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有這三種心態,你會越來越快樂

心理學:有這三種心態,你會越來越快樂

心理學:有這三種心態,你會越來越快樂

畢淑敏曾說,快樂是一種心靈自在安詳的舞蹈,快樂是給人以愛自己也同時享有愛的歡愉的沐浴。快樂是身心的舒適和鬆弛,快樂是一種和諧和寧靜。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不快樂,根源有時在於我們總是為了別人而活。比如學生有時努力的學習,是為了讓家長開心,讓老師誇讚,但是他們並不一定是為自己而學。而我們在生活中不自覺地取悅別人,也是因為想讓朋友喜歡。

所以我們總是覺得每一天都不屬於自己,但是等我們真正明白事理的時候,你會發現,快樂其實更多是一種心態,是在於你每天看到你有的,而不在於看到你沒有的。生活一直是美好的,主要看你怎麼對待。

心理學:有這三種心態,你會越來越快樂


1、不要有太多慾望:知足常樂

物慾橫流的社會,人們免不了會有這樣那樣的需求,這本來無可厚非,但如果因為慾望太多而使生活變得不平靜甚至痛苦,那就得不償失了。

有人說,生活是一個天平,物質和精神各佔一邊,如果你追求的物質太多,天平傾斜,那精神的感受自然就少了。

所以,人一旦控制不住慾望,那你會覺得你需要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多,即便是得到的越來越多而你還是不快樂,即使你像皇帝一樣坐擁天下,你也是疲憊的。

有時不如停下腳步,去認真審視自己,靜下心來,享受此時的生活,你不缺吃不缺穿,平平靜靜的恬淡日子也是極好的。

我們要想過得快樂,不是在於你得到很多,而是在於你會體會與欣賞背後事情的意義,就像蘇東坡曾在《前赤壁賦》說過,天地之間,凡物各有自己的歸屬,若不是自己應該擁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只有江上的清風,以及山間的明月,送到耳邊便聽到聲音,進入眼帘便繪出形色,取得這些不會有人禁止,享用這些也不會有竭盡的時候。這是造物者沒有窮盡的大寶藏,你我盡可以一起享用。這是快樂的根本,享受與體會萬物的一切,這才是快樂的重要法則。

心理學:有這三種心態,你會越來越快樂

2、學會化解壓力與焦慮:找到自己節奏

每個人一出生就會面臨壓力,壓力是伴隨我們的生命而生。但是如何把壓力變成動力,用一個哲人的話說,則是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人生,從外打破是壓力,從內打破是成長。

我們只有從內在認識到成長就是伴隨壓力,我們才不會被壓力打趴。高中時,由於學習壓力大,同學小靜整天鬱鬱寡歡,既學不進去,也玩不開心。小靜的壓力其實來自過分的擔心,

身邊的同學經常勸她不要有這麼大的心理壓力,不要過分壓抑自己,如果實在不想學,玩一會讓自己開心了再學也是可以的,然而並沒有用,她還是老樣子,自然高考也沒有考好,心理也出現了問題。

小靜的事情給我們啟示,無論是學生還是成人,都有壓力。我們最怕的不是壓力,而是不懂得壓力背後的真相,當你覺得壓力太大時,你需要是找到自己內心平靜的方法,只有心靜了,我們才能真正化解壓力。

學會安靜是幫助我們化解壓力重要方式,因為安靜是一種很有力量的氛圍。正如一隻裝滿液體的瓶子,搖晃過後,一旦安放在桌子上就會出現沉澱物。人也是如此,經過動亂後的冷靜思考,可以凸顯出人性中不為人知的潛藏部分。

而如果我們壓力過大,一定要學會採取科學的心理療法來疏導或宣洩,多培育自己的愛好,或是去登山看海,或是去唱歌跳舞,總之憋在心裡是不好的。

要知道你身邊有那麼多愛你的親人朋友,你要學會對自己負責,看到壓力背後自己的成長渴望,看到壓力背後真實的自己,這是我們面對壓力最好的方式。

心理學:有這三種心態,你會越來越快樂


3、給自己一個方向:告別迷茫

茨威格曾說,只有一件事會使人疲勞,搖擺不定和優柔寡斷。而每做一件事,都會使人身心解放,即使把事情辦壞了,也比什麼都不做強。

有時候人們覺得自己不容易,覺得累,主要內心的迷茫,迷茫是最消耗人心的。因為這種迷茫讓你不能全力以赴的努力,也做不到身心愉快的放鬆。

讓你不停的在痛苦與快樂之間徘徊,其實,生活中,很多事情是沒有答案的,是需要你自己決定,去選擇一個方向,不知對錯也無論對錯,只要是選了,做了,都好。

沒有人能代替你自己評判你的對錯,自然也沒有人能干涉你的人生之路,要知道只有你自己才能規劃自己的人生沙盤,我們努力的追尋自己的未來,在做不到時也瀟洒的放棄。

人生就是這樣亦詩亦畫,無論美醜你都要自己描繪,不要迷茫,不要害怕,不要糾結於那反反覆復的繁瑣,看淡看開,努力的活在這美妙的世界裡,開心最重要。

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珍寶,都是上帝送給世界的禮物,所以我們沒有理由覺得生活不易,我們要發現生活中的美,要讓生活變得輕鬆,也要讓自己快樂。

今日話題:你覺得要快樂的人要學會哪些事,歡迎探討與交流。

作者簡介:劉小波,唐若心學主筆,崇尚幸福生活就是做好自我管理。

心理學:內心極度自卑的人,大都有這五個表現,你中槍了嗎?

TAG:唐若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