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湘軍厲害,還是淮軍厲害

湘軍厲害,還是淮軍厲害






湘軍和淮軍是中國近代史上兩支重要的軍事力量。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後,遭遇的最強勁的對手並非清王朝的國家軍隊,而是由曾國藩從民間招募組建的湘軍,以及後起的由李鴻章招募和率領的淮軍。




那麼,湘軍、淮軍是如何興起的?這兩大王牌部隊又各自有怎樣的特點?為什麼淮軍在軍事近代化的步伐要遠超湘軍?本文將為您一一解析。



1


湘軍出山


曾國藩



曾國藩是湖南湘鄉人。少時熟讀詩書,後科舉入仕,在京城歷任兵、工、刑、吏各部侍郎,官至二品。1852年,因母親病逝回籍守孝。時太平軍已兵出廣西,攻入湖南。次年初,清廷命他幫同湖南巡撫張亮基辦理湖南團練鄉民。隨後他坐鎮長沙,以「湘鄉練勇」為基幹,抽調各縣「壯健而樸實」的勇丁成一大團,後又招募兵員,擴編成為湘軍。




1854年春,湘軍水陸兩軍練成,計有各式船隻430餘艘,各式炮570餘門,陸營、水營各5000餘人,外加水手人等,全軍總計約17000人,於長沙會齊後,曾國藩發布《討粵匪檄》,破門而出,向太平天國宣戰。


 


與八旗、綠營相比較,曾國藩編練的湘軍自有其鮮明的特點。曾國藩十分痛恨八旗、綠營各級軍官的腐敗,他由此以理學精神為號召,尋找那些具有「忠義血性」的儒生來帶兵。一時間,眾多有志有才的湘籍士子圍聚在他的身旁。湘軍軍官中,儒生過半,成為其主要特色之一。為了防止潰兵滑勇把種種惡習帶入湘軍,曾國藩強調募集邊僻地區的山民。他還讓帶兵官自行回鄉募兵,以一地之兵集中於一營,用鄉誼故交維繫部隊內部的情感,以求在作戰中互助互力。

 


鑒於清朝國家軍隊平日肩負大量的警察職能,戰時只能抽調,臨時命將率領,結果兵將不習,兵兵不習,勝則相妒,敗不互救。曾國藩建立了自己的指揮體系,由大帥到統領到營官,不越級指揮,職權歸一。由於清朝國家軍隊戰時臨時抽調編組,各部攜帶的火器往往不一,且因遠程調派運輸困難而缺乏重火器,曾國藩在營制中注重輕重火器與冷兵器的恰當比例,並為解決運輸問題而專門設立了「長夫」,類似於今日的運輸部隊,這使得湘軍的火力比各處清軍皆強。


 


清朝水師以往多設於沿海,長江各省綠營所編戰船甚少。為對付太平天國的水營,曾國藩亦相應成立了水軍,以水制水。這使得在鎮壓太平天國的戰場上,湘軍是唯一一支可以水陸協同作戰的力量。而且水軍的建立,也為湘軍陸師的快速機動提供了便捷的運輸條件。清朝國家軍隊餉俸低下,兼之士兵多有家小,難以維持生計,需作別項經營。而湘軍實行的是厚餉制度,所招募的士兵多為青壯年,無家小之累。在當時農村凋敝的湖南,厚餉吸引了眾多苦於生計的山民,使湘軍有了充足的兵源。


 


2


曾國藩遭猜忌




湘軍的餉源,主要靠厘金的挹注。厘金的徵收,始於1853年。當時,清軍正與太平軍在江蘇揚州附近交戰,為籌措軍費,由在江北大營幫辦軍務的刑部侍郎雷以緘籌劃,開始在仙女廟等鎮開徵厘金,不久便被推廣到其他地區,進而遍及全國,成為晚清一項重要稅收。厘金依其課稅物品的不同,主要分為百貨厘、鹽厘、洋葯(指進口鴉片)厘和土葯(指本國所產鴉片)厘四大類。其中以百貨厘舉辦最早,範圍最廣,它的課稅對象,多為日常生活必需品,諸如糧、棉產品乃至針頭線腦等小百貨,都在課徵之列。清政府依靠厘金制,每年搜括到數以千萬兩的銀子,在解決其亟感緊迫的籌餉問題上,起了重要的作用。湘軍也靠厘金的挹注,維持和擴編。


