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泰州:留守學生都有「教師媽媽」

泰州:留守學生都有「教師媽媽」

56歲的陳錦華是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一名從教35年的鄉村教師。10年前,在他的倡導和推動下,全校36名教師與58名留守、孤貧兒童結對,並取了一個共同的名字:「教師媽媽」。他曾在3年間為留守兒童寫下82篇兩萬多字的日記,平均每三天一篇。

今年9月,陳錦華入選2018全國十大「最美教師」。「教師媽媽」的精神傳承已成為泰州市新時期師德建設的一抹亮色。2017年5月以來,泰州市教育系統強力推進「關愛留守學生,爭做教師媽媽」活動,4.3萬餘名教育工作者積極加入「教師媽媽」團隊,全部留守學生都有了自己的「教師媽媽」。

全員參加,全員結對

2017年5月初,泰州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聯合印發《關於在全市教育系統開展「大走訪大落實」「關愛留守學生,爭做教師媽媽」活動的實施意見》,正式拉開這一活動的帷幕。

「成長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立足教育系統的職能特點,我們把留守兒童的關愛覆蓋面拓展至所有學段的留守學生。」泰州市政協副主席、教育局局長奚愛國表示,教育人要始終帶著情感,把留守學生當作家人,全面準確了解他們內心真實的所思、所想、所盼、所願。

奚愛國說,活動確保關愛對象「一個不少」。其中,黨員幹部帶頭,全市教育系統機關幹部、學校教職員工、在泰高校青年教師和大學生志願者全員參加,實現全員結對,落實「一人一策」幫扶措施。關愛對象則覆蓋從幼兒園到高校的所有學段,包括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而另一方無監護能力的學生、在校就讀的孤兒以及身心發展困難的學生。

在活動中,「教師媽媽」們做到了學段之間全線跟蹤、關愛工作全程服務。他們每月至少與結對學生交流一次,每兩月到結對家庭回訪一次,並做好「關愛交流卡」記錄,防止出現運動式的「一走了之」和「一結了之」現象。

新橋城實驗學校教師劉靜波就是這樣一位「好媽媽」。學校3000多名學生,哪些是留守兒童,哪些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哪些來自貧困家庭,她都會攜手「教師媽媽」團隊,根據留守學生不同情況,為他們制定好學習、生活計劃,給予及時、精準和有效的關愛。

用耐心和愛心打開「心門」

留守學生長期與父母分離,缺乏親情關愛和有效監護,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甚至極端行為,也易遭受意外傷害甚至不法傷害。

「我們採取在學習上多一些指導、在情感上多一些交流、在生活上多一些幫助的方式,堅持問題導向,力求抓出成效,讓留守學生不再是孤零零的個體,擁有熱騰騰的關愛。」泰州市教育局副局長封留才說。

小雲龍是一個苦命的孩子,三歲起就再也沒見過媽媽,爸爸身體不好,小雲龍由年邁的爺爺長期照顧,生活極其艱難。靖江市西來鎮中心幼兒園教師黃留華為小雲龍準備零食、玩具,剪指甲、洗頭,輔導他學習。小雲龍的爺爺特地做了一面錦旗送給黃留華:「愛生勝子,師德可頌」。

天天(化名)是姜堰區東橋小學的一名留守學生。他原本出生在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庭,可是家中突遭變故,父親因故入獄,母親離家出走,留下他和六七十歲的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小天天變得自卑孤僻。教師成露看在眼裡,疼在心裡,用耐心和愛心,打開了天天的「心門」。有一天,天天問成老師的兒子:「我可以叫成老師媽媽嗎?」成露6歲的兒子回答說:「哥哥,我媽媽早就跟我說了,你是大兒子,我是小兒子!」

「只要我們耐心一點,真正地關愛留守學生,他們會開成美麗而又芬芳的花朵。」成露說。

確保關愛領域不留死角

在活動開展之初,泰州市教育局做了摸底調研。各地、各學校通過家訪、座談、問卷調查等方式,排查出全市各學段留守學生情況,對4790名幼兒園小朋友、23584名小學生、9341名初中生、3957名高中生和754名職業技術類學校留守學生進行了完整的信息統計,建立了泰州市留守學生信息庫。

「對留守兒童,不僅要關愛,還要幫扶。」奚愛國說,做好關愛工作,每位「教師媽媽」都要遵循留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實施科學幫扶,切實提高留守學生的獲得感。

根據教育局要求,「教師媽媽」們在與結對學生交流過程中做到「四個關心」:關心生活情況,加強思想引導;關心學習情況,減輕學業負擔,促進留守學生學有所成;關心身心健康,除去心靈包袱;關心活動情況,促進留守學生融入社會。

一年多來,泰州市教育系統共開展家訪5.2萬人次,與留守學生一對一談心9萬人次。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學的「教師媽媽」段娟就曾為一個「特別學生」寫下3萬字的情景手記。這是一個11歲小男孩,上課期間常常滿教室亂跑亂爬;只要他不喜歡,任何老師都敢頂撞……段娟跟他結對之後,開始寫情景手記,從一點一滴去教育。「按照學校規定,班主任帶班一般不超過兩年。我向校方特別申請,繼續跟三四年級。」段娟說,「他會有怎樣的進步和變化,我願意一點一點慢慢記錄……」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08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體驗式教研開啟教師自主成長
智慧家教:探索家校合作的縱深路徑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