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思政工作者要做到「六善」

思政工作者要做到「六善」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追夢者和圓夢人,承載著偉大的歷史使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圍繞培養什麼人、如何培養人這一任務,努力把青年一代培養成為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好立德樹人的工作,自己應成為「善人」——善學、善記、善聽、善說、善笑、善行。

一是善學。善學是練內功。學習是一個人終生的要求,也是一個人應具備的習慣和品質。我們生活的時代日新月異,新知識、新信息、新技術、新思想創造的速度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速度。思想政治工作者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學習思想政治工作原理與方法、學習新技術、學習青年人的語言樣式及交流方式等,使自己「日日新,又日新」,才能保持鮮活的頭腦,才能使自己跟上時代的節奏和青年人的節奏,才能做好為了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者用知識、信息填充大腦,使之質變為思想,產出為創新工作的方式方法。

二是善記。善記是練苦功。培根說「記憶是一切智力活動的基礎」,這一判斷同樣適用于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者良好的記憶能力本身就是一種智力活動,也是一種智慧活動。記住學生的名字,記住學生的家庭,記住學生的性格特點,記住學生曾經的榮譽,記住學生未來設想等等,等於給對方一個很巧妙的讚美,可能成為有效走進學生心裡的鑰匙,會讓青年學生產生深深的認同感,提升向上的動力。

三是善聽。善聽是練心功。傾聽是了解工作對象的重要途徑,了解是工作有的放矢的、增強工作針對性時效性的基本條件。善於聽是一門用心的技術和藝術,從對方凌亂散亂混亂的傾訴中聽出其主要問題,從對方有條理的訴說中傾聽出焦點問題,從對方訴說的信息中傾聽出沒有表達而實際存在的問題,都有助於幫助對方廓清思想的迷霧,進而幫助對方找到向好的路子。思想教育工作者的有效傾聽可以降低對方的不安全心理,甚至可以激發對方更多的表達願望。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傾聽過程中要避免選擇性傾聽或虛假性傾聽,避免不願意的情緒流露,避免重要信息遺漏。

四是善說。善說是練唱功。教育者必須是善說者。教育者通過正話正說、正話反說、反話正說、正話巧說甚至正話不說等方式把教育思想傳輸入受教育者的思維繫統,努力內化於受教育者的內心,進而外化為受教育者的行為,涵養為受教育者的思維。善說不僅是口頭表達的利索,更是思想的深度和方法上的力度在語言上的表現。教育者需要說清帶有是非判斷和價值判斷的理,需要描繪指引人不懈努力的美好願景,用真理的力量說服對方、用人格魅力信服對方、用學識魅力折服對方、用社會影響力征服對方。但是,人對「被教育」有一種天然的阻抗,不太願意被強加某種觀念,更不願意被說服。有時候,道理正確不是管用的必然邏輯,正確的道理和管用的效果相匹配才能體現出道理最大的價值和生命力。對一些特殊人格的學生,教育者需要儲備奇招妙招怪招來化解矛盾。善說,不是花言巧語,自賣自唱,而是堅信真理,唱化他人。

五是善笑。善笑是練親功。微笑是最好的名片。教育者的微笑是在向對方傳達信息「我真誠地接納你」。微笑是獲得對方信任的途徑之一,親其師信其道,你接納他他才有可能信得過你。獲得對方的接納是走進對方心靈深處、獲取對方深層次想法的前提,教育者能夠調動的解決問題的資源才有用武之地。微笑是教育者發自內心的關懷,是真誠的笑,是善意的笑,是傳達美好心愿的笑,是真善美的意願傳遞。發自內心的微笑,是交友之道,更是育人真經。

六是善行。善行是練做功。開口能講、提筆能寫、遇事能辦、遇難能化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內在能力要求。教育者首先是自己成為積極的人、勤奮的人、溫情的人、智慧的人,樹立學高、身正的形象。其次,是為青年學生的成才成人鋪路搭台。教育者可以把大學生當作已經是人才,教育者的工作是因時而動、順勢而為,用「人才培養」觀念替代「培養人才」觀念。教育者需要盡心儘力盡職盡責為愛好學習者創造安靜的環境,為活躍者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為迷茫者指明前進的方向,為徘徊者注入向上的動力,為掉隊者拽緊向前的繩索,為困難者提供必要的幫助,以美好的心靈、積極的心態、飽滿的熱情順應人才繼續成長的需要,使他們能夠應對複雜多變的世界,使他們具備應對社會變遷的「遷徙能力」。其身正,自能不令而行。非力行,何談知行合一?善行,猶如行萬里路、獲取真經的不二法門。

思想政治工作是立足當下面向未來的工作,不僅體現為一時一事,更體現為深遠的一生一世。教育者能夠給青年學生指明一條光明的前景,使他們能夠快樂地學習、快樂地生活、快樂的成長,是人生一大幸事、美事。

(作者系武漢大學文學院黨委副書記)

《中國教育報》2018年09月17日第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