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城抗戰國軍六倍於敵,為何還是打不過鬼子?

長城抗戰國軍六倍於敵,為何還是打不過鬼子?

作者:呂井旺

長城抗戰是中國全面抗戰前一次極為重要的戰役。

此戰是9.18事件的收尾,因為戰後簽署的《塘沽停戰協定》事實上默認了長城為偽滿洲國的疆界。長城戰役也重塑了華北政局,張學良被迫下野。不過,張學良收編的西北軍余部29軍逐步壯大,日後控制河北、平津成為對抗日軍侵華的第一線部隊。

張學良

抗戰起點「九一八」

日本地窄人稠、資源匱乏,對地廣人稀、資源豐富的中國東北垂涎已久。1925年日本就提出了「滿蒙生命線」理論,在太平洋戰爭後期甚至有「寧失本土,不失滿蒙」的口號。

1929年經濟危機嚴重打擊了日本,底層民眾生活更加惡化。大多出身於農村的軍人就把自己當成改造社會的革新力量。關東軍擅自發動了9.18事變,僅半年就佔領東北。此時日本處於所謂的「大正民主時代」,政黨政客還基本能控制政府,9.18之後天平向軍部傾斜。

丟失東北,張學良是要負主要責任的。畢竟不抵抗命令是他下的,而關東軍當時只有一萬人。如果關東軍失利,這種沒有上級指揮的下級軍官暴走很可能被鎮壓。

張學良和蔣介石

張學良在中原大戰後是民國陸海空副總司令,黃河以北的八省及平、津、青島都歸他管。但是關內事務也極大分散了張學良的兵力和精力,1931年7月石友三又叛張,十幾萬東北軍精銳進入關內平叛。

張學良之所以不抵抗,首先認為自己打不贏。1929年的中東路事件中被蘇聯擊敗,讓張學良對外政策由激進到退縮。其次誤判日軍侵略意圖,尤其之前發生多起日軍挑釁影響了他判斷。最後是民國時期軍閥起起落落,丟了地盤有部隊還可以再起,沒了部隊就沒有了家底。

日軍

東北軍退到錦州,國民政府求助國聯來應付輿論。而此時的日本內閣受軍部脅迫辭職,繼任的首相犬養毅甚至被軍人刺殺,日本的政黨政治實際上結束。

長城戰役

1932年日軍進攻錦州,張學良又不戰而退。3月1日,日軍成立了偽滿洲國並且宣稱長城以北的熱河省是滿洲國領土,國民政府也通知張學良日軍要進攻熱河。但當時的熱河被張作霖義兄弟湯玉麟控制,張學良指揮不動他,處置又怕他投敵。

湯玉麟

國民政府寄予厚望的國聯開會討論李頓調查團報告,美國和英法控制的國聯表現不承認滿洲國的態度。日本對此一方面準備退出國聯,另一方面決定佔領熱河作為武力回應。

熱河有東北軍在10萬人以上,後方的東北軍和其他派系軍隊也有十多萬。但是1933年2月23到3月11日,熱河全省到長城一線十幾天就全丟了。湯玉麟的部隊不是降就是逃,其他的東北軍也都是一戰即退,省會承德更是被128名日軍騎兵佔領。

全國輿論嘩然,紛紛指責張學良,張學良被迫宣布下野出國。蔣介石派何應欽坐鎮北平指揮,同時調中央軍北上長城一線。

長城一線的山海關在1月3日就被日軍佔領,東北軍何柱國部進行英勇抵抗。但是傷亡過半隻能撤退,到10日山海關的要道都被佔領。

長城古北口是通往北平的要道,9.18時駐防北大營的107師在關外堅持阻擋了日軍第十六旅團3天。後來107師潰退到古北口,此處還駐防著東北軍112師。這時在南方穿著單衣的中央軍25師也趕到古北口,杜聿明回憶一路都是混亂的107師潰兵。

杜聿明

112師師長是張學良叔叔張作相的兒子張廷樞,他要求與107師一併撤退。軍長王以哲要求112師留下駐防,雙方發生激烈爭吵。

25師師長關麟征也堅決不同意尚未作戰、齊裝滿員的112師撤走,爭吵4個小時後決定25師和112師共防古北口。由於一線核心陣地歸112師駐防,張廷樞很不滿認為25師是督戰隊。

關麟征

10日,日軍進攻半小時就拿下了370高地,並在上面架炮轟擊另一個高地將軍樓。雙方爭奪將軍樓到11日中午,日軍第八師團長親自上前線指揮,將軍樓失守。這時張廷樞沒有同25師商議,直接越過友軍陣地撤退。25師一線制高點全部丟失,145團還被隔斷。

師長關麟征親自帶隊攻擊將軍樓,結果被手榴彈炸傷,沒有奪回高地但是接回了145團。25師堅持到12日潰退,傷亡4000多人。由於天險已失,17軍後來又投入2師、83師仍然被步步攻破。17軍在古北口傷亡了一萬餘人,日軍的戰報也稱大部分的傷亡是在古北口。

長城抗戰里最出彩的就是宋哲元29軍大刀隊,但是日軍戰報里喜峰口、羅文峪死80傷173人。29軍戰報里己方傷亡2000人、殲敵6000人的大勝肯定有水分的。

大刀隊

大刀隊的作用也有疑問,畢竟在平型關等戰鬥里日軍白刃戰的能力是很強的。當然日軍戰報也有不少水分,而且還沒有算偽軍損失。日軍招募了3萬偽軍很多都是土匪,不過因為沒有紀律和擾民被日軍遣散了不少。

長城抗戰里中國軍人真是以血肉相抗,29軍109旅趙登禹將軍在夜襲前說:兩日夜以來,已傷亡一千名以上。在喜峰口趙登禹親率特務營攻佔一個高地,全營傷亡400餘人(一營大約500人)。

趙登禹

29軍全軍2萬人,總共才10門山炮和百挺重機槍。中央軍17軍把日軍一個大隊(1000人左右)包圍在興隆縣,從3月底圍困到4月初,最後這個大隊還跑掉了。由於裝備、訓練乃至戰術的落後,中國軍隊遭到了極大的損失。

29軍軍長宋哲元

長城戰役的影響

此時長城一線已經聚集了中央軍、東北軍、晉軍、29軍等25萬人,日軍大約4萬人,但是到了4月長城各個關口都相繼被日軍攻佔。日軍不願意讓部隊被牽制在長城一線,5月開始越過長城進攻冀東地區。

最後中日簽署了《塘沽停戰協定》,這個協定不僅讓承認日軍佔領長城一線還在冀東划了一個非武裝區。平津門戶大開,冀東也為漢奸佔據。

日軍佔領長城

實際上日軍作戰範圍是受戰略目標和國際外交的制約,而非軍事能力的原因。當時中日軍力差距比後來的全面抗戰還大,而且前線軍隊都是不受國民政府待見的雜牌軍。

蔣介石一度希望以反共反蘇的共同立場協調與日本的關係,而關東軍的報告則認為蔣介石反共後依然會反日,所以沒有協調的必要。日本發動熱河長城戰役期間正值蔣介石對蘇區的第四次「圍剿」,主張「攘外必先安內」的蔣介石也多次拒絕抽調主力北上抗日。

長城抗戰雖然失敗了,但是這是9.18後中國軍隊在華北第一次大規模抵抗日軍。長城抗戰激發了全國各界的抗日熱情,促進了抗日救亡運動。29軍大刀隊的勝利傳遍全國,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日信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熱軍事史 的精彩文章:

刀口舔血:美國私人軍事公司有多強大?

TAG:冷熱軍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