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圍棋何以成為魏晉南北朝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遊戲?

圍棋何以成為魏晉南北朝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遊戲?

一位儒雅的男子,閑適雅緻地在棋枰上擺放棋子。旁邊不少人靜靜地圍住他,默默看著他一個人下圍棋。

一個人下圍棋?這真是奇了。人們好奇地往棋手旁一湊,頓時驚訝不已。原來不是棋手一個人對弈,是他正復原之前棋枰上那無聲勝有聲的對弈廝殺。

前面的棋局廝殺已消失無蹤,棋手卻能根據記憶復原的一棋不差!真是神人,旁觀者忍不住感嘆。

這位復棋的神人,是「建安七子」之首王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王桀是文人雅士中喜愛圍棋的代表人物。他能復原出從始至終的棋局,被人們稱為「復棋」。

王桀

翻開史書,王桀才華橫溢、精通圍棋,是第一個記錄在史冊上的「復盤」棋手。他鐘愛圍棋,著有《圍棋賦》。

下棋後那轟轟烈烈燃燒後的硝煙,能使王桀更為興奮。都知曉「復盤」是種艱難的考驗,考驗著一個人的記憶力和圍棋才華。要做到這點,離不開棋手始終如一的專註力。

王桀

極強的專註力,是魏晉南北朝棋手身上鮮明的特徵。大概因為這點,當時喜好圍棋的人大多不凡。

事實上,圍棋的確是魏晉南北朝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遊戲。喜好圍棋的人們給予它重生的機會。

那質樸又奇妙的黑白棋子,在棋子那高雅手掌的摩挲中,從受人鄙視的「小藝」,成長為高雅文化家族的一員。準確地說,圍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翻身,更是士人的功勞。

它豐富莫測的變化,優雅、含蓄、靜謐的味道,深深地吸引住士人。在士人眼中,圍棋不僅如人生一般莫測變化,還是競技、藝術、修身和話語方式。

在士人的寵愛下,圍棋開始與琴、書、畫並稱,終於擺脫附屬地位,擁有自己鮮活獨立的生命。從此,它代表著中國文人的身份,融入到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主流氛圍。

魏晉南北朝,自然成為圍棋欣欣向榮發展的時代。

魏晉時期人們下棋

「坐隱」「手談」等雅緻名字,也漸漸被冠以圍棋頭頂。「坐隱」在黑白棋子的世界裡,精神超然,如同隱者,得意而忘象,真是妙哉。

對圍棋,魏晉南北朝人有著如獵鷹般敏銳的直覺。微風拂面,對坐執棋的兩人,棋局好壞真難以預測。但負責選擇圍棋「好手」的人們,卻能僅憑感覺和經驗,選擇出能下一手好棋的「好手」。

任何事物,都離不開熟能生巧,圍棋也一樣。

「琴令人寂,棋令人閑」。經常下圍棋的人,必定是有閑、有錢之人。士人就是這樣一類人,他們不僅在社會上擁有高貴的地位和豐足的財富,還擁有高雅的文化素養。這為圍棋的流行奠定了基礎。難怪乎,歷經千年滄桑冷寂後,圍棋能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散發出耀眼光彩。

這裡,高手層出不窮;這裡,棋迷遍及各個階層。帝王喜歡圍棋,武將喜歡圍棋,名相喜歡圍棋,文人喜歡圍棋,道士喜歡圍棋,僧人喜歡圍棋,甚至連女子也喜歡圍棋,奇女子婁逞就大膽地上演女扮男裝學圍棋的戲碼。

一言:《歷史的風尚·魏晉南北朝》

編輯: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所研究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像中國史 的精彩文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為何將木屐與神仙故事扯上關係?
我國自主設計的第一條鐵路:首創人字形結構,令世界刮目相看

TAG:影像中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