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葉挺與共產黨人梅龔彬(上)

葉挺與共產黨人梅龔彬(上)

原標題:葉挺與共產黨人梅龔彬(上)


葉挺與共產黨人梅龔彬(上)


蔡長雁

微信版第411期


因各種原因,葉挺曾一度「離黨」(周恩來語),但是在離黨期間,他仍千方百計保持與黨的聯繫,保持與共產黨員的交往。梅龔彬是中共情報界「抗戰三傑」中著名的「隱傑」(另兩位是「怪傑」宣俠父和「英傑」陳希周),葉挺與三傑都有著不解之緣,這裡主要說說葉挺與梅龔彬的關係。


梅龔彬曾是葉挺的下級


梅龔彬(1901—1975),湖北黃梅縣人,又名逸仙,字電龍,筆名龔彬、笈越,化名張柏生等。在武昌啟黃中學求學期間,五四運動爆發,他積極投身學生運動,畢業後考入上海東亞同文書院,1923年在同文書院加入國民黨,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2月,在上海滬西工人罷工鬥爭中火線加入中國共產黨, 從此成為獻身共產主義事業的革命戰士。梅龔彬這種先加入國民黨再加入共產黨的經歷與葉挺倒是相同的,只是葉挺加入國民黨和共產黨的時間都要早於梅龔彬。


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後,黨組織考慮到梅龔彬是湖北人,武漢又特別需要幹部,於是同意他到武漢工作的要求,1927年初梅龔彬偕同新婚妻子離開上海趕赴武漢。1927年3月20日,梅龔彬被武漢國民政府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二師上校政治部主任。


眾所周知,第四軍是北伐戰爭時期遐邇聞名的「鐵軍」,由粵軍第一師改編而成,軍長李濟深,副軍長陳可鈺,參謀長鄧演達,政治部主任麥朝樞,其第十一、十三師留守廣州,第十師(師長陳銘樞,副師長,蔣光鼐,下轄蔡廷鍇的二十八團、孫繩的二十九團、戴戟的三十團)、第十二師(師長張發奎,副師長朱暉日,下轄三十四團,1926年6月前團長為葉挺,後三十四團改編為獨立團先期參加北伐,三十四團重建,團長為許志銳;繆培南三十五團、黃琪翔三十六團)及葉挺獨立團由副軍長陳可鈺指揮開往前線。之所以說了這麼多的人名,是因為他們中大多數日後與葉挺、梅龔彬都有關係。二次北伐開始前,國民政府對部隊進行擴充整編,第十師編入新成立的第十一軍,第四軍則由第十二師、二十五師組成,十二師師長黃琪翔,二十五師師長葉挺,此時梅龔彬到第四軍第十二師任職,算是與葉挺有了交集的基礎。



果然,幾個月後,南昌起義爆發,1927年8月3日,梅龔彬和郭沫若、李一氓、陽翰生等人離開九江,4日傍晚趕到南昌參加起義軍,編入第十一軍任二四師七一團指導員(即團政委)。 此時十一軍軍長正是葉挺,從此時開始,梅龔彬成為葉挺真正的下級。此後,梅龔彬率七一團跟隨葉挺南下,經歷會昌、湯坑等戰役,在流沙部隊被打散,隨之兩人都在地方黨組織的幫助下,從汕頭分別坐船撤退到香港,10月,又分別從香港赴上海向中央報告。12月,聽從黨中央安排葉挺赴廣州領導廣州起義,梅龔彬則奔浙江組織暴動。

共同參加福建事變的運作


葉挺與梅龔彬再次見面已經是五年以後了。1928年8月,梅龔彬赴東京與日本共產黨接頭時被捕,在日本關了一年多。1931年7月回到上海,由於剛從日本牢中出來,又離開上海兩年了,事實上已經漂白了身份,於是組織上就將其轉為秘密黨員,要他利用各種社會關係接觸國民黨上層人士,進行統戰工作,由潘漢年單線聯繫領導,不過組織生活。


這樣,梅龔彬在上海明面上就是大學教授、作家,灰色文化人,儘管他個子矮點,但風流倜儻,服裝整潔,頭髮整齊光亮,清瘦的臉上戴一副近視眼鏡,看起來為人敦厚,深沉,詼諧,做事謹慎,行俠仗義,見義勇為,肯幫襯,善守秘密,因而交遊甚廣,人緣很好,很快就結交了一批大人物,特別是在日本結交的神州國光社(由陳銘樞集資收購,實際控制)的進步文人王禮錫和胡秋原,則直接讓他進入神州國光社並深度介入了福建事變。


