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揭秘諸葛亮北伐失敗的真正原因—長篇連載(八)

揭秘諸葛亮北伐失敗的真正原因—長篇連載(八)

諸葛亮出祁山,天水、南安、安定三郡不戰而降。

這場北伐戰役初期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戰果,諸葛亮也忍不住喜出望外。 如今蜀軍控制了「南安、天水、安定」就意味著基本上控制了隴右,剩下的城鎮既無魏軍主力部隊,又沒有著名的險關名將,平定它們只是時間問題。

不過,隴右地帶卻還有一塊讓諸葛亮很不放心地方:隴西郡。 這個隴西郡,不僅有精銳的魏軍駐守,地勢險峻,軍城堅固,而且它還橫亘在關隴之間,不拿下它,不僅糧道不暢,且後方容易受威脅。 而若能拿下它,隴右就正式全部由蜀軍接管,那這次北伐的第一階段目標就順利實現了。 想著想著,諸葛亮決定自己率主力返身回去,以魏延為前督進攻隴西郡,拔掉這個釘子。 六、七萬蜀軍精銳在諸葛亮的率領下直撲向隴西郡,蜀將魏延為前鋒,負責整個隴右的攻堅之戰。魏延也不負眾望,他率領以白耳兵為主力的蜀軍精銳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橫掃掉隴西外圍的多個據點,很快就只剩下隴西城這座孤城了。

魏延意氣風發,準備一口氣拿下這座孤城時,卻無奈碰了釘子。 原來隴西城位於祁山的主峰山,地勢險峻,山上有城牆等工事。蜀軍還未攀登,城上的滾石和木頭就砸下來了,要躲閃實屬不易。一連好幾天,攻城都沒有進展。 魏延一籌莫展,而隴西郡太守卻站在城牆上大聲喊道:「我勸你們就別白費力氣了!想要憑強攻拿下隴西無異於痴人說夢,徒添傷亡罷了。如今我們城中糧草僅夠一個月用,若你們能夠斷絕隴道,這一個月內讓朝廷的援軍到不了,到那時你們便可兵不血刃地拿下這裡;否則,儘管你們來勢洶洶,最後勢必勞命傷財前功盡棄。」 這話,說得很在理,諸葛亮當然也很清楚。 眼下除了隴西郡外,蜀軍已基本上佔領了隴右,但張頜的援軍已經在趕來的路上了;那下一步,魏軍所要做的必然是全力收復隴右,而蜀軍所要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守住隴右。

這場戰局的關鍵,就變成了增援和阻援的交鋒; 而這場戰役的焦點也就順理成章彙集到了一處最為關鍵的要衝——街亭。 至於為什麼了? 簡單的解釋就是,張頜出兵從長安到天水郡,必須通過街亭,它是曹魏增援的必經之處,沒有其他道路可走,蜀軍也只能在這裡設伏阻截。 既然街亭這麼重要,那麼究竟該派誰去守了? 魏延、吳懿,還是馬岱? 這些人都是久經沙場的名將,讓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去應該都不會出什麼問題。 只是……

諸葛亮突然想到了馬謖,名臣馬良的幼弟,不僅足智多謀,能言善辯,而且還頗有才氣,和年輕時候的自己還真有幾分相像!當年南征孟獲時,他提出的「攻心為上」的戰略,可是相當精彩啊! 這些年來,諸葛亮特意把他帶在身邊作為參軍,就是有意把他作為接班人培養;如今不正是個機會嗎?剛好讓他下去鍛煉鍛煉實戰能力。

前後思考了一番,諸葛亮最後還是選擇了馬謖。不過他終究是有些擔心,畢竟馬謖之前從未獨自領兵,也未曾獨自指揮兵團作戰,諸葛亮於是又想出了兩個應對之策: 一是親自繪製了街亭地區的布防圖,交給了馬謖,囑咐他依圖行事;二是安排了老成持重的王平擔任馬謖副手,以防萬一。 這王平是個一直在軍隊里摸爬滾打長大的老兵,實戰經驗豐富,人也很聰明,有他輔佐馬謖,諸葛亮也就放心了許多。

終於,一切安排妥當之後,馬謖帶了三萬多兵馬北上街亭。 現在,若馬謖可以拖延張頜直到諸葛亮主力部隊的到來,那麼張頜就不得不退兵,從此整個隴右就是蜀漢的囊中物了;而如果馬謖無法拖住張頜的進攻,那麼街亭的失守就意味著諸葛亮的主力部隊將進退不得,面臨被張頜、曹真夾擊的危險。 馬謖,這一戰可就全看你的了,可別讓我們失望喲。 這一路上,馬謖忍不住有點激動,畢竟這是他第一次獨立帶兵,每個人的第一次,都很難忘記嘛,也能理解。 來到街亭後,馬謖不知怎麼的突然想起了先帝劉備當年曾經評價自己「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他不知道先帝憑什麼作出這樣的評價,他決心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給所有人看,我馬謖是個可大用之才! 馬謖取出諸葛亮的布防圖,看了一會,見圖中指示在大路及開闊地帶構築營地和工事,阻止魏軍通過。但馬謖在親自考察了一遍街亭周圍的地形後,認為此地地勢開闊,難以進行有效防守,而反觀周邊的南山,地勢險峻,利於防守,如果屯兵其上,則進可將街亭納入防禦範圍,退可保大軍無虞。 於是馬謖下令,全軍駐守南山!

