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本文數據更新至12月4日;文末有彩蛋

為什麼不能用數據來直接評定金球獎?

很簡單,按照現有的數據認知程度,前鋒永遠是進球和助攻的主要霸榜者,所以永遠在數據評定中佔據絕對優勢——今年是莫德里奇得獎了,但前10名中,前鋒多達6人。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去年呢?6名前鋒躋身前十,梅羅內三人包攬前三……

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既然數據都圍繞著前鋒轉,那我們能不能拋開莫德里奇、瓦拉內、布馮這些非前鋒球員,只用數據衡量前鋒呢?

有人會說「這很簡單啊,看進球數不就行了」——的確,進球數是衡量前鋒最直觀的方式,但它只是量的積累,而無法反應「質」的維度。

所以,為了評定近兩年金球獎入圍前十的當代神鋒,我們需要引入兩個更高階的數據:

第一個是OPTA重點推薦的「預期進球數」(Expected Goals)。

它實際上是將每一腳射門的得分概率去掉百分號、變成小數,然後進行累加。

OPTA分析了超過30萬腳射門,最終經過一個不公開的演算法(可能用到了大數據),根據球員射門時距離球員的位置和射門的角度,計算出射門的進球概率。

也就是說,「我姥姥都能進」的射門,預期進球數可能是0.99;而你在中圈輪一腳,預期進球數可能是0.01。舉例來說: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這是OPTA在介紹「預期進球數」概念時用到的視頻截圖,圖中這腳射門根據位置和角度計算,進球概率是35%,所以它的預期進球數就是0.35。再比如: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這次射門的角度顯然更大,位置也更靠近門線得多,它的進球概率是91%,所以預期進球數就是0.91。

而如果一名球員在同一場比賽中打出上述兩次射門,其預期進球數,就是0.35+0.91=1.26.

需要注意的是,「預期進球數」實際上是一條存在兩個變數的方程——前鋒射術固然會對結果產生直接影響,但門將水準同樣是潛在影響因素。

全相同的環境下打出一腳射門,門將是德赫亞還是布拉沃,結局能一樣嗎?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但在具體應用中,我們只能先默認一個變數是恆定的,由此產生的誤差,只能等有了更具體的統計數據後再做修正了。

為什麼要如此詳細的去描述「預期進球數」這個數據呢?因為我們要用它來計算第二個表現前鋒射門威脅的數據——「真實射門得分率」

名字聽起來很裝逼對不對?沒錯就是我自創的,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我實在不知道怎麼命名了……

為什麼要引入這麼個數據?我們都知道過去常用的「射門得分率」這個概念,其實就是「進球數/射門次數」。

但這裡面有個問題:我們不知道每次射門所處的情況,自然也就不好判斷射門沒進,到底是球員射術不行,還是射門本身難度偏大。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因此,我用「實際進球數/預期進球數」,來看看一名球員,在打出多少預期進球數,才能取得一個進球。

這裡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預期進球數的累加也很重要,因為它能夠反映出你到底在某個時段內獲得了多少機會——注意,這些機會並不一定是你「等餅」等出來的,它和球員的跑位與搶點能力同樣直接相關。

舉例來說:預期進球1.8、實際進球2,和預期進球18、實際進球20,計算出來的「真實射門得分率」完全相同,但這兩個數據一樣嗎?

顯然不一樣,因為它們在「量」的累積上存在差異。

碰巧的是,最近兩年的金球獎評選有不少前鋒先後入圍前十(有的入圍了兩次),而這些前鋒球員,在過去的兩次金球獎評選中,只有一人名次相同。

於是,我們用這個「真實射門得分率」為核心數據,結合其他高階數據,來看看他們在過去兩年間,都發生了什麼。


NO.8 哈里·凱恩(2017年金球票選第10;2018金球票選第10)

