖南並因組織國事維持會而被國民黨宣布「處以死刑」,「幾遭不測」。第五,從當時雲南人對蔡、唐兩人了解的程度看,當時蔡鍔是雲南都督,知名度肯定很高。而唐璆,如筆者前文所證,自1909年入滇到1912年9月之後離滇,雖在雲南只有2年多的時間,但他在滇期間發表過《滇蜀鐵路宜改道滇邕議》和《雲南土司問題》等當時在雲南影響很大的文章,而且他還很活躍,先後擔任過雲南寶華銻礦公司總理、都督府參議、統一共和黨雲南支部書記幹事之職,又兼任過某報紙的主筆,因此在雲南也是個知名度不低的人物。既然如此,作為雲南政見商榷會總務幹事兼編纂員的郭燮熙和雲南報界老人的惠我春對在《南針》雜誌上發表如此重要政論文章的作者的真實身份不可能不清楚,更不可能在為蔡鍔題寫的輓聯中張冠李戴。而況,當年在日本與唐璆共同發起籌滇協會的愛國志士有40多人,雲南有孫志曾、孫光庭、吳琨、顧視高、華封祝、何國鈞、姜梅齡等20人,四川有蒲殿俊、鄧榕等人,貴州有劉顯治、陳廷策等人,湖南有晏才傑、蕭堃等人。這些人既非常了解唐璆又非常熟悉蔡鍔,而且蔡鍔逝世時,大都還健在。雲南籍會員中,孫志曾擔任過《雲南》雜誌及其副刊《滇粹》副總編輯,蔡鍔發動昆明「重九」起義時,孫積极參与,並歷任雲南軍政府軍法處處長、高等檢察廳廳長、高等審判廳廳長、軍政府秘書長等職;孫光庭和顧視高分別為民國初年雲南選出的參議院和眾議院的議員,護國戰爭時擔任過雲南都督府秘書;華封祝曾任雲南軍政府參議院參議員;吳琨擔任過雲南軍政府實業司司長;何國鈞曾任蒙自道台、護國軍第二軍總參謀長兼第三梯團長等職;姜梅齡曾任《雲南》雜誌編輯,後任滇軍將領,參加過援藏之役,又隨蔡鍔赴川征討袁軍。湖南的晏才傑、蕭堃與蔡鍔為寶慶老鄉,曾同在日本留學;民國成立後,晏才傑在中央政府財政部工作,1915年蔡鍔曾為其《田賦芻議》作序;而蕭堃則到雲南輔助蔡鍔,並隨蔡鍔參加了護國戰爭。


而況在雲南政見商榷會中,孫志曾為法律主任,姜梅齡為軍事主任兼編纂員。倘若郭燮熙和惠我春為蔡鍔題寫的輓聯果真是張冠李戴,難道曾任《雲南》雜誌副總編輯和編輯的他們都會象曾先生所說的那樣「出於對蔡鍔的尊崇和景仰」,聽由郭、惠二人篡改歷史事實,而不站出來予以指正嗎?既然對於這個問題,他們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指正,那麼也就足以證明郭、惠二人之所言不虛。


所以,曾先生要弄清擊椎生是誰,還必須面對這篇文章,更不能忘記寫這篇文章的擊椎生,並深入研究以下問題:此擊椎生「就是籌滇協會的倡議人唐璆」嗎?如果此擊椎生不是彼擊椎生,曾先生難道不應該拿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證據,並得出符合史實的結論,以撇清此擊椎生與彼擊椎生的關係嗎?如果此擊椎生就是彼擊椎生,為了真正對歷史負責,曾先生難道不應該說明此時遠在湖南因組織國事維持會而「幾遭不測」的唐璆何以又要以擊椎生的筆名輾轉向雲南《南針》雜誌投稿,發表自己的政見的原因嗎?難道就不應該找出並研究一下唐璆當時在制憲問題上是主張主權在民,還是主張主權在國;是贊同總統制,還是贊同內閣制;是主張限制總統權力,還是主張擴大總統權力;是主張省長民選,還是主張省長由中央委任等觀點和主張嗎?難道不應該進一步拿出唐璆當時在憲法問題上的這些觀點和主張與擊椎生文章中的相關觀點和主張進行「對照」,以證明兩者「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嗎?

曾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說道:「學術論文是科學,不是文學創作,是不能虛構和想像的,也不是簡單的推理所能奏效的,才立得起、站得住,……模稜兩可的推測,未能給人留下一種『事實俱在,不由你不信』的踏實感覺。……『大膽假設』,尚需『小心求證』,科學結論必須建立在充分的有事實根據的論證基礎之上。「誠哉!斯言!


顯而易見,如果曾先生在擊椎生「八九不離十」就是唐璆這個問題上,真的要「一條道兒走到黑」的話,那麼,曾先生就應該按照自己主張的科學研究精神,「不能虛構和想像」,「也不是簡單的推理」,「必須經過以實證研究為基礎的嚴謹、周密的論證」,除了努力設法把筆者前面提到的諸多錯誤一一予以糾正之外,還必須認真完成筆者在本文中提及的一些必做的作業,並拿出令人信服、經得起歷史檢驗、真正「立得起、站得住」的科學結論來。(未完待續)


本文歡迎轉載,但僅限全文轉載,不修改文章標題和內容,並註明:文章轉載自搜狐號「老鄧說史」。同時敬請關注微信訂閱號「江祁論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鄧說史 的精彩文章:

擊椎生不是蔡鍔,是唐璆嗎?曾業英失誤之十五:以偏概全
擊椎生不是蔡鍔,是唐璆嗎?曾業英失誤之十三:牽強附會

TAG:老鄧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