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鴻章眼裡的通緝犯,流亡22年,卻登上牛津大學講壇中國第一人

李鴻章眼裡的通緝犯,流亡22年,卻登上牛津大學講壇中國第一人

原標題:李鴻章眼裡的通緝犯,流亡22年,卻登上牛津大學講壇中國第一人


哈嘍大家好,歡迎來到河洛古今,每天更新不一樣的歷史知識,讓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今天小編要跟大家介紹的是一位晚清時期的學者,他的名字叫王韜,是中國登上牛津講壇的第一人,然而他


在李鴻章眼裡卻是個通緝犯。到底怎麼回事?

這還要從王韜的出身開始講起。王韜是晚晴時期的一個秀才,是個文化人,並且思想很開放,在當時都還接受不了洋人那些東西的時候,認為洋人還都是一些不開化的野蠻人的時候,他已經跟洋人混

在一起了,可見他思想的先進性。本來相安無事,他也有自己的工作,就是在洋人開的圖書館裡工作。1862年,鬧長毛,就是太平天國運動轟轟烈烈,他就閑不住,給太平軍軍寫了一封信,其中各種獻計獻策。他這一做法被李鴻章知道以後,直接就給他下了通緝令,說他跟洪秀全是同黨,要抓他。


上海待不住了,王韜跑到香港,這時候還屬於英國的管轄範圍。在香港待幾年之後,他跑到了歐洲,開始了他的歐洲之旅。特別是在英國期間,他受邀到當時的愛丁堡大學、牛津大學演講,介紹中國的古典文化,孔孟之道,介紹中國的李白,杜浦白居易等。說到高興的地方還不忘朗誦一下中國的古典詩歌,唐詩宋詞,深受歐洲各界的好評。之後又離開歐洲流亡日本,因為他的才能,在日本也大受歡

迎,曾發表的《普法戰紀》一書,受到了日本各界的重視,引起轟動。日本人一般是不會隨便崇拜人的,但是他們認可王韜,認為他是個人才。能得到日本人的認可,說明確實是有實力的。


最後在外流亡了22年的王韜,在中國還是個通緝犯,回不來呀。好在,後來一幫老臣勸說李鴻章替他求情,這才撤了他的通緝令,他才重新回到了上海。回來之後的王韜,在外那麼多年,見證了西

方的發展速度,也看到了我們滿清政府的現狀,思慮萬千。然後就說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話。他說:「吾知中國不及百年,必盡用泰西之法而駕乎其上」這句話的意思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說,我認為中國用不了一百年,肯定會全部學習西方的東西,而且會發展的比他們好,在他們之上。如今回頭看看我們走過來的路,不久是應驗了他說的這句話么,並且我們也超過了大部分的西方國家。

王韜的學識淵博還表現在,他曾經幫助孫先生修改了《上李博相書》,王韜是看中了孫中山是個人才,將來定可有所成就的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洛古今 的精彩文章:

他締造了蘇聯,第二任妻子竟然娶的是自己的女兒,究竟是為什麼?
朱元璋請宋濂給兒子當老師,宋濂問:能不能打?朱元璋只回答四個

TAG:河洛古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