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你家大米真好吃,我想打包帶走

你家大米真好吃,我想打包帶走






還記得你說家是唯一的城堡


隨著稻香河流繼續奔跑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地道風物(ID:

didaofengwu

),作者百萬。



 




現在反駁人流行說:

我____怎麼了?吃你家大米了嗎?

由此可見,大米在中國人的心裡分量很重。






大米打了個響指


 


早年的新中國,物質匱乏,像大米這樣的精製主食很少。

一整年吃糠咽菜

的孩子,若能吃上一碗白米飯,都能激動得掉淚。

直到1980年之後,包產到戶,白米飯才慢慢走上餐桌。


 


▲ 

農民伯伯種水稻的全過程。圖/視覺中國




時間的指針再往回撥一千多年。唐宋以來,中國的經濟、文化重心進一步向南遷移。

長江中下游的閑置土地,被南下的中原人開墾為魚米之鄉

,國家經濟開始主要依賴長江以南稻作區的糧田賦稅。





▲ 

清乾隆年間《御制耕織圖詩》彩繪。圖/網路




在相同的耕作技術下,一畝(約為666㎡)所產的水稻可以達到3、400斤,要比小麥、粟和黍高出好幾倍。

北宋以前不超過6000萬的人口,到清朝末年達到了4億。

可以見得,水稻的力量,和滅霸的響指有得一拼。





▲ 

廣西桂林陽朔的農民插秧中。圖/視覺中國

 





中國到底哪裡的大米最好吃?




對大米,人們的情感是分裂的。好多人一方面貫徹著「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另一方面踐行著「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對飯店5塊錢一碗的米飯嘖嘖稱貴。





▲ 

鐵鍋煮出來的鍋巴。

圖/網路 


 


我們一方面抱怨著消費降級,另一方面還是很在意大米的產地。

其實,中國產優質大米的地方並不只有黑龍江的五常。


 



▲ 

你家的大米如果也很有很名,歡迎來補充鴨。圖

/Q年


 



中國有名的大米並不止上圖的這些。

好比天津的小站米和河南的原陽大米,都曾風光一時,但因為真米少,假米多

,口碑漸漸被五常的大米牢

牢地壓了下去。







你能分得清秈米和粳米嗎?




先把產地的問題放在一邊。作為吃貨的我們,分清秈米和粳米才是入門課。






▲ 

安徽郎溪,農民正享受著自己的收成。

圖/圖蟲·創意


 


粳(jīng)米,是大米界的賈玲

(???)多產於北方,矮胖,成熟期比較晚,所以積攢了更多的風味物質。粳米吸水性較弱,意味著煮飯不出米,但每一粒都實實在在,軟軟糯糯。





▲ 

粳米本人。

圖/圖蟲·創意


 


(xiān)

,像仙女一樣

,是大米界的林志玲

,身材苗條,多產於南方。世界上有80%的大米都是秈米,所以註定了它走量產的普惠路線。秈米口感偏硬,吸水性強,有一煮就膨脹出一大鍋的既視感。





▲ 

秈米本人。圖/圖蟲·創意


 


即使你不知道中國到底哪個地區的大米最好吃,只要你辨清楚了粳米和秈米,就能根據它們的個性,順藤摸瓜,找到各地用米做主角的佳肴了。







吃米不完全攻略



宜硬挺

丨揚州炒飯





▲ 

正宗揚州炒飯。

圖/圖蟲·創意 




在中國,如果一盤蛋炒飯不把自己叫做揚州炒飯,都不好意思出來混。但只有包含水發海參、中國火腿肉、水發乾貝、花菇、鮮筍和青豌豆的,才配得上叫揚州炒飯。這可是揚州烹飪協會為之定下的標準。





▲ 

粒粒分明,才是合格炒飯。

圖/網路


 


揚州炒飯用秈米,為的是營造鬆散分明的效果。

米飯的粘性不能高,方便蛋液把它們顆顆包裹,讓蔥油的香氣凝聚在米粒間。


 



宜香粘

丨廣東煲仔飯





▲ 

廣州開平的柴煮煲仔飯。

圖/網路



 


無論鋪在煲仔飯表面的是老派的臘腸、排骨,還是新派的田雞、魚腩和芝士龍蝦,任憑它們在火上歡愉,底下總有粒粒分明的米飯,恭候著食材的油脂。高溫考驗下,

油脂穿過大米間隙,兩者在煲底交融成煲仔飯經典的鍋巴。





▲ 

煲仔飯,來個滑蛋。

圖/廣州吃貨


 


想做好煲仔飯,要用上廣州市增城區特色的絲苗米

,有的店家還會加入廣東或江西產的油粘米,以求香軟與「膠性」的平衡。


 



