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彈藥越多戰鬥力越強?美國大兵深信不疑,退役後雙膝直接報廢

彈藥越多戰鬥力越強?美國大兵深信不疑,退役後雙膝直接報廢

大家在玩CS、使命召喚、吃雞這類射擊遊戲時最怕什麼呢,對手人太多?槍法太准?護甲太厚?No!No!No!最讓人肝顫的其實是換彈匣時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有木有,更怕的是咱家子彈都快打完了,敵人卻還烏央烏央的一大波。每當小兵兵因彈藥中斷或彈藥不足嗝屁之際,總是特別盼望著自己的背包能裝他喵的100個彈匣、彈鼓、彈鏈,神擋殺神魔擋殺魔,那畫面想想都多巴胺井噴啊有木有!既然隨身彈藥數量能讓俺這樣的菜鳥槍手戰鬥力暴增。那現實生活中,是不是士兵攜帶數量逆天的子彈,也能像遊戲一樣橫掃一切牛鬼蛇神了呢?

其實理論上確實如此,攜帶彈藥越多戰鬥力越強,畢竟充足的彈藥可以更持久的戰鬥。但物極必反,超過一定限度彈藥帶的越多反而可能死的越快。畢竟現實中的步兵,並不是我們玩遊戲那樣帶個防彈衣幾個彈匣就能肆意出去浪里個浪了,真正步兵的裝備還是很複雜的。

彈藥越多戰鬥力越強?美國大兵深信不疑,退役後雙膝直接報廢

我們以裝備精良的美軍為例,其單兵裝備分三部分。即防彈衣與模塊化攜行具、作戰包和背囊。其負重也會根據情況不同而發生變化。比如在隨時交戰的環境中,採用的戰鬥負重約為28.6千克,在平時行軍狀態下負重約為45.8千克,而在複雜地形缺乏補給的情況下負重將會達到59.8千克。

其中基礎裝備除了步槍,一般單兵需要攜帶五個彈匣。據說在阿富汗的部隊被要求攜帶10個以上的彈匣,每個彈夾容量30發,還有四發榴彈和兩枚高爆手雷,微光夜視儀,軍用手電筒,帶GPS定位器的手持電話。除了這些作戰裝備,還有其他諸如軍糧的生存保障物資,加起來重量少說50公斤。這其中「增重」的最大原因,還在於防護裝備的重量提升,目前美軍的防彈背心已達到13公斤左右。如今的美軍負重與90年代相比增加了一倍。

可士兵的負重畢竟是有限的,這簡直把美國大兵當驢子使喚,畢竟不是人人都能像蘭博一樣掛滿彈藥還能保持高速機動。因此美軍也開發了提升士兵負重能力的機械外骨骼,和類似於今年珠海航展,湖南兵器展出的機器大狗這類伴隨式後勤機器人。不過目前技術離成熟還差了十萬八千里,遠未到大規模應用的時候。

彈藥越多戰鬥力越強?美國大兵深信不疑,退役後雙膝直接報廢

可能有人會質疑小兵兵,美軍大部分的裝備可以依靠悍馬和直升機運載嘛,又不用開11路遠途奔襲,背的重點又咋了?但實際上現代戰場作戰環境極為複雜,少不了靠雙腿來「奔襲」的犄角旮旯,特別是在地形複雜的城市地區或阿富汗山區這樣,後勤載具無法到達的地形。在這些地方輕裝的武裝分子,不需要與美軍正面決戰,只需要「走位、走位」撒丫子跑,就能讓負重過百斤的美軍吃不消,那夕陽下奔跑的可是大兵逝去的老腰啊。

要知道長期背負一個萌妹砸重量的裝備遛彎,年齡一大得個過勞損傷實屬平常。根據美國陸軍的數據,僅2003年到2009年,美國陸軍由於負重造成肌肉和骨骼傷損而退役的士兵增加了10倍。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離的負傷人員中,有三分之一就是負重傷害造成的,是作戰負傷數字的2倍。每年治療這些疾病的開支超過5億美元。攜帶大量的彈藥看似很有好處,但實際會對士兵的機動性造成影響。額外的彈藥還可能成為壓死「揚基」的最後一根稻草,少壯太努力,老大賴病床,太不划算。

根據作戰需求保持最佳彈藥量才是王道。這事兒不僅適用於步兵,在眾多武器領域同樣存在著最優備彈量。就像如今各國海軍神盾艦對比中,垂直發射單元數量已經成為不少人衡量戰力的關鍵。今年055大驅C位出道的時候,大豬蹄子們在歡呼之餘也耿耿於懷:為什麼不是128個垂直發射單元,連宇宙第一大國都比不過,還怎麼征服星辰大海呢?其實對於這世界上任何國家的海軍來說,在一般情況下,別說增加垂髮數量,甚至都不會把垂髮裝置全部裝滿,而是只帶一部分的導彈以防萬一。

彈藥越多戰鬥力越強?美國大兵深信不疑,退役後雙膝直接報廢

導彈本身是一種異常嬌貴的武器,由於涉及大量精密複雜的結構、檢測維修難度大而且成本高昂。只要搭載在軍艦上,導彈的壽命就將會急劇的縮短。因為軍艦航行時強烈的晃動和高腐蝕的環境,導彈中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等核心結構會出現累計損傷。特別是部分葯柱、以及固體燃料和襯層之間的粘合出現破壞、剝落,這將導致導彈的發動機不能正常工作、甚至發射時引發爆炸。在作戰時,垂髮的數量也並不能決定發射的快慢,軍艦的雷達設備制導才是關鍵。如果一味地堆積垂髮單元擠占制導設備的空間,反而會影響軍艦的整體戰鬥力。

對於空軍也同樣如此,除了殲20這種內置彈艙的五代機會將彈艙滿掛,一般戰鬥機不會滿載作戰的。比如美軍F15在使用複合掛架後可以一次性攜帶12枚AIM120中程空空導彈。可美軍空優作戰時,掛載採用4枚中程導彈加2枚格鬥導彈的配置,最多再掛2枚作戰時可拋棄的大型副油箱,絕對不會採用滿掛狀態。滿掛狀態是航展時,對外發布宣傳需要,才臨時配置的。通俗地講,都是裝逼行為。真正作戰時戰鬥機滿掛,會增加飛行阻力影響飛機機動性,既飛不遠、也飛不高,只有被動挨打的份。

回到攜帶彈藥量這個問題本身,其實彈藥攜帶量的多寡只是戰鬥力的一方面。抗戰時期八路軍裝備很差大家都知道,經常會出現人比槍多的困境,平均每人能夠分配到的彈藥只有個位數。因此當時八路軍打仗單兵配發五發子彈是常態,打完三發就要發起衝鋒。也因為這樣,日偽軍稱八路軍是「三槍八路」。

對八路軍和敵後抗日武裝而言,主要的彈藥來源,仍然是依靠繳獲。一些老兵講,我們捨不得用繳獲而來的子彈,因為上面都是我們犧牲戰友的鮮血。不可否認武器裝備是否優良、彈藥是否充足,都是影響戰爭勝負的因素但起決定因素的還是戰士本身。畢竟如果換成某土豪軍隊,彈藥帶的再多,恐怕也只能幹運輸隊長的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