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徵文79:身穿兩件皮夾克的二胎媽媽,依然可以過得淡定從容

徵文79:身穿兩件皮夾克的二胎媽媽,依然可以過得淡定從容

大家好,我是圈主華川(川媽),育有一兒一女。曾留學歐洲,是美國正面管教家長講師。在此與您分享二胎孕、產、育兒知識,以及自家倆寶的親子教育經驗。今天為大家分享圈友投稿。

文|進思敏行

第二季第79篇原創徵文

閱讀基數194090

生二胎不久,因為同是二胎媽媽的朋友的一篇轉發文章,讓我成為二胎媽媽圈的粉絲。光陰似箭,轉眼間,我家二寶小Y已經快2歲了。

沒錯,我就是傳說中的家有兩座建設銀行,身穿兩件皮夾克的兩位男娃的媽媽。

說起男娃,網上的段子大家肯定看過。

比如這樣的:一個男孩是建設銀行,一個女孩是招商銀行。老大是男孩,二胎雙胞胎還兒子的是匯(會)豐(瘋)銀行。

再比如這樣的:女孩是小棉襖,男孩是什麼?男孩應該是皮夾克,冷的時候擋不住嚴寒,暖和的時候穿著又熱,價格死貴,扔了又可惜,只能穿著裝X, 逢人就吹我有皮夾克。

很眼熟的段子吧,很多家有男寶的媽媽估計是切身處於段子中。除了這些經典老段子,還有很多朋友圈的段子也很有趣。

同學聚會5家10個孩子,9個男孩,1個女孩。除了一家兒女雙全,其他四家每家兩個男孩。慨嘆下女孩們都跑哪兒去了?

還有比較犀利的朋友圈是這麼寫的:有人問我要不要生二胎?我說你自己決定。問我這種問題要我怎麼答?就像你問我,我該不該去死?這問題只有你自己知道答案。家裡矛盾根源就兩點,一錢不夠花,二家務活太多,生二胎直接導致根本矛盾同時發生,你不是找死是什麼?我能回答你啥?

這位朋友根本不用去看,老大絕對是男孩。

也有比較溫和的這麼寫:我想給孩子更好的陪伴,更好的教育,我還想有自己的空間,去做更好的自己。不要說什麼我們小時候是不讓生,讓生也就生了,稀里糊塗就帶大了,只有我們自己知道曾經的粗放式育兒已經跟不上形勢了。

雖然這論調比較溫和,但是十有七八老大也是男娃。

我不是追生二胎的狂熱分子,我只想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闡述生二胎對我人生的影響,希望可以給各位媽媽們一種參考。

我為什麼老大是男孩還想還敢生二胎?這源自我一段比較痛苦的經歷。

在我懷老大4個多月的時候,我爸檢查出得了癌症,還是晚期,從治療到父親去世的4個多月時間,基本上是我爸每況愈下,越來越需要人手,而我肚子越來越大的情況。我和我媽都請了假,一起陪伴爸爸求醫,尋求生的一線希望。老公上班,有時因為工作比較忙,也不能時刻陪床,我爸在最後上下床不能自理,全靠母親的兄弟姐妹以及父親家的親戚們幫襯才能度過。

期間一些事讓我印象最為深刻。我媽晚上陪床,白天休息。我白天挺著肚子去陪床。醫生例行檢查說腹部可能有些粘連,需要拍個腹平片。當時我爸還能走動,和我說,第一你媽媽回去補覺,堅決不要電話叫醒她。第二你懷著孩子,這個拍片有輻射,你不要跟著我靠近那個區域,就在大廳遠遠的等我就行。然後我爸說了句話:我已經是個廢人了,不能再連累你們。看著他自己一個人走向檢查室的背影,我忍不住淚如雨下。

