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穎兒被狂噴「情商低不合群」:內向者一定要變得外向才能適應社會嗎?

穎兒被狂噴「情商低不合群」:內向者一定要變得外向才能適應社會嗎?




壹心理創作者 | 

 

曜珏


來源:

心理(ID: yixinligongkaike)


人生的重要命題在這裡找到答案




這個世界

對內向者的誤解太多了




一個內向的人活在世上,要遭受的誤解實在是太多了。




如果一個人說話少、朋友少、獨處時間多的話,很容易就會被貼上「不合群」、「性格差」的標籤。



大熱綜藝《妻子的浪漫旅行》里的穎兒,就是這樣一個很難快速適應群體的人。





大家一起聊天的時候,穎兒躲在一邊默默玩手機;







一個人默默在那裡搬行李,也不好意思主動開口讓人幫忙;








居家,內向,安靜,搶不到鏡頭,偶爾冒個泡,大多數時間都縮在自己的殼子里。



在一期節目里,喝了酒的穎兒解釋說,她不表現自己,是擔心說錯話,做錯事被網友罵。




但這也沒能逃開被網友 diss 的結果:





穎兒真是太內向不合群了,應采兒都跟她搭話了,她還不加入大家;


穎兒融不進群體,情商太低,是不是被其他三個人孤立了,一點存在感都沒有。




穎兒的內向性格,讓她在社交場合里更偏向於傾聽而不是急著打成一片。




但是我們的社會,很少會允許一個人按照自己的節奏生活。




曾經不止一次看到過有人問:

內向的人一定要變得外向,才能適應社會嗎?




因為一個內向的人從小到大都會聽到多次這種話:






  • 「你這麼內向,以後肯定很沒出息。」



  • 「內向的性格必須改掉,不然沒法融入社會。」



  • 「你為什麼不能外向一點呢?」



  • 「多交朋友多條路,不懂得靠關係會吃虧!」




他們用你朋友的數量, 來評價你做人的質量

,而你其實只想躲起來假裝隱形人。




在生活上,親戚長輩都覺得你不懂禮貌,嘴巴不夠甜;在工作上,領導、同事覺得你不懂人情世故,無法適應職場。




這種對內向者的偏見,會引來精神上的壓力。當所有人都跟你說,你必須外向才能適應社會時,你也產生動搖了。




內向在這個社會裡,好像變成了一種性格缺陷:

不合群、不合作、不好意思交朋友,越來越多人放棄了探索自己的優勢,轉而追捧「外向者」的特質。




但其實,內向的你,根本不需要改變性格。




只是,

內向的人雖然可以選擇不交朋友,但不能因為內向就拒絕溝通。









內向能為你帶來專註的優勢




為什麼說內向性格本身是沒有問題的?




一是因為性格本身是穩定的,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的,二是因為,內向性格也一樣有很多優勢。




我最喜歡的漫畫作者

藤本弘

,是一個內向的人。




因為不愛交朋友,他在學校經常被欺負,但他沒有逼著自己去融入群體,反而是把所有時間都花在讀書和幻想上。




過分地進行社交,會讓他覺得很不舒服,以至於工作後需要和編輯溝通,他都是讓搭檔出面代他去的。




對外界來說,一個人在職場上不能順利跟人溝通,會被大家 diss 為「失敗者」、「玻璃心」,甚至影響職業前途,但是藤本弘並不在意這些,更沒有逼自己要成為社交達人。




他只是一如既往默默地看家裡的近萬冊藏書,後來和搭檔合用了這個筆名進行創作:藤子·不二雄。




他最出名的作品,是影響了整整一代人童年的《哆啦A夢》。







內向的人們,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




他們能夠心無旁騖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幾乎都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不容易因為外界的信息而動搖自己的選擇。




導演爾冬陞曾說,

梁朝偉

剛來劇組的時候,他都擔心梁朝偉起碼要兩三年才能適應,但是梁朝偉一旦進入鏡頭,狀態就完全不一樣了。




周星馳

從小就是個害羞的人,小時候和媽媽去吃飯,都要拿菜單擋住自己的臉。拍戲時,他內向到要找劉鎮偉談戲時都不好意思直接談,只好偷偷在他的房間里塞紙條。




但是面對電影鏡頭的周星馳,卻是細膩,專註,認真的。他把無數小人物的角色洞察得十分通透 —— 

內向是他在社交上的劣勢,卻是他事業上的極大優勢。







有時候,內向的人可能不喜歡、不擅長主動與人交流想法,這不應該成為他們被評價為「怪人」的理由。




真正內向的人,內心往往都有股強大的力量,足夠讓他們堅定地堅持自我。




他們有大量的時間專註在自己熱愛的領域上,從內心世界獲得強而有力的愉悅。






內向的人


需要變得外向才能適應世界嗎?