 


曾國藩統領湘軍出山後的戰功,使咸豐帝甚慰。當曾國藩在與太平軍交戰告捷時,咸豐帝曾喜出望外地說:「不意曾國藩一書生,乃能建如此奇功!」並準備讓其署理湖北巡撫。可是在旁的軍機大臣卻提醒他:




曾國藩以侍郎在籍,不過是匹夫一個,登高一呼,從之者萬餘,恐怕很難說是國家之福。




咸豐帝聽了,沉默良久,遲遲沒有向曾國藩等漢族官員委以地方軍政大權。


 


因此,湘軍在戰場上的推進,並沒有給曾國藩帶來太多的喜悅,相反卻引來了不少煩惱。由於曾國藩沒有地方大權,其所帶湘軍處於客軍之位,軍餉物資主要仰求於當時的主戰場江西。江西官吏往往視之為額外負擔,事急則用,事過即棄,戰勝不予獎勵,戰敗則譏笑百端,且不時以停止供餉相要挾。這就不能不使曾國藩時時有寄人籬下之感。




一氣之下,曾於1857年借其父去世之機,離軍回鄉奔喪,後又奏請在家守三年之制,原想以此要挾咸豐帝委以地方實權。殊不料咸豐帝順水推舟,批准了曾國藩的守制請求,使得曾國藩弄假成真,有苦難言。好在由他一手編練起來的湘軍,從上到下對他仍忠心耿耿,他在湘軍中的統帥地位,誰也無法取代。所以1858年當戰場再次告急時,咸豐帝只得諭令曾國藩再度出統湘軍,帶兵赴援浙江清軍。


 


此後在曾國藩的率領下,湘軍在浙江、江蘇、安徽、江西等省戰場上與太平軍激烈交戰,互有進退,仍是太平軍最兇悍的敵手。1860年,清廷終於委派曾國藩任兩江總督、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次年,又奉命統轄蘇、皖、贛、浙四省軍務,巡撫、提鎮以下官員悉歸他節制,後又為協辦大學士,權勢顯赫,成為晚清政壇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3


淮軍的組建




繼曾國藩的湘軍之後,又有李鴻章率領的淮軍迅速崛起。李鴻章是安徽合肥人。少年飽讀四書五經,1847年,24歲時進京趕考。有機會在京城拜見曾國藩等達官貴人,中式後任翰林院編修。1851年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後,奉旨回鄉督辦團練,抵擋太平軍。1858年底,投入曾國藩的麾下,充當類似參謀的幕僚。




李鴻章


 


李鴻章之所以投靠曾國藩,有著歷史的淵源。早在李鴻章於京城求見時,曾國藩就認為此人「才可大用」。後來,曾國藩因患肺病居城南報國寺靜養,李鴻章時來探望,「執弟子禮甚恭」。李鴻章得中進土,曾國藩十分高興,對他很器重。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後,曾國藩和李鴻章各自回鄉辦團練,相隔千里,曾國藩仍不忘關照這位後生。1853年,太平軍進攻廬州時,他的另一個門生、湘軍大將江忠源接任安徽巡撫。曾國藩立刻寫信向其推薦李鴻章,希望李鴻章能得到重用。這時見李鴻章前來,極為高興,師生二人連日作長夜談。此後,李鴻章成為曾國藩的得力助手。




1861年秋,為了增強鎮壓太平天國的兵力,曾國藩將醞釀已久的編練淮勇的計劃付諸實施,而組建這支軍隊的重任,就交給了李鴻章。從1861年12月至次年3月,李鴻章開始招募廬州團練籌建淮軍的活動。




淮軍的招募辦法完全效法湘軍,即由大帥選拔統領,統領選拔營官,以下哨官、隊長依次選拔。作為未來的統帥,李鴻章的主要任務就是選將。儘管李鴻章本人沒有回鄉,招募工作卻進行得很順利。1862年初,第一批樹、銘、鼎、慶四營,就趕到安慶集中了。