後來我爸已經到了晚期只能採取保守治療,行動不便,必須兩個人才能護理了。晚上我們雇了護工,但是仍得有個家庭成員晚上一塊陪同,可以通風報信拿主意。我老公當時正好在外地工作。我阿姨是做老師的,有寒假,就和我媽白天一起在醫院,我姨夫晚上過來和護工陪床。但是姨夫老熬夜身體也吃不消。所以當時我每天早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厚著臉皮求能求的所有親戚能不能晚上和護工一起陪床。因為我媽身體也不是很好,長期勞累加上心情壓抑,晚上即使不用她在醫院,經常吃兩顆安眠藥都睡不著,而我大著肚子家裡人也不允許我夜裡陪護病人。只能在家做飯,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當時我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再生一個孩子,無論是從家庭大事上的人力和決策上,不遇到事還好,遇到事簡直是手忙腳亂,六神無主,感覺自己身邊只有自己和老公,那種孤立無援的感受,真是不想讓自己孩子再次感受。

當然再生一個孩子,除了自身的意願,要和老公達成一致,還需要開展可行性分析。所謂可行行分析,就是把生二胎當成是一個項目來分析得失利弊,應對措施,給自己一個心理上承受的預期。這種可行性分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

物力:家庭是否有一定的存款?是否有持續的可支配收入?家庭是否有其他經濟負擔,這種經濟負擔包括房貸、車貸、贍養老人的負擔,這種負擔是否在可承受的範圍內?

人力:誰可以幫助你照顧孩子?初期的月嫂,之後的育兒嫂,即使有社會助力,經濟是否可以承受,家裡老人是否支持這種育兒方式?家裡的老人年齡段、身體狀況,心理上是否願意幫助你照顧第二個孩子?是否明確表示過可以或不可以?你和他們關係的協調程度,是否可以有效溝通?

精力:大寶的年齡段,需要投入在照顧大寶身上的時間佔比分析。媽媽本人工作和生活的精力協調佔比。夫妻二人分工等。

如果這些你都沒有考慮分析好,那麼這個二胎生得就有點草率。因為即使很多二胎媽媽像我這種都考慮權衡了很久,還是在二胎真的到來時,感嘆:我還是高估了自己的身體和心理承受能力。我用親身經歷建議如下:

一定要儘可能計劃懷孕

比如我,選擇在老大上幼兒園中班,4歲的時候生老二。因為我覺得中班就比較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了,生病也比較少了,同時也沒有學前班、小學那樣有課業負擔。雖然生孩子的時機有時也不完全由人,但是現在計劃生育那麼科學,能計劃還是最好計劃。

在我二胎去產檢的時候,有位媽媽老大不到1歲多正是粘人的時候,她就懷上老二了。雖然有婆婆跟著,但是老大太小又處於1-2歲叛逆期,趕上有點不舒服,一直哭著讓媽媽抱不找奶奶,這位媽媽挺著個大肚子,還得抱孩子,醫生都感嘆,你這老大都搞不定,就鬧老二,你看你多招罪。

一定要有承受家庭各種矛盾的思想準備。

不要說是生二胎,就是生一胎,也是很多矛盾的導火索。據研究機構表明,夫妻之間幸福感隨著第一個孩子的降生而呈現直線型下降,隨著孩子的增多而越發感覺不幸福。夫妻在孩子出生1年內的離婚率也很高。

其實這個也很好理解。孩子出生作為愛情的結晶,雖然說是為家庭添丁進口,是件喜事,但是無形中真的增加了很多家務活,同時增加了家庭成員之間見面相處的機會,代際之間生活習慣和育兒理念的不同導致各種矛盾從積累到爆發,即使是日常瑣事,也非常磨人。

也有人這樣說,生二胎除了再受回罪、再受回累,還會把一胎沒幹過的活,沒生過的氣補上。估計過來人看過都會會心一笑。

我生一胎的時候,趕上父親生病去世這樣的悲慘經歷,孩子生下來,迅速成為一種安慰,撫慰了我媽,我公婆也非常開心。老公在外工作,我上班時,老人們輪流幫忙照顧孩子,雖然老大活潑好動,非常不好帶,但是我們一家雖有雞毛蒜皮,大體上非常和諧,沒有任何矛盾。

