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拉美為啥爭著和中國建交?多尼米加華裔女高官這句話講到點子上了

拉美為啥爭著和中國建交?多尼米加華裔女高官這句話講到點子上了

『 三個新朋友:拉美三國紀行 』005 新建交國的中國外交官們

▼ 前篇:

001 運河上的國家——巴拿馬印象

002 加勒比海盜的撿漏天堂——多米尼加印象

003 滿地麥當勞的危險國度——薩爾瓦多印象

004 有草生長的地方就有華人——新建交國同胞印象


拉美為啥爭著和中國建交?多尼米加華裔女高官這句話講到點子上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公共外交協會劉碧偉副會長在多米尼加訪問時偶遇中國企業家,囑咐他們有事找使館,那裡是個家

我國的外交官大多風度翩翩。

不過有這麼一位在多米尼加工作的風度翩翩的外交官被老薩盯著看了一分鐘,終於被看毛了。這位眼中閃過一絲狐疑,神速地把自己上下打量了一下,我想他一定在想:「哪件衣服穿錯了?襪子不是一雙?沒有啊。」

那一天我們作為公共外交協會和環球網共同組織的媒體團剛到多米尼加,這位外交官正在跟帶隊的劉碧偉副會長談話,被盯著也沒法馬上來問我是怎麼回事兒。

開始,他可能以為老薩是好奇,但一直盯著看,終於把人家有點兒看毛了,老薩當時的眼神有多不正常可想而知。

其實我也看出了對方的不自在,我後來告訴他,這麼盯著他看,只是因為覺得他確實很年輕……

這位全面負責當地工作的外交官的確有一張精神抖擻的年輕面孔,不過這不是盯著人家看的理由啊。

但我說的是實話,早在到多米尼加之前,便想好好確認一下他的年齡問題,他可能不知道,在海峽對面的報道中,多米尼加我方外交官的年輕可是個話題呢。

那邊怎麼會注意到他的年齡問題呢?

這是因為蔡政府「駐多米尼加大使」湯繼仁的一段話引出的。湯繼仁是海峽對岸外交界一員悍將,綽號「拚命三郎」,在巴拿馬與大陸建交的背景下被蔡派到多國代替前一任「大使」馮寄台,試圖挽回頹局,避免多米尼加與大陸建交——馮寄台因壓力太大暴瘦二十公斤,實在不堪這一任務。

拉美為啥爭著和中國建交?多尼米加華裔女高官這句話講到點子上了

台媒的相關報道

然而,湯繼仁接手之後,也倍感招架不住,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我頭髮是白的,我頭髮全是白的,但問題是因為中 共的代表這麼年輕,我不能示弱,我如果說跟他比起來,我是一個老頭子,那我也戰不下去。」

還有台媒報道湯繼仁在半夜打電話給台「外交部長」李大偉哭訴,雖可能有所誇張,但「戰況」之慘烈可見一斑。

這個被湯繼仁稱為「這麼年輕」的「代表」,事後被證明並不是我看的這位外交官,而是他的前任——應該說湯先生輸得不冤,我在多米尼加見到的幾位外交官,沒有一位可以稱作「老頭子」的,以老先生的年齡,和誰杠上也不是個輕鬆的活兒啊。

有意思的是,在多米尼加的眼裡,對「中共的代表」看法又與湯先生不同,不但年輕,而且似乎極有魅力——比如,他們反覆地提到一位「福代辦」,一臉神往。

「福代辦」?好像我們使館沒有這一位啊?

跟知情的朋友打聽,才知道「福代辦」實為「傅代辦」,指的是在中多建交中縱橫折衝,起了重要作用的傅新蓉代辦。

拉美為啥爭著和中國建交?多尼米加華裔女高官這句話講到點子上了

想方設法要到了一張「福代辦」的照片,心中頓時生出兩樣感觸

第一,全世界人民的審美觀是比較一致的:)

第二,蔡則天輸得一點兒也不冤……

拉美為啥爭著和中國建交?多尼米加華裔女高官這句話講到點子上了

如果在電視劇里出來,小孩子也知道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啊

2018年5月1日,多米尼加宣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湯繼仁黯然離去,中多外交打開了新的篇章。