宜多彩

丨雲南手抓飯





▲ 

雲南省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手抓飯。

圖/許英龍 




巨大的圓桌鋪好芭蕉葉,最外層被檸檬烤魚、酸辣鬼雞、香草烤排骨、包燒豬肉、涼拌豬肚、炸竹蟲圍好,

第二層鋪白米、紫糯米和用「染飯花」染出的黃金米

,中心可以是一鍋養生濃湯,或是各式水果。第一次見雲南手抓飯,沒有人不被雲南人的直接、闊綽和熱情折服。





▲ 

傣族的手抓飯

圖/匯圖網


 


在雲南,傣族、景頗族和傈僳族等民族都吃手抓飯。

正宗的吃法是用手抓一團米飯,與自己喜歡的配菜團在一起,蘸上小碟里的蘸水,一次性塞到嘴巴里品嘗。

拿傈僳族來說,他們平時自己種的米品質並不太好,但逢上親朋做客,必定會拿出自家最好的大米奉上。


 



宜結實

新疆抓飯




不像雲南,新疆的手抓飯又是另一種畫風。烤肉像新疆人的女朋友,熱烈悸動;而抓飯像新疆人的母親,為他們在疲憊無助時帶去溫暖與支持。





▲ 

正宗新疆抓飯,有黃蘿蔔。

圖/視覺中國


 


新疆家家戶戶都做抓飯,

正宗的抓飯有大米、羊油、黃蘿蔔、葡萄乾、皮芽子和鹽

,搭配上羊肉就會有碎肉抓飯、羊排抓飯和羊腿抓飯。食材先炒,再鋪上泡好的米粒燜煮,揭蓋時滿室葷香,讓你恨不得一猛子扎進飯里。





▲ 

去店裡吃的新疆抓飯,種類更豐富。

圖/視覺中國 


 


新疆人做抓飯愛用東北米中

身長結實的那一類

,這樣燜出的抓飯顆粒完整,在羊油的潤澤下簡直可以發光。新疆本地也產米,天山水澆灌出來的稻米粘糯濃香,一般不用來做抓飯,適合單吃。


 



宜freestyle

禿黃油拌飯


 



▲ 

鋪在米飯上的禿黃油。

圖/網路




在《風味人間》里,蟹黃和蟹膏在用蟹殼熬制的油里翻騰。略硬的雌黃,綿潤的雄膏,雙劍合璧,直指人心。

老蘇州會自己熬制禿黃油備在家中,以便在蟹季過後仍能享用。


 



▲ 

禿黃油拌飯。

圖/《風味人間》




禿黃油,

加薑絲、香醋,添進

熱乎乎的米飯里攪拌。讓每一顆米粒都被膏黃包裹,趁

熱吃,一時間異香滿口。

此時,米飯是甘為配角的,它用自己的樸素烘托禿黃油的精湛。所以,具體用什麼品種的米就不必拘泥了。


 



直接吃吧!




南方人在吃到北方米之前,是不知道天高地厚的。用心耕種的粳米,就具備這種把人馴服的魔力。

「飯之甘,在百味之上,知味者,遇好飯不必用菜。」

清朝的大吃貨袁枚是這麼描述米飯的。





▲ 

可以干吃,是對白米飯最高的評價。

圖/網路


 


好米吃在嘴裡,每一次咀嚼都能幸福地打顫。米飯自然地往下滑,彷彿在口腔和食道做按摩一般。此情此景,根本不存在「下飯」這麼一說,說誰下呢?這樣的米才是頂呱呱的「上」!




有的城裡人,為了尋求大米的口味和健康,自己到鄉下承包田地,不施農藥、工業化肥和除草劑;收穫之後,自己買碾米機碾胚芽米和糙米。追求極致,也不過如此了吧?






▲ 

稻田裡養鴨,為水稻提供更多肥料。

圖/視覺中國


 


一碗飯,等於4400粒米,相當於三四叢稻子。如果你一天吃兩碗米飯,一年就要吃掉55公斤大米,相當於一個成年女性的體重。引用數據並不是要告訴你吃米會胖,平凡的大米里除了支鏈澱粉,還有生活的真諦。問問自己,上一次好好吃米是什麼時候呢?










大米,你喜歡吃硬的還是吃軟的?






-END-

 





文丨百萬



設計

Q年







推 薦 閱 讀


點擊標題即可閱讀全文




沒說錯啊,這些古風歌詞就是胡編亂造





江湖是個什麼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周刊 的精彩文章:

那個跳著舞的敦煌壁畫小仙女有理想嗎?
閃耀世界舞台,伊利金領冠驚艷首秀英國FM食品健康大會

TAG: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