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點趣史】奇人:忽悠大王!沈游擊的光輝歲月!

【三點趣史】奇人:忽悠大王!沈游擊的光輝歲月!

原標題:【三點趣史】奇人:忽悠大王!沈游擊的光輝歲月!



有人忽悠圖財,有人忽悠圖名;小忽悠圖的是利益,大忽悠圖的是天下。而在幾百年前大明朝確有一位市井小民通過機緣巧合,搖身一變成為大明朝的游擊將軍,在日本、明朝、朝鮮之間縱橫捭闔很是忽悠了一大批人;這位大忽悠就是沈惟敬,沈老爺。



如果豐臣秀吉沒有入侵朝鮮,我們的大忽悠可能終其一生,也就是在京城煉煉丹,給大戶人家噹噹幫閑門子,這輩子也就這麼過去了。但是誰讓日本武士把朝鮮軍隊打的抱頭鼠竄,打的朝鮮王被迫內附,所以我們的大忽悠就有了用武之地。這大忽悠年輕的時候干過走私去過日本,據他自述還認識「平秀吉」但是從他以後經歷來看這些履歷都是瞎吹。當時沈惟敬就是京城裡的一個商人,會些二把刀的日語,但是人家沈老闆的朋友圈那可三教九流無奇不有,就連國防部長石星的老丈人都能勾搭上;當然這個老丈人也是半真半假,因為所謂老丈人不過就是石部長一個小妾的爹罷了,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這也是通天的關係。



朝鮮讓人打的節節敗退無還手之力時,朝鮮國的求救使臣那是一日三催,真是軟磨硬泡就盼著大明出兵。大明也是滿腹狐疑,朝鮮再不行手裡也有水陸二十萬兵丁這麼快就被日本人摁在地上摩擦,是不是有詐,難不成跟著日本人一起演戲給大明看?比起主戰派要出兵援助朝鮮,石部長還是偏向於朝鮮的問題還是讓朝鮮自己解決,我堂堂大明是你朝鮮的老子,又不是打手;我們出錢支援都可以,但是一出兵這不成了大明朝給朝鮮出頭?徒損軍費損耗國力。




其實石部長說的也有道理,藩屬國一個很重要的義務就是給宗主國擋子彈;但是朝廷內部都支持出兵,所以石部長也無可奈何。出兵就出兵,可是這明朝兵將都在寧夏平叛;要等戰爭結束後才能集中到邊境進行作戰。打仗不是兒戲,軍爺沒吃、沒喝、沒銀子那還打個什麼仗;所以明朝需要時間來籌措軍餉物資,組織部隊將領。所以就得拖時間,但是明朝有所謂:「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祖訓。體制內哪個官員長了兩個腦袋敢提求和二字;所以這就把石部長給難住了。這個冒牌背鍋俠何處去尋,這就得費一番心思,恰巧這事情交給這個小妾父親去承辦,於是我們的大忽悠一聽這不正是我的舞台?真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於是這個年近古稀的糟老頭子搖身一變就成了神機營的游擊,代表大明朝去與日本和談。



大忽悠之所以是大忽悠就是心理素質過硬,即使內心慌如狗這臉上也要鎮定自若。這沈游擊雖然掛的是游擊職銜,但是沒有品級沒有官方文書,可謂是半真半假,擱上一般人還不得夾起尾巴做人?但是沈老爺不愧是大混混兒一到朝鮮就把天朝使臣架子給擺足了,見了朝鮮王也是派頭十足。首先代表大明皇帝表示慰問,其次還說,大明要抽調七十萬軍兵,不僅替朝鮮出頭還要登陸日本,最後說我跟平秀吉都是鐵哥們,有我在就沒有辦不成的事情。見朝鮮君臣不服,沈老爺還說,要不是看著國防部石部長面子,我沈老爺年過古稀還到這裡遭這個洋罪?還不是為了朝鮮太平?大明威嚴?



朝鮮君臣對這個不速之客顯然不信任,於是我們的沈老爺只能帶著幾個隨從去日本,求小西行長談判;雖然日本人推進的順風順水,但是蜂擁而起朝鮮義軍讓這些入侵者感到頭疼,加上明朝祖承訓雖然失利,但是明朝必定不會善罷甘休,所以不如和談有利。沈大忽悠一來就質問你們為何要入侵朝鮮?小西行長說:我們就是單純借朝鮮底盤進貢,朝鮮人不讓過我們才動手的。於是最後雙方約定列土封疆但是前提需要向大明皇帝請示,所以需要停戰五十日靜候佳音。



五十天足夠明朝政府調集軍隊了,但是我們的大忽悠不知進退仍然樂此不疲穿針引線。甚至還到李如松面前闡述和平之道,結果被打算借用鬼子人頭立軍功李提督扣押了起來。我們的大忽悠就這麼黯然退出歷史舞台?不,雖然明軍一路高歌猛進打擊日軍。但是在隨後的戰鬥中李如松帶領數千騎兵被日軍包圍雙方激戰,雖然戰平;但是糧食匱乏以及戰馬多死導致明軍的攻擊鋒芒暫時停滯了下來。日本人也感覺這明軍勢力雄厚自身也陷入騎虎難下的境地,雙方都有了求和的訴求。



於是石部長就建議開始講和,這談判專家自然是沈大忽悠。求和求和,有求才能有和,但是雙方分歧太大,豐臣秀吉憋著要分朝鮮的土地把朝鮮王子當人質,明日通好等不切實際的條件。明朝這邊卻只打算給豐臣秀吉「順化王」當一當,至於其他條件免談。如此巨大的差距,這和談怎麼進行?於是沈大忽悠跟小西行長一道開始忽悠雙方大佬,先是對皇帝稟報日本已經同意冊封,同意撤兵云云,然後對待豐臣秀吉則說明朝同意封他為王,天朝使節將會前來冊封。總之一通忽悠總算對付了過去。




所以我一個日本幕府的關白怎麼就成了大明朝的順化王了呢?雖然感到懷疑不過草根出身豐臣秀吉還是很高興,畢竟我能憑一己之力讓明朝冊封為王,你德川家康可沒這個本事。於是豐臣秀吉在大阪隆重接待了冊封使團,不僅如此還穿上明朝的衣服表示親善之意。但是紙里包不住火,當得知自己就得到了個日本王的空頭銜而沒有一點好處,豐臣秀吉說道:我要當日本王用得著你封?於是兩國繼續開戰。



戰端重啟,就表示這和談不僅糊弄皇帝,還搞成了一地雞毛。於是這大忽悠的好日子也算到頭了,在大忽悠打算跑路之時,被李如松騎兵捉拿歸案押送京城。比起石部長在牢房裡抑鬱交加不久而亡,大忽悠即使在號子里,也是照吃照喝;直到兩年後戰爭結束,沈大忽悠才被開刀問斬,結束了傳奇的一生。


作者:老王總吃瓜


簡介:九零後軍迷,喜歡寫作。信仰堅定心中有國,傳播軍事歷史正能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點壹事 的精彩文章:

【三點趣史】大刀長矛?錯!全員火器才是清軍的標配!

TAG:三點壹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