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婚姻中,這種伴侶最惡毒

婚姻中,這種伴侶最惡毒

曾經有朋友問我一個很無聊的問題:

「假設,你要對你的兒子或者女兒,說一句關於婚姻的囑託,只能說一句,那你會說什麼?」

我說:「就是那種快咽氣的時候,說的最後一句唄?」

她說:「你這樣理解也行。反正我覺得,遺言是一個人畢生的人生經驗精華,我就是想要這個。」

我覺得這樣晦氣而且精明的朋友,就不應該出現在我的人生里,所以,就趕緊告訴她兩個答案,然後讓她遠遠的——

如果我有一個女兒,我會告訴她:遠離那些吝惜付出的男人。

如果我有一個兒子,我會告訴他:別碰那些動輒談自己的付出的女人。

讓女性遠離那些吝惜付出的男人,這個其實很好理解。

首先,如果他如果對你吝惜付出、很摳門,不管是他對誰都一樣還是只對你如此,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生活品質肯定沒法保證了,也沒辦法感受到愛了。

其次,在事業方面,一個惜力、惜錢的男人,在和別人相處與合作之前,總是要計較很多,把能量都消耗了,肯定無法迅速而全身心地投入做事,所以不可能做成什麼大事,也不會太有錢。

對於那些愛談付出的女人,可能有些人會說:能談付出的,肯定是確實有付出啊。樂於付出,總有好的一面呀。

聽起來似乎是這樣。但是,接受這類人的「付出」,背後的代價卻是巨大的——因為「演算法」太可怕。

自古「聖母」身邊多「渣男」

我見過一位這樣的女性,聽到她講她悲慘的婚姻:

我為他生了兩個孩子,為他們家付出了這麼多,最好的青春都給了他。而他呢,一直都在投資他自己,職位越來越高,賺錢越來越多。

到最後,我成了黃臉婆,什麼都沒得到。我偶爾發點牢騷,他就不耐煩,一點都不懂得感恩……現在連家都不願意回,一定是嫌我不夠年輕了,不夠漂亮了。

……

這種故事聽多了之後,似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每一個無私奉獻、無欲無求的女人,都有一個自私自利、不懂感恩的負心男人。

但仔細一琢磨,似乎又哪裡不對:

為他生了兩個孩子——難道你們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沒有喊你「媽媽」,你沒從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釋放母愛,獲得情感的慰藉?

為他們家付出了這麼多——難道你們的小家庭不是你的?戶口本上沒有你的名字?你沒享受過家庭給你帶來的生活?

你的青春給了他——那他揣著你的青春幹嘛去了?你的青春如果不拿出來,難道還能自己囤著升值?另外,你的青春給了他,他的青春又給了誰?

對方的努力,怎麼就成了投資自己,難道沒給家庭帶來好處?

我們所有的「付出」,背後都另有所圖

對於一個愛談論自己的付出與犧牲的人,其實,不光是伴侶容易被打造成負心人。Ta周圍的朋友,也會多是忘恩負義的形象。

和A朋友,Ta會說,自己曾經對B做了哪些好事,給了對方多少幫助。但是對方卻恩將仇報,屢屢傷害自己。

和B朋友在一起,Ta會說,自己和A的事情,內容和上邊差不多。

如果你恰好是他的朋友C,那麼,你一定知道了,A和B都不怎麼樣。但之後會忍不住背後發涼,在A和B眼裡,自己也一定是一個辜負了Ta的人吧——畢竟,你看到,在ta的世界裡,Ta對所有人都很好,似乎沒有人的付出,是ta給了足夠的肯定的。

這背後其實存在一個可怕的邏輯——

自己做一件事的時候,不談自己的初衷和所得,只看到這件事給別人的受益;而別人做一件事的時候,也是看到別人的受益,無視這件事帶給自己的所得。

而其實,我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一定是有自己的需要的。只不過,可能別人也間接受益。