無論是巴拿馬還是多米尼加,還是薩爾瓦多,與北京建交的同時都是先讓蔡政府的人把旗子降了走人,作為湯繼仁的對手,大陸的外交官自然會引來海峽對面的關注。

拉美為啥爭著和中國建交?多尼米加華裔女高官這句話講到點子上了

中薩建交第二天,台方人員黯然從「中華 民 國駐薩爾瓦多大使館」離去,該館隨即關閉

轉述了台媒的報道,大家才明白我為何盯著咱們的外交官看年齡,難免露出哭笑不得的神情。

國際上講最近我國在中美洲的三個新建交國都是採用「巴拿馬模式」建交的,但具體的情況就不太清楚,這次到當地,正好找咱們的外交官們取取經。

一般人的印象中,外交官有些高不可攀的神秘。然而,走近之後會發現他們和普通人一樣也會想家,也會惦記北京的豆汁、南京的板鴨。特別是在拉美這樣離國萬里的地方,見到同胞也會分外親切。徐州建工集團駐加勒比區副總裁吳淑新先生在採訪中告訴我,他們能夠在委內瑞拉打開局面,多虧了使館給予的大力支持。

拉美為啥爭著和中國建交?多尼米加華裔女高官這句話講到點子上了

張潤大使說,他們在多米尼加,也一樣會給僑胞同樣儘力的服務

大概因為這份鄉情,老薩作為參訪拉美新建交國媒體團的成員,也得以有機會近距離和我們的外交官們談一談——這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兒,因為我們在新建交國的使館裡,幾乎人人身上都壓著一攤事情忙不過來。

拉美為啥爭著和中國建交?多尼米加華裔女高官這句話講到點子上了

魏強大使(右二)在巴拿馬的外交會晤工作中

新使館剛剛建立,房子還只能租,人員肯定是十幾個人七八條槍,外交官們的工作壓力可知。我曾問巴拿馬的魏強大使:「在巴拿馬這樣的珍珠之國(意思是小而精美),您和同事們只有這麼幾個人,是怎樣履行一個大國的外交使命的呢?」

拉美為啥爭著和中國建交?多尼米加華裔女高官這句話講到點子上了

魏大使想了一下,敦厚地回答說:「我也不知道是怎麼完成的……靠團隊吧。」

對於我國這樣的大國而言,在任何一個國家的外交工作都可能面對重大活動,比如10月11日在巴拿馬城召開的中國-巴拿馬智庫媒體論壇,被視為「中巴人文交流邁上新台階」性質的成功活動,但這麼大的活動,對使館的壓力也是很大的。可不是,就這麼一點兒兵力,怎麼能打這麼大的仗呢?在新建交的遠方國家,都有這個問題。

其實大使們是有辦法的,一方面的確有一支精幹的團隊,另一方面雖然不像諸葛亮撒豆成兵,但有什麼需要,發動出遠超使館人員的兵力還是可以的——請當地的僑界和企業派出援兵嘛。

拉美為啥爭著和中國建交?多尼米加華裔女高官這句話講到點子上了

在中國—巴拿馬智庫媒體論壇擔任電子設備技術支援的Tony 蘇(右)便是當地僑胞中的志願者,他的工作十分出色,設備與活動的配合始終珠聯璧合

拉美為啥爭著和中國建交?多尼米加華裔女高官這句話講到點子上了

至於老薩這樣的,就百分之九十屬於添亂了

這是一種同胞之間的相互協助關係。在新建交國見到的僑胞和中資企業,幾乎都對使館的工作很是讚許,兵不多而精銳,時刻努力為同胞作出良好服務,而在海外,同胞對使館工作也總是熱心支持。

不過,出於對「巴拿馬模式」的好奇,我還是找到了同行的兩位資深外交家汪曉源大使和杜起文大使,向他們請教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拉美為啥爭著和中國建交?多尼米加華裔女高官這句話講到點子上了

薩蘇與汪曉源大使合影

汪曉源先生,曾任我國駐哥斯大黎加、烏拉圭、哥倫比亞等國大使;杜起文先生,則曾任我國駐希臘大使、中國-太平洋島國事務特使,兩位都是資深的外交專家。

然而,兩位大使聽到關於「巴拿馬模式」的說法,都有些疑問,認為這不是標準的說法——當然,我國和巴拿馬、多米尼加、薩爾瓦多這三個新建交國的建交有著共同的特點,如果稱之為巴拿馬模式,也不是完全不可以。

那麼,這個模式究竟是怎樣的呢?簡而言之,便是制定雙方只談政治,不談經濟的原則,換句話說也就是避免所謂「金元外交」摻雜其中。對方願意建交的原因在於大勢所趨和國家利益。這樣既可以避免無端的指責,也可以避免某些國家把建交這件事變味。同時,雙方也把建交視作嚴肅的事情,一旦雙方確定建交,當地蔡政府的所謂「使館」便必須降旗撤館,人員必須離開,而不能以其他形式繼續留下來。

拉美為啥爭著和中國建交?多尼米加華裔女高官這句話講到點子上了

多米尼加的原台灣方面所設「使館」,如今已經是人去樓空

查看與巴、多、薩三國建交的相關資料,這樣的說法是比較可信的。政治以外,其實雙方在經貿方面的往來並非不密切,但大陸在這些國家的商貿代表處早已建立,很多項目是長期推行的,基本也本著互利的原則。

那麼,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對方選擇這時候和我們建交呢?難道沒有什麼催化劑嗎?

