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你的暴躁,是如何保護你的?

你的暴躁,是如何保護你的?


點擊上方↑ 「

心理嚴選

」,看看有多少位朋友關注




來源 | 叢非從(ID:congnotcong)






1






很多人覺得「暴躁」是一個性格,並且認為這是個不好的性格。




所以有的人特別討厭自己的暴躁。




他們常說:我這個人就是脾氣暴躁,我脾氣上來的時候,自己都不認識我自己,根本控制不住。




也有的人非常討厭別人的暴躁。




跟一個性格暴躁的人在一起,就像是跟一個地雷在一起一樣,不知道哪個筋搭錯了就要爆炸一次。



其實人人都會性格暴躁,只是不一定有機會表現。




想把一個好脾氣的人變暴躁,你只需要給他一個孩子,或者一段婚姻就好了。




在親子關係中,有很多爸爸媽媽,看著孩子總是玩手機、打遊戲,說還不聽,就控制不住暴躁了。



看著孩子寫作業笨手笨腳,還三心二意地不專心,這脾氣,罵的時候自己都不願意睜開眼看。




在情感關係中,你眼睜睜地看著另外一個人愚蠢、不負責任、自私、冷漠,你也就覺得自己變了一個人。




絕望到來之前,你會有一種想弄死他的衝動。




暴躁的主要表現,就是看不慣、受不了的事情特別多!




沒耐心、愛發脾氣、遇事急、不理性、難以自控……




暴躁,其實即傷害別人,又傷害關係,也傷害自己。可以稱為「三害」性格了。




有些骨子裡還有點善良的人,也想改自己的暴躁,他們所採用的方式,就是告訴自己「凡事忍耐」、「萬事克制」、「要充滿愛」。



最後,也還是失敗。







除非,你去深入理解暴躁的形成,才能真正改變。



否則,只用意志力來改變,只是一種徒勞的壓抑。





2






改變暴躁前,我們要先學著欣賞暴躁。

欣賞它為什麼來到你的生命里。




暴躁,其實是人在體驗到危險的時候,慣性地自我保護的結果。




那麼我們就要問:暴躁,在保護我們什麼呢?人在暴躁的時候,體驗到了什麼危險呢?




>>>被壓迫




當一個人在你面前喋喋不休的時候,你會忍不住要暴躁。




典型如《大話西遊》中唐僧的磨磨唧唧婆婆媽媽,這個動作讓一向慈悲為懷的觀音菩薩都暴躁了。




說了一句:唐僧,你閉嘴。

並企圖掐死唐僧。




這何止是暴躁,這都是暴力了。





當一個人總是要求你做這、做那,對你的行為指指點點,你會忍不住暴躁。




比如媽媽看著溫暖的太陽告訴你衣服要趕緊收起來,不然一會兒下雨了。




比如甲方告訴你他需要一個五彩斑斕的黑,他要求用ps,不能用photoshop。你會有特別想暴躁的衝動。




你心裡體驗到壓迫感越強,你暴躁的衝動就越強。




當壓迫感超出你的理性值的時候,你就會忍不住暴躁了。




這時候暴躁就是一種保護。




要是別人壓迫你,你還不反抗,告訴自己要心平氣和,

你是有多不會保護自己啊?







>>>被忽視




有很多夫妻,在婚後會有一方變得暴躁,主要源於感覺到了另一方日益冷淡而抓狂。




你還有個問題想討論,他卻說我累了想睡覺。




在感情里,有時候你看著對方總是在玩手機,不理你,你就是會產生一種巨大的想把他的手機奪過來摔了的衝動。




一個人玩到太晚忘記了回家,另外一個人忍了又忍後終於忍到那個人回家了,肯定要大吵一頓。




因為太被忽視了。




你每天工作很忙,家務很忙,接送孩子很忙,很累,另外一個人卻視而不見,在睡大覺,看電視……




你就非常不爽了,這時候你可能連殺了他的心都有了。




有的爸爸媽媽特別用心地輔導、操心孩子的作業,孩子卻三心二意不願意聽,這時候爸爸媽媽的暴躁,其實也可能是因為感覺到了自己的用心被辜負了,被忽視了。




有的人把你當成一個透明的存在,在你面前還對你視而不見。你還要告訴自己「我無所謂,我很平靜」?