作家蘇珊·凱恩曾經在《安靜的力量》里說過,

這世上有 30~50% 的人都是內向者,但我們的社會,從來沒有真正地理解過他們。




一看到內向者就忍不住勸他們外向,逼他們參與社交活動;一說自己內向,就覺得自己天生不擅長社交,就是我們我們對於「內向」和「外向」的最大誤解。




因為

內向和社交恐懼,外向和善於溝通,都是兩碼事。




內向者就算不改變性格,也能正常和外界溝通。




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將人的性格分為外傾和內傾兩種,外傾型的人外向,重社交,自信開朗,熱愛探索外部世界;而內傾型的人內向,重內在,喜歡安靜思考,顯得沉默寡言。




內向和外向的區別,在於他們

「心理能量指向

的方向不同







如果你讓一個外向者一個人在房間待上三五天,他們會很難受,同時也不能理解,那些能在獨處里感到快樂的人,到底是怎麼想的;




反過來說,內向者可以從自己的精神世界裡獲得愉悅,但要不停地和其他人交流,他們很容易就會疲倦。




所以,內向者不和其他人交流,只是因為社交這件事會讓他們疲倦,並不是因為他們情商低。




紀錄片《零零後》曾經花 10 年跟蹤調查了 10 位孩子的成長經歷,其中有一個孩子一一,就是典型的內向者。




她喜歡一個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一個人看書,一個人吃飯,從來不跟其他小朋友玩。老師勸過好幾次,讓她去多交朋友,她都搖搖頭拒絕了。




老師問她為什麼不願意,只有3歲的她認真地想了想,奶聲奶氣地說道:




「我有權力這樣。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選擇。







內向的一一能夠很有條理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從來都不害怕和其他人交流。




「自己開心就好了,獨處能讓自己開心,所以也很重要。」




一一比任何孩子都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她不交朋友,僅僅是因為對他們的話題不感興趣。




長大後的她成為了自推型的人,不需要別人催促,都會安排好自己的學習生活。




而《零零後》里的辰辰,就沒有她那麼幸運。




辰辰上幼兒園的時候,只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南德。




如果南德請假,她寧願站在門口等,也不願意和其他小朋友說話,甚至辰辰轉園後,還是習慣站在門邊等那個不會出現的朋友。






  • 她喜歡一個人待著,哪裡也不去,把毛絨娃娃當成是自己最好的傾訴對象;



  • 她喜歡設計機器人、學習編程,也喜歡跟小動物打交道;



  • 她有很多網上的好朋友,比現實世界和人接觸讓她覺得更安心。




但媽媽談到她的內向性格時,都是愁眉緊鎖的:辰辰本來就是個木訥死板的人,再學一下編程,豈不是以後都沒法和其他人交流了嗎?








為什麼她不能外向一點,意識到要和現實的、真正的人產生聯繫?




14 歲辰辰再一次保持了沉默。




她沒辦法說服媽媽,內向不是一種缺陷。越成長,越迷茫,越不能適應世界。




內向者雖然有性格優勢,但也同樣會遇到社交困擾,因為沒有人喜歡和一個看上去就不需要陪伴的人做朋友,也沒有人會翻過你心裡的牆,把工作機會送到門口。




曾經在《末代皇帝》中飾演婉容的陳冲就說過,自己是個很內向的人,希望別人能夠了解到她豐富的內在。但是每次說到聚會、社交,她就覺得很麻煩,不想出門,無形中錯過了很多交流的機會。




當內向者過分沉浸在自我世界時,就是在無意識地抗拒其他人的接近。




真正對你的人際關係造成影響的,是你表現出來的冷漠和對社交的抗拒。




儘管如此,你需要改變的從來不是內向的性格,而是欠缺的人際交往技巧。






內向的人可以選擇不交朋友


但不能逃避溝通




怎樣才能讓別人理解你只是內向,不是情商低?