淮軍士兵制服




曾國藩對於這批新招的淮勇極為關注。第一批四營到安慶不久,他就親自召見了各營統領張樹聲、劉銘傳、潘鼎新、吳長慶以及準備充當營官的周盛波、周盛傳、吳毓芳等十餘人。為了觀察這些人是否「將才」,曾國藩故意讓他們在走廊上等了兩個小時,其中張樹聲最為沉著耐心,而劉銘傳則十分惱火,怒形於色。結果這兩人尤得曾國藩賞識,對李鴻章大加稱讚。


 


不僅如此,曾國藩還親手為淮軍各營制定營制。考慮到新編淮軍力量單薄,他示意李鴻章可向曾國荃、李續宜、鮑超等部求兵借將,併當即調撥太平軍降將程學啟統帶的二營和新從湖南招募的四營湘軍歸李鴻章統率,還把兩江督標親兵二營,也送給李鴻章。於是,這支東挪西移、由李鴻章統領的淮軍初具規模。1862年3月4日,李鴻章偕同曾國藩一起到安慶校場檢閱各營,淮軍正式宣告成立。


 


4


李鴻章上海發跡




淮軍組建時,曾國藩的意圖一是以這支軍隊接替江北防務,使曾國荃部能夠全力進攻天京;二是以陸營配合淮揚水師,進駐揚州、鎮江,確保湘軍後方及餉源安全。但這時出現了一個新情況,就是上海紳商派代表前來安慶,請求曾國藩發兵增援。


 


上海是當時中國最大的通商口岸,1860年太平軍第二次打垮清軍江南大營後,江浙地區的地主豪紳紛紛逃至上海避難。太平軍的兵鋒也曾直逼上海,形成合圍之勢。只是憑藉西方列強的庇護,上海才得暫時「保全」。面對這種困境,以江蘇巡撫薛煥、買辦楊坊、士紳潘曾瑋為代表的上海官紳,一方面積極鼓動租界內的外國軍隊「會防」,另一方面急切盼望得到湘軍的支援。1861年11月6日,金匱知縣華翼綸趕到安慶遊說,特別指出上海繁華,每月可籌餉60萬銀兩。曾國藩聽了頗為心動。緊接著,戶部主事錢鼎銘、候補知縣厲學潮、候選訓導張瑛等三名代表,奉江南團練大臣龐鍾璐之命,也趕抵安慶求援,終於促使曾國藩決定派兵增援上海。


 


起初,曾國藩打算派其弟曾國荃率兵援滬。不料,曾國荃一意要攻下天京,立個頭功,沒有興趣赴援上海。而時年38歲,早就不想長期寄人籬下的李鴻章,正想有機會獨掌權柄,出去闖蕩一番,便抓住這個機遇,「堅請赴申」,終得曾國藩允諾。




久有騰雲大志的李鴻章心中大喜,但為不露心跡,以免遭人猜忌,又特為致函曾國荃,語氣謙恭,故作姿態,稱自己是代為出征云云。1862年4月5日,首批淮軍搭乘英國輪船從安慶開赴上海。次日,李鴻章也登輪啟程,二天後抵達上海。至6月13日,淮軍全部抵滬。從此,李鴻章有了一個新的活動天地。




李鴻章書法


 


李鴻章率領淮軍剛到上海,清廷就任命他署理江蘇巡撫,從中可以看出清廷對這支武裝的重視,當然其中也包含著扶持淮軍以遏制湘軍的意圖。這就更給了李鴻章施展身手的機會。




5


中國軍隊的近代化起步


 


與湘軍相比較,淮軍最大的特色在於其武器和訓練的近代化。




淮軍初到上海時,芒鞋短衣,布帕包頭,遭到在滬外國軍隊的訕笑。但不到一年,在李鴻章的操辦下,這支軍隊面目一新,「盡改舊制,更仿夷軍」。除留劈山炮隊作為進攻掩護外,所有刀矛、小槍、抬槍各隊均改為洋槍隊。改制後的淮軍一營,人數依舊,但火力配備大為增強。