有些事情,是我們和他人的共同需要,比如,當我做一頓飯的時候,我們都要吃,都會受益於這個結果。

有些事情,是我們和別人分工有所不同,相互配合。比如,我為你擋你背後的箭,而你在另外一面,為我擋我背後的箭。你為對方做這件事,實際上,對方也為你做這另外一件事。

還有些事情,一件事對於雙方意義不同。比如,當你去幫助一個不相識的老人或者孩子,對他們而言,可能事關生存。但於你自己而言,你需要通過這件事緩解自己因為同理心太好而帶來的痛苦。當你做了這件事之後,你自己能夠更安心。

還有些時候,我們施恩於他人,為的就是讓他們在我們需要的地方,給予我們回報。甚至,可以說是用施恩來影響、控制對方對自己的行為和態度。

所以,無論如何,我們所有的努力,都能找到對自己有益的一面。而且,我們往往是因為有受益,才去做這件事的。

被「付出」的人,不堪重負時,寧願選擇「辜負」

有一位「第三者」曾經這樣對我講:

「我知道他有家庭,有時我還倒貼錢。但他最終,還是在他妻子需要的時候,轉身而去。為什麼我會遇到這麼一個渣男?」

我問她,「你在這段關係中,真的是完全無所圖嗎?」

她想了很久,才說:「開始的時候,他對我是很好的。很寵我,很體貼,對我很溫柔。」

這就對了呀。這點寵,這點體貼,看起來不像房子車子那麼實在,但是對於一個極度缺愛的人來說,就是十分寶貴的東西。哪怕給對方錢,也願意去換。

尤其是,當看到對方有可能離去的時候,你會給對方更多你認為他需要的東西,比如錢,比如對他的好,對他的無底線的忍讓,目的是什麼?無非就是繼續獲得你所看重的那點寵,那點愛。但對方不滿足你,你就開始指責對方。

所以,看到自己的需要,你就知道自己的付出的本質是什麼。

當我們帶著一種一直在為別人「付出」,為別人「犧牲」的時候,我們一定會容易感到委屈,感到受傷。而別人一定是辜負自己的角色。這有利於我們佔到道德的高地上,除此之外,別無它用。

或許,一開始,別人會覺得愧對了聖母,做一些事情來滿足你。但是,沒有人可以持久地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當在一段關係里,對方不堪重負的時候,最終,他們終將還是成為「辜負你的人」。

當你所有努力都是為自己,人生便再無辜負

但實際上,當我們成人之後,我們就要為自己所有的行為負責,包括自己的付出。當你準備做一件事的時候,你要想到,自己在這件事情上,自己能得到什麼,而不是自己做了這件事,別人會給你什麼。

比如,當我生下這個孩子,我就獲得了母親的身份,我就可以愛他,這是我肯定能得到的,誰也改變不了。而不是——當我生下這個孩子,他就更不容易離開我,他就會更加愛我。

比如,當我決定和他在一起的時候,只要在一起一天,我就能享受愛情一天。哪怕將來事情會發生變化,我至少已經有了很多愛情的經歷。而不是——我答應和他在一起,就能得到他一個承諾,以後不會拋棄我。

當然,如果你做這些事的時候,發現自己還不願意,自己還不需要。那麼就不要做,你不需要為了滿足別人的需要去做這些事情。

這樣的行為,叫為自己負責;這樣的人生,不會被人辜負。

你不需要大談付出,也不需要當聖母,卻可以讓自己不受到傷害。

反而,你是永遠的受益者,永遠有所獲得,永遠心懷滿足。

— 諮詢師推薦 —

時敬國,男,幸知在線情感諮詢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作為一位「暖男型」情感諮詢師,洞察兩性關係,擅長以男性視角為女性來訪者提供「鏡子」,看到婚姻情感的「盲區」。

掃下方二維碼,一鍵添加情感分析師

潘幸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潘幸知 的精彩文章:

這個40歲離婚7次的女人,發現了婚姻里最大的謊言
有多少中國式離婚里,都住著一個馬蓉

TAG:潘幸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