坊間流傳著種種說法,比如多米尼加一直渴望成為聯合國非常任理事國,中國對此給予了重要幫助,使其願望實現,因此該國出於感謝推動儘快建交。但這些說法大多近乎留言,並沒有確實的證據,卻是台媒報道多米尼加總統顧問吳玫瑰在中多建交後的發言有一語道破天機之感。

拉美為啥爭著和中國建交?多尼米加華裔女高官這句話講到點子上了

吳表示雙方的建交早在2012年便已經被提上日程,這一次實現只是「完成任務」

近年來我國的新建交國,幾乎都有同樣的背景。那就是在大陸經濟日益繁榮,體量漸漸龐大的情況下,更密切的關係意味著更多的機會,雙方的建交已經成為一種自然趨勢和需要。以巴拿馬為例,根據台當局自己的統計,到2003年,巴拿馬華人中來自中國大陸的新移民有將近80000名,而來自台灣的僅有300人,對當地的影響力差距不言自明。

正如薩爾瓦多總統桑切斯在建交宣言中所說的那樣:「Grandes beneficios para el país, y brindará extraordinarias oportunidades a nivel personal a cada uno de ustedes.(這是一個利國利民的決策,將會惠及我們每個人。)」只是由於當年海峽兩岸「外交休兵」的默契,才使這些國家的建交被拖延到了此時。雙方建交已是大勢所趨。

這似乎已經找到了答案。不過,在聖多明各城街頭購物時的一個小插曲,又讓我對我國與這些新朋友的建交有了更多的理解。

拉美為啥爭著和中國建交?多尼米加華裔女高官這句話講到點子上了

我是在向人問路的時候,偶然和這個叫做奧古斯特(Auguste)的年輕人相識的,他當時正在身後這所未完工的房子前做工。他告訴我去酒店應該向回走,卻在我致謝離去的時候怯生生地用帶口音的英語問道:「你是中國人嗎?」

我說:「是的,我是中國人。」

「從北京來嗎?」他似乎有了些自信,繼續問。

「是的,你去過中國?」我問他。

奧古斯特搖搖頭,卻比比劃劃地告訴我,是中國人救了他爸爸。

拉美為啥爭著和中國建交?多尼米加華裔女高官這句話講到點子上了

中國人怎麼會救了他爸爸?我覺得有些奇怪,繼續訊問,他卻因為語言的原因說不清了。好在房子的主人出來,替他解釋,才把事情講明白了。

原來,小夥子是海地人,他們國家比較窮,所以到多米尼加打工。幾年前,海地發生大地震,許多人死亡。他也十分焦急,卻因為交通中斷無法趕回,十幾天後才總算能打通電話,卻得知他父親在地震中負傷,卻被中國的救援隊救了出來,還給了他家寶貴的食品和飲水。所以他對中國始終有感謝之情。

原來如此。我忽然想起來關於那次海地地震的報道,我國的確派出了救援隊,而且有八名維和人員在那次災難中喪生。

「你爸爸現在身體好嗎?」我問他。

「好極了。」小夥子奧古斯特笑得露出了兩排白牙。

臨別時,我把自己的一枚帶中國國旗的徽章送給了他,小夥子搓著手讓我等一下,然後跑回屋裡拿了個東西回送給我。

謝過了他,細看,原來是個手工雕刻的硬木筆筒,據當地的朋友說是典型的海地藝術風格。

「中國人,好朋友!」奧古斯特最後對我說的是這句話。

拉美為啥爭著和中國建交?多尼米加華裔女高官這句話講到點子上了

這個筆筒並不是新的,也許不值多少錢,但我也許會一直收藏它,因為我覺得這裡面藏著我們在新建交國外交順利真正的答案——有這麼多在外面做好事的中國人,誰不願意交這樣的朋友呢?

【完】

歡迎關注公眾號【薩蘇】(sasutim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蘇 的精彩文章:

敢打甲午、日俄兩場戰爭的日本,為啥對美國和佩里將軍俯首稱臣?
拉美島國名叫「星期天」,加勒比海盜在這兒改行,賣東西都忒大方

TAG:薩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