凱恩是唯一一個近兩年都入圍金球票選前十且排位不變的球員。我們選取16-19賽季三個賽季(本賽季尚在進行)的英超,以及今年的世界盃為主要樣本。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正如上表所示,凱恩的從第10到第10,實際上很大程度靠的是世界盃的加持,因為儘管基礎數據相差不大,但凱恩16-17賽季的表現要遠好於上賽季,一定程度上也好於樣本較小的本賽季

在16-17賽季,凱恩打出了驚人的156.57%真實射門得分率,僅次於孫興慜和略倫特,吊打其他所有英超前鋒,而孫興慜(14球)與略論特(15球)的進球數,相比凱恩差距又是在太大。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然而,17-18賽季,儘管凱恩的開火權實現了本質飛躍——他的隊內射門佔比由21.2%瘋狂上升到32.9%,但在出場時間增加了500分鐘的前提下,竟然只是多進1球,射門准心下滑可見一斑。

不過必須要注意的是,凱恩這賽季真實射門得分率進一步下滑,很有可能與熱刺打法陷入某種瓶頸有關。

凱恩之前一季每90分鐘的禁區內觸球4.4次,排除掉出場時間不足1000分鐘的球員後,這個數據實際上排在英超第8,考慮到身前不是控球狂魔曼城的人(他們顯然擁有更多對方禁區作業的機會),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球打進對方禁區的利物浦,凱恩的這個排名還是相當體面的。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然而本賽季,你在前30中根本就找不到凱恩的身影……這種情況下,凱恩能把真實射門得分率延續到100%以上,已經算是不易了。

至於凱恩的世界盃金靴金靴到底有多高含金量,就要看怎麼算了。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由於凱恩每次射門的得分概率要高於「預期進球數」,因此射門較多的凱恩,實際上將自己實際進球數與預期進球數之間的差值擴大了,1.49的差值僅次於另外兩尊我們後文要提到的大神。

但凱恩133.04%的真實射門得分率其實僅僅排在所有球員中的第7位。

不是說他不夠好,只能說小樣本的賽會制比賽中,往往會製造出一些聳人聽聞的「效率大神」。


NO. 7 萊萬多夫斯基(2017年金球票選第10;2018金球票選未入前十)

萊萬兩年下來坊間風評差距很大,而除了世界盃實在令人失望且樣本太小之外,他所參加的剩下比賽其實都非常值得分析一二。

某種意義上說,萊萬可能是這次要分析的所有前鋒中,情況最為複雜的。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相比於之前的凱恩,這裡我選取萊萬的比賽樣本有所不同,除了兩年的聯賽之外,我還將歐冠和世界盃預選賽考慮了進去。

因為拜仁在歐冠中的表現並不差,且世界盃預選賽中,萊萬發揮驚人,甚至大有「隻手遮天」之勢,實在不能不考慮。

從表中看,萊萬從16-17賽季再到17-18賽季,在不同賽事上的表現存在很大波動。

嚴格來說,上賽季的萊萬發揮還要更好,他是在射門難度更大、機會更少的情況下,打出了與此前一季幾乎相同的進球數,「真實射門得分率」也因此相對更高一些。然而歐冠的射門準星又有所回落。

俱樂部層面,委實不太好以純射手的維度判斷萊萬是進步還是退步。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不過,萊萬和之後我們要提到的另一個大神情況有些相仿,都很難在大樣本的比賽中打出很高的「真實射門得分率」,但基礎數據以及預期進球數會高的可怕。

這是因為他們射門的位置一般距離球門更近,某種意義上,你可以認為他們是靠著超強的搶點能力,強行把「預期進球數」不斷拉高了。

這類球員有什麼特性呢?某些賽會制的比賽,在較小的樣本中,他們可能會憑藉超強的得分爆發力,成為決定比賽的關鍵因素。

世界盃預選賽成為了萊萬發揮的平台,靠著區區9.93的預期進球數狂轟16球,真實射門得分率161.13%,剛好力壓我們剛才一再暗示的某大神。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總體而言,萊萬在俱樂部的表現其實變化一直都不大,德甲算得上是穩定火力點;但歐冠卻經常出現預期進球數多於實際進球數的囧相。

