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從洗碗工到英國華人首富,他是如何用10英鎊闖蕩超商帝國

從洗碗工到英國華人首富,他是如何用10英鎊闖蕩超商帝國

原標題:從洗碗工到英國華人首富,他是如何用10英鎊闖蕩超商帝國



在英國,一包螺螄粉或是一罐老乾媽,能喚起在英留學生們對家鄉滋味的惦念。一瓶普通的中國醬油,就足以成為華人家宴和中餐館的靈魂支柱。


而專門販賣中國食品的華人超市,就成為了吃貨們的味蕾救星。


當吃貨們在英國最主要的三大城市:倫敦、伯明翰、曼徹斯特,就有機會看到一組紅磚綠瓦的中式牌樓。


它不是唐人街,而是英國最大的中國貨商店「榮業行商業中心」,出售超過4500多種不同的食材及用具。



從1969創業至今,榮業行已為英國2000多家中餐館和零售店提供商品,年營業額7000萬英鎊,絕對是英國華人超商界的大哥大。


廣告牌上一句「All The Chinese You Need To Know」,盡顯擁有者的自信。



榮業行的創始人葉煥榮,是英國本土唯一登上英國富豪榜的華人。


他曾獲得伯明翰城市大學和阿斯頓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並在2010年,獲得英女王授予的「大英帝國士官勳章」(OBE)。


作為英國華人的驕傲和榜樣,誰能想到,當年葉煥榮是用10英鎊開啟了旅英創業之路的。


葉煥榮,客家人,1940年出生於東莞市塘廈鎮,後來因為家族財產盡失,全家遷移到香港,在那裡完成基礎學業。


1959年,葉煥榮身揣10英鎊來到英國,和許多離鄉背擁又淘金夢的年輕人一樣,沒有一技之長的他,只能從最底層的工作開始創業之路。他依靠在中餐館做洗碗工和每日十幾小時天日不見的勞作,積累創業的經驗和資本。


到23歲時,葉煥榮和商業夥伴在Clacton-on-Sea開設了他們的第一家中餐廳,從食物採購到門面招待客人,葉煥榮什麼事情都親力親為。


小餐館開張的第二年,附近就建起了一個露營度假村。休息日來這裡露營的客人,高峰時超過8000人,服務人員也有2000多人。小餐館的生意立刻紅火起來。於是葉煥榮一改英國人早打烊的習慣,把營業時間延長到晚上9點半,又籌資擴大了餐館面積。


不到10年,葉煥榮已經擁有了3家餐館和一家外賣店。



△年輕時的葉煥榮


就在這個時候,他讀到了一篇有關酒店業傳奇人物康拉德·希爾頓的文章。


一戰後,希爾頓想買下美國得克薩斯州一家銀行,但賣家不斷抬高價格,他沒能成功。沮喪失意的希爾頓只好先到當地一家旅店落腳,沒想到顧客爆滿,甚至有人睡在大堂里。希爾頓靈光一閃,乾脆買下了這家酒店,從此深耕酒店業,旗下希爾頓集團的酒店如今已遍布全球。


希爾頓的故事激起了葉煥榮的共鳴。當時的他新婚不久,已開始對每天製作香酥鴨和炒麵的工作感到厭倦。

於是,隨著中餐館在英國的增多,深知中餐調料難求的葉煥榮又有了新的想法:為中餐館提供食材用料。


1970年,葉煥榮與其兄弟葉吉榮在伯明翰市中心開了他們的第一家中國雜貨店「榮業行」,主要是出售華人家庭烹調所用的調料、食品等,也供應給餐館和外賣店。而當時的僱員不超過10人。


由於適應了中餐館和華人生活的需要,榮業行大受歡迎。



的確,葉煥榮在重大決策上總是顯示出非同一般的智慧。


很多人都問,為什麼當年榮業行會選擇開在伯明翰而非倫敦,葉煥榮答說,「如果你在倫敦,你只是大池裡的小魚,倫敦太大了,如果在倫敦開一家店,人家隔幾條街的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如果在伯明翰,開店3個月所有人都知道了。」



而且他還看上了伯明翰發達的高速公路網路。


只需兩個半或三個小時,一部的貨車就能將榮業行的貨物送到英國四分之三的用戶手中。所以榮業行成功通過交通網路,迅速佔據華人食物供應市場。


1977年,葉煥榮的弟弟葉利新也從牙買加來到英國,葉氏三兄弟組成了葉氏兄弟公司,出售1000多種商品,很快就把榮業行變成了英國最大的中國貨超市。


雖然餐飲是華人的主要行業之一,它為葉煥榮提供了機會,但葉煥榮卻並不滿足只為餐館配套。


他不斷擴大經營範圍,出售泰國,日本甚至韓國,越南和印度系列食材,讓榮業行逐漸成為英國最大的亞洲商品供應商。



△葉氏三兄弟:從左至右分別是葉吉榮、葉煥榮、葉利新


1994年,為了滿足中國餐館廚師和外賣店的需求,葉煥榮還推出榮業行自家品牌的醬料,設計的都是真正易用的產品。



從中式到泰式的醬料,超過30種口味。



之後的發展中,葉煥榮一直堅持不斷的超越。

其中最大的出奇和超越,就是依託超市帶來的人氣,將「榮業行」升級為華人商業中心,引入銀行、餐館娛樂、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各項服務,使得「一個榮業行就是一個唐人街的升級版」。



