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銘心擷珍:他們從莫卧兒王朝走來

銘心擷珍:他們從莫卧兒王朝走來

銘心擷珍:他們從莫卧兒王朝走來

謝赫·哈馬德·本·阿卜杜拉·阿勒薩尼殿下是地位顯赫的卡達皇室成員,除此之外,他還是一位出類拔萃的收藏家。依託自身不凡的品位、雄厚的實力以及執著的收藏精神,阿勒薩尼殿下私人收藏有大量各類藝術珍品。以其藏品為主體而成立的阿勒薩尼收藏基金會,則是一個以推動文化藝術事業為使命的非營利性機構。

銘心擷珍:他們從莫卧兒王朝走來

阿格拉鑽石 濃彩粉色 凈度VVS1

隸屬阿勒薩尼收藏基金會的阿勒薩尼收藏(The Al Thani Collection)因收羅眾多頂級印度寶石和珠寶以及靈感源於印度的珠寶而廣為人知,此外,亦囊括了數件從古至今的博物館級別藝術珍品。該收藏尤其注重收集古代近東地區、古埃及和古希臘的珍貴藝術文物,以及非洲和美洲藝術、伊斯蘭手稿和裝飾藝術、歐洲宮廷藝術和皇家珠寶等作品。

阿勒薩尼收藏的藏品彷彿一扇扇可以穿越時空的窗戶,令現代人看到已經消失在歷史深處的人文景觀,以包容豁達之心感受馥郁醇厚的文化底蘊,以虛懷若谷之態了解精彩絕倫的世界文明——這正是阿勒薩尼收藏的使命所在。

銘心擷珍:他們從莫卧兒王朝走來


皇室尖晶石項鏈 印度北部 尖晶石

瑰麗梵星

從印度河流域的古老文明到當今時代,南亞次大陸向來被視為擁有豐富珍稀寶石礦藏和巧奪天工的精緻珠寶傳統的地方。這裡的珠寶,無論是真實的還是具象派的,都超越了階級和信仰的藩籬,成為人們日常穿戴的固有組成部分。產自這一地區的精品寶石不勝枚舉:戈爾康達礦區出產極品鑽石,巴達赫尚盛產帶有紅寶石色調的迷人尖晶石,克什米爾以絢爛的藍寶石而著稱,斯里蘭卡和緬甸擁有珍貴的紅寶石,波斯灣則出產珍珠。

銘心擷珍:他們從莫卧兒王朝走來


筆盒和墨水瓶 黃金,鑽石,祖母綠,紅寶石,藍寶石,蟲膠

對珠寶的崇拜滲透進印度文明的方方面面,印度教和佛教經典中,諸尊神、佛、菩薩均華服瓔珞,無比莊嚴。梵語文獻中,古印度人將鑽石、珍珠、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鋯石、托帕石等9種珠寶比擬為9顆星球,認為由這「九珍寶」組成了宇宙。與中國傳統文化賦予玉石豐富的寓意相似,印度人也同樣認為每一顆寶石都寓意深遠,或表徵寰宇深意,或求庇吉祥星象。

在整個印度珠寶歷史中,大名鼎鼎的莫卧兒帝國時期是最為重要的發展階段,巴布爾的繼任者胡馬雍酷愛波斯藝術,將大批工匠自喀布爾聘請至印度,為印度藝術注入了新的風格。

銘心擷珍:他們從莫卧兒王朝走來

吊墜 印度,約公元1575-1625年

而之後的阿克巴大帝(Akbar)和沙·賈汗則把莫卧兒帝國對珠寶的迷戀推到頂峰。如今典型印度珠寶風格便產生在莫卧兒時期。莫卧兒帝國名義上在1858年才告消亡,但實際遠在此前,歐洲各國已通過通商、殖民,將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風尚帶進印度,在印度王公和歐洲人的生活中體現出雙向的影響。1876年維多利亞女王宣誓成為印度統治者後,印度珠寶則明顯地顯現出英倫風尚。