>>>被否定或誤解




你可能很努力的做好了一件事,另外一個人卻對你說「一般吧」,你就容易暴躁。




你掛著奶奶留給你的項鏈的照片做微信頭像,有的人評論「一看頭像,就知道很拜金」,你就產生想罵他的衝動。




老公給你買了個項鏈,明晃晃的,到單位里有人跟你說了個「炫富、有什麼了不起的、假的吧」。




這時候你有多大的能量能按捺住自己的脾氣呢?




你除了在心裡吐槽下「傻X」,就差一個機會讓你可以罵出來了吧。




暴躁還有很多別的可能。




有的人是體驗到了失控,特別的抓狂,像有的媽媽輔導作業時的像抓姦一樣的吼叫,就是體驗到了失控。




有的人是體驗到了不被尊重,要奮起反抗。




每個人、每個時候受的傷可能不一樣。




但我們確定的是:




暴躁,不是一個人單方面的結果,而是人與傷害他的環境互動的結果。




暴躁,只是人體驗到無法再承受的傷害後,本能性反抗的結果。




環境和他人不一定真的有傷害他們,或故意傷害他們。




但只要人內心體驗到了被傷害,就可以暴躁了。




人暴躁不是客觀發生了什麼,而是內心體驗到了什麼。








3






所以暴躁是改不了的,因為受傷後反抗,是人的自我保護功能,是人的本能,是非常有意義的。




暴躁不僅改不了,而且也不需要改。




我們想像一下,一個人喪失了暴躁後,會怎麼樣。




當他被壓迫的時候,他告訴自己沒關係;




當他被忽視的時候,他告訴自己不要反抗;




當他被否定的時候,他告訴自己要好脾氣;




他會怎麼樣呢?




兩種結果:




一個是積蓄力量。


終於壓抑到了極限,無法再壓抑下去,來個大的爆發和反抗,看起來更暴躁。




一個是抑鬱。


喪失了反抗能力的人,就是會找不到活著的意義,會抑鬱的。




所以沒有暴躁能力的人,會抑鬱的。




就像一個彈簧。如果你給它壓力,它就要反彈。




壓力越大,彈力越大。




不能反彈的時候要麼就在積蓄力量等待更大的反彈,要麼就是被壓壞了。




所以感激暴躁。




暴躁,雖然讓你活得難看了點,但起碼還讓你活成了一個正常人有的樣子。




然後思考:我們要改的,不是要不要暴躁的問題。而是問自己:我暴躁的時候,我的內心感受到了怎樣的受傷?他暴躁的時候,他體驗到了什麼傷害?




傷害的體驗,有兩個原因造成:




一個是現實刺激,真的有傷害。




一個是對傷害的敏感度。




在同樣的現實刺激基礎上,對傷害越敏感,越容易暴躁。




有的人對否定敏感,有的人對忽視敏感,有的人對被控制、被壓迫敏感,有的人對被不尊重敏感,每個人的敏感點不同。




但在每個人自己的敏感點上,他就是容易暴躁的。




那這個敏感點怎麼形成的呢?




因為小時候承受了太多了。




爸爸媽媽已經對他這麼無數次做了。




所以長大後,這個人就對同樣的刺激承受力很低了。




-如果你生活在一個總是被指指點點的家庭里,長大了你對指指點點就很容易憤怒;




-如果你生活在一個總是被打擊的家庭,你長大後對打擊就很難承受;




-如果你的爸爸媽媽總是不理解你,長大後你對別人的不理解就很容易憤怒;




-如果你小時候總是被忽視,你就容易對忽視憤怒……




有的同學可能會覺得,小時候吃了這麼多苦,不是應該習慣了嗎?