△在榮業行商業中心的餐廳


站在這個基礎上,他又把生意推向整個英國社會。


當榮業行決定到倫敦開設分行時,葉煥榮把店開在了離倫敦市中心不遠的克羅伊登(Croydon),而不是中國城。其目的,就是為了服務英國人。


其後發展證明他這一判斷是正確的,「克羅伊登四通八達,不論從周邊城市還是從倫敦市中心都很容易開車到達,連牛津的人也來光顧,顧客大部分是英國人。」


如今克羅伊登的榮業行儼然成為了倫敦的第二個中國城,綠色琉璃瓦加上飛檐和龍鳳裝飾的建築群大氣恢宏,帶有明顯的中國傳統印記,也成為了榮業行的標誌。



榮業行建築上的綠色琉璃瓦片,都是在北京手工製作,再運送到英國。


其中伯明翰的榮業行商業中心外型,以古代四大神獸之一烏龜(玄武)為設計靈感,因為烏龜代表耐心、長壽,很符合葉煥榮對榮業行的期待和要求。


△伯明翰的榮業行商業中心



為了追上電商的潮流,2004年榮業行還推出網上商店。如今,不管是香飄飄奶茶,還是傳統醬料和具備東方特色的鍋碗瓢盆,都能在這裡買到。







現在,榮業行在英國最主要的三大城市倫敦、伯明翰、曼徹斯特,擁有4間連鎖超市,僱員超過300人。

在葉煥榮眼中所有的員工,不論何種膚色,都是這個大家族中的一員。


在榮業行,無論職位高低,只要工作滿20年,都能得到金錶作為紀念。此外,榮業行還有一項特殊福利:所有員工的子女,只要在大學讀書,每人每年可獲1500英鎊資助。


這種東方家族式的企業管理方式,令所有的員工都把企業當成了自己的家,為此而盡心儘力和兢兢業業。



除華人外,榮業行還有來自英國本地和其他族裔的員工,他們主要集中在管理層。


對於這樣的管理模式,葉煥榮認為當地人更了解當地的文化和民俗,和當地社會容易溝通。他們的思維方式更容易對英國市場的動態作出準確和及時地判斷,並有助於引進新的技術和管理方式。


在他的經營理念中,東方傳統儒家思想和西方的管理知識和人才的結合是企業發展的最佳管理模式。



△葉煥榮與員工在春節期間拍攝的宣傳照


處事低調的葉煥榮,在各種華人社團活動中很少看到他的身影,更聽不到他的高談闊論。


但他一直在支持中英交流,曾牽線伯明翰市與廣州建立友好城市關係,還向伯明翰市捐贈了一座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特色的寶塔,成為當地的唯一的中國特色地標。



同時,為了推動中英飲食文化交流,榮業行每年都會舉辦廚藝大賽,鼓勵英國的18至25周歲的青年廚師研究中華飲食文化,並融入自己的創新元素,創作中西結合的創意料理。





每年的廚藝大賽冠軍,除了獲得獎牌獎金外,還會被贊助去香港旅行,體驗東方文化的魅力。



深知教育重要性的葉煥榮,一直心繫中國,積極捐資教育,為中國培養人才。

2000年,他設立了「葉煥榮兄弟助學金」,每年幫助30至35名,經濟上有困難的華人優秀學子3.6萬英鎊,以鼓勵他們攻讀英國大學。



2004年,榮業行又與英國劍橋大學丘吉爾學院聯合設立「葉煥榮兄弟獎學金」,每年全額資助3名來自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中國學生,到劍橋大學進修;並資助2名劍橋大學丘吉爾學院的英國學生,前往中國進修。


談起當初建立助學金的初衷,葉煥榮表示:「以前蔡元培就說過『教育才能救國』。國家發展靠人才,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動力。投資人才不是我個人受益,而是未來中國受益。」



如今,年過七旬的葉煥榮,已處於半退休狀態,每天中午會到榮業行散散步當做運動,還會和員工顧客聊聊天,這是他生活的一大樂趣。


而榮業行作為家族式企業,第二代經營者都是專業人士。葉煥榮的3個兒子分別是藥劑師,電腦工程師和會計師,侄子是律師,他們術業有專攻,但是現在都回來打理家族生意。這些家族第二代成員在讀書期間就從低層做起,利用假期和周末來榮業行幫忙推車。



△葉煥榮和他弟弟、兒子、侄子


為華人事業奮鬥了一輩子的葉煥榮,認為勤勞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但他更強調智慧對於成功的重要性。


幾千年以來,中國文化都讓人勤勞,不要投機取巧。我說不是。很多事情,策略方法不同效果就不同,而且有規律可循,有巧可取,我們要多思考。


他就是這樣憑藉勤懇的勞動與超前的思考,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商業帝國。



還有哪些華人故事


想與我們分享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呀 ~


撰文 | 煎釀三寶@知中ZHICHINA


image | https://www.wingyip.com


本文未經允許請勿轉載,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C O N T A C T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中 的精彩文章:

TAG:知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