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當媽以後的雞飛狗跳,我是這樣解決的

當媽以後的雞飛狗跳,我是這樣解決的

當媽以後的雞飛狗跳,我是這樣解決的

我遇到一位媽媽,在送孩子去幼兒園的問題上很困惑,今天就和大家聊聊新手媽媽怎麼送孩子去幼兒園。首先孩子去幼兒園,我們家長要知道事先準備工作是什麼?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我們討論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去幼兒園的目的是什麼,孩子為什麼去幼兒園?孩子去幼兒園的最佳年齡是多大呢?

如果從人的生長過程來看,0-3歲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時間,4-6歲是孩子建立規則感的時間,我國大部分孩子入幼兒園的時間是2.5-3歲左右,也就是說安全感剛剛建立,規則感還沒有形成的時候,如果錯過了這個時間不去幼兒園,那麼根據調查沒去過幼兒園的孩子,在上學後就會出現或多或少的問題,比如,上課時老師講課,不能跟著老師的思路走,就像沒事人一樣,老師講課與他沒有關係,而放學後回家寫作業時也是沒有時間觀念,拖拖拉拉的。從這就可以看出去過幼兒園的孩子在出現這些事情上的比例要小的多。

當媽以後的雞飛狗跳,我是這樣解決的

去幼兒園有什麼好處呢?讓孩子感受集體的生活,因為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就是要有集體生活,上學,參加工作,都要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不能一直都在父母的保護中活著,讓孩子自己獨立,自己生活,這樣當孩子上中學,上高中,以至於上大學的時候他都能很好的去應付身邊的朋友,以及能很快的去適應新的環境。親愛的家長朋友們,放開你的手,讓孩子去體驗本該屬於他自己的生活。所以孩子是有必要去幼兒園的。

多大孩子適合去幼兒園呢?其實這個問題沒有答案,因為無論怎麼回答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看自己家寶寶的情況,首先要看寶寶是否能獨立吃飯,是否能獨立去衛生間,是否說話利索了。就是我們說的吃喝拉撒睡都能自己做並能和老師說明白了就行,有的孩子2歲半就能自理,那麼我們就可以放心的送孩子去幼兒園,但是有的孩子3歲了還不能自己吃飯,那這種情況,如果我們還不鍛煉孩子的話,那送孩子去幼兒園,就是孩子著急,我們上火,老師受累,所以一定要記得送孩子去幼兒園之前,要鍛煉孩子自己吃飯和自己獨立去衛生間。只有孩子能獨立完成這些事了,我們就可以放心的送孩子去幼兒園了。

說到這家長朋友一定會問了,那入園我們要準備什麼東西呢?其實非常簡單,就兩項,一是要考慮到孩子心理方面,二是要準備衣物也就是一些日常孩子能用到的東西。接下來我就具體和家長朋友們說說孩子入園需要準備哪些事情和東西。

當媽以後的雞飛狗跳,我是這樣解決的

第一個家長要準備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如何讓孩子接受幼兒園,接受老師。為什麼說這個很重要呢,因為孩子不接受這個幼兒園,不接受老師,那一些都白搭。所以家長要提前給孩子灌輸去幼兒園的事情,在孩子去幼兒園之前的半年,家長就要做好準備了,每天要和孩子說,寶寶要去幼兒園了,這一類的話,我兒子入幼兒園之前,我是這麼和孩子說的,寶寶要去幼兒園了,幼兒園可好了,和小朋友玩,和老師學知識。然後每天早上起來我都會和孩子練習,我叫孩子的名字,讓孩子回答「到」。還有就是老師好,小朋友好。晚上睡覺之前,會教孩子說老師我有尿,老師我有便便,老師我渴了,要喝水。反正這之類的話,還有一點家長一定要注意的是,要提前選擇好幼兒園,然後按照你選擇好的幼兒園的作息時間表去鍛煉孩子,然後按照幼兒園的時間表讓孩子吃飯和睡覺,這樣做就是提前訓練孩子的作息時間,讓我們的孩子儘快的適應幼兒園,也就是讓我們的孩子有規律的生活。

那麼我們的孩子要如何接受老師呢?這個就要辛苦我們的家長了,也就是說快到入園的時候,提前個一周左右帶孩子去幼兒園參觀,和老師接觸,讓孩子感到不陌生,和老師建立情感連接,那我們的孩子就放鬆了,自然和老師就親近了。當你送去幼兒園的時候,孩子見不到父母,那麼孩子接觸的老師就是他的情感連接的人,孩子最信任的人,所以就不會哭鬧的厲害了。這個不難理解,當我們成人到一個新環境後對其他人都是有警覺感,放不開,孩子也是一樣的啊,所以要先連接孩子和老師的情感,只有情感連接好了,孩子才不會感到陌生,才有安全感。