按湘軍舊制計,每營小槍百餘桿,抬槍24桿,共120多桿,均為前膛裝葯,況且藥線燃放的舊式槍械,易潮難燃,缺點甚多。新建的淮軍洋槍隊,一營有洋槍三四百桿,其洋槍雖仍系前膛裝彈,但已改為銅帽底火,射程和火力都數倍於舊式小槍。每營所攜的劈山炮也由原先的二隊增為十隊,因此這時的實際火力,一營至少可抵以前的兩營。


 


在洋槍隊之外,李鴻章還建立了獨立的洋炮隊。隨著淮軍普遍使用洋槍、洋炮,軍械的供應成為一大問題。作為統帥的李鴻章,深知購買只是一時之策,設局製造才是根本大計,於是在1863年和1864年,先後興辦了隸屬淮軍系統的上海炸彈三局和蘇州洋炮局等近代軍事工業。




營制和裝備的變更,使得原來的營伍陣法,顯然不能適應新式武器作戰的要求。於是,李鴻章先後僱用一批洋教練,在各營中訓練「洋操」即西式操練。可以說,淮軍是中國第一支較為系統地接受西方先進武器裝備和訓練的軍隊。




後起的淮軍,在軍隊的近代化步伐上,遠遠超過湘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單就各自的主帥而言,差異也是明顯的。曾國藩為人守拙持重,其思想深處更多地受到正統儒學的影響,而李鴻章的性格則落拓不羈,對人對事均採取注重實際的態度。曾國藩作為統領全局的主帥,主要職責在於運籌帷幄,自然不及獨當一面的李鴻章對洋槍洋炮的深刻體驗。




再加上,李鴻章駐軍滬上,中西交匯,五方雜處,地理上的便利也促使他能得風氣之先。而對於軍隊的發展來說,主帥的態度與抉擇所起的作用,無疑是不言而喻的。


 


配備了西式武器的淮軍,在與太平軍的交戰中,異軍突起,驍勇兇悍。李鴻章因此聲名大振,並在他的周圍,以淮軍將領為骨幹,逐漸形成一個龐大的淮系集團,在晚清政壇上頗具實力和影響。





小編強烈推薦:

《道德經》





小編有話說:一些頂級的智者、科學家、藝術家、政治家,如:萊布尼茲,黑格爾,海德格爾,尼采,貝肯鮑爾,阿諾德?湯因比,湯川秀樹,卡普拉,李政道,托爾斯泰,唐玄宗,宋太宗,魯迅,朱元璋,魏源,毛澤東……他們從

《道德經》

中獲得了哪些智慧的啟迪?

《道德經》在國外非常受人仰慕,很牛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各國經典名著中,被譯成外國文字發行量最多的,除了《聖經》以外就是《道德經》。

《道德經》是有史以來譯成外文版本最多,海外發行量最大的中國經典。僅5000言的《道德經》也是世界上創造名言最多的巨著之一。

在Google網站上,搜索到的Taoism(天道思想)比「natural law」(自然法)條目還要多。在中國,《論語》比《道德經》影響大,在海外,《道德經》比《論語》影響大。

事實上,老子的思想不僅被看作是中國人的精神財富,更被看成是全人類的精神財富。



《道德經》有些語言極為精闢,是至理名言,至今是成語、格言、座右銘。如:「天長地久」(七章)、「上善若水」(八章)、「少私寡慾」(十九章)、「弱之勝強,柔之勝剛」(七十八章)、「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四十六章)。有的原句,今已演變為警句,廣泛流傳。如:「功成,名遂,身退」(九章),現為「功成身退」;「知其白,守其黑」(二十八章),現為「知白守黑」;「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四十五章),現演變出「大智若愚」;「天網恢恢,疏而不失」(七十三章),現為「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現為「知足常樂」;「寵辱若驚」(十三章),現「寵辱不驚」

上圖文字是否熟悉?沒錯,看過《青雲志》的朋友肯定都很熟悉這段話,只是,你可能沒想到,這句話也是出自《道德經》吧!

