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高血脂多數是「拖」出來的,臉上若有4種表現,最好去查一下

高血脂多數是「拖」出來的,臉上若有4種表現,最好去查一下

高血脂,是血液中脂質類成分含量過高,可直接引起一些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脂肪肝等。


而高血脂多數是「拖」出來的:

高血脂是「三高」之一,調查顯示,64%的人認為高血脂應該有癥狀

通常情況,高血脂者不會有明顯的癥狀和異常體征,但外表的癥狀也不能忽視!


一旦臉上有4種表現,最好去查一下!

表現一:臉部色斑較深

中老年人要更加關注自己的手、臉等外部皮膚。

如果在短時間內突然在臉部出現大塊色斑,顏色又比較深,可能是血脂升高的現象。

這種情況,不一定是張老年斑,若同時伴有記憶力下降,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

表現二:眼瞼出現黃疣

若發現眼瞼處出現深於皮膚色的小肉瘤,可能是脂類代謝出現了問題。

這種表現被稱為「黃色素斑」,是血脂濃度異常增高,引起的脂質異位沉積造成的,這時,一定要去醫院就診。

表現三:視力下降

當眼睛看東西模糊,時好時壞,有時清晰,有時看不清,可能是血液變得粘稠、流動不暢造成的視網膜缺血的癥狀。

這種情況不要誤認為是老花眼,最好去醫院檢查一下血脂。

表現四:鼻樑有「褶」

鼻樑有「褶」,一般是兩眼之間、鼻樑之上出現了一道橫紋,若加深變成一道皺紋時,這種情況被稱為「鼻褶心征」。

當鼻樑上出現一道或2-3道橫紋,伴有耳朵邊上有褶皺,小心冠狀動脈堵塞,別忽視!

確診是否是高血脂,主要診斷方法是通過血液生化檢查,才能知道!


常見血脂檢查指標有4項:

1)總膽固醇

2)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3)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4)甘油三酯

這4項指標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最重要,被稱為「壞膽固醇」,主要是它可滲入動脈血管壁中,開啟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從而引發多種血管疾病。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被稱為「好膽固醇」,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能減少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


降血脂,預防血管疾病,做好「三控、三動」:

「三控」:

1,控制食用油攝入

在《中國膳食寶塔》中最頂端是食用油,雖然量很少,但對血管健康起著重要作用。

建議,成年人每天食用油攝入量為25-30克。

同時,最好多種油搭配食用,不偏好任何一種油類,均衡補充脂肪酸

如:將富含亞麻油的有機蘇子油、富含亞油酸的大豆油、富含油酸的橄欖油 按1:2:2比例搭配,每天均衡補充。

其中,有機蘇子油是一種天然植物油,經冷過處理得到,富含不飽和脂肪酸α-亞麻酸,含量可達67%左右。

研究發現,α-亞麻酸能促進心腦血管健全,進入體內會被分解分EPA和DHA,其中EPA被稱為「血管清道夫」,可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量,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量,調節脂質代謝,減少血栓形成。

同時,α-亞麻酸還能軟化血管,保護血管內皮細胞、減少脂質沉積及改善纖溶功能,增加血管通透性,保護血管系統的健康。

2,控制動物脂肪攝入

動物脂肪,顧名思義是動物體內的脂肪類成分,過多攝入會使脂肪代謝異常,誘發肥胖、血栓形成。

常見食物有肥肉、豬油、黃油、鵝皮等。建議,每天脂肪攝入量限制在總熱量的30%一下,飽和脂肪酸攝入量限制在7%以下。

3,控制糖分攝入

生活中,人們為了增加食慾、食物的口感,會多放一些調味料,而糖,就是最常見的調味料之一。

降血脂,要控制好糖分的攝入,不要過多的吃糖、各類甜食等,避免過多糖分在體內轉化為甘油三酯。


「三動」:

1,踮腳尖

踮腳尖,能活動四肢、大腦,消除頭暈、發脹等癥狀。在做這一動作時,雙側小腿後部肌肉每次收縮時,擠壓出的血液量,大致相當於心臟脈搏排血量。

踮腳尖能使人的心率保持在150次左右/分鐘,讓血液可供給心肌足夠的氧氣,防止靜脈曲張,增加踝關節的穩定性。

做法——踮腳尖走路

初練習者可扶牆,熟練後,不用藉助外物就好了。

每次走30-50步,稍休息一下,根據自身情況再重複幾組,速度以感覺舒適輕鬆為宜。

2,敲小腿

敲小腿,利於促進血液循環,使得小腿部肌肉得到舒展,還有助於預防下肢靜脈血栓。

這一動作,沒有具體的揉敲時間,沒事時,就可以多揉敲。

建議,久坐一族,每坐一小時後,記得起身活動5-10分鐘,可有效促進末梢血液循環。

3,梳頭

中醫認為「頭為精明之府」。人體內12條經脈和40多處穴位,及十多個特殊刺激區,都在頭部。

用木梳或骨梳對這些經絡和穴位進行按摩和刺激,有助於疏通腦部血管,促進腦部供血、供氧。

勤梳頭,能保養人體精、氣、神,有助於去除疾病。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小霞老師 的精彩文章:

45歲後,健康最重要!謹記「三戒、四堅持」,身體好,少生病
為何「中風」越來越多?醫生:4大習慣不改,血管容易「堵」

TAG:營養小霞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