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謊言怎樣變成真理?

謊言怎樣變成真理?

重複同樣的謊言,最終會使它成為我們頭腦中的真相。這是大腦的工作原理。

撰文?史蒂夫·米爾斯基(Steve Mirsky)

翻譯?紅豬

我清楚地記得我的大腦一片空白的那一刻。那是今年的7月31日,星期二。具體時間我已經記不清楚:可能是那天發生了一件事情,而我第二天才聽說的;也可能是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就看了實況轉播。不過這些細枝末節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還清楚地記得這件事:那是在佛羅里達州的一場集會上,特朗普總統正向眾人解釋加強選民辨別法的必要性。「你們跑到外面去買日用品,需要帶上有你們照片的一張卡片,也就是你們的身份證,」他說,「出去買任何東西,你們都要帶上身份證,並且出示照片。」

這些年,我自然已經聽特朗普總統說了許多事情,件件都是真……都是假的。《華盛頓郵報》的統計表明,特朗普在當政的前558天里,總共發表了4229則「錯誤或使人誤解的聲明」。這麼多,你信嗎?我信,在我的腦筋一片空白之前。

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自己的困惑。今年年初,特朗普這樣反駁了氣候變化理論:「他們說極地冰蓋會融化,現在就會消失,但現在極地冰蓋創了紀錄,它們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厚度。」然而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的一位研究者卻表示,極地冰川「目前在北極(北極點周圍)達到了歷史最低水平,在南極(南極點周圍)也逼近了歷史最低水平。」特朗普的聲明和那位研究者的反駁都刊登在獲得過普利策新聞獎的機構「政治事實」(PolitiFact)的網站上。不過那裡的人我一個都不認識。

我在讀一本書,書名叫《真相之死》(The Death of Truth),作者是角谷美智子(Michiko Kakutani)。她寫到,特朗普政府命令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不要使用「根據科學」和「根據證據」這兩個詞語。她還提了另一本名叫《1984》的書,裡面的那個社會根本沒有「科學」這個詞,為什麼呢,她引用了那本書里的一句話來解釋:「經驗主義的思考方式是過去一切科學成就的基礎,但這種思考也體現了一種客觀現實,承認了它就會動搖老大哥的權威,使他無法規定什麼才是真理。」角谷寫的這些話對嗎?我可不知道。說起來,為什麼2加2就不能是5呢?不能是3呢?不能兩個都是呢?那樣才是真正的自由嘛。

角谷還寫到一個名叫拉什·林博(Rush Limbaugh)的男人在電台里說「政府、學界、科學和媒體是四大騙局。」在我們美國,政府應該是「民有民治」的,那麼我或許也算是政府的一員吧。而我又在學術界待過,目前在媒體里報道科學。四樣全佔了,我真羞愧。

瑪利亞·孔尼科娃(Maria Konnikova)是科學記者,也是心理學博士,所以她也應該羞愧。她為政客新聞網(Politico)寫了一篇文章,標題是《他有謊話,你有腦子》(Trump"s Lies vs. Your Brain)。文中這樣寫道:「如果他有某個謊言想要散布……他就會一遍遍地重複。事實證明,光是重複同樣的謊言,最終都會使它成為我們頭腦中的真相。」她還寫道,由於我們大腦的工作原理,「任何一種重複,即便是為了反駁某個說法而做的重複,都只會鞏固這個說法。」

還是來說說日用品吧。在總統大人表示購買日用品必須出示帶照片的身份證之前的一周,我肯定是買過日用品的。我不記得當時出示過帶照片的身份證,或者有人要求我出示過。一般來說,收銀員想要的無非是綠色背景(美鈔)上的兩個人的照片: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美國的第一任財政部長)或安德魯·傑克遜(Andrew Jackson,美國第7任總統)――因為這兩位代表了錢。他們還接受信用卡,那上面也沒有我的照片――到底有沒有呢?我要再看一眼才能確認。

這麼一想,我似乎也覺得買日用品時的確是出示了身份證上的照片。一切都很好。不必再掙扎了。我的大腦成功地欺騙了我自己。我愛大謊話。

《環球科學》2019全年訂閱開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 的精彩文章:

人工培養的「大腦」發出第一聲問候!首次檢測到腦電波信號,與人類胎兒一致
科學家第一次測量了宇宙中的全部星光,並證實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結論…

TAG:環球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