莫卧兒王室珍寶

展品主要為莫卧兒王室成員佩戴、收藏的鑽石與寶石等各類珍寶。引人注目的藏品眾多,包括帶有款識的珠寶,如帶有沙·賈汗名款的玉佩,現存世界上最大的藍色切割鑽石——神像之眼(The Idol』s Eye),由阿爾喬特地方行政長官贈予英王喬治三世配偶夏洛特王后的梨形鑽石「阿爾喬特II」(The Arcot II),以及頗具傳奇色彩的世界第五大粉鑽——阿格拉鑽石(The Agra)。

銘心擷珍:他們從莫卧兒王朝走來


海得拉巴尼扎姆項鏈 印度,公元1850-1875年

伊斯蘭文化將玉視為勝利的象徵,人們也認為玉器有檢測和解毒的功效。諸如瑪瑙、縞瑪瑙、水晶一類無色石英在莫卧兒寶石匠人的手中同樣升格為高級藝術,表現出莫卧兒宮廷生活的豐富多彩。此次展出的伊斯蘭風格玉器、水晶器,產地、器形、工藝、時代均非常全面,基本能夠代表這類器物的完整面貌,無論從質量上還是數量上,堪稱國內空前。其中,「賈漢吉爾的酒杯」是現存最古老的一件莫卧兒帝王玉器。同時,更有故宮博物院館藏的清宮遺留「痕都斯坦玉器」精品共同出展,與這批器物交相輝映。

印度珠寶的一大特色是其獨特的製作技藝,尤其是寶石鑲嵌技術。黃金是製作珠寶和帝王生活用品的理想材料,採用純度極高的金箔環繞寶石實現固定的典型印度「昆丹」(Kundan)工藝,使寶石藉助金箔背襯反光的特性實現交相輝映的效果,變得鮮活起來。這部分展品中的器物無論為何種材質,都運用了大量繁縟、細膩的寶石鑲嵌工藝,富麗堂皇又精細至極。以琺琅作為裝飾也是印度珠寶的典型特色。這種工藝首先在莫卧兒時期出現,當時歐洲大使朝貢的文藝復興時期工坊製作的精美琺琅珠寶備受喜愛,這種外國工藝巧妙地融入到當地風格之中,在印度珠寶中得到了極大運用。

銘心擷珍:他們從莫卧兒王朝走來


頭巾配飾 印度,公元1907年 白金,鑽石

卡地亞與印度風

在印度,擁有大量精美珠寶是王權的一個固有屬性。最精美的寶石由男性而並非女性佩戴,裝飾品包括頭巾配飾、冠冕、項鏈、耳環、臂飾、手鐲、戒指、腰帶和腳鐲等。雖然從莫卧兒帝國時代起這些珠寶的類型就保持不變,但是其風格和製作技藝卻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

銘心擷珍:他們從莫卧兒王朝走來


羽飾 巴黎麥蘭瑞,公元1905年

1911年,雅克·卡地亞(Jacques Cartier)來到印度,找尋設計靈感和客戶。此後,卡地亞和多個著名珠寶品牌設計出一系列載入史冊的經典作品,顯示了印度珠寶持久的魅力與生命力。

作為卡達皇室成員謝赫·哈馬德·本·阿卜杜拉·阿勒薩尼殿下的私人收藏,「瑰麗梵星:印度高級珠寶展」展覽藏品代表著獨特的個人視角,體現著審美品位、知識修養以及與日俱增的收藏熱情。與此同時,收藏家在收購時還力求呈現自莫卧兒時代至今宮廷珠寶首飾的主要流派,充分展現印度珠寶藝人的獨創性及其對更廣闊世界的影響。

銘心擷珍:他們從莫卧兒王朝走來


羽飾 保羅·伊裡布設計,羅伯特·林澤勒製作,法國

從早期莫卧兒珠寶玉器的雅緻內斂形式到19世紀奢華的混合設計風格,加之時尚別緻的現代創作,阿勒薩尼收藏展體現了收藏者自身及研究藏品美學意義和學術價值的學術團隊的理解和審美,並有望逐步培養起觀者對這一主題的理解和欣賞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論壇 的精彩文章:

翡紅翠綠,翡翠如何成為宮廷寵兒?
世界最老的億萬富翁:我的唯一嗜好就是那些瓷器

TAG:雅昌論壇 |