怎樣才能更好地在集體中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




內向不會讓你在溝通中失敗,但是欠缺的溝通技巧會




有些內向者會遇到一個陷阱:很多內向的人會不好意思推銷自己,覺得稱讚自己是一種炫耀,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他們不知道怎樣應對寒暄、客套話,害怕自己不夠禮貌,又害怕尷尬。




而且,心理學家 Shawna Courter 甚至提出過一個「社交宿醉」的概念:

內向者在經歷強度超出自己承受範圍內的社交之後,會感到十分疲勞,甚至出汗、不舒服等癥狀,就像喝了烈酒後的宿醉一樣。




經歷太多失敗後,由於內心世界的愉悅實在是太足夠了,所以他們反而會長久地縮回殼子里,再次表現得對外界漫不經心。




橫亘在內向者面前的,是內心世界舒適區的呼喚,和對外界陌生的不適應。




那麼,一個內向的人應該怎樣才能適應社交呢?




答案是主動去理解別人,主動去溝通,硬著頭皮也要上。




羅永浩就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過:




「別看我能在台上說這麼多話,其實我是個很內向的人。參加超過 5 人的飯局我就會全身不舒服,必須得狠狠讀一天書才能緩過來。」








他說一開始去出席圈子的聚會,實在是太難受了。但是要在外向者主導的世界裡完成自己的事業,他也只能硬著頭皮上。




結果他發現,逼著自己去了十次八次飯局之後,這個情況慢慢地就改善了。




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與人溝通是一種需要鍛煉的能力,單純把社交上的失敗歸結到了「性格內向」身上。




但其實,跨過了那個坎之後,你會發現走出第一步沒有那麼難。因為你本來就有能力,只是還沒習慣。




其次,是不要盲目羨慕外向的人,找到你最熱愛的東西,讓它來激發你的另一面。




這世界上沒有 100% 的內向或者外向者,每個人其實都同時兼有兩面。




心理學博士 Brian Little 認為,了解到自己是外向者還是內向者是好事情,但你不應該被性格定義。




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自由特性,找到那些你最關切的東西。




比如,他是個內向的人,去參加聚會都要抽出時間躲進廁所獨處幾分鐘;但是對著學生卻有滔滔不絕的表達欲,因為他關心自己的學生,希望把知識教給他們。




這時候,他的自由特性就勝過了內向的束縛。




說相聲的

郭德綱

,看上去是一個很外向的人。但他在《魯豫有約》中提到過,自己在台下是很安靜、很內向的,甚至去陌生一點的朋友吃飯都不願意。







但是他說,一旦去到一個特定的環境或者舞台上,就感覺有什麼東西附體一樣,突然就變得外向了。




簡單來說,內向者顯得不合群,可能是沒有挑對群體,或者領域。




接納自己的性格和處世模式,學會判斷哪些場合能讓你感覺到安全,哪些場合是你無論如何都不願意去的,哪些場合可以激發你的表達欲,就能在社交和獨處之間找到屬於你的平衡點。




去 KTV 聽震耳欲聾的歌聲會讓你覺得很痛苦,但是和幾個同事去吃一頓飯則是可以接受的;為了合群而去參與定向越野會讓你累到幾天都不想出門,但是和新朋友去美術館、圖書館一日游會讓你感到舒適。




最後,給自己一點勇氣,從內心的小世界裡走出來。




不是說交到三五個朋友之後,就可以永遠待在殼子里不出來了。




請偶爾也把你柔軟的一面展示給其他人看,讓別人有機會更了解你多一點點。




一個人可以主動選擇不交朋友,但如果因為不溝通而錯過很多美好的事情,不是太遺憾了嗎?




希望所有的內向者們,都能在從內心世界獲得能量的同時,能更好地迎接世界的擁抱。




——  END  ——




作者:

曜珏

,也想成為照亮你的光芒。本文轉自公眾號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有心事,看壹心理。2000萬年輕人的心理進化部落,人生的重要命題在這裡找到答案。




害怕與你擦肩而過,


請記得星標置頂我!








?? 向左滑再來幾篇

 

 

 

  


我花了200塊體驗了一次情感挽回服務,沒想到...

 

 

 

 

 


你是在哪一刻,把自己殺死的?

 

 

 


蔣勁夫式家暴,還會改嗎?|將軍知道



新書《世界偏愛自愈自樂的你》


正在全網熱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們心裡都有病 的精彩文章:

好男人是能培養出來的嗎?|將軍知道
別只看臉了,牙白也很重要啊!牙膏伴侶讓你7日告別小黃牙!

TAG:我們心裡都有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