梅龔彬從日本一回國就加入到神州國光社工作,開始是一個撰稿人,但一二八事變爆發後神州國光社總編輯王禮錫常找梅龔彬商討問題,在政治上為陳銘樞討主意對付蔣介石。於是梅龔彬即按照組織意圖通過神州國光社了解十九路軍的動態,爭取十九路軍愛國將領們反蔣抗日。蔣介石強迫十九路軍南下福建後,十九路軍與蔣介石的矛盾激化,陳銘樞、蔣光鼐和蔡廷鍇等醞釀軍事反蔣。十九路軍離開上海前,梅龔彬安排蔡廷鍇的代表十九路軍秘書長徐名鴻會見了潘漢年,為雙方以後的合作留下了一條聯絡的通道。


陳銘樞出國前則由王禮錫陪同專門到上海會見梅龔彬告以軍事反蔣計劃,要求梅龔彬幫助訓練十九路軍幹部。1933年5月陳銘樞從歐洲回國到達香港,感到十九路軍在福建處境的困難,就立即約梅龔彬來港長談,告訴他準備利用當時業已形成的粵、桂、閩三省聯盟,以西南執委會與執行部兩機構為基礎,擁護胡漢民與陳濟棠,以十九路軍為核心,建立新的政黨,聯合共產黨,發動民眾,實現醞釀很久的政治路線。如胡漢民陳濟棠不願干,就請李濟深出來領導,哪怕僅有十九路軍,也要孤軍奮戰到底。


梅龔彬認為:紅軍是咫尺近鄰,時間那麼緊迫,無論粵桂參加與否,都應首先考慮聯合紅軍。陳銘樞對此意見表示完全贊同。兩人商定之後,就去見李濟深,李濟深完全贊同他們的方案,隨即派出朱蘊山到上海與中共聯絡。不得要領後,又讓梅龔彬到上海去找共產黨聯繫,也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於是蔣光鼐、蔡廷鍇又派人直接到中央蘇區與共產黨取得了聯繫,潘漢年和張雲逸分別作為政治和軍事聯絡員進駐福州。


與梅龔彬分別後,葉挺領導了廣州起義,隨後流亡海外,因日本侵華,葉挺坐不住了,便在淞滬抗戰後回國,原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的領導人李濟深(軍長)、陳銘樞(第十師師長)、蔣光鼐(十師副師長)、蔡廷鍇(十師二十八團團長),與第三黨的領導黃琪翔、麥朝樞(也是老四軍的朋友)、章伯鈞、郭冠傑、彭澤民 、陳友仁、徐謙等謀劃反蔣的福建事變時,自然想到葉挺,因他與這些策劃事變的頭面人物都有著非同尋常的關係,他本人就是四軍中人,與第三黨的主要策劃者更是有非常親密的關係,不僅早就共同進行了組建第三黨的謀劃,更是與現任領導黃琪翔有著在北伐戰爭中用鮮血凝成的戰鬥友誼,所以葉挺參加福建事變是水到渠成的事。


1933年11月上旬葉挺到福州,擔任軍事顧問,住在蔣光鼐家幫助策劃福建事變。蔣光鼐請他來福建本來是想請他公開參加籌備活動的,但許多人認為葉挺共產黨的色彩太濃,表示反對。十九路軍派到紅軍中去的代表是參謀處長尹時中,尹時中曾建議改派葉挺前去,葉挺和朱德及其他紅軍將領相熟,紅軍中又有不少第四軍中的舊相識,但有人就是認為葉挺的名氣太大,不易公開出頭露面,他又沒在十九路軍中任過職,不好作為十九路軍的代表,此事只好作罷。所以葉挺在事變並沒有多少公開的活動,他和參與謀劃事變的梅龔彬一樣,都是幕後操縱者,一個參贊軍事,一個顧問政治。兩個南昌起義時的戰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又走到一起了,當然梅龔彬的共產黨員身份他是一清二楚的,他對共產黨的態度梅龔彬也瞭然於胸。


1933年11月24日生產人民黨正式成立,發起人包括陳銘樞等福建事變發起人共27人, 黨員200多人,葉挺名列其中。葉挺是由李章達、陳公培介紹參加生產人民黨的。但對成立生產人民黨,梅龔彬並不贊成,認為策略錯誤,丟掉國民黨旗幟,也丟掉了國民黨內的反蔣人士,福建人民政府不免限入孤立,因組織指示不宜與事變領導人產生過大的分歧,所以梅龔彬沒有反對成立這個政黨。1934年1月福建事變失敗後,生產人民黨轉移到香港,不久就自行解體,存在時間總共不到兩個月。



(作者系宣城市檔案局局長,方誌辦主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的精彩文章:

明清以來寧國府民間信仰的傳播與分化(三)
績溪作家章衣萍生卒年考

TAG: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