他在兩年金球評選中出現差異,恐怕更多可以被解釋為世界盃預選賽同正賽上的發揮,差距實在太過明顯。


NO. 6 內馬爾(2017年金球獎票選第3,2018年金球獎票選未入圍前十)

嚴格來說,把內馬爾放在這個榜單中是不大合適的,因為他整個職業生涯到現在,實際上位置都更趨近於邊鋒。

坊間瘋傳內馬爾到巴黎是為了當老大,但至少從開火權來看,這麼踢下去一百年內馬爾也很難把自己的進球數提升到梅羅一檔。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啊,錯了,不是這個開火權

上賽季內馬爾每90分鐘射門4.5次看上去不少,但這其實是建立在巴黎全隊射門普遍偏多的基礎上,他每90分鐘射門佔全隊的比重只有27.4%——剛才提到的凱恩,上賽季射門隊內佔比可是高達32.9%的。

事實上和以前一樣,內馬爾更多是作為進攻的發起者而非終結者出現的。

一直以來,低射門數以及較遠的射門位置,都讓內馬爾的預期進球數很低。最終找來找去,我只找到了兩個比較有意義的樣本:16-17賽季的西甲,和17-18賽季的法甲: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很明顯,內馬爾從巴薩登陸巴黎,射門的威脅是增加的。從這個角度來說,至少個人球技打磨上,他離開巴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或許有人會認為法甲的總體水平會影響到門將質量,這個說法正確與否我們姑且不論,問題在於內馬爾在歐冠上也實現了射門准心的突破。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不過這裡面有一個很值得注意的問題:由於身體素質和習慣踢法的原因,內馬爾很難在無球狀態下直接威脅對方球門,這導致他在面對更嚴密防守時,往往很難尋覓到絕佳的射門機會。

最典型的是世界盃。

內馬爾在比賽場次並非最多的情況下居然狂轟26腳,硬生生靠著一大堆不甚合理的射門選擇,把預期進球數提升到了3.93個,最終真實射門得分率竟然低至50.89%。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當然,我們一開始就說了,內馬爾的踢法更類似於邊鋒而非常規意義的前鋒。事實上,只要他參加的賽事,其每90分鐘的一對一和過人次數就不會跌出前3。

而與之相反的是,上表中所列的四項賽事,內馬爾的禁區內觸球次數就沒進入過前5。考量內馬爾,似乎過人數據比射門更具意義。


NO. 5 薩拉赫(2017年金球票選未入圍前十,2018年金球票選第5)

薩拉赫在2018年取得的騰飛,在整個足球史上可能都是罕見的。

這裡我們暫且不說他的其他技術,哪怕只是單純看射門,薩拉赫在17-18賽季的表現都令人瞠目結舌。

某種意義上,薩拉赫從金球票選不見蹤影,到世界盃上毫無建樹卻最終躋身前5,巨大的進步幅度算得上是對他這現象級一年的肯定。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由於16-17賽季歐冠出場時間不夠,而世界盃非洲區預選賽的統計目前又暫缺,所以薩拉赫的樣本,我只找到了上述三個有意義的。

然而這三個樣本,已經足以證明薩拉赫在上賽季的進步幅度多恐怖了——

16-17賽季,薩拉赫在羅馬的機會其實並沒有很多,看似每90分鐘禁區內觸球多達5.31次高居意甲第2,但他在對方禁區內的翻江倒海一大半都為隊友做了嫁衣——區區2.9次射門與任何一支強隊的當家前鋒都相差不少。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較少的射門數必然導致預期進球數累積不足,最終薩拉赫能打進15球,逆天改命能力已經相當不錯了,事實上大家可以回頭看看之前的表格,薩拉赫119.14%的真實射門得分率其實挺高的。