不是的。




小時候吃的苦,人長大了一次都不想再吃了。




所以容易暴躁,是因為這樣的傷害,小時候已經承受太多了,長大了再也不想承受了。








4






那我們知道了暴躁是怎麼回事?怎麼來的?怎麼辦呢?




1.

感謝暴躁,而不是批評暴躁。




暴躁在告訴你,有人受傷了。




受傷沒有應該不應該,疼就是疼,沒有對或錯,你不能告訴自己「你不該疼,這也是矯情的表現」。




暴躁只是一個信號,它在提醒你,你受傷了,你應該去關注下這個受傷。




有人來向你報信,你不應該感謝他嗎?還要批評他,為什麼報信的姿勢這麼難看?




2.

傾聽暴躁,這個傷害是什麼。




你在暴躁,你就問自己,我受到了什麼傷害。




別人在暴躁,你就去問他,他受到了什麼傷害。




這個傷害在說什麼呢?你不該這麼對我,你不應該忽視我、否定我、要求我。




3.

睜開眼看看。




別人在否定你、不理解你、忽視你、壓迫你,讓你覺得很受傷。




多少部分是因為他真的很過分,多少部分是因為激活了你早年的創傷?




你創傷的部分,是你需要自己負責的部分。




你可以去找人談論你的這部分受傷,而不是沉浸在受傷里。




4.

看到需求,並為之負責。




當你暴躁的時候,你的需求是什麼?你應該尊重我、認可我、傾聽我、關注我,這是我的需求。




我們發現了這個需求,我們就要自己為這個需求負責。




怎麼負責呢?




問自己:我可以為這個需求做點什麼呢?




這時候,我們的關注點就從暴躁本身,深入到需求層面了。




我的這個需求,可能是早年的匱乏,是指向自己的爸爸媽媽的,轉移到了當下這個人身上。




5.

選擇。




當你願意為自己的傷害和需求負責,你就可以去找方法了。




我們可以找出應對傷害和需求的至少3個方式。比如你需要孩子尊重你的辛苦付出,除了用暴躁強迫他,你可以做哪些來滿足自己呢?




每個需求,都可以找到至少100種方法,來應對。




使用暴躁本能性反抗,只是其中方法之一。




注意力在別人身上的時候,我們只能抱怨和逃避。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的時候,我們才會去找方法。




這時候暴躁,就成了我們更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一個機會。




當我們想與人親密,就可以使用這個機會。




當我們不想親密,就可以做點什麼保護自己,不必使用這個機會。




應對受傷,只是多一種選擇,而不是只有暴躁。




作者簡介:叢非從,一個深邃、好玩的心理諮詢師,長期在北上深開設「薩提亞自我成長工作坊」和「OH卡探索潛意識工作坊」,著有《自我成長的力量》、《原來,懂比愛更重要》、《找到意想不到的自己》等,他的公眾號是congnotcong,快來把你的靈魂撿回來吧~原標題《性格暴躁,該怎麼辦?| 叢非從》


  猜 你 喜 歡  


7年前被虐慘的虎媽女兒,竟以這種結局回報母親|親子教育最重要的是什麼?





  為 你 推 薦  





陪著孩子學習,不如教會孩子學習。因為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覺學習的能力,是孩子一生受用不盡的財富。


 


逆襲北大《超級演說家》冠軍劉媛媛教你和孩子,

低起點逆襲:普通人快速崛起的26堂修鍊課





▼在了解這門課程前,媛媛有話對你說:






上線一個月,報名人數

破7萬+


掃描下方二維碼立即進入課程





  客官,看過來  




微信後台改版後,容易錯過消息


按下面的 3 步,一秒給我們點亮小星星 ?


每晚九點,用心理學解讀生活







【免費領取心理學資料】




長按二維碼

關注【

心理嚴選


觀點深刻、技巧實用


輕鬆應對事業家庭難題




  猜 你 喜 歡  


?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全文 ?




點完贊,記得留言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嚴選 的精彩文章:

黃牛被注水120斤後跪地求饒:地獄空蕩蕩,惡魔在人間
九型育兒|一篇文章了解你的孩子性格及親子溝通密碼!

TAG:心理嚴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