生老二之後,老人們年歲長了幾歲,還有老大在旁不能時時由人心意,服從管教,家裡的活兒不是因為多了一個孩子而加倍,而是加了N倍。老人們生理和心理因素的限制,適應變化的能力也不是特別快,能做的育兒簡化和家務簡化,調整不及時,只能慢慢增加各項內耗。

而我懷二胎時,雖然沒有一胎時那麼辛苦,但是畢竟生育年齡增加,加之還要和老大互動,孕期見紅一次,出現胎盤低置的危險狀況,在家請假躺了一個月,雖然最後有驚無險,但是真是比較折騰。

到了生老二,在醫院時沒事,出了院出現了嚴重的感染癥狀,高熱抽搐惡寒,全家嚇得不行,月嫂特別擔心出現產後瘋癲,一直問心理是否清楚。後來月子里基本上都在輸液接受消炎治療,所以這個二胎對我的生理和心理消耗也比較大。孩子1歲以內,我和老人爆發過激烈的衝突。現在回想起來原因還覺得挺可笑。

一次是因為公公燉肉,由於燉得時間久,玻璃鋼的燃氣灶炸裂了,雖然玻璃沒有碎還粘連著,但是我和老公都覺得比較危險,家裡畢竟有孩子,想要馬上網上訂購一台。公公堅決說暫時先不用,他就開始翻找抽屜里的東西,並沒有做過多的解釋。我們再次說網上買送得快,公公又堅決反對說尺寸鬧不好。這就其實讓我心裡有些不痛快,感覺老人很固執,還不聽勸,把危險放著不管,還有一種一手遮天的霸道。

後來過了幾天,還是聽公公的去家電商城買了灶,送貨的人說不管安裝。送貨時我當時正在洗頭,出來送貨的人就走了,我問為啥不讓他說明安裝的事,就放他走了,以後怎麼安裝呢。其實公公比較擅長家裡一些維修維護,他準備自己根據檯面的大小利用工具自己修改一下,活兒的工程量也不是很大,他完全可以很快搞定。再說送貨的人也不管安裝,安裝需要另外的人員另外付費。當時老公在上班,我覺得既然有專業人員,可以享受售後服務,為什麼要自己干,公公也沒有做特別多的解釋,於是我們爆發了激烈的衝突。

但是後來過去了幾個月,畢竟是一家人,達成了和解。後來溝通我才了解,公公想找下當時購買玻璃鋼燃氣灶的銷售證明,想先找壞掉的燃氣灶的售後,所以才說暫時不用買。而他沒有讓送新的燃氣灶的人安裝,一是人家沒有這個服務,二是他對這個活有一個評估,覺得是小活,幹起來很輕鬆。但我這方面覺得,他聽不進去任何意見,總是一意孤行,一味省錢。其實都是思考問題角度不同。

很多人特別怕家庭矛盾,或者矛盾升級到吵架的程度,但是我並不這麼認為,雖然說吵架並不好,但是吵架有時候是一種激烈的交流。吵架之後,大家慢慢都有了邊界意識,也知道了對方的底線。後來家裡再有什麼東西大件壞了,公公正好去了,老公會繼續徵求他的意見,公公這時就說,你們看著買吧。而我會說,我不大懂這個,老公也不大懂,您比較專業,您要願意,看著你們一起去挑挑吧。大家都比較舒服。

我認為對待矛盾的事後態度,比矛盾更重要。家庭矛盾大多數都不是什麼原則性問題,都是負面情緒積累導致爆發,口舌上的爭執。雖然我們要盡量避免正面衝突,但是當正面衝突過後,還是要多反思下方式方法,嘗試去做一些深入的溝通。不要把一些矛盾特記仇的埋在心裡,大家想一想,家人再不好,也是家人,大部分的時候有共同利益,關鍵時候可以統一戰線。並且大部分的老人,只要給他們一個台階下,未見得是道歉,因為很多事沒有誰對誰錯,只要見面打招呼,適時關心,總歸不會一直臭著臉和你掰扯不清。當然也有極個別的奇葩老人,那索性也看清了,不如敬而遠之。

一定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這一點作為有兩個皮夾克的媽媽,更是深有體會。雖然父母相同,生長環境相同,但是我家哥哥和弟弟的性格那是完全不同。