當然,如果只是僅此而已,那麼薩拉赫最多不過是「優秀而非頂級」。

17-18賽季兩項賽事的數據,才真正標誌著薩拉赫成為世界上最恐怖的殺手——薩拉赫在利物浦火力全開,英超與歐冠每90分鐘射門分別為4.4次和4.2次,結果薩拉赫以超過140%的超高真實射門得分率,證明自己甚至完全配得上更多開火權!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尤其注意英超,146.39%的真實射門得分率不是小樣本下刷出來的,而是38輪實打實轟出來的,這完全是吊打其他所有英超前鋒的數據。

順便說一句,當賽季該項數據上唯一算得上比較接近薩拉赫的英超前鋒,是他的隊友菲爾米諾……而在歐冠,有一個人進球數和薩拉赫一樣,真實射門得分率比他還高——是他的隊友馬內……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NO.4 格列茲曼(2017年金球獎票選未入前十,2018年金球獎票選第3)

金球評選時,無論格列茲曼本人,還是西蒙尼、德尚等教練,都著意以世界盃為其造勢。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然而我雖然無意質疑這些教練的初衷,但至少數據層面,格列茲曼其實很難作為法國隊世界盃奪冠的代表人物。

之所以把他排到這個位置,恐怕一是因為人們過分誇大了「助攻」這個數據的意義,二是因為在票選中,榮譽相對於個人表現的佔比,實在有些過高了。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以射手而論,格列茲曼當然不差,但問題是,世界盃其實是他表現相對較差的環節。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上表中可以看出,格列茲曼在連續兩年的西甲聯賽中,都貢獻了相當可怕的射門準星——嚴格來說,「射門準星」這個詞在這裡並不合適,因為接連兩年,格列茲曼的預期進球數都只有10,這在西甲連前10都進不去。

當家球星的預期進球數低到這個份上,馬競進攻便秘程度由此可見一斑。然而,格列茲曼硬是憑超強的逆天改命能力,把實際進球數提升了上去。尤其上賽季,19個聯賽進球幾乎沒什麼吃餅型的。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和其他同級別的射手不同,格列茲曼所佔用的球權極低,生涯到現在居然只有兩個賽季的聯賽每90分鐘射門數超過3次,不要說和頂級射手比,就是中下游球隊的當家前鋒,開火權也比他更多。

他的進球幾乎個個難度都不小,算的上真正的「中產高效」。相比之下,反倒是一再被拿來吹的世界盃表現一般。至於誰能代表法國隊的世界冠軍?看下一個。


NO.3 姆巴佩(2017年金球獎票選第7,2018金球獎評票選第4)

在提到凱恩的世界盃金靴時,我們提到有兩個人在世界盃上的射門準星其實是超越凱恩的,其中最牛逼的一個,就是姆巴佩。

事實上,姆巴佩從2017的驚艷到2018的炸裂,幾乎可以說靠的就是世界盃。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姆巴佩在巴黎的表現,實際上是不升反降的。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很明顯,姆巴佩16-17賽季在摩納哥的效率,要遠比17-18賽季在巴黎時更高。

而且這種效率下滑並不是因為16-17賽季太強所導致的正常回調——姆巴佩歐冠的實際進球數甚至要少於預期進球,這表明他在小樣本下的射門把握甚至要低於普通球員。

究其原因,除了讓渡球權給水準更高的隊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內馬爾的存在讓他被迫改打右路,因而嚴重影響了內切射門。

然而這並不表示姆巴佩退不了,或者他配不上在金球票選中更進一步,因為世界盃上,姆巴佩的表現實在太牛了。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牛到什麼程度?只看開火權,姆巴佩6場比賽區區8腳射門,比起馬奎爾都不如,低射門數據換來的必定是低預期進球數——姆巴佩的預期進球只有可憐的1.83個,1.83什麼概念?就連小組賽後直接回家的冰島大狙西於爾茲松,預期進球都有2.21個。

然而,姆巴佩愣是逆天改命的把實際進球數提升到了4個。如果計算實際進球數和預期進球數之間的差值,姆巴佩的2.17吊打其他所有球員!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憑藉這種表現,姆巴佩在世界盃上打出了本文出現的最高「真實射門得分率」——驚人的218.58%……