這一命令可嚇壞了一同而來的副將王平:靠!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在王平眼裡,馬謖是個秀才。王平雖然斗大的字識不了一籮筐(其所識不過十字),但是憑自己的軍事經驗本能地覺得,秀才馬謖的這個命令有問題,王平連連勸諫馬謖不可上山。 而在馬謖眼裡,王平不過是一個大老粗,別說寫,認識的字都只有十來個,自認為才高八斗的馬謖又怎麼會把一個標準的文盲放在眼裡?兵法里「置之死地而後生」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你這個不識字的傢伙又怎麼能看得懂! 王平爭鋒相對,媽的!老子雖然不懂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道理,但卻最起碼知道因地而制宜;如今魏軍遠道而來,我軍只需憑險據守,魏軍便斷無進展之可能。 他耐著性子繼續規勸馬謖,勸他應以丞相的方案為準,不要自作主張。馬謖非但不聽,還嫌他太啰嗦了,於是便分了他五千兵馬打發他去一旁的柳城駐紮。 眼不見心不煩,等我破了魏軍,你就眼紅吧!

就這樣,馬謖帶著全軍上了「斷頭山」,並在山上構築營寨。 一場大戰,正在醞釀。

出征!

張頜端起了酒碗,鏗鏘有力地對著他麾下的將領們說出了最後的話: 「此次出征,任重而道遠,只願諸位將士與我齊心齊力共討逆賊,復我山河!」 他一飲而盡,將酒碗碎之於地。 當諸葛亮出兵時,張頜還在荊州司馬懿的麾下效力。然而,他從荊州回到洛陽統帥五萬御林軍後便晝夜不停的開赴前線。 兵貴神速,千里襲人。 張郃如同一個老練的獵手,迅速發現了這場戰役的七寸所在——街亭。 只要能搶在蜀軍主力部隊之前佔據這個戰略要衝,魏軍便能扳回一局。 魏軍五萬鐵騎以日行百里的速度賓士而行,幾乎和馬謖同時抵達街亭。 這下,兩軍終於都到達了這宿命中的戰場,最後的決戰開始吧!

馬謖早已經在南山上等得不耐煩了:張頜,快來吧,今天我就要讓你見識一下什麼叫做「置之死地而後生!」我馬謖今日要用你的項上人頭來為我的成名之戰鋪路。 很快,張頜來了,但卻沒有去送死。 他派出的探子回報:蜀軍在附近的南山上安營紮寨。 張頜笑了:街亭河谷開闊、南北山勢險要,按理是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諸葛亮之所以派遣先頭部隊佔據此地也正是為此;然而眼前這位先頭部隊的統領竟然放棄街亭的大好地勢,把軍隊屯駐在附近的南山之上,這豈不是捨近求遠? 諸葛亮難道是糊塗了,怎麼會派來這麼一個草包?張頜有些納悶。 不是有一句話這樣說么:一流的高手在交手的一瞬間就能看穿對手的實力。 很顯然,張頜已然清楚馬謖有幾斤幾兩,但馬謖卻還不知道張頜的可怕。

他馬謖是什麼人?一個從沒打過仗的書獃子,之前唯一的亮點就是說了一句「攻心為上」,然而就沒有然後了。而張頜是什麼人?馬謖還是小屁孩的時候,張頜就已經和麴義在界橋全殲公孫瓚的白馬義從而名揚天下了,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稱號可不是吹來的。 現在,叫一個書獃子帶著三萬人馬,來阻擊一個帶著五萬精銳鐵騎的身經百戰的當世名將,即便是馬謖全聽諸葛亮的,只怕也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更不用說他馬謖現還自作主張屯兵山上了? 戰爭的天平在一開始就已然倒向了曹魏的這一邊。 南山上的馬謖卻還趾高氣揚地對著張頜喊道:「你們有膽子的話就來攻山啊!」他還傳令士兵:「倘若魏軍來攻山,你們見到山頂上的紅旗招動,就拿起刀劍齊衝下去。兵法有云:憑高視下,勢如劈竹,我們一定可以一舉大破魏軍。」 士兵一陣歡呼。

第二天拂曉時分,張頜發動了進攻,街亭戰役開始。 如果說曹操用兵神出鬼沒,詭計多端,是個天才的話!那魏延用兵就是集勇氣、魄力和一馬當先的熱血於一體,是個十足的「瘋子」;而張頜用兵則大氣,大開大合,應該算是科班出身的那種大將之才。 這次對付馬謖,張頜依舊不寄希望於一招致命,而是徐徐而進,先斷其羽翼,斬其雙臂,然後不斷削弱其實力,消滅其有生力量,摧毀其信心,最後發動致命一擊,殲滅對手。 張頜擬定好了作戰策略,接下來,就要開始出招了。

揭秘諸葛亮北伐失敗的真正原因—長篇連載(八)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揭秘諸葛亮北伐失敗的真正原因—長篇連載(八)

揭秘諸葛亮北伐失敗的真正原因—長篇連載(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