老大是個高需求寶寶,覺特別少,哄睡超級難,沒事就愛哭。長大了刷牙不肯用牙膏,說牙膏辣嘴,這理由真是挺奇葩的,我們先後換了好幾個牌子的牙膏,他才適應用牙膏刷牙,諸如此類的,把老大帶大非常累人累心。好在我們當時經驗不足,心理覺得孩子都是這麼難帶,並沒有覺得什麼。

後來生了老二,我的天,超級乖巧安靜,睡醒了也不哭,脾氣特別好。我月子里感染輸液沒法母乳,但是我想不能放棄,我就每天用吸奶器吸奶,治療結束代謝期過去,我就讓老二吸吮,雖然一直有用吸奶器,但是奶水並不足。老二可以非常耐心的吸吮好久,餓著肚子也不哭。直到我足夠純母乳餵養。成長方面,到了什麼點就會什麼,從來沒有讓人擔心,有危險的事不讓做只需要說一遍就聽話的不做了。

有同樣情況的媽媽說,老大那樣不寫作業不讀書,幹啥都那麼費勁,老二正處於乖巧聽話的階段,想不偏愛也難啊。

但是從我心裡真是覺得,孩子們每一個都是獨特的個體,天生的性格可以環境影響,但不能徹底改變。性格很難說優劣,我們對孩子的要求,很多時候,並不是從孩子自身角度去看的,更多時候是從我們需要這個角度去看的,我們需要一個聽話好帶的孩子,但是孩子自己需要啥呢?

比如有次外出拍照片,給我啟發。在家的時候,總希望孩子趕緊睡著,自己可以輕鬆會,但是拍照的時候,又希望孩子別睡,精神的配合下趕緊拍完。孩子還是那個孩子,睡覺還是睡覺,但是你做家長的角度變了,就好像孩子變了似的。

同樣,孩子都有特點和優缺點,要客觀的看待,即使不能每時每刻客觀,但是大部分的時候還是客觀些比較好。不妨多從一些角度看看想想。比如我和老公,經常扮演不同的育兒角色。我們也交換看法。我說老大比較鬧,急躁,但很有主見,不愛受人擺布,喜歡出外冒險,亂跑,出門很會照顧自己。老二比較乖,聽話,情商比較高,懂得忍讓,同時心態比較好,不愛爭搶自己又不計較,但是闖蕩精神不足,需要多鼓勵。他們還是挺互補的。

我老公說,是的,所以有時候我給老大多些批評,不受制的性格也受受制,省得去外邊受制。我給老二多些寵愛,省得那麼善良老實,在外頭受了制回家還受制。我說,那我就不時多和他們聊聊天,讓他們更加正確的認識自己和別人,自己和世界。

所以說,無論是兒女雙全,還是兩個同樣性別的孩子,無論男孩女孩,每一個都是獨特的,作為二胎父母,相信都有體會。

上帝會給每一個人不同的牌,有好牌有所謂不好的牌,但是總會給牌吧,給牌就有各種打法,與其糾結初次拿到了什麼牌,不如想想如何打好手裡的牌,畢竟有牌就是要打的啊。

當我家老大抱著老二,一起看熊大熊二的時候,那畫面真的很有趣,我和老公作為獨生子女的孤獨估計在他們這裡不會有了,雖然取而代之的很多時候是爭搶吵鬧混亂不已,但是難道兄弟姐妹不就是這麼一種相愛相殺的關係嗎?

我寫這篇,並非鼓勵所有人都去生二胎,我覺得生不生二胎其實不用被單拿出來討論,就和很多人生命題一樣,取決於你自己,成年人嘛,就是要做選擇,同時為自己做的選擇負責,慢慢愛上自己的選擇,這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何止是生二胎一件事,對不對?

這就是我,兩男娃媽媽淡定從容的生活,過好每一個當下,累積充滿希望的未來!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胎媽媽圈 的精彩文章:

感謝焦慮,讓我的人生不斷升級
如何養蠢一個孩子?管他,管他,管好他!

TAG:二胎媽媽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