要知道,這個射門數據幾乎完全是姆巴佩靠個人衝擊力殺出來的——世界盃期間,姆巴佩每90分鐘的禁區內觸球只有3.35次,排在所有球員中的第23位。

而一對一和過人呢?恐怖的每90分鐘10.69次,僅次於梅西和內馬爾。要知道,這是建立在法國隊控球率遠低於阿根廷、巴西的基礎之上的。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單看世界盃,姆巴佩其實是比格列茲曼更強大的存在。如果法國隊必須要找一個奪冠代表,那也應該是姆巴佩而非格列茲曼。


NO.2 梅西(2017金球獎票選第2,2018金球獎票選第5)

與其說梅西敗給了團隊榮譽,不如說梅西是敗給了團隊榮譽的評價權重——巴薩在17-18賽季的表現遠好於16-17賽季,梅西在個人數據並未出現嚴重下滑的情況下,排名不升反降,只能說歐冠和世界盃的權重太大了。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如果說一向打爆面板數據統計的梅西,在17年還能夠憑藉數據成為金球獎票選第二的話,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可怕的得分能力——我指的是,梅西的射門,在質和量層面的全方位強大。

當季梅西以僅僅排名第3的禁區內觸球數,狂轟37個聯賽進球,靠的就是驚人的射門准心。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梅西的預期進球數很低只有25.52個,實際進球數與預期進球數之差高達11.48。當季的真實射門得分率也同樣高達144.98%。

17-28賽季發生了什麼?如果不是皇馬最終奪得歐冠,巴薩的2018簡直堪稱完美。

而梅西也基本延續了此前的高效表現。

用25.81的預期進球完成34個實際進球,看起來雖然相比於一年前的自己稍差了一些,但同樣遠超包括蘇亞雷斯、C羅在內的所有人。「真實射門得分率」131.73%放在聯賽這麼大的樣本里已經是一個非常恐怖的數據了。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當然,這裡面比需要指出的是,梅西在歐冠的高效,是建立在產量過低的基礎上的,6個歐冠進球以他的標準而言,還是有些太低了。

以數據而非風格來看,梅西才是更像NBA詹姆斯的那一個,他的輸出絕對是「高產高效」的典型範例。

除了受限於身材導致頭槌不好外,以及很多比賽跑動層面並不積極之外,他對球隊鋒線的貢獻是全方位的。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可怕的是,這賽季梅西基本上延續了此前的發揮,目前136.57%的真實射門得分率甚至還有所增加。

只能說梅西已經把自身的標準提的太高,他打出什麼樣的數據都會讓人習以為常,沒有榮譽加持,很難打破高要求所帶來的成見。


NO. 1 C羅(2017年金球獎票選第1,2018年金球獎票選第2)

某種意義上,C羅走了一條可能在足球數據分析領域比較異類的路線——我們多次提到,量化不僅僅要看「質」,還要看「量」。

如果說格列茲曼是把效率做到極致,梅西是兩者兼顧的話,那麼,C羅幾乎就是把產量做到了極致——這並非貶義詞,事實上,產量增加到這個份上,效率再低也都是可以接受的,何況C羅並沒有很低效。

過去粗糙的「射門得分率」是用進球/射門來計算效率,這種不考慮射門難度的演算法,導致C羅幾乎永遠是所謂的「浪射王」。但當我們引入「預期進球數」時,情況就會變得有所不同。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嚴格來說,只看效率,C羅在皇馬最後的兩個賽季其實並不高,尤其聯賽,上賽季竟然出現了預期進球數遠多於實際進球的情況。

這主要是因為C羅每賽季開局階段都要經歷一段時間的慢熱,在找到射門靴之前,這段慢熱期內他的射門數不會減少,因此這段時間的腳風不順會把預期進球數拉的很高。

具體到歐冠,其實兩季相比,C羅儘管基礎數據增加了,但效率其實是在走低。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16-17賽季能夠在歐冠淘汰賽屢遭強敵的情況下打出125.13%的真實射門得分率,著實是一件很恐怖的事;但上賽季這一數據跌倒了104.53%。

