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 將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 將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記者 孫自法


  北京時間12月8日凌晨2時23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中國月球探測的新旅程——嫦娥四號後續將經歷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最終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測及巡視探測,並通過已在使命軌道運行的「鵲橋」中繼星,實現月球背面與地球之間的中繼通信。

  航天專家稱,月球背面具有獨特的電磁場環境和地質特徵,特別適合開展低頻射電探測等空間天文學研究和月球物質成分探測等科學研究。月球背面著陸探測尚屬國際空白,也有利於增進人類對宇宙未知奧秘的認知。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孫自法 攝

嫦娥四號成功發射,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孫自法 攝


  據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航天局介紹,嫦娥四號任務的工程目標,一是研製發射月球中繼通信衛星,實現國際首次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測控及中繼通信;二是研製發射月球著陸器和巡視器,實現國際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

  嫦娥四號的科學任務主要是開展月球背面低頻射電天文觀測與研究;開展月球背面巡視區形貌、礦物組份及月表淺層結構探測與研究;試驗性開展月球背面中子輻射劑量、中性原子等月球環境探測研究。


孫自法 攝

孫自法 攝


  為增進國際交流與合作,擴大開放共享,嫦娥四號任務中,與荷蘭、德國、瑞典、沙特開展了4項科學載荷方面的國際合作。同時,嫦娥四號還搭載了3項由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重慶大學等中國國內高校研製的科學技術試驗項目。


  嫦娥四號任務於2016年1月經中國國務院批准正式實施,包括中繼星和探測器兩次任務。「鵲橋」中繼星於2018年5月下旬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進入環地月拉格朗日L2點使命軌道,目前狀態正常。

  據了解,以嫦娥命名的中國探月工程自2004年正式啟動以來,此前已圓滿完成4次任務:



  2007年,嫦娥一號任務實現繞月探測,實現中華民族千年奔月夢想;


  2010年,嫦娥二號成功發射,獲得國際最高的7米解析度全月圖和月球虹灣地區1.5米高解析度局部影像圖,並飛至150萬公里遠的日地拉格朗日L2點進行環繞探測,還對700萬公里外的圖塔蒂斯小行星進行高精度飛越探測,不斷刷新「中國高度」;


  2013年,嫦娥三號成功落月並開展月面巡視勘察,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戰略目標全面實現,嫦娥三號著陸器也成為迄今在月球表面工作時間最長的人造航天器;


  2014年,探月工程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任務圓滿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關鍵技術,對中國月球及深空探測乃至航天事業的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孫自法 攝

孫自法 攝

  2014年嫦娥三號任務圓滿完成後,國防科工局牽頭組織開展嫦娥四號任務實施方案調整的論證工作,綜合考慮國際前沿、科學價值、經濟和技術可行性等因素,最終確定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總體方案。


  中國探月工程重大專項由國家國防科工局牽頭組織實施。嫦娥四號任務由工程總體及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地面應用五大系統組成。其中,工程總體由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承擔;探測器、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生產;發射和測控任務由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負責;地面應用系統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承擔,有效載荷由中科院和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相關單位研製。本次嫦娥四號發射任務,也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294次航天飛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腦計劃這麼火 神經疾病不再「摸不著頭腦」
和美倫理委員會前成員:基因編輯嬰兒申請書籤名偽造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