當媽以後的雞飛狗跳,我是這樣解決的

第二個家長要準備的是孩子的換洗衣服和日用品。帶2套孩子穿的襯衣和襯褲,襪子,鞋。防止孩子尿濕了,可以方便老師換下來。還有要準備的是喝水杯,就拿孩子在家用的水杯就好,千萬不要買新的,因為幼兒園孩子多,老師不能一一的對應的給孩子拿水杯,只有孩子自己去找水杯喝水,那麼,如果你給孩子買個新的水杯,可是孩子不適應或是忘記了新水杯是什麼樣子的,那可想而知孩子這一天都喝不到水了。但是現在好多的幼兒園都為孩子準備好了水杯,可是孩子都不喜歡用,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一個是孩子習慣了自己的水杯,怎麼喝水,怎麼倒水。二是孩子要在身邊放一個東西是自己熟悉的才有安全感,這點我兒子就非常的明顯,去幼兒園後,從進園一直都放學水杯都沒有離開手,包括吃飯,睡覺。因為孩子對環境感到陌生,只有拿著自己的東西,才會好些。所以孩子的安全感非常重要的。

那麼孩子入園時,我們的家長要怎麼做呢?或是說我們如何讓老師儘快的掌握孩子的情況呢?首先家長要把孩子的生活規律介紹給老師,包括孩子排便的時間,小便的次數,也就是說要讓老師掌握一些孩子的基本情況。我兒子入幼兒園的時候,我就和老師提前溝通一下,孩子總愛尿尿,而且每次尿的都很急,所以讓老師單獨的注意一下孩子去衛生間的情況。

還有就是孩子的一些其他的小細節,比如,孩子排便時間不固定,這個是家長最頭疼的問題了,孩子小,表達的也不清楚,就很容易出現拉褲子的情況,這樣無論是孩子,還是給老師都帶來了麻煩,所以一定讓孩子養成早上排便的習慣。這樣時間固定好了,家長也就不用擔心孩子的這個問題了,那對於排便時間不固定的孩子,家長要怎麼做呢?每天早上固定一個時間,讓孩子蹲廁所,不管有沒有,讓孩子養成固定時間蹲廁所的習慣,前幾次孩子可能沒有排便的意思,但是蹲個幾天孩子自己就知道應該去排便了,所以家長一定要堅持住,讓孩子固定的時間去蹲廁所。其次,就是與老師多溝通,而我們總認為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就萬事大吉了,什麼也不管,什麼也不問,一切都讓老師來處理,這樣是不行的。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能所有事情都讓老師去處理。要和老師多溝通,問問孩子一天在幼兒園的情況,表現的怎麼樣,我們要主動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遊戲和學習,了解幼兒園對孩子的要求並積極配合,因為對孩子堅持與幼兒園「一致」、「一貫」的要求是很必要的。只有家長重視孩子了,老師才會更加重視你的孩子。一個連家長都不管的孩子,你讓老師如何去做,如何去管理呢?所以溝通很重要。

當媽以後的雞飛狗跳,我是這樣解決的

但是當我們做了這麼多後,發現在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孩子還是會哭鬧啊?這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就要說到分離焦慮的問題了。那什麼是分離焦慮呢?我相信很多家長一定聽過分離焦慮這個詞,但是具體是什麼,也都說不清楚。那到底什麼是分離焦慮呢?其實分離焦慮是指嬰兒在離開母親,遭遇陌生人和陌生環境的情況下,產生恐懼,躲避反應。這時會出現恐懼警覺行為,痛苦,憤怒等情緒,以及求助,反抗,警惕,謹慎等行為,嬰兒的分離焦慮會經歷如下不同的發展過程:

最初階段,這個階段的嬰兒啼哭,悲傷,呼喚媽媽,拒絕陌生人以及痛苦的求助,憤怒的抗議。

第二階段,這個階段的嬰兒在無人理睬,無法擺脫陌生環境,無從改善困境的情況下,可望媽媽的急切願望受到打擊,希望破滅,在悲戚中嘗受失望,便減少啼哭,出現情緒冷漠。

第三階段,這個階段的嬰兒在無能為力,無可奈何之下,開始尋求可親近的陌生人。表現出視乎超脫分離焦慮困擾的狀態。企圖去適應新的環境。

嬰兒處於分離焦慮階段時,其身心都會受到影響,他們睡眠不好,易受驚擾,食慾不良,甚至出現行為問題。如果這種狀態過重,時間過長會影響嬰兒的智力,個性和社會適應性的發展。所以分離焦慮不能小看,家長們一定要引起重視。

