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俄烏關係】張耀:烏克蘭再挑起與俄羅斯衝突的背後

【俄烏關係】張耀:烏克蘭再挑起與俄羅斯衝突的背後

原標題:【俄烏關係】張耀:烏克蘭再挑起與俄羅斯衝突的背後



作者繫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海洋和極地研究中心主任

11月25日,烏克蘭海軍三艘船隻欲強行通過刻赤海峽,遭遇俄羅斯邊防海警攔截,雙方發生交火,最終俄羅斯扣押三艘烏克蘭船隻及船上所有官兵。俄烏為何衝突再起?本期「論壇」特請專家解讀。


刻赤海峽主權 俄烏長期爭議


問:為什麼衝突發生在刻赤海峽?此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何在?


答:刻赤海峽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它是連接黑海和亞述海的唯一海上通道,最窄處僅4公里左右,海峽兩端分別是克里米亞半島和塔曼半島。在蘇聯時期,亞述海是蘇聯內海,刻赤海峽也全部歸蘇聯管轄。蘇聯解體後,亞述海和刻赤海峽成為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海上分界地區,但雙方因為利益糾紛遲遲沒有劃定分界線。2003年,俄烏曾經達成協議,亞述海和刻赤海峽為雙方共同使用的海上通道,懸掛兩國國旗的船隻可以自由通過海峽。

2014年烏克蘭危機後,克里米亞通過全民公決歸併到俄羅斯,刻赤海峽兩岸都成為俄羅斯管轄地區。但是烏克蘭在亞述海沿岸仍然有領土,有海岸線及港口,這些地區與烏克蘭在黑海的沿海地區和港口的海上聯繫必須穿過刻赤海峽,因此兩國關於刻赤海峽權屬的爭議越來越激烈。烏克蘭一方面不承認克里米亞歸併俄羅斯,一方面堅持刻赤海峽是國際水道,烏克蘭可以自由航行。俄羅斯則堅稱刻赤海峽是俄羅斯領海,其他國家軍艦通過必須獲得俄羅斯同意。


2018年,俄羅斯橫跨刻赤海峽連接克里米亞半島和塔曼半島的跨海大橋建成通車,這是克里米亞與俄羅斯本土唯一的陸上通道,對俄羅斯而言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在通車典禮上俄羅斯總統普京親自駕駛卡車駛過大橋。俄羅斯為阻止其他國家艦船隨意通過海峽,在大橋中央只保留了一個100米左右寬度的跨徑作為航道,必要時非常容易封鎖海峽通道。烏克蘭對俄羅斯建造大橋極為不滿,多次指責俄羅斯妨礙烏克蘭的自由通行權,雙方爭執越來越激烈。在此次衝突爆發前,雙方都曾以非法航行為由多次扣留對方船隻。


煽動民族情緒 阻撓美俄峰會


問:為什麼衝突發生在此時?烏克蘭強行闖關除了宣示航行權外是否有其他考量?


答:2019年3月烏克蘭將舉行大選,現總統波羅申科試圖謀求連任,最大對手則是大名鼎鼎的美女政治家季莫申科。由於近年烏克蘭政治經濟情況不盡如人意,據民調信息,波羅申科的支持率遠遠低於季莫申科,很可能在第一輪投票中就敗下陣來。因此俄羅斯一方面指責烏克蘭侵犯俄羅斯領海主權,一方面表示這是波羅申科為了政治利益而進行的冒險投機,故意挑起外部矛盾,煽動國內民族主義情緒,以求扭轉對己不利的政治態勢。

確實,事發後烏克蘭國內民族主義情緒有所上升,俄羅斯大使館遭到圍攻,議會宣布實行戰時狀態,政府調動軍事力量加緊部署,呼籲美歐對俄羅斯採取更加強硬的策略。


除了烏克蘭國內政治誘因外,此次事件發生的時間還有另一個巧合。12月1日G20峰會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會前美俄雙方都表示特朗普和普京將舉行會晤。對烏克蘭而言,美歐尤其是美國的支持是它對抗俄羅斯的重要砝碼,美俄領導人會晤、關係轉圜並非它樂見的場景。


對美國國內很多政治勢力和利益集團而言,反俄已經是一種政治正確甚至是利益來源,不願見到特朗普和普京採取任何緩和美俄關係的舉措。此次俄烏衝突可謂來得太及時,「俄羅斯威脅論」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對特朗普而言,由於國內「通俄門」調查並未結束,為避嫌疑,必須保持對俄強硬立場。果然,特朗普在起身前往阿根廷時宣布取消與普京的會面,美俄關係可能轉圜的又一絲希望被掐滅。


美歐呼籲克制 對俄未加制裁

問:俄烏雙方態度為何強硬?美歐和國際社會如何反應?是否如烏所願?