然而我們必須把話說回來:之所以要引入預期進球數,不僅僅是為了計算真實射門得分率——預期進球數高,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就說明,你自己是能夠拼出一個相對不錯的射門機會的。

要知道,C羅也好,萊萬也好,搶點時一方面是靠隊友高質量傳球,另一方面自身的預判和身體素質起到的作用恐怕還要更加關鍵。

並且,預期進球數不會考慮你在射門時遇到的對抗情況,而這類前鋒,偏偏是對抗下射門最多的。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而且,這類前鋒通常會在某些比賽中具備驚人的得分爆發力,因為有射門數托底,一旦腳風順了,很容易打出極為可怕的數據。

而這在賽會制的比賽中,可能會成為至關重要的因素——比如世界盃。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C羅在世界盃上的真實射門得分率高達165.98%,僅次於逆天的姆巴佩。這個數據怎麼出來的?

3-3對西班牙的那一場,C羅幾乎是硬生生靠著射門准心搶到了出線的關鍵1分……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為什麼要強調這個?因為尤文可能是現階段最適合C羅的球隊,曼朱基奇充當僚機,極有可能給C羅攪和出無窮無盡的機會

截止到目前為止,C羅在本賽季的意甲,每90分鐘禁區內觸球數6.44次,高居第一。而他也憑藉強大的搶點能力刷出了12.75的預期進球數——領先第二名卡普托超過3個。

要知道,尤文前幾輪幾乎不停地遇到開掛門將,隨著比賽深入,C羅准心回調是板上釘釘的事。歐冠淘汰賽開始後,C羅大概率會在意甲和歐冠同時火力全開。


結語

客觀的說,現階段足球數據分析的上限真的相當有限,我們無法對中場做出有效的量化,更遑論總結出一個相對標準統一、具有普世意義的數據模型。

但對一些細節進行量化是可以做到的,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的解讀場上發生的事情。

我們不能用數據去簡單的定義誰該拿金球,但相比於金球這個評選標準十分模糊的獎項,其實解讀球員本身更加重要的多。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而且,如果帶著這個態度去欣賞、研究足球,看球的心態會平和許多,你收穫的也不僅僅是跟著主隊的喜怒哀樂,以及一些莫名其妙的正義感與撕逼——大家都是普通人,球員也是。

在冷冰冰的數據和不加渲染的錄像面前,你喜歡的沒你想的那麼好,世界也沒你想的那麼黑暗。

具體到金球獎:你喜歡的人沒拿獎,你可以不滿,可以說評選規則不清楚,可以說評委不懂瞎評;但要上升到某個陰謀論的高度,那也別看球了,什麼都是陰謀的話,你喜歡的球員或者球隊,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PS:最後給大家一個有關「預期進球數」和「真實射門得分率」的彩蛋。

上文提到了很多數據,最低的也就是90%左右。一般情況下,歐洲重要賽事,不管是聯賽還是杯賽,預期進球數較多的球員,絕少有真實射門得分率跌破60%的。然而在水平參差不齊的亞洲,情況有很大不同——

18年俄羅斯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預期進球數第二多的是武磊,達到了7.13個,實際進球呢?只有3個,於是,真實射門得分率……42.08%……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順便查了一下球隊層面的預期進球數,亞洲確實是奇葩中的奇葩,門將普遍水平太差,加上後衛補位速度慢,留給前鋒射門前調整的餘地大,以至於幾乎所有球隊同時出現實際進球數遠超預期進球數的情況,這在歐洲是絕對不可想像的。

為什麼說「幾乎」?因為有且只有一支球隊特殊:中國男足打出了39.82的超高預期進球數(排名高居第2),然後以35個進球,成為了尷尬的存在……

數據沒法用來評定金球獎,但能看出哪個前鋒是真牛

文:唯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