《道德經》句式整齊,大致押韻,

為詩歌體之經文。讀之朗朗上口,易誦易記。體現了中國文字的音韻之美。如「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二章)、「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三章)、「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四章)、「其政悶悶,其民淳淳」(五十八章)。這些詞句,不僅押韻,而且平仄相扣,有音韻美,也有旋律美。朗誦經文,是一種美的享受,在音韻之美中體味深刻的哲理。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

倫理學

、政治學、

軍事學

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先秦諸子、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沒有不受老子影響的。它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學、宗教等等方面。據元朝時的不完全統計,先秦以來,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時就超過三千餘種,具有代表性的不少於一千種,從側面說明了《道德經》的巨大影響。

歷史評價


司馬談(西漢史學家司馬遷之父)在《論六家要旨》中說:「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司馬遷在《史記》說:「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執,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後,故能為萬物主。有法無法,因時為業,有度無度,因物與合,故曰:聖人不朽,時變是守。虛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綱也,群臣並至,使多明也。」


晉代哲學家王弼:「老子之書,其幾乎可一言以蔽之。噫!崇本息末而已矣。」


唐玄宗:《道德經》其要在乎理身、理國。

理國則絕矜尚華薄,以無為不言為教。理身則少私寡慾,以虛心實腹為務。


宋太宗:伯陽五千言,讀之甚有益,治身治國,並在其中。


宋真宗趙恆:「老子《道德經》,治世之要」。


歐陽修:「老子為書,其言雖若虛無,而於治人之術至矣。」(彭耜《道德真經集注雜說》卷上)


蘇轍:「言至道無如五千文。」


明太祖朱元璋:「朕雖菲材,惟知斯經乃萬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


清未思想家魏源:「老子之書,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老子》救世之書也。故二章統言宗旨。此遂以太古之治,矯末世之弊」。


嚴復在《老子道德經評點》中說:「夫黃老之道,民主之國之所用也。故能『長而不宰』,『無為而無不為』。君主之國,未有能用黃老者也。漢之黃老,貌襲而取之耳。君主之利器,其惟儒術乎!」


魯迅:「不讀《老子》一書,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林語堂在《老子的智能》中說:「老子的雋語,像粉碎的寶石,不需裝飾便可閃耀。」他還說:「我覺得任何一個翻閱《道德經》的人最初一定會大笑,然後笑他己竟然會這樣笑,最後會覺得現在很需要這種學說。至少這會是大多數人初讀老子的反應,我己就是如此。」


毛澤東:「《道德經》是一部兵書」。


郭沫若《中國史稿》第一回中寫道:「《道德經》是一部政治哲學著作,又是一部兵書」。


尼采: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tuò)手可得。


康德:「斯賓諾莎的泛神論和親近然的思想與中國的老子思想有關」。


黑格爾:「中國人承認的基本原則是理——叫做『道」」;「道為天地之本、萬物之源。中國人把認識道的各種形式看作是最高的學術……。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經》,最受世人崇仰」。


威爾·杜蘭:或許除了《道德經》之外,我們將要焚毀所有的書籍,而在《道德經》中尋得智慧的摘要。


施羅德:每個德國家庭買一本中國的《道德經》,以幫助解決人們思想上的困惑。


普利高津: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諧的奧秘、尋找社會的公正與和平、追求心靈的自由和道德完滿三個層面上,對我們這個時代都有新啟蒙思想的質。道家在兩千多年前發現的問題,隨著歷史的發展,愈來愈清楚地展現在人類的面前。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

 

 ,被譽為

萬經之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一套國學藏書《道德經全集》,信息如下:


道德經全集國學藏書6卷

原價

258

/套

(共

4

冊)

小編力推價

:只要198元


重要提醒:由於新疆、西藏運費較貴,所以新疆、西藏的朋友如要購買,每套書需補收30元運費差,請新疆、西藏的朋友酌情下單,感謝您的理解!




  小編提醒:


1、如果收到的物品您不滿意,可聯繫

寄件人

處理;


2、

7天

內可與

寄件人

協商退貨,

15天

內仍為您保留換貨的權利;


3、

全國包郵,貨到付款

,敬請放心購買。





  購買方式:



點擊下面

閱讀原文

,填寫

姓名、電話、收貨地址

即可下單,這邊會儘快發貨,貨到付款。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趣聞 的精彩文章:

愛情之城50年來最大的暴亂,全城硝煙瀰漫,歐洲還能去嗎
你不知道的一些重口味歷史真相

TAG:天下趣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