答:事發後俄烏雙方態度都十分強硬,口水仗不斷升級。烏克蘭堅稱克里米亞是被俄羅斯非法吞併的烏克蘭領土,烏克蘭有在刻赤海峽自由航行的權利,指責俄羅斯用軍事手段阻止烏克蘭艦船穿越海峽是侵略行為,要求俄羅斯立即釋放被扣烏克蘭船隻和人員。烏克蘭在國內大造輿論,宣稱俄羅斯可能會發動全面軍事入侵,波羅申科向議會提出為期60天的戰時狀態提案,最後議會通過的法案把戰時狀態實施時間減少為30天。同時,烏克蘭還向西方呼籲加大對烏克蘭援助,加大對俄羅斯制裁力度。


俄羅斯則堅稱克里米亞回歸俄羅斯後刻赤海峽就是俄羅斯領海,烏克蘭船隻強闖海峽是對俄羅斯領海的侵犯,俄羅斯有權按照國際法作出反應,並將對被扣烏克蘭船隻和人員提出刑事訴訟。俄羅斯還在電視上播出被扣烏克蘭人員承認故意侵犯俄羅斯領海、並且船上有烏克蘭安全部門人員的畫面。但相對而言,俄羅斯似乎還只是把輿論交鋒限制在事件本身,指責烏克蘭宣稱俄羅斯可能全面入侵烏克蘭是無稽之談,烏克蘭製造此次事件完全是出於國內政治需要。


美歐方面的輿論基本上都是指責俄羅斯,但其中還是有很多區別。美國指責俄羅斯違反國際法,妨礙烏克蘭的航行自由權,表示將在各方面支持烏克蘭,美軍飛機也開始進入黑海地區進行巡邏偵察。歐洲國家表態則相對較為謹慎,除了批評俄羅斯外,主要集中在呼籲俄羅斯立即釋放被扣烏克蘭船隻和人員,不要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

聯合國安理會也召開緊急會議討論俄烏海上衝突事件,會議上俄羅斯和烏克蘭互相指責,其他國家則立場不一。最後安理會也並沒有明確結論,只是呼籲雙方克制,不要採取讓事態可能升級失控的行動。


從目前國際社會反應來看,各方還是希望俄烏保持克制,不要擴大事態,而烏克蘭希望美歐國家建立強硬的反俄陣線、加大對俄制裁的訴求並沒有得到西方更多實質反應。


政經形勢不佳 無力全面對抗


問:烏克蘭長期作為西方對抗俄的棋子,此次事態會如何發展?是否會再次演變為俄羅斯與西方的衝突?


答: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關係始終處在搖擺狀態,最近幾次烏克蘭大選幾乎就是選民對親俄領導人和親西方領導人的選擇,候選人的施政目標和能力反而不那麼重要。2014年上台的波羅申科政府採取了對西方一邊倒的外交政策,指責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軍事干預烏克蘭東部地區衝突,俄烏關係處於最低潮。


烏克蘭國力遠遠弱於俄羅斯,因此把依靠美歐支持作為外交政策的基石,要求加入北約和歐盟。雖然北約和歐盟認為烏克蘭離成為正式成員國的條件相差甚遠,但是利用烏克蘭牽制、消耗俄羅斯成為美歐的現實策略。美歐一方面因為烏克蘭事件制裁俄羅斯已經長達4年之久,另一方面對烏克蘭的各種援助也在日益增加,在烏克蘭東部據報出現了來自西方國家的軍事顧問和技術人員。


在此次俄烏海上衝突前後,西方也開始對烏克蘭進行更實質性的軍事援助,美國準備向烏克蘭出售最先進的「標槍」反坦克導彈,英國也放風要組織北約軍隊駐紮烏克蘭。


對俄羅斯而言,烏克蘭獨立是不能承受之痛,使俄羅斯的地緣戰略態勢一下子倒退300年。俄羅斯更不能接受烏克蘭加入北約,這意味著俄羅斯柔軟的下腹部完全敞開在北約面前。因此俄羅斯一直事實上支持烏克蘭東部地區民兵組織,同時在烏克蘭周邊保持一定軍事威懾。此次海上衝突後,俄羅斯又宣布將在克里米亞半島增加部署S400防空導彈數量。


雖然看上去俄烏互不相讓,美歐也站在烏克蘭一邊,但從目前局勢觀察,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美歐都不希望引發全面對抗。俄羅斯在經歷長期西方制裁和世界能源市場波動後,經濟狀況低迷,財力捉襟見肘,當務之急是恢復經濟、維持和提高民生水平、改善與西方關係,而不是和西方正面硬杠。


美歐看上去都站在烏克蘭一邊,但具體利益各不相同。美國和英國一貫對俄羅斯強硬,美國因為「通俄門」調查持續發酵、英國因為不斷出現的俄羅斯間諜中毒事件,都主張對俄羅斯加大制裁力度。而德法等歐陸國家從自身長遠利益考慮,需要與俄羅斯維持一定政治經濟聯繫,對俄羅斯的打壓和遏制要適可而止,因此提出利用「諾曼底方式」(2014年在法國諾曼底形成的德法俄烏四國會談機制)來處理衝突。


更重要的是,目前無論美英還是歐陸國家都是內政問題纏身、經濟形勢不佳,既沒有政治意志,也沒有財政實力與俄羅斯大規模對抗。而沒有美歐支持,烏克蘭更沒有能力與俄羅斯叫板。所以此次俄烏海上衝突很大概率還是會在高分貝的口水仗後,逐漸淡出國際輿論關注焦點。






【美菲關係】聶文娟:美國盟國管控機制與菲律賓對華政策調整


【重磅新著】暨大鞠海龍主編新著《海權與國際海洋秩序》、《南海地區形勢報告2015-2016》出版


【求賢若渴】蘭州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2019年人才招聘啟事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平台觀點。


文章來源:新民晚報;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微信公眾平台編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關國政外交學人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觀察】奈傑爾·古爾德-戴維斯:俄擔憂西方制裁的影響日益嚴重

TAG:國關國政外交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