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解放戰爭時間最長、傷亡最重的太原戰役,為何中途被毛主席叫停?

解放戰爭時間最長、傷亡最重的太原戰役,為何中途被毛主席叫停?

在1948年的9月,我黨於西柏坡召開了關於擴大政治局的會議,並且提出了準備作戰的決策計劃,因為在之前的兩年解放戰爭中,雖然攻佔了國民政府的很多小城市,提高了我軍的作戰能力,但是卻沒有攻佔過國民政府有十萬人把守的大城市,於是這次會議提出,想要攻潰國民黨的數百萬大軍,就要闖破兩大難關:一個是要殲滅國民黨的三個兵團,另一個是要攻佔國民政府的大城市。

在會議決定好計劃之後,我軍就開始準備遼瀋和淮海以及平津的三個戰事,而之前進行的太原戰役是以上戰役之前的重要鎖環。在太原戰役進行的十個月時間裡,毛主席批示了三十多封電報,可以看出他對太原戰役很是重視。

太原戰役發起於1948年的10月5日,並且斬斷了閻錫山和傅作義兩大勢力的聯繫,在同月的17日,徐向前所在的華北軍隊第一兵團,開始進行對東山地區的攻奪戰,閆守軍靠著建築的圍牆和炮火進行反攻,最後兵團一直到11月13日,攻克了四個城寨,代價是兵團里減員了兩萬多人。

這次的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經歷的時間最長、作戰人員最多和傷亡最嚴重的城市奪取戰,就在國共兩方正在酣戰的時候,我方的軍委和毛主席忽然叫停了戰事,而且發出了圍而不攻的指示,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此次的太原戰役時為了讓傅作義部隊去往平津地區,不能讓他往西邊逃退,但是也不能讓他從海上逃跑,正是出於這樣的戰略思考,所以毛主席決定要暫攻太原,到傅作義的部隊難以逃離的時候,再一舉的發起殲滅行動。

到了1949年的1月22日,傅作義接受了我軍的改編,平津的戰役馬上結束。因為出於北平解放對太原地區的影響,在1月24日的時候,毛主席做出了關於太原部署的指示「北平亦能和平解決,要讓太原爭取仿之。」並且在同年的2月5日,毛主席又做出了進一步的指示「如果太原可以像北平那樣和平解決,閻錫山也能和傅作義一樣的話,我們會優待他的。」

為了讓太原能夠得到和平的解決方法,也為了能讓閻錫山接受談判,毛澤東讓葉劍英和彭真與溫壽泉聯繫,為和平收取太原做準備。因為閆守軍一直持有拒絕和平處理的態度,於是在同年的4月17日,毛主席向周士第、羅瑞卿發出了電報「你們認為什麼時候發起進攻對收取太原有利,就可以馬上準備攻佔,現在已經沒有任何的約束。」4月20日的時候,華北軍區的三個兵團一起對太原發起了進攻,並且猛烈的向著縱深處攻擊,守軍的外圍防禦已經到了土崩瓦解的地步。

到了4月的24日,在山西盤踞三十八年的閻錫山政權徹底滅亡,在我軍攻佔太原的六天後,大同的守軍也接受了我軍的改編,自此山西徹底的宣布解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渠成談史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到日本軍校留學三年,在那裡竟然做了一項讓人看不起的任務
他曾是蔣介石的泰山軍,解放戰爭卻成了逃兵,到了台灣被秘密審判

TAG:渠成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