分離的焦慮會給孩子在情緒、飲食、睡眠、行為等多方面帶來波動,比如入園時情緒不安、哭鬧;入園後出現食量減少、便秘、消化不良;少數孩子出現夜驚、夜哭現象;一些孩子變得依戀增強、行為退縮、沉默不語、反抗性增強;還有一些孩子因為哭鬧、不愛吃飯導致體質減弱或體重下降。

所以面對新環境的一種反應,是一個孩子成長所必須經歷的,等情緒穩定後都會自行消失。而適應新環境本身就是心理走向成熟的一種表現,家長對此要有足夠的理解和心理準備。

當媽以後的雞飛狗跳,我是這樣解決的

下面我們來說說孩子入園後,我們要怎麼做?

一、準時接送,不中途探望

首先,我們要知道早上入園,孩子由於不適應出現哭鬧現象是正常的,在所難免。因此,我們一定要保持冷靜,不管孩子怎麼哭,走就走的乾脆,「一步三回頭」只會讓孩子哭得更凶。有的家長走後又返回來,在窗口張望,其實這樣做是一大忌,一旦被孩子發現,不僅自己的孩子心神不寧,還會影響其他幼兒的情緒。他們還特別提醒家長,在開學初接送孩子都要提早一些。早上早送,可以避免哭鬧而影響吃早餐;下午早到,以免孩子在其他幼兒被接走後產生孤獨感。

二、要走路回家

孩子剛剛入園,離開家人一整天,再見到我們就會有撒嬌的表現。我們接到孩子後可以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但仍然要注意堅持讓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一方面,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完全能夠做到自己走路回家;其次,堅持讓孩子走路回家,也是給他一種已經長大了的心理暗示,有利於孩子的心理成熟。」

三、要保持平靜

對家庭而言,孩子入園是一件大事,尤其當孩子對幼兒園表現出強烈的排斥情緒時,而我們也常常會產生不小的心理壓力。其實孩子對幼兒園生活的不適應往往受環境和成人態度的影響。因此,建議我們在家中要盡量保持往日的平靜氛圍,不要過分渲染對入園問題的關注,以免造成孩子緊張的情緒。我們以平和的態度為孩子及早適應幼兒園生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四、要分享快樂、主動溝通

孩子來到陌生環境,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心理壓力,如何給他們減壓、緩解緊張的心理呢?這裡要建議我們的家長在孩子回到家後,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回憶幼兒園裡的「快樂」,比如認識了哪些小夥伴,做了哪些好玩的遊戲,「我們以平靜略帶羨慕的態度和孩子分享快樂,有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緒體驗。」主動和孩子溝通,聊一聊幼兒園的生活,給他講喜歡聽的故事,陪他玩好玩的遊戲,這些對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都十分必要。

五、我們要用積極、輕鬆的情緒去感染幼兒

做家長的不難發現,孩子很注意傾聽大人之間的談話,而且非常容易受到情緒暗示。因此,如果我們用愉快的口氣談論和幼兒園有關的人或事,把孩子入園當做一件高興事來討論和迎接,就能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這裡推薦家長們可以試試這樣的心理暗示:「哥哥本領真大,寶寶上了幼兒園也會這麼能幹的!」「一個人玩沒意思,去幼兒園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才開心呢!」這些言語會讓孩子對幼兒園產生期待和嚮往的心理。

當媽以後的雞飛狗跳,我是這樣解決的

同時,我們也應該儘早給孩子灌輸這樣的想法:你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要暫時離開家、離開爸爸媽媽去幼兒園和老師、小朋友一起生活,因為小朋友到了這個年齡都要上幼兒園。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很在乎你,知道你現在有些不適應,送你幼兒園不是因為你不好,而是需要你自己去經歷這個階段,媽媽因為相信你,能獨立的去體驗新的生活了,所以才要送你去幼兒園的。所以媽媽相信你一定會度過這個難關的。也許環境不是你想的那樣,但也要努力的去適應。因為這是你人生的必經之路。同時媽媽也非常期待寶寶在幼兒園的表現。

其他就不多說了,很多媽媽也有自己的經驗,我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媽媽,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想法,希望對大家有點小幫助,歡迎大家一起交流。

作者簡介:

馮路路,暖心理平台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這份母愛讓我痛苦
如何給自己建立安全感?

TAG:暖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