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獻之曾是書法界一哥,兩個皇帝將他踢下神壇,讓他父親取而代之

王獻之曾是書法界一哥,兩個皇帝將他踢下神壇,讓他父親取而代之

在中國的書法界中,王羲之的地位似乎永遠高高在上,不可撼動,「書聖」這個稱號,就是最好的詮釋。說到王獻之,雖然公認為一流的書法家,但總是不由自主地在心中加上一個頭銜:書聖王羲之的兒子。其實,王獻之在晉朝當時乃至一個多世紀的時間內,地位是要高於王羲之的,甚至是當之無愧的一哥。然而兩個皇帝,卻無情地將他踢下了神壇。

也許有人不會相信王獻之曾經名氣更大過,那麼我們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王羲之的書法水平自不待言,而且就在永和十一年寫下不朽名作《蘭亭序》僅僅兩年後,他就辭官回到會稽。當時的他在書法藝術上已經到了巔峰,然而仕途不如意,自覺了無生趣。

此時他甚至將朝廷的信件委託給學生任靖所寫,而任靖的水平與王羲之的相差無幾,一般人幾乎認不出來。雖有一些瑕疵不如王羲之的,朝廷的人都以為是王羲之年老水平退步,並稱為「末年書」。王羲之對這個學生也很滿意,並且讓幾個兒子都跟著任靖學習,這就是「逸少亡後,子敬年十七、八,全仿此人書」。

這件事後來被曝光後,對於王羲之的名聲大有損失,也直接到了當時人對他的評價。

然而,更重要的還是王獻之書法水平的突飛猛進。王獻之的書法,一開始當然是學習王羲之的,後來又學習其他名家,比如張芝草書。也許在氣勢磅礴方面,王獻之不如其父,但是他的書法作品卻有一個公認的特點——媚趣。這種媚趣不是陰柔的,而是陽剛的,是在雄渾險峻之處,呈現光彩照人的姿態。

那麼,王獻之在當時人心目中的地位到底怎樣呢?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叫作「盛極一時」。直接聲稱自己就是效仿王獻之的書法家有桓玄、宋文帝劉義隆、羊欣、薄紹之、謝靈運、孔琳、邱道護、齊高帝蕭道成、蕭思活、范曄等等。特別是羊欣,在當時廣收門徒,大力推行王獻之的書法,使之發揚光大,影響深遠。

在看書法名家的評價,梁朝袁昂在《古今書評》中說:張芝驚奇,鍾繇特絕,逸少鼎能,獻之冠世。這裡的逸少就是王羲之的字,將王獻之說成「冠世」,地位應該是第一了吧?梁朝的陶弘景甚至認為「比世皆尚子敬(王獻之)書」,甚至到了「海內非惟不復知有元常(鍾繇),於逸少亦然」的地步。

然而,就在梁朝的時候,王獻之的名氣開始走下坡路,而他的父親王羲之被抬高,始作俑者就是梁武帝。他在與陶弘景討論時,提出了「子敬之不迨逸少,猶逸少之不迨元常」,一下子將王羲之的地位抬高到王獻之之上。不久,他再次抬高王羲之:

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卧鳳闕,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

此時,梁武帝還徵求過陶弘景的意見。以前對王獻之推崇備至的陶弘景,面對皇帝的質疑,完全不敢提出相反的看法,唯唯諾諾表示同意。

如果說梁武帝還只是在個人態度上傾向於王羲之,那麼另一個皇帝則以巨大的影響力,顛覆了此前的排序,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是王羲之瘋狂的崇拜者,不惜重金徵求王羲之的書法作品。這還不算,他竟然對王獻之大加詆毀,甚至到了失態的地步:

獻之雖有父風,殊非新巧。觀其字勢疏瘦,如隆冬之枯樹;覽其筆蹤拘束,若嚴家之餓隸。其枯樹也,雖槎枋而無屈伸;其餓隸也,則羈羸而不放縱。兼斯二者,固翰墨之病歟!

由於他的個人好惡,極大影響了唐朝的看法。從此王羲之走上了書法界的最高峰,而王獻之則再無翻身之地。尤其是在唐太宗徵集字畫中,大量的王獻之的書法作品被丟棄,有些石刻甚至被鏟掉名字,就是怕皇帝看見不高興。

歷史是公正的,此後的書法家,仍然對王獻之推崇備至,沒有任何一個評論家、著作家敢將王獻之的作品排在一流之後。北宋書法家米芾仍然固執地認為王獻之的水平就是自古以來第一,而張旭、懷素等都是學習他的書法而來。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連唐太宗自己的書法,一點都不像王羲之的,倒像是模仿王獻之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唐高宗認祖父的妃子為師,讓唐僧為她剃度,卻又將她圈禁至死
此皇帝在位時,紫禁城火災次數最多,傳言皇后都被燒死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