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設鐵牌不準宦官干政,為何明朝還有那麼多干政的大宦官

朱元璋設鐵牌不準宦官干政,為何明朝還有那麼多干政的大宦官

明朝是歷史王朝中,加強中央集權最極端的一個朝代。加強中央集權的目的,就是避免出現皇權以外的其它強大政治力量。然而,明朝最終卻適得其反地形成宦官這種強悍的政治力量。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朱元璋設鐵牌不準宦官干政,為何明朝還有那麼多干政的大宦官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朱元璋劇照 )

其實,說起來,這恰恰是明朝實行的中央集權造成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明朝的中央集權,是從朱元璋開始實施的。朱元璋的中央集權措施,主要包括取消宰相及禁止自由言論等各方面,尤其是取消宰相,可以稱得上是中央集權最成功的措施。

中國古代在幾千年的歷史階段里,形成了相權和皇權(王權)兩級並峙的現象。宰相是整個政府的首腦,朝中大小事情都由宰相來協調。以前宰相基本上只有一個,後來一個宰相管不過來了,變成了很多宰相。軍政管不過來了,又出現文武宰相。比如宋朝,有左右丞相,還有左右樞密使。而且還有叫做參知政事、樞密副使的副職。從某種意義上,這差不多是個集體領導。

但是朱元璋卻一句話,就把宰相職位給取消了。取消宰相職位後,皇帝就直接統管六部,六部直接向皇帝報告事情。

朱元璋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除了取消宰相外,還限制太監的權力。他甚至在皇宮中立了一鐵牌,寫了禁止宦官干政之類的話。

朱元璋設鐵牌不準宦官干政,為何明朝還有那麼多干政的大宦官

(廢除宰相制度)

這樣一來,皇帝的權力就變得非常大,與此同時,皇帝的事情也就變得非常多,工作非常忙。

朱元璋這個人是平民起家的,吃得苦。而且很有政治頭腦,事情理得清。因此,朱元璋雖然非常忙,但是忙併快樂著。

但是到了後世,皇帝都是在錦衣玉食的皇家生長起來,根本不可能吃苦。所以從第二代皇帝開始,就改變了朱元璋的設想。

朱允炆一個人忙不過來,開始設置內閣制度。當然了,內閣和宰相有不一樣的。內閣一般只負責給皇帝提建議,相當於當皇帝的參謀。或者按照皇帝的指示辦事。

既然內閣只是起參謀和傳話的作用,這個作用也可以讓別人來做。而讓太監做這件事,其實比讓內閣做更好。因為內閣的人,還總會發表不同意見,而太監一般只會執行。因此,從明朝的第三代皇帝朱棣開始,又設置了司禮監,設置了提督、掌印、秉筆、隨堂等太監。太監做的事情,其實與內閣是差不多的。

朱元璋設鐵牌不準宦官干政,為何明朝還有那麼多干政的大宦官

(王振劇照)

不過,雖然設置了司禮監,讓太監出來幹事情。畢竟受到朱元璋政令的約束,皇帝們也不好讓太監干更多的事情。同時,朱棣,包括後來的明仁宗、明宣宗兩位皇帝都還比較勤政,因此,在仁宣之前,宦官都沒有翻起過什麼浪子。

但是到明英宗朱祁鈺的時候,情況就發生了改變。朱祁鈺特別貪玩不想幹事,對隨自己長大的貼身太監王振特別信任,什麼事都交給王振去做,再加上朝廷內閣有威望的「三楊」等人相繼去世,因此,秉筆太監王振的權力,就變得空前的大。王振成為明朝第一個干政的太監。

王振為了讓他自己干政更加合理合法,乾脆把朱元璋立的鐵牌子給撤掉了。這樣一來,宦官更不受約束。

王振後來雖然在土木堡事變中,被憤怒的將領打死,王振的黨徒也被清理。但是,太監並沒有因此退出明朝的政治舞台。後期的皇帝,包括正德皇帝、嘉靖皇帝、萬曆皇帝,以及做木匠的朱由校等人的怠政,或者貪玩好耍,或者幾十年不上朝,因此,太監的權力變得越來越大,出現了劉瑾、汪直、魏忠賢等人,他們在明朝的政壇帶起一片濁流滾滾,給明朝的政治生態,帶來了很大的傷害。

(參考資料:《明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精彩文章:

馬皇后長相一般,朱元璋那麼多嬪妃,為何對她卻一直不離不棄
窩闊台是嫡子中最不可能得汗位的,成吉思汗為何偏偏傳位給他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